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陌生人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这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
进行职业规划,一定要考虑个人素养的问题。一个人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能给招聘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帮助应聘者顺利地获得工作职位。学识可以让人提高自己的素养,因此,我建议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学识的积累,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涵养。
一个人的素养包括很多东西。它涉及到日常的涵养、素质与教养,另外还有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等诸多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初次见面,通常前 4 分钟是最重要的。如果想让一个人喜欢你,仪表和风度是十分关键的。
一个人的素养,首先体现在个人的仪表和风度上。在最近的一次校友聚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谈起了一位老师。这位女老师当初教过我们数学,我们之所以对她记忆犹新,并不是因为她优良的教学水平,而是因为她的素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们的这位数学老师每天都会穿着漂亮得体的衣服来上班。在她上课的时候,总是举止文雅,而渊博的知识更让她的魅力四射,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就连班上最调皮捣乱,上课不爱听讲的男生,都会在她讲课的时候安静地坐在那里。可以说,全校的人都很喜欢她。
在那个时候,社会的风气是提倡教师“艰苦朴素”的。教师们走在街上,或者参加社交活动,常常会被人们一眼认出来。但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总是人群中最美丽的一个。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周恩来总理在他就读的南开大学里,有一面立镜。在这面镜子的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之所以得万民敬仰,与他平时注重个人的素养不无关系。
而学识可以让人更具素养。所谓学识,是指一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上积淀的知识和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学识渊博,就会让他的谈吐脱俗,举止文雅,气质出众,这是一种内在涵养的自然流露。这样的人在求职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类拔萃,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更会吸引主考官的注意力。当招聘人员提问的时候,素日积累的学识便有了显露的机会,可以给对方以满意的答复。
一个人的素养,对于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看下柳传志的经历就会明白这一点。
柳传志办企业的时候,中关村街上已经有了一片公司开始经营。当时柳传志还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上班,他的同事中,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是给别人打工。比如说帮别人验收机器,一天可以收入三四十元,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因为就当时的消费水平来说,计算机研究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只有三十多元。这些事情给计算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很大的冲击。后来,所长曾茂朝认为计算机研究所也可以创办一个公司,积累一些钱,上缴给所里,解决当时经济上的一些困难。
在所里这些人中,柳传志的人品和素养是最让所长放心的,于是这项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这是中国的 1984 年。在当时,做生意要想赚钱快,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最后一条就是走私。在当时,只要是走这三条路的人,都发了财。但是柳传志提醒自己,绝对不可以这样做。他认为,新公司应该把面拓宽,将技术砸实,一层一层地垒上去,这样才会稳固,才能为腾飞打下坚固的基础。
联想之所以能有后来的成就,柳传志自然功不可没。换句话说,也就是他的学识和素养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作用。
对年轻人而言,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学识迅速增长,让自己的素养变得更好呢?我认为,首要的途径就是多学习。学习的对象有很多,学习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从工作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向同事学习,向自己的领导学习。通过学习,你的学识就会慢慢增长,你的人生阅历也会得到提高。
还有就是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会让你的个人魅力有所增加,让你变得友好而容易相处。这样一来,大家都愿意与你交往。你的交际范围变广,你的知识面就会拓宽,你的见识就会增长。而这些学识的增长,会让你的个人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学识的增长会让素养提高。这个过程虽然漫长,只要你有信心并持之以恒地去做,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素养很好的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