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会说话,表达能力差,是因为他们见识短浅。要想有话说,首先要有内容,“练”才有依据。我们力求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地表现一定的思想。为了充实我们的思想,就要千方百计地使自己见多识广。
要想使自己见多识广,首先要经常地去读报、看书和听演讲,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如果你跟人聊天,总感觉没什么可聊的,那么就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面对他人就会侃侃而谈。当然,读报和听演讲也十分重要,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吸取不同的文化及信息,见识多了,在与别人沟通接触时,自然有话题,就不会遇上闷场。另外,这样对识字、文化上绝对有帮助,这样说话时,就不会出现粗俗不雅的尴尬情况。
在你看报的时候,拿一只红蓝铅笔,把每天最有兴趣的新闻,或把所看的好文章勾出来,要是能剪下来就更好。每天只要两条,两个星期之后,你便记得不少有趣的事情了。
在你看杂志或书籍的时候,每天只要能够记住其中的一两句,或认为很有意义的话,用红蓝铅笔在那句话边上划上线,如果能抄在你的日记本上那就更好了。记住,开始时不要贪多,因为你还不太习惯,不要一开始就使自己过分为难,否则没有几天你就会放弃了。
每天只要一两句,又省事,又容易记。你千万不要看不起这一两句,如果你每天不停地记下去,两三个月你就会发现你的思想比以前丰富得多了。每当谈话的时候,很容易就想起它们,或者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加以发挥。这些有趣的话题,随时随地都会冒出来帮助你,解救你的窘境。
在听演讲时,在听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言或是谚语。把这些抄在纸上,记在心里。
其次,要具备多方面的常识。你不能对每一种人都谈论同样一件事。比如,一个科学工作者,不会对做生意感兴趣;一个生意人,对他谈哲学的大道理,他也不一定有兴趣。
这里有一个小笑话:
某君以口才伶俐而见长,有人向他求教有什么诀窍,他说:“很简单,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说什么话。例如同屠夫就谈猪肉,对厨师就谈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问:如果屠夫和厨师都在座,你谈些什么呢?他说:我就谈红烧肉。
由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要应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就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日本东京有一家美容院,生意兴隆为当地之冠。有人去问他们生意兴隆的原因,店主人坦率地承认,完全是由于他的美容师在工作时善于和顾客攀谈之故。但怎样使工作人员善于说话呢?
“简单得很”,店主人说:“我每月把各种报纸杂志都买回来,规定各职员在每天早上工作前一定要阅读,就当日常功课一样,那样他们自然会获得最新鲜的谈话材料了,大博顾客的欢心”。
这不过是千百个例子中的一个。知识是任何事业的根本,你要使谈吐能适应任何人的兴趣,更要多读一些书刊,使知识储存在你脑海中,一旦到应用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地打开话匣,与人对答如流了。
第三,要把自己的知识优势展现出来。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农业的知识方面绝对不如中国的一个普通农民,但是中国却有许多人对李阳趋之若鹜。因为李阳每次在我们面前讲授的都是英语知识而不是农业知识。在英语方面,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在李阳面前感到自卑,觉得自己的那点知识储备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纷纷掏腰包跟着李老师一起疯狂。
好的口才在知识方面所要做的也只是这样:不必在每个知识领域占据优势(如果你能做到当然更好),而只在你占绝对优势的知识领域说话。如果你是搞文学创作的,那么你大可以用技巧把话题多多地转向小说、散文等你的知识储备丰富的领域,而不要跑到一群音乐人的圈子里面谈五线谱和蝌蚪文。
第四,要学会处处观察,积累说话的素材。年轻人需要保持探索客观现实的激情、兴趣、专注和豪放的思想,开阔的意境,对纷至沓来的新事物都执著地进行细心地观察与思考,刨根求源。许多有重大价值的发现往往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否则,再有价值的事实你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纽约时报》名记者蒂姆士·泰勒初当记者不久,去采访某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了剧场以后,才发现演出已取消。于是空手而归,回家安然大睡。半夜时分,泰勒被电话铃吵醒了,编辑气冲冲地在电话里斥责他,其他报纸的头条新闻都报道这位女演员自杀了。编辑说:“像这样一个名演员的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它的背后,可能有更大的新闻;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被感冒堵塞了。”
最后,要敢于在实践中多加练习。人的认识依赖于实践,来源于实践。既然人的认识总是通过自己的感官从客观世界取得感觉经验开始的,而感觉经验又必须接触了某种事物才能产生,所以实践活动越多越深入,直接接触的事物越多,能提供我们说话的材料就越丰富。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文化不高但生活阅历很广的人,天下之大,融于一胸,谈天说地滔滔不绝,就是因为见识广,说起话里就有了充分的内容,但不是凡阅历广的人都善于讲话,阅历广只是一个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