登陆注册
8026800000019

第19章 唐高宗李治乾陵之谜(2)

有关专家根椐对乾陵地宫的探测工作,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12套大殓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鸟、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佩剑、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可以深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那时,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将让世界为之瞩目。

千年风雨独无恙

唐代的帝王陵基本上都被盗贼所光顾,惟有乾陵经考古专家多方求证,是唐陵中惟一一座“风雨不动安如山”的陵寝,是乾陵过于坚固,还是有其他原因呢?历史记载,尽管乾陵如此固若金汤,但地下极其丰富的宝藏,还是不断引起盗墓贼的垂涎。据当地传说及典籍记载,乾陵在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三起盗陵未遂事件:

第一起发生在唐末。当时天下大乱,黄巢领导的义军为解决军饷,曾派军队前往乾陵挖墓取宝。据传士兵挥镐舞铲,敲石挖土之际,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掀起的沙石铺天盖地,电闪雷鸣过后又下起了暴雨,心虚的士兵以为挖掘陵墓触怒了神灵,吓得惊恐万状,纷纷弃具而逃。至今在陵西有一条深沟,相传就是当年挖陵留下的遗迹,当地人称之为“黄巢沟”。

第二起发生在五代梁时。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曾任耀州、崇州、裕州、静胜军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他是个盗掘唐墓成瘾的人,在位七年,唐代诸陵在其管辖境内,全都被他发掘,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据传,温韬每次挖掘乾陵,天就变,狂风暴雨挖掘不得,连试三次如此,温韬才打消掘乾陵的念头。

第三起发生在民国初年。军阀孙连仲率领一个团的兵马,驻扎在梁山,以进行军事演习为由,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的条石。突然从炸开的条石面升起一股浓烟,盘绕而上,7个山西籍士兵顿时倒地吐血而亡。部属见状议论纷纷,当地群众遂四处宣扬盗乾陵必遭天遣,孙连仲这时也十分心虚,也就放弃了盗挖乾陵的打算。

据专家试探勘察证明了此墓未被盗过。乾陵之所以能够千年平安无恙,这与墓结构的复杂严谨有很大关系,如在隧道内中部的边沿之处上部有石条封堵,并用铁细腰栓板和铁栓棍上下左右牵拉,空隙用锡铁灌注。此外陵是凿在石灰岩山上,隧道口保存完好,再从别的地方另凿洞进去是比较困难的。总之,乾陵迄今封石完整,地宫未遭破坏,实属中国墓葬文物宝藏的万幸。

硕大的无字碑有何寓意

我国自秦汉有墓碑以来,碑与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为自己树碑立传,特别是帝王将相更是如此,几乎已成惯例,但在漫长的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偏偏又出现过一些无字碑。被推崇为五岳之尊的泰山绝顶,有一座高6米、宽1.2米的无字碑立于玉皇殿门外,相传是秦始皇所立,他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丰碑即使写满也不能描绘他前无古人的伟业,歌颂他的万世基业,于是干脆就不刻字。也有人说这是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初登泰山封禅时所立。据说汉武帝自以为即位30年来,文治武功,功德无量,区区碑文岂能言尽其丰功伟绩,于是便不刻一字,昭示天下。还有一位和汉武帝一样以至尊之位而立无字碑的,则是我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的碑现在位于陕西乾县梁山的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大石碑。一块是歌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碑”,它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碑高6.30米、宽1.86米,碑文约5600余字,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丹,笔画初刻填以金屑,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在。东侧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蟠龙,左右两侧各4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唐时立,但不铭唐人一字,留下诸多待解之谜。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史学家为此争执不休,各持己见。纵观众说,大致有德大说、自愧说、称谓说、遗言说、碑藏地宫说等诸类说法。

“德大说”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故仅立白碑,不刻文字,取《论语》中“民无德而称焉”的意思。武则天从655年做皇后开始,到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50年之久。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21年。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因为这些原因,重用了很多能干的人才;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做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了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自愧说”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晚年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首先,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很快变为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取皇位。其次,她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再次,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最后,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破坏了国家的统一。上述原因,使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遗言说”认为,武则天留有遗言:自己的功过,让后人评说。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也为之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武则天最终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称谓说”认为,武则天在风雨无常的政治舞台上活动了半个世纪,可谓君临天下,不可一世,然而,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合葬在一起,就带来了称呼问题——究竟是称呼武周皇帝,还是李唐皇后,确实很为难。无可奈何之下,就只能在高宗的“述圣碑”侧立一块“无字碑”了。另一种说法是,继位者唐中宗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当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黜皇位,贬逐出京。先后20多年间,李显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他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则天处死。此外,武则天晚年还一直思谋着将皇位传给武家侄儿。经过这一番折磨的中宗,重登皇位后虽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实实在在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也无法称呼自己的母亲,只好为武则天空留下一块“无字碑”。

“碑藏地宫说”认为,武则天生前已经替自己拟好了碑文,但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女皇到了晚年,尤其是临终前却极为凄凉和黯淡。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迎中宗李显入朝,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可能已经预感到在自己死后,李唐后人会对在墓碑上铭文发生变卦,所以提前在石碑上已经做了文章,将碑文藏地宫,而只立一块“无字碑”。

总之,武则天立此“无字碑”,可给后人出了一道难题,至今人们还是猜不出这位女皇的真正用心。

然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无字碑”实际上已经成为“有字碑”,因为自北宋以来,不少达官显要或拜谒乾陵或游历此地,曾在“无字碑”上题刻。到了明代,题词者总共39人,遗留题刻42段。而遗留至今的众多题刻有不少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上有一种少数民族文字,这种早已废绝的少数民族文字,被日本学者山路广明视为“20世纪之谜”。金代人在无字碑上刻的《大金皇帝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中,除了汉字,另一种便是这种文字。明代金石学家赵蛹在史料上说:碑上的字不能辨认,大概是女真字,字刻乾陵无字碑上。这种说法一直广为流传。到20世纪20年代,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发现了辽代兴宗、道宗帝后的契丹文字哀册,才知道《郎君行记》原来和这些墓志的字同属金代以前的契丹文字。据说,契丹文字是在920年创制的,虽然契丹民族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可在元代认识契丹文字的人已经很少了,到了明代,契丹字已成了“死文字”,与“西夏文”一样无人能识。碑文的契丹文对于研究历史和少数民族文字都有重要意义。

缘何石像都没有脑袋

历经千百年的悠久岁月,乾陵地面的宏丽建筑已荡然无存。只有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沿主峰列置的巨大石刻群,从梁山南峰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计有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和牵马驭手5对,及仪卫中郎将石像20尊、左置无字碑一座、右置述圣碑一座、61尊藩臣石像、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石马6匹。这百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代表了唐王朝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刻艺术,成为唐石刻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谁的到来。

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无头之“人”。仔细观察它们,从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头被砸掉的痕迹。

这些石像的原型究竟是什么人?“他们”的头颅为什么被人砸掉?被什么人砸掉?一直成为难解之谜。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这些石像是按照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首领或使臣形象制作的,表明唐高宗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君,受到周边各国的景仰与尊崇的情景;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武则天为炫示高宗及武周朝的威势,将他们的雕像立于陵前。根据这批石像的历史背景与石像背部的文字记载进行考证,它们大约建成于武则天去世前后,原型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藩臣”。可惜的是,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侵蚀,石像上的文字都模糊不清了,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那么,石像的头又去哪里了呢?

一种说法是,石像本身就被历朝历代的盗墓贼毁坏不少,到新中国成立时,完好的石像已经是所剩无几。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四旧”的狂潮煽动的“红卫兵”,终于发现这里还有如此多的“外族人”,这是封建统治者典型的“崇洋媚外”,因此,将石像人的脑袋都当做“四旧”给砸掉了。

另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的头被八国联军砍掉了。八国联军侵华时,见唐陵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石像,且个个毕恭毕敬,有辱洋人的脸面,于是通通砍掉了。但据史书记载,八国联军侵华时,足迹并未到过陕西,更不要说乾县的乾陵了。看来此说不确。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的头颅是被明朝的百姓砸掉的。据说在明朝末年,乾县发生瘟疫,当时因病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百姓认为瘟疫的来源可能是乾陵中的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和洋人作祟,传说每当日落西山、天渐黄昏之后,陵旁的石人就变成面目狰狞的妖怪,践踏庄稼、吃牛、吃猪,还害人得病,使路上行人断绝,市井萧条。于是大家恨之已极,纷纷用强弓、镢头、锄头砸这些石人,使之碎的碎、伤的伤,身首异处,因而这些石像的头就都搬了家。但这个说法也没有见证。地方志上没有记载,后人也没发现失去的石人头颅的踪迹。直至今天,这个谜仍无人能圆满解出。

相关链接

1.武则天于神龙元年(705年)病故。在安葬武则天的问题上,朝廷发生了一番争论,但中宗欲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便命人挖开乾陵埏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惟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

2.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初期才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3.2000年下半年,有关院士、专家对乾陵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提出了“关于乾陵地区水文地质和地震现状不危及唐乾陵的咨询意见”。咨询意见认为,开挖唐乾陵目前不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为了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唐乾陵近期不宜开挖。

同类推荐
  • 启航之狂霸三国

    启航之狂霸三国

    故事的发展,自幼迁居泰国的华侨,父母因车祸离世。机缘巧合下加入神秘组织TK,一次英雄救美后误杀一位当地黑帮老大的兄弟后,而后被设局要在头七那天为黑帮老大的兄弟偿命,在被枪击坠入深谷时被一道闪电劈中,借助手中汉代的短刀穿越到东汉黄巾起义之时,之后……
  • 雁落沉鱼

    雁落沉鱼

    传说的古城,遗落…三国崛起,她,是尘世中的昙花,还是飘渺云烟,只在一念之间。
  • 大行台

    大行台

    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高欢病死,高澄继任,侯景据河南之地反,先欲投西魏,后又改投梁朝。高澄两路出兵,南讨侯景,武卫将军元柱等率数万大军日夜兼程,在颍川之北与侯景相遇,程阙的第二人生,就在这血与火的中原大地拉开了序幕......“杨忠,我见你家大儿子相貌非凡,却不知如何称呼?”“回都督,犬子杨坚。”“独孤公,听说你女婿李昞前段时间给你添了个外孙,当真可喜可贺啊。”“哈哈,你是说李渊那个小东西吧。”“二郎,若有一天,你能舍得下那个吃人的牢笼,便到西溪旁的花坞来找我。你说,那个地方也叫留下,我喜欢这个名字......”
  • 三国之天下纷争

    三国之天下纷争

    穿越东汉末,汉失其鹿,天下共逐,抢地盘,抢美女,娶娇妻,看我如何与奸雄曹操,假仁假义刘备,心黑孙权争雄,平定乱世
  • 龙钟

    龙钟

    架空的历史,龙文化的诠释,战争视角下的人性反思,让你领略龙之国的荣辱兴衰与历史演进。这,是一个民族的史诗。
热门推荐
  • 那年暑假

    那年暑假

    暑假的一次意外,使陆言少走上了玄学之路。从一枚校草一跃成神。秘术在手,看我暴打色狼教授;看我独闯校园鬼楼;看我惩治无良开发商;看我破解风水大阵;看我邂逅校花玩转校园;看我置身苗寨悟道天下风水……
  • 功夫学院

    功夫学院

    他们来自各地的功夫世家,被学院开发培训自身的极限潜能,却无法在平凡社会里展露绝技,除非是国家根基动摇或人类生存遭遇灾难,他们才被秘密派出。。。。。
  • 湳沫漓

    湳沫漓

    他叫无笑,无笑神君,一生无笑,却在她的面前绽开了笑;她湳沫漓,非妖非仙,天生无心,却因他胸口剧痛如碎裂。无心的爱,无笑的情,只为了她胸里的玉,她本无心,她的心是玉做的,一碰即碎......
  • 网游之女神笑的爆笑爱情

    网游之女神笑的爆笑爱情

    当从不玩网游的小妮子突然有一天爱上网游游戏后,她的人生发生起天翻地覆的生活,爱情,网游两不误。游戏里面的至交好友,也有不甘心于小妮子的在游戏界顺风顺水的女人,毒舌泼辣,小妮子凭借自己的幽默逢凶化吉,深度男主宠爱,男主为护她,愿为她扫除一切妖魔鬼怪。O(∩_∩)O~超有趣的甜文喔
  • 扑倒萌呆小青梅

    扑倒萌呆小青梅

    “阡哥哥,你今天陪苒苒睡好不好?苒苒好喜欢你。”某小白兔眨着漆黑的大眼睛说。“嗯,”某哥哥看似无语的表情,事实上坏坏的笑在眼睛里。————五年后“苒苒,你今天陪哥哥睡好不好?”某哥哥继续诱哄小白兔说。“嗯嗯。”某小白兔傻傻的说。
  • 手控阴阳

    手控阴阳

    一阴一阳者,或谓之阴,或谓之阳,不可定名也。
  • 第七都市

    第七都市

    当太阳系文明被博格摧毁,人类被迫背井离乡,开始在宇宙中流亡,稍不留神就可能覆灭,直到三百年前触控机甲被开发出来,人类才拥有基本的自保手段。第七都市珠峰,一千年前人类大逃亡时搭乘的十座宇宙要塞之一。……为了保卫珠峰、保卫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安身之所,继承英雄遗志的少年,踏上征程。本书系《超异能学生》野传,无聊可以看看。正传是《校园之超能学生》。
  • The Philobiblon

    The Philobibl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墨莲境

    墨莲境

    传说,找到神女之杖的人可以找到通往过去和未来的大门,传说,拿到神女之杖的人可以颠覆那个世界,传说………………于是,许多人开始寻觅。人们却忘记所谓神女来自另一个世界,直到有一天………………
  • 寄同年封舍人渭

    寄同年封舍人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