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实例。做错了事情要承认错误,这其中就涉及了这样的问题:认错的艺术。
有关专家给出这样的一些意见:
(1)时机的选择
这是个重要因素。如果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你就应该立刻去道歉。当然,当对方心情愉快,时间悠闲的时候效果是会好一点的。但比如说,你今天犯错了,隔了几天才认错道歉的话,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事情过后你再去道歉,人们往往会怀疑你的真诚度。
(2)认错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
认错本身就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示,是值得尊敬的事情,大可不必为此一蹶不振。即便认错的时候,也不必觉得自己低三下四,而应不卑不亢,表现出应有的人格来。
(3)态度要诚恳,要坦率
当你有某件事想要对方谅解时,态度是很重要的。你应该坦率地向他说出这事中的缺点、错误,并表示改正,这才能证明你希望获得谅解的决心。
(4)敢于承担责任
既然是你已经做错了,就无需掩饰,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才是获得谅解的最好办法。
推卸责任或避而不谈,只能适得其反。而且除了要在口头上有所表示,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来弥补。
某家公司通常在开会前,都会配给出席者一些资料,但有一次却漏印了部分的资料,而这错误是因为负责影印的新进职员忽略所致。虽然这一部分资料对会议的进行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阻碍,但这位新进职员将会受到上司的指责,这一点是毋庸赘述的了。
但是,这位新进职员却对上司说:“请你把资料再借我一下”,并且表示要重新影印,把完整的资料送给出席会议者。
这时,上司对该职员的能力重新作了肯定。这是因为不只是道歉,而且他想办法要补救的态度,令上司觉得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诚意。当然,他并非有意这么做,但结果却给了上司一个好印象,因此可以说他做了很好的自我表现。
对于犯错,当然是可免则免,这就要求在工作时,我们都应该加以小心对待,不应粗心大意。但对于一些无法改变的错误,你还可以这样对对方道歉:“真是对不起,我知道不论我如何抱歉,也无法求得你的原谅,但是我希望有补救的机会,不论任何事我都愿意做。”相信当你这样表示的话,对方多半都会原谅你的,当然,你必须是真诚的。
说声“对不起”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些人往往不愿道歉,怕丢面子,怕抬不起头,但是这样一来,又时常私下心情不安,甚至有点惶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良心不安,因为若有所失,因为内疚于心。
那么,何不说一声“对不起”呢?须知,每个人都会有对不起人的时候。真正的道歉不只是认错,它是承认你的言行破坏了彼此的关系,而且你对这关系十分在乎,所以希望重归于好。
承认自己不对,心理会很难受,脸上挂不住,做起来更不容易。不过你一旦决心面对现实,不再倔强,便会发现,认错对消除宿怨、恢复感情确有奇效。
有时,我们迟迟不道歉,是因为怕碰钉子,碰了钉子就要没面子了。这种令人难堪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大。原谅别人可以祛除心理怨恨,而怨恨是损伤心灵的,有谁愿意反复蒙受痛苦和愤怨的折磨呢?
我们要学会道歉,认识到这是一门安抚自心、避免创伤的生活艺术。该怎样进行道歉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吵架后,一束鲜花能令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餐桌旁或枕头底下,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意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千万不要低估“尽在不言中”之妙。当然,这只就夫妻生活而言。
②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也有道歉的时候。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誉方式作出的道歉。
③除非道歉时真有悔意,否则不会释然于怀,道歉一定要出于至诚。
④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你想把错误纠正,这是值得尊敬的事。
⑤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以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
⑥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有致歉,你就该冷静应付,不可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在胸。写封短笺,或由一位友人传话,向对方解释你心里不痛快的原因,并向他说明你很想排除这一烦恼。你若能减低对方道歉时的难堪,他往往就会表示歉意,说不定他心里也不好过。
⑦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同时,要分辨清楚“深感遗憾”与“必须道歉”的区别。比如你是领导,某一下属不称职,势必予以革职,你会觉得遗憾,但是不用道歉。
拿得起,放得下
常人都乐意听好话、听表扬、听奉承话、听恭维的话、听鼓励的话、听抬举的话。听到这些话,不论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虚情假意的或恶意的,都喜欢听。也不论他是这话的直接发出者还是转述者,你都喜欢他,总觉得耳顺,心中舒服,脸上有光。
与此相反,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讨厌听不满自己的话,讨厌听指出自己失误的话。不论这些话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有意中伤的都讨厌,都不愿意听到。他们如果是这些话的直接发出者你会讨厌他、恨他,甚至可能恨他一辈子。他如果是这些话的转述者,你也可能讨厌他、恨他,认为他是赞同这些话的,听到这些话总觉得逆耳,心中不愉快,脸上挂不住。
殊不知这正是常人常犯的一种错误,一种由心理脆弱或无自知之明,或追求虚荣所导致的一种错误。
面对批评和赞扬,人们近乎本能地拒绝前者而喜欢后者。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的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往往会觉得丢脸、难堪、悲伤、恼火而生气,而在得到赞扬时,会有振作、兴奋、自豪、惬意、快乐的感受。因此,人们一般不会认为挨批评是件舒服的事。
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或担心缺点和错误被人看穿,影响自己的成功和发展,常常就会有意无意地以种种方式来拒绝、逃避批评,很少有人会真正地把批评看做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人格。即使是“忠言”,听起来也“逆耳”。
从理智上说,没有多少人不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对待批评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平时,我们不难听到或看到人家使用“欢迎批评”一类的词语,甚至自己也不止一次地用过。但实际上,一旦有人果真提出批评时,受批评者往往就会像遇到电击一样立即缩回,采取拒绝、逃避的形式为自己辩护。
这种经历和体验,你、我、他大概都不陌生吧!面对批评,人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大家跟我差不多,你为什么单和我过不去”,“你不拿镜子照照自己,有什么权力批评我”,“我哪里得罪了你,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
因此,如果批评者是你的上司,你即使不便顶撞几句,也可能耿耿于怀,在工作中消极抵抗;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事,你即使不大发雷霆,也可能会报以讽刺挖苦,或伺机找茬;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你即使不和他争吵一番,也可能会责怪对方背叛了你,并把你们之间的情谊打上句号。
然而,不幸的是,拒绝批评并非意味着可以免受批评,而且还会失去许多忠言善意的劝告,可能断送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友谊。一个人如果老是拒绝批评,那就无异于把自己以“完人”自居,这显然害多益少。
走出这一陷阱的办法,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下次要虚心接受批评是缺乏约束力的,而应该把问题具体化,并分两步来解决。
(1)要耐心倾听批评
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时,你既不要急于反驳,辩解,或阻止,或拂袖而去,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既不要轻易断言批评者怀有恶意、敌意,居心不良,或故意挑剔,对人不对事而大动肝火,也不要惊慌失措、再三道歉,或无地自容,低声下气,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而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然后用自己的话简明地概括出他批评的大意,并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在倾听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到自己快忍不住了,可立即这样提醒自己:如果他用意、动机不良,那他便暴露了自己,便于你早做准备并寻找对策。怕就怕别人对你早有意见,心怀不满,表面上又对你一副笑容,明着赞扬,却在背后搞鬼,或在关键时刻突然对你发难。
(2)要学会接受批评
如果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惯于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拒绝、逃避批评,那么,将心比心,你就明白自己没有批评人家的权力。因此,首先要有能够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
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缺点、错误,批评得有道理,你不要拒绝人家的好意,更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也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差错了。
(3)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
如果别人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你也应先表示谢意,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
至于对那些为了发泄个人的嫉妒、怨恨,纠缠早已结束的往事,或怀有其他恶意的批评者,你当然有权提出正告,而没有义务去接受。
聪明反被聪明误
大到什么是人、什么是宇宙,小如单细胞的变形虫和原子核等问题,都有人喜欢夸口说:“我最在行了!”
会这么夸口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内涵。
有些事物越研究反而越迷惑,所以,谦虚的学者不会轻易地承认自己在行。如果事事夸口,无异于承认自己的研究不够成熟。
欧几里得在几何学下了“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一直线”的定义。可是,由平面的地图上所标示的飞机和轮船的航线来看,却是以曲线为最短距离,直线反而是长距离。为什么呢?因为地球是圆的。
所以,唯有当实测面是平面时,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定义才能成立;相反的,若物体为球面时,这个定义就无法成立了的。
“柱子是天花板的支柱”的定义也是如此。若以有平面的天花板的立方体建筑物为前提,这个说法就可以成立,因为,天花板和柱子可以区别出来。
相对的,若是拱形的建筑物,天花板和柱子的材料及结构都相同,就分不出何处为天花板,何处为柱子了。
“界限”是人类为了方便而加以制定的,自然本身并无“界限”,就好像候鸟会因季节而飞越国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草、树、虫也都不受界限的束缚。
“定义”也是为了行事上的方便而定的,因此,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等方位,事实上在地球是根本不存在的。
将虚像看为实像,且深信不疑,其中的寓意就如同下面这则故事一样:
当释尊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个愚者站在池塘边,忽然看到水面上映着自己的影子,就高声叫道:
“救命呀!”
附近的人们纷纷赶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他回答说:
“我溺死在水里了!”
大家迷惑地说:
“胡说!你怎么会溺死在水里呢?你不是好好地站在这里吗?”
他走到池塘边,用手指了指水面说:“我不是已溺在水里了吗?”
大家听了笑着说:
“你真笨!那不是你,是你的影子,你看我们的影子不是也在水里吗?”
他仍然一本正经地说:
“你们也溺死在水中了,谁快来救救我们呀!”
他又叫又跳,最后发狂而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过于固执,迷信错误的道理,而不知悔改,不但难以看清世界的真实面目,甚至会误了自己的一生。
我们必须明辨虚实,避免以虚代实,而产生错误的看法。当爱因斯坦遭遇到问题时,在尚未了解真相以前,他从不轻易地下断言。
一个贤明的人,绝不会摆出一副“凡事都懂”的姿态,他会在深思之后,再以谦虚的态度做出判断。
谦虚是美德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是老子教诲孔子做人的道理。意思就是说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因此,谦虚在中国人看来既是一种策略,又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美德。
谦虚是一种美德,懂得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友善和关照,从而为将来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谦虚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也是每个人走好人生之旅的必备态度。只有谦虚,才会不断地要求上进,才会妥善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会使别人器重你,才能达到你所要的目的。谦虚也是一种廉价的人情投资,可以得到你平常所需要而得不到的回报。
汉代的学士张良就是因为具备了谦虚的美德,善于用谦字铺路,才得到了《太公兵法》,为日后发达铺平了道路。
在中国人看来,谦虚的魅力是无穷的,在人际关系上作用巨大。在人际关系上,谦恭具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在做学问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有些人的谦虚多少带有一些虚伪成分,因为谦虚对于他是一种谋求同情和请求帮助的方法。谦虚的人将自己的野心藏起来,将自己的欲望隐藏去,正如一个富足的人却又手持大碗身着破衣向人乞讨一样。谦虚的人也有其深刻社会原因,一方面,欲求利益而又不能公开争权,另一方面还要争取一个不计名利的好名声,这两种对立的人生需求构成了人格中的两个方面,而正是由于两重性格的存在,有些人的谦虚品质便有了无限的外延,以至虚伪。
假设你的公司招聘一名女秘书,你问应考人“是否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她说:“我经验不足,还要锻炼提高”。那么你就弄不清她究竟是真的阅历不足还是一种谦虚的姿态,但无论是哪一种你都会觉得很受用,因为她给你了一副弱者的态度,她让你觉得你有责任帮助她。
谦虚是为了体现一种广泛的品德,同时又能使自己获得一种容易受到同情的人际地位。长期的道德压迫和人身管制使中国人养成了憎恨强者、同情弱者的思维定式,这也是一种逆反心理。
假设有两个人发生冲突,围观者支持哪一方呢?要这样决定:看两者身份而同情低贱的;看两人的年龄而同情年老(或年幼)的;看两人的性别而同情女的;看两人的态度而同情胆小的;若有一方哭起来,那必定得到广泛同情而无疑。
中国有句古语“枪打出头鸟”,中国的古训也说“谦受益,满招损”,这里“打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