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年轻人,行动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
20 几岁,必须学会为人处世的本领,这是社会对当今年轻人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一个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处世经验是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要多看多听少开口。
此条处世经验对刚走入社会的人非常有用,那么,多看,看什么呢?多听,听什么呢?为什么要少开口呢?
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神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种人和事的现存状态与变化规律,长时间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变得跟局外人大不一样,达到“神知神觉”的境界。这样你就有了一双慧眼,能随时发现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机会。例如,20 几岁的你想成为一名作家,那么你看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妨构思一番,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呢?这样一来,你就有了绵绵不绝的灵感。与此同时,你的社交圈也围绕着文化人拓展,以了解文坛的最新动向,免得别人已经将作品写出来了,你还去花一年半载写一个过时的作品,这样可确保你的作品始终有新意。
如果说你想做个生意人,其做法也是一样的,思考每个人、每件事跟自己的生意有什么关系,并以生意人作为主要的交际对象。长时间下来,你的智慧将是“金光闪闪”,你将发现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
当然,2 0 几岁毕竟还有些稚嫩,也很难看懂周围的人和事,也看不见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关系,多看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意识,使大脑进入激活状态,这样感觉会敏锐得多,对机会的嗅觉一定远胜同龄人,迟早会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老于世故的人说:“一天学一个乖。”向谁学乖?当然要向那些过来人学乖。人在 20 几岁时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也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所以,在你 20 几岁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看多听少开口。
第一个理由是当一个年轻人急于开口时,就没有心情去多看多听了。
第二个理由是一个年轻人说得越多,他的浅薄无知就暴露得越多,他就很难得别人的信任和重视了。一个说话随便的年轻人,一定没有
责任心。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本身不是金,只是一个炼金的过程,将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后,再谨慎发言。这样,给人捧出来的总是金子,自然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年轻人,因而受到重视和信任。
当然,2 0 几岁生活在社会中,只能少说却不能完全不说。所以在任何地方和场合,缄默是值得提倡的。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么你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辞、声音和姿势,都不可不加以注意。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都值得加以研究。
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或娱乐消遣时,种种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你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脑子,一定要有重点,要能具体、生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朝这目标走去是不会错的。要知道,为了保持你的话令人重视,永不令人生厌,唯一的秘诀是用心观察和思考。
俗话说:“爱叫的麻雀不长肉。”在人群中,一个特别爱说话的年轻人,最不可能受到重用,最难有出息。
特别爱说话的年轻人为什么最不可能受到重用呢?
首先一个刚出茅庐的 20 几岁人特别爱说话,说明他自控能力不强,易冲动,经常因情绪伤害理智。试想,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又能管好什么事?
其次是 20 几岁的年轻人整天唧唧喳喳的,总得有内容。他的生活经历有限,不知道那么多趣闻逸事,也没功夫读书,不可能天天给人讲世界名著。说来说去,无非东家长西家短,拿别人的隐私、缺点当作料,煲成一锅大杂烩。对这样的年轻人,谁敢跟他交心交底呢?
再就是 20 几岁要善于伪装,或者说“包装”——将缺点隐去,将优点突显出来。漂亮时装能包装年轻人的外部形象,真知灼见能包装年轻人的内在思想。可是,一个爱说话的年轻人,有什么说什么,长此以往必然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部暴露于人前,赤条条无遮无掩。除非他“天生丽质”,毫无瑕疵,否则很难被欣赏。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个特别爱说话的年轻人,总是不假思索地对任何事发表见解,好的意见与错误观点混杂,泥沙俱下,让人难取难舍,只好当废话听。这样长时间下去,人们必然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见识,只会乱说一通。平时是没人重视他的,想散布流言蜚语时,才会借用一下他那张关不住的嘴巴。此类年轻人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社会上的小道消息,主要是靠他们传播开来的。
总而言之,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
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年轻人,行动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
年轻人绝对要少说话,尤其是有经验丰富的陌生人在座时。因为如果说多了,便同时透露了自己的弱点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