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恋
赫尔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有一天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赫尔墨斯本想听听卖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
应当承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很光彩,很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意识。
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这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
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评定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常言道:“慧眼识英雄”、“狗眼看人低”,别人是慧眼还是狗眼不正是别人的价值吗?而你是英雄还是狗熊,这个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
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很多。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世俗和传统使人养成一种说话办事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的习惯。童年时代习惯于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许,长大成人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可。如果自己的某个举动和主张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就会感觉到出了问题,放心不下。于是你在无形之中就放弃了主宰自己、独立行事的权力,凡事都受别人的控制和摆布。这种习惯大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①你对别人的需求大都随声附和,有时心里不满,也要依从别人的意志去办。
②你有自己的事情和计划,但难以拒绝朋友的邀请和要求,以免别人对你不满意。
③你总是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也要忍气吞声地服从,好像领导的时钟总是准的,而你的时钟总是不准,只能和领导对表,不相信自己的手表。如果因此而窝火憋气只能拿比你地位低的人出气。
④不好意思和权威人士、著名人物交往。如果这类人物对你责怪批评不公正,你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
总之,一个人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摆布,就会经常被迫去说话,去做事。这样的生活当然很累,很乏味。其实,这样的人生只是终生劳役,不会有任何光彩和乐趣。试想,古今中外,世界上有哪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是光为了面子而生活的,是放弃了独立行事的权利、接受了别人的摆布而取得成功的?拿职业选择来说,一个人应当争取做自己感兴趣、爱好的工作,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驱动力。
曹雪芹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写作《红楼梦》,爱因斯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创立了相对论。这些人都不是为了服从别人的意志、寻求别人的赞许才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如果不是独立自主、宠辱不惊,如果不是自我价值、自我评定,曹雪芹、爱因斯坦、贝多芬、鲁迅这些伟大人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你必须得到别人的赞许,那就是将自己的价值交给他人去评定。一个人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这不是谦虚谨慎,而是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由别人随意抬高或贬低自我价值。人家反对,你就灰心丧气;人家施舍给你赞许之词,你才会觉得自己不错。凡事如此,你还有什么价值?如果人家不说你好,你又该怎么办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我人应该以清醒的头脑预计到会有不同意见,自己也会有缺点错误。不必期望人人都表示赞许,这样,我们就不会自寻烦恼,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你某一点的否定而视为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了。
林肯说得好:“……假使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要说逐一作出相应的答辩,那我还不如辞职了事。我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尽力工作的,而且将始终不渝地这样工作。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正确的,对我的反对意见将不攻自破;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十个天使起誓说我是正确的,也将无济于事。”
这话说得多么实在而深刻呀!所谓独立行事、自我仲裁,也就是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地为人处世的态度。
不要虚伪
真的谦逊是很难得的,因而成了一种宝贵的东西,所以就有许多假的来冒充,使人世间发生了许多的不幸和烦恼。这假冒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大家所不喜欢的虚伪!
现在,我们从心理上来探索这虚伪的产生和效果。
古代的罗马人就已知道:“谁爱一个常为苦痛所困的人呢!”他们实在是最早的心理学家。他们攻击这些常为苦痛所困的人,希望这些人绝迹于世间,然而他们是失败了。这些人不但没有因为他们的攻击而绝迹,而且这些人的势力至今愈加发达了。当然,所谓常为苦痛所困的人,自不能比之于早年的基督教殉难者的,这犹如科学界中的牺牲者,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方使人类得到幸福,免除灾难;自不能比之于安坐在家里终日烦闷受苦的人的,因为庸人的受苦和烦闷,对于人类社会的福利,亦无贡献。他们虽然谦逊,却是虚伪的谦逊。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讲过谦逊的光荣给他的学生听。他竭力攻击人类装腔作势,用假的优点来弥补他们的缺点,用虚伪的自尊来掩饰他们的卑劣,所以他对于穿了漂亮的衣服在穷人面前摆架子的学生,会大加叱责其行为的荒谬;反之,如有一个实在富有而且心里也以富有为光荣的人,却在穷人面前装出一副穷酸相来的时候,他也要叱骂那人的虚伪。
虚伪的谦逊,其卑劣较之自夸还要厉害,因为自夸是自私自利的直认而虚伪的谦逊者的卑劣行为,他还自认是一种德行哩!虚伪的谦逊,可以引到自动的殉难的路上去。然而这种自动的殉难,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告诉我们,和变态的性欲狂一样是以被异性所奴役所虐待或伤害为快乐的。这样的人,当没有苦痛加到他身上的时候,他会自己虐待自己,自己责罚自己。
在儿童时代,如果你和别人一同犯了行为上的过错,因此抑郁不快,感觉惭愧,而当别人长大成人之后,谈恋爱,结婚,把儿童时代的事情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你却还是念念不忘那过错,而且因为那过错的自责,你就不敢走到人群社会里去,以为你是不配和人类交际的。如果有人来访问你,希望你在一桩慈善事业上帮一点忙,你也不肯,双手拒绝,因为你自以为这种高尚的事业是不配你参加的。无论如何恳请,总不能感动你的心,改变你的决定。
于是,我们就可以明白:你的谦逊实在是虚伪的,不过是拒绝和社会合作的一种掩饰罢了。你本可以帮助那慈善事业,为社会做一点好事。可是你情愿在“谦逊”中过着寂寞的生活,因为你要避免你的不体面的身体出面,你要避免污辱了那纯洁的事业。这样,你就心安理得,自以为很高尚了。然而,你的谦逊不过是表示了你的虚荣、利己、不合作、优胜的心理罢了,于社会人群毫无好处。
世上没有一个人,谦逊到甚至不能帮助他人的程度。如果有,便是虚伪的谦逊。
虚伪的谦逊是一种恶习,绝不是德行。他借此可以逃避一切义务和责任,推托一切合作和事业。因为真正的谦逊,是从他的力量和成就中感觉出来的。
倘能铲除你那虚伪的劣根性,你便有救,就会有好的结果。你要从你的假面具的后面出来,脚踏实地,切切实实做一个平常人。这个如果做不到,那么赶紧去拜访一位精神病专家,要他告诉你如何可以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如何可以驱走你的苦痛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