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700000008

第8章 远离愤怒,心平气和地看待一切(3)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真正做到不惩罚自己的人又有多少?除了和尚,不生气真的好难啊。走在路上被人泼了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对方一个劲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或晚点出门。总之,到头来还是在生自己的气。现在想一想,真是不值得,反正被泼了就泼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没用,衣服还是湿的。那么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这样一来,快乐指数就上来了,回家换件衣服,重新开始新的一天。宽恕了他人,宽恕了这件事,不等于宽恕了自己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一天的情绪,浪费24小时呢?

过失,尤其是我们对过失的自我谴责和反省,是更有意义的。当一个人下决心接受截肢手术时,他一定不再把他的残肢视为值得保留的躯体的一部分,而是把它当做多余的、对生存形成威胁的、必须舍弃的废物。在面部整容手术中,没有部分的、试验性的或折中的治疗手段,疤痕组织必须完全地根除,伤口才能彻底地愈合,对伤口要给予特殊保护,以确保面容的每一个细部都得到恢复,使脸部像受伤前一样。医疗上的根除并不困难,困难是乐于无保留地消除精神上沉重的债务。难以宽恕自己是因为我们往往从自我谴责中寻找一种安全感,通过保护自己的伤口获得一种反常的病态的乐趣。只要谴责他人,我们就会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自我谴责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满足。

做到不生气并不难。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健康。

在生活的不幸面前,应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稳定的情绪,遇事冷静,客观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从事这些活动,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力不从心的事。

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辄发火,愤怒要克制,怨恨要消除。

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别为小事生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烦恼。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会这样说呢?你也是这样爱生气、容易暴怒的人吗?是不是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至气得脸红脖子粗、全身发抖呢?

当你觉得那些糟糕的事情让你心情不佳时,会不会觉得生气才是最佳的发泄方式呢?而且也已经习惯这种方法了呢?可是动不动生气还会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它会损害你的健康!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毫无杂色;悲痛时的“气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玛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他进而分析认为: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 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这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不利。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发行的《循环》杂志中指出,暴躁易怒的人心脏病发作或是突然暴毙的几率,比冷静、不易生气的人高2倍以上。

心理学家研究小组对101名男性和95名女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44名已经确诊有心脏病的人和99名没有得心脏病的人。研究包括测量每个人在运动之后心脏的血流量。结果表明,与没有统治欲和性情平和的人相比,有统治欲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47%,易怒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27%。

研究还发现,不善于表达自己愤怒的女性,更容易得心脏病。而倾向于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气愤的男性,也更容易得心脏病。这就说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他们经常发怒,便容易得心脏病。

这项研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为如果长期处于情绪不佳、易动怒的情形之下,对于身体健康,更是有绝对性的负面影响。

虽然研究并没有明确指出高血压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血压正常而容易生气的人,他们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相对地也增加了危险性。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生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

怒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怒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怒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怒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怒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怒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怒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看来,为一点点小事生气,代价也太大了吧?

看完这些医学常识后,原本正在生气的你气消了还是想继续生气呢?如果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就该收敛收敛自己脾气了。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

适度地“泄愤”

怒气是不可以长期积压的。弗洛伊德认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凡是病人能够得到较好的精神疏泄时,病情都会有明显的好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心胸开阔、性情爽朗的人,他们心直口快地把自己的不愉快情绪或心中的烦闷诉说出来。这种人的心理矛盾能获得及时解决。可是我们也常看到心胸狭窄的人,爱生气,心中闷闷不乐。由于心理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发生心理疾病。

一般说来,把怒气发泄出来比让它积郁在心里要好。医学研究认为,当人发怒时,血压会迅速升高,而当他通过各种方式,如大喊大叫、号啕痛哭或采取报复行动将怒气发泄出来时,血压又会很快恢复正常。相反,倘若他们将怒气强压下去,那么,他们的血压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外,让怒气积郁在心中对心脏的健康尤其不利,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上只是指出一个事实而已,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同别人发生冲突时应该凭感情行事,毫无顾忌地对别人采取攻击行动。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所影响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因此,掌握心理平衡对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长期积压怒气会影响身心健康,怒气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就可能变成忧郁情绪。发脾气可造成神经系统紧张,使内分泌处于亢奋状态,甚至可能引发疾病;从人际关系角度看,一场脾气发下来,别人不仅会敬而远之,多年的交情甚至可能因此了结。一个懂得如何发脾气、正确发泄自己不满的人才是一个心理成熟、健康的人。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没有理由强迫自己控制情绪而忽视甚至是否定自己的感受。许多心理专家鼓励人们自然宣泄情绪,有气就发出来,不要闷在心里。但随便乱发脾气毕竟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所以,每个人最好了解自己的情绪,寻找适当的宣泄方式,关键在于找准渠道。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举进攻齐国,名将乐毅率大军连下齐国70余城。最后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已经面临灭国之灾。乐毅将两城池包围后,采取攻心战术,以和平解决齐国这最后两城为上策,乐毅令部队撤至两城外9里处筑垒,对城中出来的齐国百姓不去骚扰,甚至对其中的贫困者给予救济,慢慢争取民心。

同类推荐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三天读懂管理学

    三天读懂管理学

    管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核心是人。任何企业的经营运作都离不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虽然“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心并非是一处难以破解的禁区,读懂人心仍有规律可寻。这就是——看一个人的微表情!微表情与人的内心心理息息相通,心理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微表情显示出来。人的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为真实。在稍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往往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直接途径。
  •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检察官告诉你,如何使用心灵读眼法;公安人员告诉你,如何解读耳部暗喻;刑侦警察告诉你,嘴巴如何暴露疑犯信息;FBI告诉你,手臂传达了哪些心理玄机;CIA告诉你,脚与腿是*诚实的部位;007告诉你,鼻子与下巴投射出何种情绪;心理学家告诉你,口头禅显露出哪种性格特点;律师告诉你,对问题的反应比回答更重要……《微动作:世界*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以“读懂人心”为基础,让人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热门推荐
  • 重生的正确姿势

    重生的正确姿势

    这就是一个认识作者的主角叶泽:我什么都不会就是个普通的二本大学生重生了之后我认识了作者从此我过着万事找作者的日子有了作者害怕没有金手指么
  • 校花的挡箭牌

    校花的挡箭牌

    给校花做挡箭牌。易水寒实在不喜欢这个工作,为了让校花把自己赶走,易水寒往死里折磨校花,让校花给他洗衣服、做饭、洗脚、放洗澡水。这些,校花忍了。易水寒得寸进尺,竟然要校花给他暖床。校花凌乱了……
  • 生死恐惧

    生死恐惧

    死亡真的恐怖吗?当有一天你分不清自己是不是自己,而自己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时,你还会觉得死亡恐怖吗?
  • 最强分身

    最强分身

    平凡少年秦逸无意中得到了一条小壁虎分身……哇靠!它竟然是一条远古天龙!!!!-----------2月14号开始,【日更两章】-------汉森将军:什么?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敌人,敌人影子都没看到?横川总裁:稀金原料!我们需要大量的稀金原料!那个中国少年凭什么不肯卖给我们伟大的大和民族?慕容夜:分身的神秘冒险,蜕变。主角武力的提升,修炼,商业帝国的扩张,身边美女很多很多……好吧,我承认这是一个庸俗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只有两点。一是【成长】,二是【踩人】。
  • 冥心道途

    冥心道途

    大劫将起,道之一途,终寻!世间哀怜,然,与我何关矣!
  • 凡心锁长生

    凡心锁长生

    一个本无灵根的少年,意外获得了如同废品的灵根。在崎岖艰险的追求长生的道路上,这少年该怎样抉择,而他最终又是否能够站在修真界的顶端,获得长生呢?
  • 原来你不是传说

    原来你不是传说

    被哥哥呵护得一路顺风的蒋梦依,因为哥哥被生父带走,而失去辨别“是非”男人的能力。一小段扑朔迷离的爱情失败后,与另一位禁欲男人开始一次次不期而遇,他很奇怪,她为什么总是以与淑女范外表不相符的模式出现在他面前,他开始迷上她的个性,以及她那困困的眼神和睡不醒的鸟巢,她也决定没出息了,那就再相信一次爱情····
  • 奸雄志

    奸雄志

    以奸雄之姿,窃生杀之权心黑手狠,生杀予夺!道法?权势?智谋?这都是只不过是达到目的的工具!王权?仇敌?神魔?都将是我脚下亡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 中小公司的金字塔原理

    中小公司的金字塔原理

    本书对如何创建和发展中小公司作深入分析,从金字塔的最底层也就是创建公司的第一步开始,从六大层面逐层分析介绍,论述中小公司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
  • 染指倾城:狂医王妃妖孽爷

    染指倾城:狂医王妃妖孽爷

    【医学界权威博士凤染悠,因事故宣布脑死亡。】【后宫深闺乖乖女凤染悠,因阴谋死于非命。】【穿越成怀孕犯,凤染悠表示很无奈。】【奇葩搞怪无人敌,谁说医生都死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脑残王妃强势来袭。】【傲娇淡定王表示伤不起】【甜文+宠文+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