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寄李儋元锡》写的是中年情怀,“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最让人感慨。青春不知何时已经离我远去,那些我爱的以及爱我的人如今又在哪里?既然世上的事情如此不讲道理,除了睡觉我还能做啥子?
唐诗之所以空前绝后一枝独秀,就是因为深入浅出,绝不以艰深文浅陋。就算是李商隐的《锦瑟》,也以一句“此情岂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结。《寄李儋元锡》没有用一个典故。所以后来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的主张完全是庸人自扰。
此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甘肃武威人,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暮春,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李儋曾去信问候。第二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作为回复。
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但我认为他的福地是滁州,所以应该叫他韦滁州。因为他在滁州除了上面这首《寄李儋元锡》,还写过家喻户晓的《滁州西涧》。《滁州西涧》不但当时所有的读书人都倒背如流,因为听得多了,就连他们家的鹦鹉也知道。所以判断一首诗的流行程度,“鸟都知道”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也有异文。“生”有的版本是“行”,“上”有的版本是“尚”。这里引用的是最流行的版本,但“独怜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更接近原文——我因喜欢幽草而来到山涧边,那里还有黄鹂深树鸣——视角明显是站在山涧边往下看。
此外韦应物在滁州还写过一首名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全椒就是今天的安徽全椒县,唐朝时隶属滁州。苏轼很爱这首诗,曾经仿作,可惜吃力不讨好。
史书上通常把唐朝分为初盛中晚。论诗歌成就,一般认为盛唐最高,其次是晚唐,中唐只能和初唐排排坐,甚至连初唐都不如。
中唐是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刘方平和大历十才子的时代,也是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时代,我觉得中唐至少应该和晚唐平起平坐。如果把李贺也算进中唐,那么中唐诗歌的总体成绩就算和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有点摇摆,在这里认为中唐超越晚唐,可是后面又会说更爱晚唐。其实这并不矛盾。中唐和晚唐诗歌就像两个绝代佳人,燕瘦环肥,根本就分不出谁比谁美。只有那些愚蠢的选美比赛评委,才会根据一句俏皮话判断谁更有智慧。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衣冠鼎盛。《旧唐书》说:“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韦应物曾祖韦待价武则天时拜相。他祖父韦令仪做过宗正少卿。他叔叔韦锜做过左千牛中郎将,卷入韦后和唐玄宗的斗争被杀。家里出了乱党,通常都会满门抄斩。韦应物不但没受株连,反而从十五岁起就做了唐玄宗的宫廷侍卫。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韦氏当时宗族之强,也说明唐朝比较宽宏大量。
韦应物虽然在太学挂名,但他主要兴趣是好勇斗狠,不但把恶霸打得改邪归正,同学也被他欺凌,“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他在《逢杨开府》中交代自己早年干过的坏事以及后来浪子回头的原因。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韦应物年轻时横行街头,窝藏罪犯,参与赌博,拐带妇女,几乎可以说无恶不作。但因为是皇帝侍卫,没人敢把他抓去坐牢。唐玄宗死后韦应物离开禁军,因为失去了侍卫身份的庇护,很快就遭到欺负自身难保,不得不回太学接着读书,希望混个文凭好找工作。
可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坏事做尽,韦应物后来成了一个无可挑剔的清官。就像很多花心的男女,结婚之后反而比较专一,因为那些拈花惹草的事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史称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后人怎样做一个有良心的官员。有的官员只是把豪言壮语挂在嘴边,他们从不觉得自己对不住那份俸钱,反而认为俸钱对不住他们,所以一有机会就伸手,雁过拔毛。就连西伯利亚的大雁也改变迁徙路线,不敢再经过中国。
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韦应物做了洛阳丞。当时洛阳刚从叛军手中收复,唐军以及请来助阵的回纥骑兵认为洛阳做过叛军首都,所以洛阳人都不是好鸟。他们不但抢走洛阳人的所有财物,还烧毁全部房屋。百姓没有衣服,只好用纸裹住身体遮羞。
韦应物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痛心疾首。这时守卫洛阳的神策军依旧横行霸道,他们借口搜查叛军余党,趁机敲诈勒索,侮辱民妇。韦应物去找神策军将军交涉,对方只顾赌博,爱理不理。
韦应物说:“将军,如果你没空管束你的手下,我替你管。”
神策军将军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韦应物。
“好呀。不过我先提醒你,我们神策军的将士都是贵族子弟,有些人还是宫中大太监的养子。到时出了乱子惊动了他们的家族势力,你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
韦应物没有被吓倒,回到衙门找来十几个在少林寺学过武艺的捕快和民间高手,亲自上街巡逻。
这天一队神策军士兵又策马在街上追逐妇女。几个妇女在逃跑过程中纸衣被风卷走,只能用双手遮羞。神策军士兵放声大笑。
韦应物带领十几名壮士手持大棒站在街头,放过妇女挡住神策军的去路。
韦应物指着为首的军官说:“我是洛阳丞韦应物。你们如果现在掉头,并保证以后不上街滋扰百姓,我就放你们走。”
那军官狂妄地说:“洛阳丞是什么东西?就算你是东都留守,我们神策军也不放在眼里!”
“我警告你是例行公事。其实我知道你们听不进去。”
“那你还不滚蛋?好狗不挡道,我们今天不想杀人!”
韦应物示意身边壮士让道。那些壮士按照事先布置在大街两边依次站好。
神策军士兵以为韦应物已经认输,仰首从两排壮士中间穿过。
韦应物一声令下。两排壮士同时挥棒横扫。
神策军士兵人仰马翻,全部被擒。
神策军将领闻讯扔下骰子赶到洛阳监狱。洛阳城里的神策军将士听说有人胆敢扣押自己的战友,全副武装骑马赶到,声称如不放人就捣毁监狱。
韦应物不为所动。
“监狱是司法重地,你们如果胆敢劫狱,那就是十恶不赦的死罪。”韦应物命令手下,“把门打开,看他们谁敢进来。”
神策军将士大喊大叫,可是谁也不敢踏进监狱一步。
神策军将军已经听说韦应物也是做过三卫郎的贵族子弟,而且他也害怕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所以请求韦应物借一步说话。
韦应物把他带进一间空着的牢房。
神策军将军说:“韦大人,我有眼不识泰山。听说韦大人也是禁军出身,大家算是自己人,能不能网开一面?”
“除非你能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这恐怕有困难。驻守洛阳的除了我们神策军还有朔方军,他们不归我管。我们神策军鱼龙混杂,不怕你笑话,他们有时连我也不放在眼里。”
“那就对不起了。”
神策军将领见无法说服韦应物,只好把群情激奋的部下劝回去。这件事后来闹到对簿公堂,不过韦应物竟然站在被告席上,罪名是破坏军民团结。韦应物愤而辞职回到长安闲居。这件事消磨了韦应物的最后一点锐气。从此以后,他彻底成为一位循规蹈矩、得过且过的官吏。
大历九年(774年),韦应物得到京兆尹黎干赏识,先后做过京兆府功曹、栎阳令,四十五岁的时候成为尚书比部员外郎,随后做了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在他做江州刺史三十年后,白居易来到江州做司马,诗兴大发写下著名长诗《琵琶行》。
韦应物在五十一岁时回京做了左司郎中,随即出为苏州刺史。这可不是贬官,苏州刺史是从三品,标志着韦应物正式成为高干。
唐代诗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唐诗人五言写得多,盛唐诗人七言写得好,李白和王昌龄都是七绝圣手,杜甫在夔州写的那些登峰造极的组诗也是七言律诗。到了中唐,韦应物、刘长卿人称或自称五言长城,而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写得最好的又是七言。
我们谈论韦应物的五言,肯定不能对《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视而不见。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世事无常,劳生有限,眼前归棹,远寺钟声,韦应物表达的是对游宦生涯的厌倦。
另一首《赋得暮雨送李胄》和这首风格意境相似。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类似的诗还有《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他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同样有名。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在江淮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最好的诗歌都和江淮有关。中唐诗人分为比较明显的两个集群,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和白居易青春激扬,刘、柳参加永贞革新,白居易力主追查刺杀武元衡和裴度的幕后元凶,韩愈直接参加对藩镇的战争。而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中唐前期诗人已经心灰意冷。厌倦了战争的他们特别喜欢山温水软的江南。刘长卿一直在江南游荡,韦应物后来终老苏州很可能不是因为贫穷,戴叔伦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回到故乡。
韦应物的朋友冯著一度隐居灞陵,有一天他和韦应物相遇长安街头。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淡,但就像夏天成都街头的冷淡杯,看似简单其实丰美。
韦应物特别擅长写五言古诗。古诗是相对律诗和绝句来说的,因为律诗和绝句出现得比较晚,所以称为近体。古诗一般对格律要求不严,而且长短不拘。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这首诗中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微雨霭荒原,春鸠鸣何处”都是自古文人津津乐道,经常题写在自己书房或园亭的名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盛赞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也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不过韦应物最有名的五言古诗不是《东郊》,而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写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韦应物当时在刺史衙门后院宴请苏州当地的才子文士。他把富甲天下、才子辈出的姑苏狠狠夸奖了一番,饭后当地文人纷纷要求韦应物给他们签名留念。
韦应物清心寡欲,后半生的经历和王维相似,他就是个官场隐士。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首诗名叫《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的生命里似乎只有友谊,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念友伤离。其实他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大女儿远嫁的时候,他写了《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看似封建家长在板着脸教训女儿要谨守妇道,实际上父女亲情溢于言表。
韦应物还是最早的词人之一。他写过几首《调笑令》,最为人所知的是下面这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此外韦应物还写了不少《行路难》、《横塘行》、《广陵行》之类的乐府诗。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的时候,把韦应物拉来给自己助威。他在《与元九书》说:“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五十四岁的韦应物罢官闲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在苏州去世,归葬长安杜陵祖坟。韦应物及其夫人的墓志保存至今。他的子孙都中过进士。晚唐花间派著名词人韦庄也是韦应物的后人。
韦应物的外甥杨敬之值得一提。他在做国子祭酒时写过一首诗夸赞项斯,使无名诗人项斯一举成名天下知。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
刘长卿是个横跨盛唐和中唐的重要诗人,他和李白关系不错,也和《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亲如兄弟。他晚年旅居江浙,很可能受到李白和张继的影响。
他和韦应物的诗风非常接近,都被称为五言长城。他们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韦应物宫廷侍卫出身,刘长卿则做过学生领袖棚头。不过韦应物做官之后心态平和,刘长卿脾气依然火爆,多次和上司顶牛。
汉朝才子司马相如字长卿,这很可能是刘长卿名字的出处。他祖籍河北河间,家在安徽宣城,生于洛阳,年轻时在洛阳附近的嵩山读书,中进士大约在天宝八年(749年)前后。可能因为做棚头的时候得罪了某个权豪,不久被诬坐牢,适逢天下大赦才恢复自由。至德年间代理徐志摩家乡浙江海盐令,随后做过苏州长洲尉,就是这段游宦经历让他彻底爱上江南。至德三年(758年)因为与上司不和再次坐牢。好在朝廷为了庆祝东京洛阳的收复再次大赦天下,刘长卿被贬往潘州南巴。
潘州南巴就是今天的广东电白。刘长卿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江西余干和李白相遇,李白当时刚逃过夜郎之劫。想到自己也将远谪岭外,刘长卿自然有许多感慨,他写下《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在余干,除了送李白那首,刘长卿还写过一首《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余干今天只是一个平凡的江西小县,当年县城东南有个风景名胜干越亭,唐代很多诗人都曾在此留名。
刘长卿有没有去广东打工现存两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没有去成,有人认为他确实做过南巴尉,《新年作》就是写在南巴贬官期间。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这里的“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说明刘长卿还是很留恋官位,只不过不甘心沉沦下僚,整天面对无能的猪头。
他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在江浙期间,除了李白,还和另一位李姓诗人李嘉祐交往频繁。李嘉祐做过台州刺史,写过“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白在《送杨山人归天台》中称赞他“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燃”。
大历五年(770年)刘长卿开始时来运转,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他的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是中兴重臣郭子仪的女婿,长官和同僚都避其锋芒,刘长卿却不肯退让。
刘长卿当时掌握着一笔财物,吴仲孺要求他上交。
“我现在需要这笔钱调度,你把钱给我。”
“对不起,这不符合程序。”
“你是新来的吧,你知道我是谁吗?”
“知道呀,你是汾阳郡王的女婿,我的顶头上司。”
“那你还和我作对?”
“我是公事公办。不符合程序任何人来要我都不给。”
“听说你是进士出身,怎么这么死脑筋?”
“正因为我读过书,所以牢记孟子的教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是你的老丈人亲自出马,我也不会把钱给他。”
“要是在战争年代,我可以对你先斩后奏。”
“你想做闾丘晓?他的下场好像不太好。”
吴仲孺恼羞成怒,诬告刘长卿贪污。
朝廷派监察御史苗丕调查此事。苗丕之父苗晋卿官至宰相,世故圆滑,但苗丕仗义执言。刘长卿原以为自己大祸临头,结果只是贬为睦州司马,所以他写诗献给苗丕表示感谢。这件事在当时非常著名,《唐才子传》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睦州就是今天千岛湖所在地浙江淳安。刘长卿从洞庭沿长江东下,到了九江之后见到他的两个老朋友,写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这是他最好的七言诗之一。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到了睦州之后,刘长卿和当时同在浙江的诗人皇甫冉、严士元等人经常唱和。名作《送严士元》就写于这段时间。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越州诗人严维由浙江去河南时,刘长卿有诗相送。严维写了《酬刘员外见寄》。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这首诗是严维的代表作。其中“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家喻户晓,其实在唐诗中并不突出。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刘长卿升任随州刺史,因此世称“刘随州”。不久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政府军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就在此时离开随州。搞笑的是,刘长卿曾经不止一次在诗中歌颂过李希烈,把李希烈比作三国周郎,“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
刘长卿自号五言长城,他在上元、宝应年间多次被评为年度最佳诗人。他当时的名声可以从韩愈弟子著名古文家皇甫湜口中得到印证。皇甫湜批评当时文人浮夸:“诗无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
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说:“长卿有吏干而犯上,两度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盖思锐才窄也。”意思是刘长卿有政治才能,但喜欢和上司对着干。两次遭贬都是性格使然。他的诗虽然不算新奇,但擅长炼句。可是十首以上,就会有诗意重复的地方,最后一句更经常如此。这是因为他思路新颖但是才能有限。
这段话被认为是对刘长卿的定评,比较公允。刘长卿确实有重复自己的习惯。请看《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青山万里一孤舟”和送李白那首的最后一句“万里青山送逐臣”用词和意境确实有重复之嫌。他的名句“千峰共夕阳”得到陆游称赞,但他又写过“夕阳千万山”。
刘长卿的《送李中丞之襄州》同情无家可归的老将。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对自己屡次被贬,他也不是毫无怨言。《长沙过贾谊宅》就是借贾谊的遭遇自伤身世。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和屈原都是古代逐臣的代表。刘长卿在诗中多次提到贾谊,比如《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高仲武说刘长卿“才窄”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那就是刘长卿擅长描写孤独隐逸之美,其他题材远远不逮。例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景如画。武侠小说经常借用这首诗的意境,《水浒传》中在草料场的林冲就是一个风雪夜归人。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描写的隐逸之美令人迷醉。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有时候很佩服古人这种隐居的热情和勇气。因为就算你隐居在长安郊外的终南山,生活也会意想不到的艰难。那时候山林里虎狼成群,一不小心你就会和老虎狭路相逢,老虎可不会因为你是诗人就放弃一顿美餐。
人类是群居动物,隐居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偶然的寂寞可以忍受,长久的离群索居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成仙,或者疯癫。
刘长卿有些诗虽然写的是送别朋友,可是同样有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深孤独,他似乎希望用这种可怕的孤独感恐吓朋友,婉转挽留。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这首《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刻意渲染孤独,希望朋友留步。同样的诗还有《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干脆明言自己不希望好朋友离开。江春不肯留行客,但我希望你留下来。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刘长卿一边歌颂隐逸之美,一边又害怕孤独。
诗人的代表作犹如画家的自画像。刘长卿的自画像应该是《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中流露出一些抱怨。刘长卿当时已经名满天下,让他不爽的应该是自己在官场被疏远。
刘长卿自诩五言长城,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著名诗僧皎然却不以为然,他批评刘长卿、皇甫冉、李嘉祐等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何得推过齐梁作者?”把刘长卿等说得好像名教罪人。这段话是否出自皎然之口尚存疑问,如果真是他说的,动机就很可疑。据说皎然曾经拜韦应物为师,难道他想在五言长城的争夺战中助老师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