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帮阿华办成了一件事,在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阿华却对此感激万分。为表谢意,他给我送来了年货:一盒大蛋糕,几袋名牌奶粉。这使我很尴尬,因为我不喜欢沾别人的便宜,帮人小忙收下这大礼于心不安。
妻献一策:回阿华一份礼,只当礼尚往来。送什么呢?自然要挑好的送。昨天,乡下亲戚替我们买来一只火腿,把火腿回他得了。若按价格算,火腿的价格绝不低于蛋糕和奶粉。
礼送去了。可是,面对蛋糕和奶粉,我们却犯了愁:我们一家四口都不爱吃蛋糕;近年我们喝惯了麦片,对奶粉不感兴趣。于是,一盒蛋糕吃了好些天,奶粉也送给了乡下亲戚。
一年过去,第二年快过年时,阿华又像去年一样,送来了蛋糕和奶粉。人家既然送来了,我们好意思开口说“我不爱吃”么?不然,阿华还会认为我们嫌他的礼物太少。我收下礼,照去年的样,回他一只火腿。这一来,心里就有苦说不出:我们收下自己不爱吃的蛋糕、奶粉,却把自己爱吃的火腿送了人家,这等于我花钱买了自己不爱吃的东西。
到了第三年,阿华又重复“去年的故事”。我呢,只好也和他一样。
第四年,我好想对阿华当面说清:请你不要给我送蛋糕奶粉了,我们一家人不爱吃。可是,这话几时“表白”才合适呢?在阿华送礼之前?万一人家今年不送呢?那不是提醒人家?在他送礼时“道破”?人家阿华心里肯定不好受:往年收礼好好的,今年忽然拒收,是不是生我的气了?左思右想,实在难以开口。
今年是第5个年头了。我心里憋得难受!他送来,我送去,他送的东西我不爱吃,我送的东西不一定人家就欢迎。这件事情为什么不可以当面道破呢?今年我是铁了心:哪怕因此得罪了阿华,我也要和他说个明白!
果然,年前第三天,阿华又送“年货”来了,又是“传统节目”。我红着脸,憋了半天,终于实话实说:“阿华,我们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就不妨直说了吧,我们家没人爱吃蛋糕和奶粉,您这礼是不是免了?”
我以为阿华会马上变脸,扭头就走,与我从此绝交。谁知,他把礼品放下,双手紧紧握着我的手:“老梅呀!您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其实,我也不想给您送礼:送您这点礼,您回礼反倒更重,我们受之有愧呀!而且,实话相告,我们两口子都是回民,不吃猪肉。您送我的火腿,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我不收下么,又抹了您的面子。前两年,我就想不再给您送礼,可我老婆不依:年年都送,今年忽然不送,人家老梅还以为我们对他有什么看法呢!您今天把话挑明,我们双方都轻松!好,从现在起,我这礼就不送了。回见!”
送走阿华,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妻却叹道:“唉!事情说明了自然省心。可是,只怕阿华以后再也不会光顾我们家了!”
怪了,从那以后,常来我们家走动的阿华真的好久没有登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