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指个人的道德反省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羞恶感,属于儒家伦理思想。孔子曾以“行己有耻”来说明士君子立身行事能知耻而有所不为;孟子又将“知耻”称为“羞恶之心”,并认为这是人皆有之的“良知”;荀子也将“知耻”作为修身的要则。儒家以“知耻”作为处世立身的大节,作为做人的基本道德。
同类推荐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交往问题。文章包括《读书和写作》、《老年和青年的哲理》、《罗素的公民教育观》、《美国文明的恐惧病》、《文史之旅》、《语言的交往价值》等。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本书以外公和孩子为主线,把一个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穿插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内容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穿透大千世界,寓于人生百态?故事背后精彩独到的感悟,让孩子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够更直接地用智慧来温润自己成长的心灵,让他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能从中获得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