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中,有了好话题,常能使谈话融洽自如。
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叙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就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作为20几岁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怎样找到合适的话题,进行愉快的交谈呢?
在兴趣爱好中寻求共同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一个再沉默寡言的人,只要与人谈起他的兴趣爱好,他也会口若悬河。然而,初次见面,你还不知道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这怎么办?不要紧,不妨先谈谈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个抛砖引玉,然后在彼此的兴趣爱好里寻求共鸣点,以此增加了解和深化感情。
王琴是通过报纸上的征婚启事认识李辉的。
第一次见面两人都感到不大自在。他们像背台词似的围绕风雨日月简单交谈了一会儿,便没话了。
沉默了片刻,王琴灵机一动,主动提议:“咱们去卡拉OK,怎么样?”
“卡拉OK?”李辉迟疑地追问了一句。
“对呀,坐在卡座里,一边品味着清茶、咖啡的馨香,一边听着激越奔放或深情缠绵的音乐,人生的烦恼忧愁、工作的紧张疲惫都似一缕青烟随风而逝,伴随你的将是轻松、惬意、快乐。”王琴顿了顿,并深情地凝视着李辉,“你说对吗?”
“我虽然不大喜爱唱歌跳舞,但听了你的一番精辟论述,我感受到了音乐对人生的鼓舞和力量。难怪读者们批评我的作品缺乏一种激情哩。”
“你是说,你喜欢读书写作吗?这感情好,音乐与写作、文化与艺术,本就是一个‘家族’嘛。”
于是,两个人就“读书写作”这个话题,讨论得很热烈。
正是由于两人那次愉快的谈话,使得彼此对对方都有了好感,通过以后的交往加深,两个人幸福地结婚了,并生活得很幸福。
在王琴与李辉谈话难以为继时,聪明的王琴寻找时机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先介绍给李辉,借此试探出他的兴趣爱好所在。当她的兴趣爱好与李辉的兴趣爱好出现背离时,她再次机灵地把彼此兴趣爱好扩大到一个广阔的领域,从而寻找到“一个家族”的共鸣点。
围绕社会生活去寻找话题。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年轻人在生活中总有一些最深切的体会、最想说的话、最厌恶或最喜欢的人和事、最关心或最希望得到东西等等。那么,你与朋友的谈话出现“卡壳”时,就可以随便地拣其中一个你最兴奋的“点”去谈。
一辆满载游客的汽车,在途经一条沙河时,因故抛锚,恰逢此时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造成多人溺水而亡的惨剧。
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当某人提出这一话题时,这一“热点新闻”引得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补叙自己所知的具体情节;有的发表对失职者的处罚意见;有的叙述市领导亲赴现场的情景……这类话题,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
运用这种方法选择话题时,要在人数较多的场合,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如考试前夕谈学生负担过重;世界杯足球赛前分析谁将夺魁……恰当选择热点,找出大家想谈的话题,必定能打破交际中的僵局。
从对方的衣着穿戴上寻找话题。
一个人的衣着,举止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的身份,地位和气质,这样同样可以作为你判断并选择话题的依据。
比如,你的陌生客户开的是豪华奔驰,穿着高档的西装,手带的是劳力士,还带有密码箱,你主动问:“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您是位企业家,是位商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这话巧被你言中,对方会有几分吃惊地说:“你真是好眼力!”紧接着,很多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话题就可以谈了。
即使你猜错了也不要紧,因为你把他看成企业家本身是高看他,对方心里也会感到高兴,并会礼貌地说出自己的真正身份。
只要对方友好地应对,双方就等于接上了头,就有了话题了。
从有关的物件中找话题。
有时候人们携带的物件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或者提供有关的信息。
例如,有的客户随身带有MP3,就可以从音乐类型说开。在客户办公室看到他放有的杂志,也可以从书本找到话题。还有一些物品可以作为借口,可以用试探的口气来问。比如,从询问对方手提的一个新产品的产地、价格等,以此为借口和对方搭讪,找到说话的机会。
灵活恰当地运用媒介制造话题。
和陌生人交谈,要正确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距离,力求使双方的关系融洽起来,让双方很快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运用媒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大家都和东道主有关系,那就从东道主谈起,既然都是朋友的朋友,那么大家也是朋友了,这样一来,关系立刻就感觉近了。比如对方胸前佩戴着预防艾滋病组织组织标志“红丝带”,而我又是一个义务献血志愿者,那么,就从献血、防病和为社会献爱心谈起吧。
有了媒介,我们很容易让彼此的心灵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