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就是创造的动物。如果你不信,那么你不妨去看看儿童,在他们身上你会看到那个让人心动的答案———好奇心和想象力。
达尔文是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伟大的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采集。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被誉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
达尔文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他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和爱护儿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总是千方百计地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去努力探索,这些都为达尔文日后能写出《物种起源》这一巨著埋下了种子。
有一天,小达尔文和妈妈来到花园里给花花草草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成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听到这些话,小达尔文疑惑地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妈妈和蔼地回答他。“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达尔文接着问。“是上帝!”妈妈说。“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小达尔文打破沙锅问到底。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去解呢!”正是因为达尔文天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发展,才使得他长大以后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如果你希望你的人生充满奇迹,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孩童是最懂得欣赏“神奇”了,因为那些神奇,能占据孩童的心灵。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这是个环环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好好发挥你的好奇心,你的人生便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全是发现“神奇”的喜悦。
著名科学家可以说都是具有好奇心的。牛顿对一个树上掉下的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看吊灯摇晃好奇而发现了单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即使到了现代,仍然不断地有新的版本上演。
当好奇心停滞的时候,一个人也就不再有问题,也就停止了进步与创造。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对世界的好奇停止了。”
好奇心来自天性,是天性的一部分,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是对所有一切充满了神秘和敬畏。它会使一个人的心像孩童一般的单纯,即使有时的提问与自己的年龄不符,那也是极为可贵的。因为有一些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是不知道,都是模糊不清的,都认为是常识、是定律,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都会顺着那种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思考问题,但好奇心浓厚的人是不满足的,他会逆向思维,他会刨根问底,他会执著地探究下去,直至搞明白为止。这样的好奇心无疑已经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人一旦失去想象力,失去可贵的好奇心,那么整个的生命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活力。失去生命的活力,就会失去做一个人的独有东西。一旦卷入世俗当中,你就会很容易沦为一个傀儡和工具,被生活的大力所驱使着、所奴役着,你的言行就会被环境所控制,就会被一些思想、知识、道德、规则等等所桎梏,你说出来的话并非出自真心,你付诸的行为也并非是来自真心,你就会很无奈、很痛苦,但又毫无办法,你做着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从来就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见,从来就不能袒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从来也不能像赤子一般地面对大自然,你不敢脱下那层厚厚地加在心上的外衣,因为那外衣编织了几千年,套在心上,会让人感到安全、感到稳当、感到省事,哪怕一点点的越雷,都不敢,怕让自己掉进无底深渊。殊不知,即使你不想掉,你想极力地抓住一些东西,想极力地维护一些东西,也是徒劳的。你看不到真正的变化,你看不到那深层中蕴藏着的激流和力量。
科学家需要想象力,他才能研制出种种的产品,创造出种种的不可思议;艺术家需要想象力,他才能借助于形象载体表达出内心的感悟,才能真正地做到“从内心到内心,从灵魂到灵魂”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才是生命的激情和活力,才是鲜活灵魂的充分体现,才是人类永恒不断的创新的最为重要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