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3年,南朝陈大将吴明彻攻北齐,率军进逼寿阳。北齐遂命王琳前去防守寿阳,吴明彻得知这一消息,连夜率兵攻打寿阳,经过一番激战,吴明彻攻破了寿阳外城,王琳只好退守内城。为解寿阳城之围,王琳火速遣使向齐朝廷求援。齐帝于是又派皮景率十万大军前去救援,可是在距寿阳城30里的地方,皮景却命大军安营扎寨,不再前进。陈军得知此情,都认为寿阳城还未攻下,北齐的救援大军叉将开到城下,于是不知所措。吴明彻却认为:救兵如救火,可是北齐大军即将兵临城下,却在离城不远的地方结营不前,显然是不敢前来交战,所以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且他还据此料定,寿阳城必定陷落无疑。于是第二天,命令士兵吃饱喝足,然后亲自披挂上阵,上马宣誓:一定要攻下此城。他亲自在场督战,命令士兵四面攻城,全体将士大受鼓舞,拼死攻城。守将王琳也拼死抵抗,等到傍晚,寿阳城陷落,王琳被檎,皮景得知寿阳城失陷,慌忙逃走。
南朝陈攻打北齐寿阳城,寿阳城被围困,北齐调兵增援。南朝大军面临危机,将士们不知所措,但南朝大将吴明彻仔细分析敌情,察觉了敌人的战略意图,从而采取果断措施,加紧了进攻态势,最终顺利攻下了寿阳城。
在战争中,学会遇事仔细思考,认真分析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通过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可以做到避实击虚;通过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通过与敌人进行小规模的交锋,可以探知敌人兵力的虚实。这些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探悉敌情,了解敌人,从而做到“百战不殆”。
政治充满了欺诈和险恶,因此对于长期身处官场的人来讲,不得不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否则就有可能掉入不可预知的陷阱。
明朝开国初年,郭德成出任骁骑指挥,深受太祖朱元璋的器重。有一次,他奉诏进宫,与朱元璋商量要事,也想顺便看望一下在宫内侍候皇上的妹妹。君臣当天谈得非常投机。谈话结束后,朱元璋取出两锭黄金放在他的袖子里,作为对他的赏赐,并嘱咐他出门时不要露出来。郭德成连忙叩头谢恩,但他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不在朝廷上光明正大地赏赐他,他觉得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把这两锭黄金藏在靴子里,然后装作喝醉酒的模样,一走出宫门,就脱下靴子,露出里面藏着的金锭,并故意让看门人发现。宫中的看门人将郭德成靴藏金锭的事报告上去,太祖皇帝说这是他特意赏赐给郭德成的。众人都对郭德成的这一行为感到不理解。郭德成解释说:“皇宫内院戒备森严,如果我袖藏金锭走出来,不是像偷窃一样吗?何况我的妹妹又在宫内侍候皇上,我进出皇宫不受任何人的阻拦,怎么知道这不是皇上在考验我平常是不是带东西出宫呀!”众人听了他的这一番解释,都佩服不已。
郭德成的行为并非故弄玄虚。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人心险恶的官场上混事,不小心谨慎、遇事三思而行,又怎能保全自己呢?
与人打交道的奥秘之一就是善听弦外之音。此术可以用来探测别人的机智和心思。一句含沙射影的恶语可以让一个人毁灭。善于运用权力的人毫不惧怕众人的非议和一些人的恶意,然而,有利的弦外之音则可使我们声望增益。飞镖既然向我们飞来本来就没安好心,我们在接镖时要有一定的方法。有镖接镖,无镖防备。须知己知彼方可密而不漏。
小心谨慎的精华就在于避免无谓的风险。有雄才大略的人很少走极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道路是很长的,明智的人总是走在中间。深思熟虑之后,他们才会有所行动,因为有所准备胜于临时抱佛脚。危险的处境使我们无法判断真伪,彻底摆脱才是最有效之策。危险常常接二连三地发生,最终让我们走向灾难。理性之人善于审时度势,他们知道危险在于躲避而不在于征服。他们知道匹夫之勇不可成大事的道理,不会去走那样的险路。
做事时预感到自己会失败,旁观者也会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尤其当旁观者是你的对手时,他会更清楚地看到你的失败。当感情动摇你的判断力时,冷静之后才发现那是多么愚蠢至极。最危险的事莫过于你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明智就去承担风险。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最好什么也不干,没有对,但是至少不会错。理智是控制事情发展的最好选择,一件事还没有发生就受到了谴责,怎么会有好下场呢?即使认真审查过的事也往往会有错误发生,我们又能对遭到理智的怀疑和非议的事抱有多大的期望呢?
作出让步,或是改善你的境遇,均需谨慎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找到新的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是否准确。当今世道,与人周旋时陷阱颇多,三思而后行方为上策。
从一个极端到男一个极端的道路是很长的,明智的人总是走在中间。深思熟虑之后,他们才会有所行动,因为有所准备胜于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