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有一任长沙太守(相当于现今市长)大名张仲景,工余不狩猎,不钓鱼,坐堂行医,为民疗疾。尤其令人钦慕的是,在他掌管长沙期间,曾发生大面积瘟疫,传染病流行,他不为所惧,退下衣冠,救斯民于水火,千百年一直深受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史载:“东汉末年,疫疬横行,万户萧瑟。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可怕的瘟疫在中华大地上悄无声息地蔓延,发病的人突然高烧、咳嗽、胸闷,然后在极端痛苦中死去,其典型症状与现代流行病近似,尤其以郑州、长沙和洛阳等地为盛。
在这场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劫难中,一位南阳人挺身而出,这位医学奇才的出现,让那段阴霾的岁月有了一抹亮色。时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利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把脉诊治。但当时的官箴规定,太守不得擅进民屋,不能随便接近普通老百姓。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之上,挨个仔细给百姓把脉诊病。久而久之,形成惯例,每逢初一、十五,张仲景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患者。后人怀念张仲景济世救民的胸怀,就把在中药铺称为“堂”,在药铺里诊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生”。张仲景的医方称为“长沙方”,学医叫做“问道长沙”,湖南各地老中医收徒,都必行“拜仲景先师礼”。如今,长沙大街小巷所见“九芝堂”、“楚仁堂”等都源于此。在他曾经坐堂行医的地方(现湖南省中医院)刊有纪念性石碑,以供凭吊。
张仲景认为疫病(传染病)的发生是由于身体受了寒气的伤害,故将疫病统称为“伤寒”。“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意思是说,在所有疾病中,疫病是最迫切的问题。西医传入中国后,一种由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被译为“伤寒”,导致这种肠道传染病的细菌就是伤寒杆菌。由此可见,古代中医所说的伤寒与西医的伤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连绵数千年来,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惟一、李时珍、叶天士……这些中国医史上的名医,都是一座座令人仰视的高山。曾几何时,疫病无数次疯狂袭击我们这个民族,试图阻挡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正是这些悲悯苍生的名家一次次“扶正祛邪”,护佑着我们的祖先,将灾难踩在脚下,一路走过数千年沧桑曲折而又辉煌壮丽的岁月,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
在这么多杰出的杏林人物中,张仲景为什么独尊为“医圣”?一直被视为中国医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时光彰显了张仲景的价值。那是因为他的《伤寒杂病论》伟大!他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用望色、闻声、问症、切脉等4种方法来分析病人所患的是哪种疾病?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种方法来判断病症的性质和发生的原因。他所提出的“六经分证,八纲辨证”的辨证论治理论,为中医学建立了基本规范和框架。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传统中医的支柱性理论,当代中医研究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展开的。而且很多内容是终极性的,后人难以超越。
可以说,他对于中医学的贡献,相当于孔子对儒家,牛顿、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伤寒论》与《论语》相提并论,尊之为“医经”,把张仲景与孔子相比,认为“医门之仲景,犹儒家之孔子”。《伤寒论》中的113个处方,都是颇具奇效的经典配方,被后人称作“经方”、“医方之祖”。
就是这样一个医学大家,但他的生平却是一个若真若幻、似有似无的不解之谜。看来不可思议,无奈却是事实。汉末到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关羽、孙权等青史留名。对于这些长于征战杀伐的豪杰,对于那些血腥彪悍的场面,中国的史书向来不惜笔墨大肆渲染,但对于活人无数、泽被苍生的医圣,《后汉书》、《三国志》却吝啬到不著一字的程度,从没提到这位伟大的医者,直到唐代的《名医录》,才为他立传。
至于个中缘由,翻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我们可以窥见端倪,在序言中,张仲景对于行医还是当官,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对当时“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医学没有人“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表示奇怪。而人们的才能和精力都用在追名逐利、攀附权贵上,张仲景认为这种状况是“举世昏迷,莫能觉悟”。我左思右想,方才悟到:这张仲景与当时“主流社会”的“主流观念”背道而驰,怎么可以青史留名?直到他确实无法超越、被后人追捧为医圣后,还得靠戴上“长沙太守”的帽子来抬高身价,这是中国文化天生的缺陷。将近两千年的风刀霜剑,山川大地改变了模样,可中国的官本位阴魂仍根深蒂固,无处不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虽然正史不敢正眼,不录张仲景的功德,但老百姓记住了张仲景。从张仲景留下的药方来看,都是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单,有的药方只有几味药,既能治病又让患者省钱。撇开医术不说,就这一点,也足以让现在那些挣钱吃回扣、动辄开大处方的医生羞愧汗颜。
留言荟萃
荷:医圣在长沙,而“长沙方”,而“问道长沙”,真乃长沙人民的福啊!
云贵: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实在应该向医圣学习。
思考的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官与行医并不矛盾,当官可解百姓疾苦,行医也是解百姓疾苦,只不过此疾苦非彼疾苦,但都是为了造福百姓!
我不是秋风:身体的疾病有良医,而社会的疾病造就的心理疾病却要良官!
随缘:“救死扶伤”乃行医者之根本。只可惜当下太多的行医者,身上沾满了铜臭味!
天花板:张仲景曰: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