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始,曾经分封了一些诸侯王,以巩固汉室天下。可是不久这些诸侯王纷纷起兵反抗中央朝廷。这其中包括被封王之后的大将韩信。韩信起兵后其他的一些同姓诸侯王也起兵与中央对抗,并且还企图勾结匈奴,合力抗击刘邦。刘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派人出使匈奴,目的是想探听一下对方的虚实,以便做好准备出击匈奴。可是匈奴单于早有准备,他们得知汉使即将来访的消息后马上把精兵强将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病残之士,汉使先后到匈奴侦探十多次,都是如此。使者认为匈奴国虚兵弱,不堪一击,建议出兵攻打匈奴。刘邦为了慎重起见,又派谋臣刘敬前往匈奴复探此事。刘敬来到匈奴后所见所闻与前十几位汉朝使者所见没有什么差别,但他却没有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而是提醒刘邦说,匈奴历来兵强马壮,而这次我们却只看到了一些老弱病残之士,这其中必然有诈,还是不要轻易出兵为好。可是刘邦却没有听从刘敬的建议,而是亲自率兵出征,结果被匈奴主力大军围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县东)七天七夜,险些全军覆没。
战争中,敌我双方为了掩盖各自的真实目的和作战意图,千方百计制造各种假象诱骗对方,迷惑敌人,从而给对方造成错觉,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事条件,以较小的代价夺取较大的胜利。
曾经雄踞塞外,令汉室大为头疼的匈奴单于也深谙此道。匈奴单于正是运用了这一“诡道”,隐藏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能打而装做不能打,想打而装做不想打,才使刘邦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虽然刘敬识破了假象,无奈刘邦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刘邦大军被困白登山,后突围才得以保命。
无独有偶,明成祖朱棣,也曾经使用过这种诡道之术。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生性懦弱,他称帝后,朝廷与各地诸侯王之间矛盾迅速激化。当时各地诸侯王拥兵自重,一些同姓诸侯王,还想趁机篡夺皇位,尤其是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声称要诛讨奸臣逆贼。公开与朝廷对抗。公元1400年(明建文二年)9月,建文帝命大将军盛庸率军驻守德州、定州、沧州等地,然后出击北平(今北京),平定朱棣叛乱。朱棣得知消息后,欲乘机攻取沧州。但是他担心沧州守军有所防备,于是放出风声说要北上攻打辽东。沧州守将徐凯得知此事,放松戒备,燕王朱棣率军抵达天津做出进攻辽东的姿态,徐凯见朱棣确实要远攻辽东,更加放松戒备。而此时朱棣突然率大军急转南下,直逼沧州。等到沧州守将徐凯得知此事,朱棣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徐凯此时才急令士兵拼死守城,但为时已晚,燕王大军四面围攻,沧州城迅速陷落。
本来沧州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可是燕王朱棣制造假象迷惑了沧州守将。本来是要夺取近在咫尺的沧州,却声称要攻打远处的辽东,使沧州守将放松了警惕,结果徐凯所部被燕王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沧州也随之陷落。
1457年,土耳其8万精兵在久经沙场的土耳其将领伊沙克·别伊·叶弗列诺扎指挥下向阿尔巴尼亚进发。此时,阿尔巴尼亚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处境。欧洲的盟国大都自顾不暇,无法救援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国内的封建领主也开始反对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斯坎德培;有些阿军将领临阵投降土耳其。斯坎德培临危不乱,他制定了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下打败敌人的计策。他知道,土耳其人非常害怕自己,把自己看成是阿尔巴尼亚抵抗力量的象征。因此,他决定利用土耳其人这一心态,设计迷惑、诱骗敌军。于是,他秘密躲藏起来,同时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他领导的部队已土崩瓦解,还说他为了保住脑袋已藏入深山老林,再不敢出头露面,以至于土耳其军队司令也相信了这些谣言,深信斯坎德培已不会再起任何作用了。土耳其军队欣喜若狂地庆祝阿尔巴尼亚的被征服。然而,就在1457年9月7日土耳其人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克鲁雅附近的阿尔蒲莱纳平原上欢庆自己的胜利之时,斯坎德培率领阿尔巴尼亚大军从天而降,包围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这一仗土军彻底被击溃,数千名土军被俘虏。
阿尔蒲莱纳战斗一举扭转了阿尔巴尼亚的危局,它不但狠狠打击了土耳其人,也打击了那些动摇和背叛的封建主,驱散了对斯坎德培政权命运的任何怀疑和猜测,阿尔巴尼亚人和自己的领袖在国际上更受尊敬。
激情是泄露真实意图的大门,掩饰的东西往往最有价值。让对手知道自己牌的人肯定会输掉。不要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当你的思想被你的对手像山猫一样窥视的时候,你要像乌贼喷墨一样掩饰它。无论别人采取怎样的方法,你都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你的意图,也不要让人有所预见。
“能而示之不能”,在人际交往中,凡事不要过于直截了当,而要学会深藏不露,故意给人造成错觉,使对方不加防备。生活中,不要锋芒毕露,纵使自己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不要轻易地将它显示出来,否则将会使对方提前做好反击你的准备。
掩饰的东西往往最有价值。让对手知道自己牌的人肯定会输掉。不要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当你的思想被你的对手像山猫一样窥视的时候,你要像乌贼喷墨一样掩饰它。无论别人采取怎样的方法,你都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你的意图,也不要让人有所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