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500000008

第8章 投身官场——40年荣辱与共(3)

李鸿章到上海后,曾国荃一再向李鸿章催促粮饷,弄得李鸿章很烦。再加上在几次调用人才的事情上,和曾国藩兄弟意见不一致,李鸿章和他们闹的不是很愉快。有这样几桩事情压着底儿,可急坏了向来好大喜功的曾国荃。一方面,他担心李鸿章来攻天京,会和自己抢功,这是他不能允许的;另一方面,他也清楚现在淮军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可能会很快收复天京。这样一来,自己这两年多的苦战不就白费了吗?殊不知,这时的李鸿章并不想因此得罪曾氏兄弟。于是,李鸿章就装起病来,在苏州、常州按兵不动,写信催促曾国荃快点行动。并说,自己准备掉头南下去攻打浙江。结果这又惹恼了闽浙总督左宗棠。左宗棠认为李鸿章是有意越境和自己抢功,这样,左、李二人之间又产生了矛盾。

李鸿章实在抵抗不住清政府的再三催促,于是写信给清政府报告自己的攻城日期,然后告诉曾国藩让他们早些行动,自己继续观望。李鸿章手下的将领不知道他的心思,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大将刘铭传对李鸿章说,我们淮军的大炮只要一开,不到三五天就一定能将天京拿下!

1864年7月19日,就在李鸿章出兵的前一天,曾国荃部用地道埋炸药,轰塌了城墙,一举攻克天京。曾国荃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首功”。事后,曾国藩拉着李鸿章的手说:我弟弟的面子,是靠你给保住的,我们得谢谢你。

李鸿章虽然没有会攻天京,但却对湘军攻陷天京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后清政府“论功行赏”晋封李鸿章为一等毅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至此,李鸿章从一个怀才不遇的儒生,一个手中无兵无权的幕僚,踏着太平天国将士的鲜血,最终挤进了清王朝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成为一个令朝野刮目相看的重要人物。

由此看出,李鸿章做事很有原则,他不愿意为了争夺眼前的小利益,就去破坏已经存在的某种秩序或者关系,这也显示出了他的高瞻远瞩和大将气度。就这样,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终于被清政府镇压。然而,“内患”却远没有消除。南方的太平军余部,北方的捻军,还有西北的少数民族起义还在继续活动着。

师夷长技以“治反贼”

还是在安庆的时候,李鸿章就开始接触外国人的洋枪洋炮,还有那些威力无比的远洋战舰与船队。到达上海之后,李鸿章不无惊异地发现,堂堂大清上海的防卫力量,竟是由英国人、印度人、法国人组成的三千人的洋人军队。这支军队是由上海商人和绅士出钱养着的外国雇佣军。该军1860年正式组建,由美国人华尔出任指挥。1862年,被清政府命名为“常胜军”。这个华尔,后来还娶了杨坊的女儿,加入了中国籍。

“常胜军”的武器都是西式的来复枪和榴弹炮,李鸿章看着这些硬邦邦、冷冰冰的“利器”,不禁惊叹它们的神奇力量,并逐渐对这些“利器”产生了极其热烈的向往。为此,他还化妆成百姓,亲自到上海的外国军舰上参观。李鸿章在文章中写道:我观察我们中华民族和外国人的种种,包括历史、制度和文字等等方面,外国人唯一比我们强的就是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果我们中国人将来也有自己的先进武器,那我们就再也不用害怕外国人了。

由华尔所率领的“常胜军”连连挫败雄风依旧的太平军这一事实,使李鸿章深深地感受到了洋枪洋炮的巨大威慑力,同时也不得不生出空前的危机感。李鸿章明确提出:大清现在的大患是太平军,将来更长久的大患必是洋人无疑。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李鸿章着手以“洋器”装备淮军时,首先遭到曾国藩的反对。曾国藩一向认为,用兵在人不在器,而且怀疑洋枪洋炮的作用是否有李鸿章说得那么厉害。李鸿章不便强烈回驳自己的恩师和统帅,只是在回信中委婉地表示,我是想学习洋人的一点儿“密法”,希望能增强淮军的战斗力。

在1862年5月给曾国藩的信中,李鸿章谈到世界历史说,以前俄罗斯和日本因为不知道大炮的厉害,所以国力日益衰退,自从他们从英法学到武器的制造术后,便逐渐能和英法比高下。除此之外,李鸿章日益感到淮军势单力薄。他考虑到从老家招兵不方便,所以除了在当地招募了一些新兵之外,把淮军主要来源放在改良以前的防军上。他还收编了一大批太平军的人马,用以扩大和充实淮军力量,而且收编的降军力量远远超过改编的防军。这是李鸿章有意采取“以毒攻毒”之策。

此时李鸿章还开始组建自己的水师。最早的淮军水师起建于安庆时期,那时候有五只大船。到达上海之后,李鸿章改编了上海旧的水师防军和苏嘉地区的部分船队,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力量。他还统率着淮阳水师和太湖水师。这样,李鸿章的淮军便达到了水军4万人,陆军7万人的规模。

最初李鸿章训练淮军,基本上也是按照以前训练湘军的那一套办法,特别是每天要带领士兵唱“爱民歌”,这都是曾国藩的创意。湘军虽然拥有洋枪洋炮,但是很少使用。李鸿章则请洋军官进入淮军大营,帮助实际操练,让士兵学习洋枪洋炮的使用方法。从此以后,淮军这支湘军中最早的分支部队,开始和湘军有了诸多的差别。李鸿章就率领着这样一支队伍,开始了对太平军更猛烈的进攻和更疯狂的剿杀。

北洋水师粉墨登场

1840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在英国侵略军的舰炮威逼下,接受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清朝军队在鸦片战争中的屡次失败和《南京条约》的严酷现实,促使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睁开双眼,开始观察外面的世界。

抗英名臣林则徐和思想家魏源大胆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要学习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并初次提出了创建近代海军的草案。1856至1860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海军舰队在中国万里海疆如入无人之境,清政府在又一次的“创巨痛深”的危局中,开始着手兴办近代海军海防,但很快就因受到挫折而止步不前。

此一时期,我们的东邻日本,正是“明治维新”之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逐渐发达强大起来的时期。当李鸿章还在江苏的时候,日本就多次派员到淮军军营考察学习,李鸿章也曾受到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军事的启发,发展洋务。同时,他又随时关注着日本的不断强大,感到日本对于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中国应该提高警惕。明治政权在不断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同时,开始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对中国、朝鲜、琉球等国虎视眈眈。同治九年(1870年),羽翼尚未丰满的日本看到列强纷纷在中国谋取利益,便派外务大臣柳原前光到中国来试探,李鸿章接见了这位外交使臣。

柳原前光只是试探性地提出请求两国友好通商,李鸿章这时的心思是,中国近年来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是与日本建立合作关系,就可以联手对付西方侵略者。

柳原前光回去之后,日本政府又派代表来中国与清政府谈判,但是并没有像李鸿章想象的那么简单,日本提出要求中国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中国内地通商,与西方诸国一体利益均沾。李鸿章一看日本如此狂妄,气不打一处来,他坚决不理会日本的要求。这时的日本虽然野心勃勃,但是毕竟羽毛未丰,没有实力对中国施加武力。最后双方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除了在指定通商口岸贸易之外,还规定双方不得侵犯“邦土”,遇有外敌侵略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条约基本是按照李鸿章的设想签订的,打破了日本染指中国的幻想,还在表面上建立了中日联合的东方阵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西方侵略。

不过日本政府对此非常不满,随后又派柳原前光来找李鸿章交涉,要求改签条约,谋求更多的利益。李鸿章大为光火,将柳原大骂一顿,柳原见无隙可乘,只得灰溜溜地跑回国。但是日本并不甘心,暗地里伺机另找突破口。

机会终于来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底,有琉球船只因遇飓风漂到台湾,被台湾高山族误杀船民50多人。第二年初,日本小田县四人漂到台湾,也因被误认为是外敌入侵而被岛民所杀。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台湾则是中国的领土,本来与日本无关,但日本却趁机要挟中国,企图进占台湾。

日本政府派柳原来中国换约,柳原知道李鸿章的态度强硬,所以他没有与李鸿章接触,而是直接跑到总理衙门指责台湾岛民杀害琉球船民,并声称琉球不是中国的藩属国,而是日本领土,并要求中国严惩台湾凶手。柳原的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总理衙门的驳斥。日本见无理要求没有奏效,就开始寻求武力解决。一年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悍然出兵占领了台湾的东部琅娇。

英国驻华公使见美国帮助日本独自插手侵略中国,大为不满,一方面提出抗议,一方面将这一消息告知清政府。清政府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派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率军万人前往台湾弹压,并带淮军刘铭传及船政监督法国人日意格协助。

日本此时并无实力与中国正面交战,于是又派柳原前光与清政府谈判,企图通过外交手段获取利益。他们除了要求所谓惩凶之外,还索要军费白银200万两。结果又被李鸿章一顿臭骂,柳原灰溜溜跑回日本。

日本派内务卿大久保利通继续与李鸿章谈判,此时清政府与李鸿章也想尽快和平解决,加上西方列强为各自的利益也出面调停,最后双方签订了《北京专条》:日本从台湾撤兵,中国承认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给日本抚恤银50万两。

《北京专条》的签订,除了让日本试探到了清政府的底细之外,还给日本吞并琉球留下了隐患。因为条款当中,清政府并没有明确中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而是承认了日本的“保民义举”,同时也使得列强更加感到清政府的无能。

1874年,日本寻找借口出兵侵犯台湾。此事虽以和议告终而未开启更大战端,却在中国朝野上下引起更强烈的震动。由此,在内部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防大讨论”。1874年11月,总理衙门的文件中强调了海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办法。请沿海各省的督抚和将军进行讨论。

此时身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呈交了洋洋万言的《筹议海防折》,陈述了海军海防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要求大举兴办近代化的海军海防。李鸿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酷形势: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还痛切指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是在于国家之实力:“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等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他又指出历史时机的紧迫性——“正值海防吃紧之际,不特为外人所窃笑,且机会一失,中国永无购铁甲之日,即永无自强日!”

李鸿章在奏折中还阐述了关于海防的具体实施办法。提出中国应以陆军为主,海军设立南洋、东洋、北洋三支水师。左宗棠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现在大清国应该实施“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意见。他认为,如果设立三支水师,那么将导致领导的不统一,三支水师会各自为政。他建议,海军应该统一领导。

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分歧在于,李鸿章认为西北塞防可有可无,甚至可牺牲新疆作为代价。而左宗棠认为西北边疆十分重要,塞防不固,则西北屏障尽失。当时清政府面对的局势是沙俄侵占伊犁,阿古柏占据新疆,收复新疆迫在眉睫。1874年底,同治帝病死,光绪帝继位,慈禧再次垂帘听政。次年,海防讨论进入了廷议阶段。以奕为首的总理衙门既没有采纳李鸿章的意见,也没有赞同全力注重西征的主张,最后作出“海防”、“塞防”并重的方针。令李鸿章负责海防,令左宗棠去负责“塞防”问题。

左宗棠在稍后的奏折中,看似支持朝廷意见,实际是主张全力西征。在他看来,海防没有现实的危险,“窃维泰西诸国之协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非必别有奸媒……商贾计日求赢,知败约必碍生计也,非甚不得已,何敢辄发难端。自轮船开办,彼挟以傲我者,我亦能之;而我又博心抑志,方广求善事利器益为之备;谓彼犹狡焉思启,顾而他之,似亦非事理所有。”显然,左宗棠认为西方各国无意侵犯,而中国已有足够的准备,海防不足为虑。言外之意就是应该全力西征。

同类推荐
  •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 讲究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 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本书以晚清的风起云涌为大背景,讲述袁世凯通过不懈奋斗,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朝廷重臣乃至洪宪帝制的过程,全书截止于1915年袁世凯称帝,着重讲述二十余年间其出人头地的艰难与相关手腕,展现其在此期间所建立的功业。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马云、王石、冯仑、潘石屹强烈推荐!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热门推荐
  •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天下三分,如三足鼎立,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泰始元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建武元年,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王朝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合称南北朝。
  • 你若回头

    你若回头

    他,爱了她六年,可是中间却隔着一道名为“兄弟”的墙,这道墙让他无法前行,只怕再进一步,就会另两个人的关系就此破灭……
  • 穿越之外挂少年

    穿越之外挂少年

    杨寻本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求职生,却因为一场奇葩的面试而穿越到一个未知的界中并且成为了某女派的圣女……哦不,是男圣女……于是他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作为本派里的唯一男弟子整天面对一群粉嫩妹子自己究竟是要做个“万花丛中过而片叶不沾衣”的好师兄呢?还是做个“杨师兄过处寸草不生”的种马男呢?“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大致分为炼体,凝气,炼魂,神海,生死,破虚,问道,神境。”老板淡定地说。“不过你也不必对境界这种东西抱有太大的希望。既然这个世界连神都能有,那还有什么奇葩的事情是不能发生的呢?”“所以你是想说这世界存在着一群突然就能开一个或好几个挂然后越好几级挑战的人咯?”老板淡定地点了点头。杨寻“……”
  • 情人

    情人

    本书探讨了情人现象——无奈永恒的现象,对于三者之一的你,它是雨后彩虹还是诺亚方舟,本书帮你寻获释放自己的诀窍,找到灵与肉震颤时难以把握的解题关键。
  • 王小贱的七十二变

    王小贱的七十二变

    都市里的一个高中生,无意间失足从楼上掉下,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550年前的菩提老祖三星洞口。菩提老祖误把他当成了石猴,就这样教会了他七十二变与筋斗云。学会了法术的他,一次在筋斗云飞行中,掉了下来,又莫名其妙的穿越回了现代,从此,这个世界就变的不寻常。因为他,孙悟空,六耳猕猴,通臂猿猴,如来,二郎神,哮天犬,一个个的都跟随而来。且看七十二变在高中生上的奇遇,加猿猴扣扣:1948114055,一起来聊七十二变,聊情节。
  • 英雄崛起之联盟时代

    英雄崛起之联盟时代

    霸气?我不会,但我拥有强大的魂力和虚弱之力。异火?我没有,引燃代替好不好。功法?哪有这种东西,在这片魔法大陆瓦罗兰。怎么到这里来了?谁知道呢!来了连魔法都学不会。那你来干嘛?...为了成为联盟之主。
  • 余生还请你多指教

    余生还请你多指教

    “许檬,别说你不想他。”“想啊,但是那又如何,我们终究,回不去了。”许檬站在那棵老愧树前,看着从指缝中倾泻而下的阳光,似是对钱轩澈说,又似喃喃自语。那个为了她连命都可以不顾的男孩,她怎么可能不想。那时,阳光正好,她以为他和她可以就这样相伴到老。那年,机场有个哭成狗的姑娘,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哭,黎楚的离开带走了这个姑娘最美好的高中爱情。后来,她听说他过得很好。后来的后来,她听说他和她在一起了。“老师,你在这是在等人吗?”“是啊,在等人,等一个等不到的人。”“等不到的……人?”黎楚:人的一生很短,只够爱一人,许檬,余生还请你多指教。
  • 巅峰的征途

    巅峰的征途

    天地有灵,孕生万物之根本;天地有神,赐予万物之灵智。万物有灵,则有万族之林立;万物有神,则有贵贱之不同。少年曾经骄狂,看少年如何陷入一个又一个低谷;少年如今隐忍,看少年如何谱写一个又一个辉煌;少年获得成功,看少年如何突破一个又一个巅峰!
  • 千幻之旅

    千幻之旅

    千幻国王子天耀凯撒出征之际遭人暗算,迷惘中,突然出现来历不明的蓝发女孩,忠心耿耿的骑士,旅途中认识的伙伴,让他决心夺回一切。可是,真的只是谋权篡位这么简单吗?
  • 纯妹撞坏校草心

    纯妹撞坏校草心

    原本相隔半个地球的人,却早已有了纠缠。她的眼神独特,夏子衿,本是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却身无分文。他帅气冷俊,沐宸青,不对任何女生动心,是性向问题还是心有所属?“为什么14年来你都不来找我?”“14年前,你是谁,我是谁?对不起,我只有14年的记忆。”她是夏子衿还是金金?当纯洁开朗的她遇见冷俊的他,她是能融化他心中的冰雪,还是矛盾再度升级?一切,都因为14年后她的出现将得到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