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位少年站在塑像前,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称赞刑天的诗句,在他的口中吟来显得格外悠扬。
“刑天干戚之舞,猛志常在。以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师傅说你是抗争的代名词,为世人展现出一种战斗到死,死不服输的精神。”少年一边用拂尘扫着塑像上的尘土,一边轻轻的说道。
“多少年了?只有你能默默的听我说话。其实我知道那些称颂都不是你想要得。“无首刑天,手足摸索而行,自残脊背以得巨眼,然伤甚。”看着你,我感觉不到哪怕是一点世人所传诵的精神。在你身上我唯一能感受到的除了凄凉就只有悲怆。
凄凉吗?寂寞吗?至少你还有我每天来这里陪你说说话,可是我呢?”少年白皙的脸上有着无限的落寞。
为塑像扫去尘土之后,少年慢慢退出供奉塑像的大殿。回身来到偏殿,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满是尘土的小木匣。看着这个小木匣,少年的思绪猛然间回到了十年前的今天。
“韵儿,不要再送了,夜间的山路不好走,早点回去吧。师傅不在的时候,要懂得自己照顾自己。闲暇时间可以看看师傅给你留下的众多典籍,艺多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没有坏处。十年后的今天,若是师傅依旧没有返还,你自去偏殿……”
师傅十年前的话,依旧清晰的萦绕在天韵的耳边。十年了,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在这十年里,天韵把对师傅的思念深深埋进心里,每日勤练不辍。为了让自己没有闲暇的时间思念师傅,天韵把时间全都用在了修炼功法和学习典籍之上。
“师傅,您终究还是没有回来……”天韵木然的拂去上面的尘土,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了这个对他来说有着特殊意义木匣。木匣的最上面放着一张信笺,天韵深深的吸了口气,稳定好自己的情绪,用不在颤抖的手展开了信笺。
“韵儿,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我们早已不再人世了。十年了,你一定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可惜师傅不能看着你一天天长大。此时此刻你一定很难过,很悲伤,你会怨恨师傅吗?”看到这里,天韵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悲伤痛哭了起来,痛苦之余,天韵小声的呢喃着“师傅,我不恨,一点也不恨。我只是好想两位师傅,好想再见你们一面……”大哭一场的天韵,直等到心情少许平复之后才又继续拿起信笺。
“韵儿,不要流泪,大丈夫只流血不流泪。我们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收了你做徒弟。师傅知道这十年里,你一定夜以继日的学习师傅留给你的典籍和功法,以你的天资和聪慧,这些东西一定难不住你的,师傅对你有信心。
韵儿,下山去吧,那里才是你的天地,用你的一身所学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师傅对你没有别的要求,今后你的路只有靠你自己去走,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的心。师傅唯一担心的是你太过单纯,有一颗赤子之心既是你的的优点也是你的缺点。切记世事险恶,人心叵测。
带着师傅留给你的法器下山找你的师姐,有她照顾你师傅也就放心了……”看完师傅留下的信笺,意识到师傅真的不在了,一想到今后就只有自己独自一人活在这个世上,天韵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不,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自己还有一个师姐。想到自己的师姐,天韵的心中不禁多了一丝温暖。在天韵的记忆里,除了两位师傅,师姐是自己唯一的亲人。自己的童年也因为有了师姐的存在而变得快乐了许多。本以为可以这样快乐的生活下去,可是师姐却在自己八岁那年被家里人带下了山。
天韵永远也忘不了,师姐下山那天自己喷薄而出的泪水。看着师姐一步一回头的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天韵第一次感受到了伤心难过。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有自己的生活。收拾心情的天韵带着师傅留下的法器,小心收好师姐的地址,走进了每天都会去的大殿。
“刑天啊刑天今天是我最后一次为你除尘、净面。过了今日我就要离开这里了。以后没有我在这里陪着你,你会更寂寞吧?我知道你和我一样都是寂寞的。只希望这种寂寞不会太长久。今后,我还会回来看你的。”最后一次为塑像除尘的天韵显得格外认真。
看着身后消失在群山之中的家,天韵的心里充满了别离的思愁,但更多的还是即将见到分别十一年之久师姐的激动。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天韵将灵力灌注在双脚之上,向山下飞驰而去。就在天韵离开不久,整个大殿在一阵激烈的晃动之后,化为一堆瓦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