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笼馒头本就不多,架不住众人你一个我一个的一下子就见了底,连蒸屉都被这群饿死鬼给舔干净了。
“大哥以为如何?”吃完了馒头,秦孝公看向赢虔。
“好是好,就是少了点儿,要是再有十个八个的就管饱了。”好家伙,十个馒头赢虔一个人干掉了五个还意犹未尽的砸吧砸吧嘴。
“上大夫以为呢?”秦孝公又看向老甘龙。
“君上,此物比面饼劲道,却又比面饼松软,最宜果腹充饥。”老甘龙大赞特赞,他最喜欢的就是馒头的松软柔棉,老人家六十多岁了,两边的锯齿开始松动,吃东西再不像以前可以大快朵颐。
“君上,最重要的是两斤面粉可以做出三斤的吃食,如此一来,函谷关军粮短缺的问题事情便解决了,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从函谷关调兵回援,东西两路夹击庞涓。”公孙贾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尽捡秦孝公喜欢的说。
“嗯,”,秦孝公点点头,他也是战阵里出生的行伍,如何不晓得这是一个扭转不利局面的天赐良机,“驷儿,说说,这个东西叫什么,你做了多少,够多少大军的用度?”
“公父,此物名为馒头,必须要用特定的炊具和特定的方法才能做得出来,掺进面粉里的一小勺子粉末叫做酵母,乃是用黑麦粉,面筋和水混合着做成的,需要一个夜晚的时间才能完成发酵,竹子编成的炊具叫做蒸笼,馒头的做法是先将酵母倒入面粉之中,然后用水搅拌..,这些东西都是前几天儿臣玩耍时无意间发明出来的,经过儿臣的仔细推算,一斤面粉大概可以做出一斤半的馒头。”赢驷详详细细的把酵母,蒸笼和馒头的做法讲解给在座的众人听,他每讲解一步,公孙贾就记下一笔,到最后他讲完时,公孙贾已经写满了整整三斤竹简,有遗漏的地方就立刻向太子请教,至于说到最后的专利所有权,赢驷无耻的将它们剽窃了,反正诸葛亮也没地儿找他说理去。
“秦国国困民穷,儿臣发明馒头之后,顿感此物实为我大秦国之重器,立刻吩咐东宫所属日夜赶制,目前已经发酵好了足够多的酵母和四万大军行军造饭所用的蒸笼。”赢驷其实很想说,如果你们能给我弄到高级面筋或者强度碱粉,一斤面粉老子能弄出两斤馒头,但是想想秦国穷的都快当内裤的经济,这些异想天开的话被他生生的咽回了肚子里。
“渠梁,我们要改变计划了。”长公子赢虔一脸严肃的说道。
“大哥,你怎么想?”秦孝公虚心求教,他很清楚,单纯论军事才能他不如他大哥。
“你来看,”,赢虔指着地图上的下邽县城说道,“下邽以西有一处山谷,是庞涓进入骊山的必经之路,它的出入口地形险恶,易守难攻,只要重兵把住敌兵就很难逃脱,两边沟壑丛生山高林密便于藏兵,是一处天然的伏击场所。”
这是赢虔早就想好但是又被迫放弃的战场,之所以放弃是因为山谷的两边虽然地势足够险要,但是山谷的底部太长了,足有三公里,而且谷底地势平坦开阔,策马纵横驰骋完全没有问题,想要在这样的地方把庞涓的三万铁骑包饺子五万兵马想都不要想。
想要完成包围,首先你得守好两边的大门吧,对方是武装到牙齿的大魏铁骑,一边安排一万人不过分吧,剩下的三万人分作两拨,一拨负责一边,也就是说,一万五千人要站在长达三公里的战线上完成攻击,人与人之间的间距估计站得比做广播体操还开,这么稀疏的攻击阵型你就是往下扔手榴弹他也没用啊,等你慢悠悠的把滚木擂石砸下去,庞涓密集的箭雨早就下来了,你的一万人还剩多少?到时候不但完不成阻击,还会被人抄掉后路,典型的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这一仗其实和抗战的首场胜利平型关大捷几乎是一个模子翻版出来的,八路军为什么放掉鬼子的先头部队专打后面的辎重营,不是****不想,而是他没人呐,115师6000人,鬼子的先头部队有多少?两万!而且你可以想象一下,鬼子都能够在平型关运送后勤补给了,那路得有多宽!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馒头,四万函谷关守军就可以及时赶到,到时候我们手里就有了九万兵马,九万兵马足以对庞涓的三万铁骑完成合围。”赢虔大手一挥,对这场仗信心满满。
“而且我们还可以动员栎阳百姓,让他们都去下邽山谷,等庞涓这****的一到,直接砸下去。”秦孝公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在赢虔还在考虑怎么才能打赢这场仗的时候,他已经在盘算这场战争的胜利能够给他在秦国国人面前捞取多少的政治资本。
“黑伯!”秦孝公大喝一声。
“老臣在。”黑伯应和一声,腰杆挺直如标枪,久经沙场的他也闻到了大战即将来临的味道。
“一个禁军百人队护送太子及所有物什即刻出发赶往函谷关,传本公军令,命函谷将军子岸挑选四万精卒昼夜兼程,务必要在第三日拂晓前回援下邽,不可迁延罔顾,否则严惩不贷。”
“嗨!”
“太子,”,秦孝公缓缓走到赢驷面前,右手搭在他的肩上,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太子,此次大战的胜败关键在于军粮的充足与否,记住,你是老秦人的子孙,肩上背负着的是秦国二百万臣民的生死存亡,军粮,大于天。”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赢驷胸脯一挺,把老秦人的口头禅都搬出来了,没看见孝公用的都是官称吗。
是夜,侍卫长黑伯携禁军百骑带上了一整套的蒸笼炊具兼程赶赴函谷关,赢驷也披上了一件精致的小甲胄由黑伯抱在怀里一头扎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上天护佑秦国!”眼望唯一的儿子一点一点的变小,最后彻底消失在自己视野的尽头,秦孝公忽然在心里升腾起莫名的愧疚感,他才八岁呀,八岁的太子在山东六国还在侍女内侍的陪伴下无忧无虑的玩耍,可如今自己的儿子却要顶着刺骨的寒风和奔波的劳顿去完成大人都没有办法的任务,孤同样是国君,孤的儿子同样是太子,凭什么他们就能过的比我好,我不服!秦孝公握紧了拳头,一个可怕的念头开始在内心深处落地生根。
“长史拟诏。”秦孝公一回到上阳宫立刻开始了部署。
“臣在。”
“本公晓谕樾阳臣民,凡年龄超十岁者,无论男女,无论贵贱,皆有守土保国之责,特命尔等自备滚木礌石两日后于下邽山谷处聚集,迟到者,斩!”
“嗨!”公孙贾领命而去。
“上大夫,”,秦孝公手提穆公镇秦剑来到甘龙面前,“这是穆公镇秦剑,大战期间又值国丧,若有滋事生乱者,上大夫有先斩后奏之权,请执此剑斩之!”
“老臣跪谢国恩!”老甘龙感激涕零的跪倒在书房,他是真的感动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原以为自己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又秉持国政三十余年,国朝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的反对声,本想着等主持完国丧就告老还乡,可是没想到新君却绝口不提此事,相反还将穆公剑交到自己手里,这是要让自己镇国栎阳啊,新君气量果然非凡。
“上将军接兵符!”等公孙贾和老甘龙走后,秦孝公斥退内侍,忽然从怀里拿出一枚两寸长半个老虎形状的木块来。
“赢虔接兵符!”赢虔面色严肃。
“此乃秦国虎符,执此符者可调动骊山大营兵马五万,函谷关守军五万,栎阳国都禁军一万,今将此符交予上将军,望上将军好生用兵,杀退魏狗,卫我大秦!”
“嗨!”赢虔小心翼翼的接过兵符,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
秦国简单却精干的国家机器在秦孝公的部署之下,紧张有序的开动了起来,一场决定战国格局,更决定秦魏两国命运的大战骤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