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朝中有人好做官”,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它暗含的启示。我认为,经常去会会位高权重的人,对找工作或者取得工作上的进展是有益的。不要对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存有忌惮之心,要知道,你和他的差距只是钱的多寡或位置的不同而已。
我的一位亲戚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情。
他的儿子小周在考上大学后来到了上海,恰好这位亲戚的同学也在上海工作,于是他打电话给同学让他对自己的儿子多加照顾。同学想起昔日同窗之谊,当即表示乐意帮忙。
但他的这位同学已经今非昔比,他现在是某个部门的重要领导。亲戚闻听这些消息,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因为人家毕竟是位高权重的人,自己一介老百姓再与对方拉关系,不免有攀高枝的嫌疑。但是那位同学看起来却并不介意,时隔不久,他专门去学校看望了亲戚的儿子小周。
小周很单纯,并没有顾虑太多。当第一个周末到来的时候,他买了一些水果登门拜访父亲的同学,对方热情地接待了他。当时这位领导的儿子正在上高三,功课一直学得不太理想。虽然也给他请了家庭教师,却一直没有多大的起色。领导夫妇看在眼中,急在心上,每天为这事犯愁。
这天,那位领导的儿子做作业恰好遇到了难题,当看到小周的时候,就随口总问了一句。小周马上热情地为他进行了讲解。小周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的,因此这些高中的难题对他而言是小菜一碟。再加上两个人年龄相近,于是很快成了好朋友。小周经常在空闲的时候过来辅导领导儿子的功课。由于他善于讲解,往往把解题的过程描绘得生动而有趣,因此这位领导儿子的学习成绩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很大的提高。领导夫妇对小周非常满意,同时对他也非常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当小周大学毕业的时候,这位领导建议他留在上海工作。
小周很为难,毕竟上海的竞争很激烈,想留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对这位领导来说,介绍他去一家企业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于是时隔不久,在对方的帮助之下,小周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非常顺利地留在了上海。
小周的事例说明,通过位高权重的人找工作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谁的父母也免不了有个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这些人组成了一张强大的关系网。不要小看了这张关系网的力量,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家里,关系网的意义非同小可。我的意思并不是教你如何利用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让他们以权谋私来帮你。我指的是在不涉及不法行为的情况下,要多联系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像普通的亲友关系一样对待,因为这也是一种机会。
其实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和你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也有正常的交往需求,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亲友的关怀。鼓起自己的勇气,把他们当成平常的亲戚进行交往。只要你的付出是真诚的,必然会有所收获。
位高权重的人通常都有一个优质的人际交往圈,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有一定的权力或者比较出众的优势。他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你走近他们,接触他们的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待人接物的本领,这对你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这些人,你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认识更多的人。认识的人多了,机会自然也就增多了。通过这些人,你也会了解到一些有用的就业信息,或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他们的帮助。位高权重的人通常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的信息比较迅捷可靠,这些信息有可能会给你的就业带来帮助。如果你处好与对方的关系,那么就会轻而易举地得知这些消息。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在听自己当领导的亲戚提起某部门缺少工作人员之后,才赶过去应聘的,结果他很顺利地被选上了。这种信息,主要是由亲戚提供的。所以,经常与这些位高权重的人保持联系,会受益颇多。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抓住。如果你能与这些位高权重的人搞好关系,将会对你找工作大有益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能帮上忙的好亲戚,这是一个社会现实。当然,在交往中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仅仅为了达到目的,就一味去奉承巴结。并不是每个位高权重的人都有修养,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为了找工作,花重金请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吃饭或者送礼,就会变相地扭曲关系。所以,即使是和位高权重的人搞好关系,也不能不要做人的原则,切不可为了达到私人目的而攀附权贵,甚至违法乱纪。
与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来往,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只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就失去了自尊、自爱;更不能为了找一份高薪酬的工作和向上爬而不择手段。
当然,如果位高权重的人是那种势利眼类型的,对于你的到来和造访不屑一顾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他们这种人只会与那些比自己更位高权重的人来往。正在找工作的学生,对他们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所以,不要为了特意接近他们而委屈自己,这样一来不仅工作找不到,还会让人看不起,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我的忠告是,有时间多会会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不要害怕接近他们。要知道,你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