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有句格言:“一切都太正确时,一定有问题。”也就是说,人生不应该一帆风顺,一旦一切都很顺利时,恐怕就不正常了,人们总是要时刻保持警惕。这表现了犹太人一种可贵的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
据犹太历史记载:犹太人早期的时候曾在埃及做奴隶,过着很悲惨的生活。公元前 15 世纪的时候,他们在自己的英雄摩西的率领之下,越过沙漠,由于来不及准备吃的,他们只有吃那些没有发酵的面饼和路途上的野菜,最终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地回到以色列。
这件事距离现在已经有 3500 多年了,可是时至今日,犹太人仍然在纪念那段苦难的日子,让自己不要忘记苦难和屈辱。即使在结婚这样喜庆、重大的事情上,他们也提醒新人不要忘记苦难。婚礼规定,新人不能把酒喝完后把酒杯完整地放入盘中,而是喝完酒后,把酒杯摔碎。这个动作表示两个人要同甘共苦一起度过艰难的一生。希望两个人不要讲究享乐,并告诉他们,一味享乐、忘记艰辛是败家的象征。
为了不让自己忘却苦难,犹太人制定了各种规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纪念性节日、假日甚至婚礼上,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痛苦。他们每周的休息日是从星期五开始,直到星期六为止,星期天规定为一周的开始。为什么要把周五的黑夜定为全家幸福愉快节日的开始呢?
《塔木德》是这样解释的:因为与其明亮地开始,黑暗地结束,倒不如黑暗地开始,明亮地结束。这就提示人应该先吃苦再享受。他们不仅在休息日提示不要忘记痛苦,即使在犹太社会的纪念日中,在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逾越节,也同样作了规定。
逾越节这天是犹太人纪念他们重返以色列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们早早准备好精美的食品、华丽的服饰,大家快乐地度过这个美好节日。但是在这个节日上,犹太人规定,每个人必须要吃一种很粗的面包,还有一种很苦的野菜的叶子,因为这些代表着屈辱和失败。
任何一个犹太人都知道,他们是输不起的,他们只有成功;失败了,就意味着灭亡和永远没有机会再来,因而,他们都异常努力。很多犹太人就是在别人看起来根本就不可能东山再起的绝境中取得了成就。
翻看犹太名人的少年经历,就会发现在 10 个犹太名人里面,有八九个是从小在苦难、坎坷中长大的。犹太人的这种在逆境成功的精神,永远为世人所敬佩。成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需要,而是必须。
人们评价犹太人的危机感及忧患意识说:每当幸运来临的时候,犹太人总是最后感知;而每到灾难来临的时候,犹太人总是最先感知。他们时刻充满了危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警惕。许多犹太人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痛苦和苦难,因此,当他们有了安定生活的时候,他们是决不会忘记曾经受过的苦难的。在他们的心里,时刻充满了警惕,目的就是不让自己忘记过去。犹太人的这种精神,甚至被带到了前不久的上海世博会上。
2010 年 6 月 19 日,德国科隆艺术家昆特·德姆尼西来到了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在德国馆内,这位 63 岁的老人单膝跪地,仔细地审视着地上的一块块铭牌。
这些铭牌被称作“绊脚石”。
在街道上嵌入“绊脚石”,是昆特·德姆尼西设计并开展的一个城市记忆项目。将镶有黄铜片的石块铺设在人行道上,黄铜片上刻有遭到纳粹屠杀的死难者或者流放者的名字,以及生卒年月和照片。这件艺术品很小,长宽高都是 10 厘米。在以德国为主的欧洲 9 个国家的 562个城市,它们被铺在这些遇难者被关进集中营前最后住过的屋子前的人行道上,大约有 2.5 万块。
这些死难者的灵魂,经由这一块块黄铜铭牌,重生在生前居住的城市里。艺术家希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唤醒人们对一段沉重历史的记忆。
1993 年,当德姆尼西在德国科隆铺下第一块“绊脚石”的时候,人们并不能理解为何他以这样的形式来悼念纳粹大屠杀中的受害者。
出生在二战后第二年的德姆尼西不是受害者的亲属,家里也没有纳粹成员。他上中学时,老师对于 1933 年至 1945 年的历史是闭口不谈的。直到他上大学的时候,人们才逐渐开始审视这段痛苦的记忆。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虽然他们在课本上知道纳粹毁灭了 600 万犹太人以及 500 万其他种族的生灵,但并不能完全明白实际情形如何。不过,如果你了解到住在某幢房屋的某位男女的命运,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单凭数字很难让我们相信在这个文明的国度竟然有这样的过去。”德姆尼西说。“绊脚石”旨在让今天的人直面纳粹的暴行,让悲剧不再重演,受害者不被遗忘。
德姆尼西的这一设计,已经不纯粹是艺术品,它变成了德国城市中最深切、最痛楚的记忆——更是犹太不能忘却的记忆。
现在,这两万多块“绊脚石”,默默地躺在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城市的大街小巷,它们稍稍高出地面,会让行色匆匆的人们,在觉得硌脚之时,低头注意到那些令人痛心的名字,在不经意间与那段特殊的历史邂逅。
德姆尼西介绍,“绊脚石”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塔木德》:“当一个人的名字被忘却时,这个人才算真正被遗忘。”德姆尼西希望历史不仅在博物馆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触碰到,通过街道上的“绊脚石”,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精神啊!
犹太人认为:失败比成功还要珍贵。自古至今,不可能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失败过,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失败,真正的失败是同样失败的再度反复;第一次不成功并不足耻,可是如果第二次又犯了同样的过错,就不值得原谅了。我们应该把失败关进“过去”之中,而把成功请进“未来”的空间里,使未来没有失败。
学习和痛苦是分不开的,所以回忆痛苦也可以算是一种学习。容易忘掉失败,是人类的本性,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愈是惨痛的失败,就愈应该深记在脑海里。
犹太人总是强调,人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沉湎于成功的甜美中,而忘掉了失败的苦涩,那么,终有一天,他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因为成功会使人松懈,使人自满;而失败却使人紧张、使人警醒,它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人们既然从中学到了一些事,哪有把它舍弃的道理呢?人应该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