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0年,秦国大军加速向中原推进,包围了赵国战略要地阏与城,双方相持不下。廉颇、乐乘皆认为阏与城不可救,赵王遂命赵奢为主将,率领大军前往救援。赵奢率军在离邯郸三十里处驻扎下来,而且下令将士不得轻言与秦军交战,违令者立即处死。从此无论秦军怎样叫阵,赵国将士就是坚守不出。当时赵国军中有一人擅自言战,赵奢遂下令将之处斩。有了军令和言战被斩的先例,其他将士再也不敢轻言战事。过了一月有余,赵军又加筑了一道防御工事。此时秦派人来刺探军情,赵奢将来者奉为上宾,盛情款待。秦将见赵奢驻军不前,只是不断地增加防守力量,而没有丝毫要救援阏与城的意思,于是放松了阏与城的戒备。赵奢见时机成熟,立即下令全体将士火速解救阏与城之围。赵军连夜兼程,巧妙地穿越秦军营地,迅速来到阏与城下。然后又命善射的士兵在阏与城外待命伏击,待秦军一到,赵军内外夹攻,秦军顿时人仰马翻,伤亡惨重。秦将见状不得不下令撤军。
战争中要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事条件,占领有利的地势,把握有利的战机。如果己方处于不利的态势,就要想办法把其转化为有利态势。千万不要硬碰硬,否则只会自讨苦吃。
赵国战略要地被秦军围攻,赵国大将赵奢率兵前去解围。但当时敌强我弱,如果直接与秦军交战,恐怕难以取胜。于是赵奢采取“以迂为直”之计,安营扎寨,故意不出战。秦将认为赵军不敢轻易言战,于是放松了戒备,结果给赵军以可乘之机,伤亡惨重。赵军能战而不战,看似走了弯路,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战机,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歼灭敌人,最终还是走了捷径。
政治上的形势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当处于逆境时,要想办法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用鸡蛋硬碰石头,只会失败。有时候,有意走一些弯路来迷惑对手,反而能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情愿到吴国做人质,侍奉吴王夫差。由于尽心尽力,夫差十分满意,便把勾践放归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念念不忘报仇雪耻。每日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越国的国力也日渐强大。与越国的振兴恰恰相反,吴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年年东征西讨,耗尽了国力、财力。为了试探吴王夫差对越国的态度,勾践借口发生灾荒,向吴国借粮,夫差一口答应了他。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不要相信勾践,夫差不仅不听劝告,还赐伍子胥死。勾践借到粮食,又知道伍子胥已死去,而吴王夫差对自己一点儿也不戒备,于是,一面加紧练兵备战,一面不停地把美女、珍宝等送给吴国,以麻痹吴王夫差。夫差整日声色犬马,还大兴土木修建姑苏台,没过几年就将吴国的储备消耗殆尽。公元前481年,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之后,兵强马壮的勾践一举攻破吴国,夫差被迫自杀。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而且还利用本国的资源,麻痹夫差的意志,将对自己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虽然当时越国的国力远远不及吴国强大,但经过勾践的励精图治,加上吴国的储备不断消耗,越国的国力渐渐超过了吴国。这为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28年8月,金兵大举南侵。宋代著名将领岳飞在汜水关与金兵会战,岳飞一箭射中金将,趁金兵混乱,驱师大进。金军退至竹芦渡,倚仗人马众多,傍山结营与宋军对垒。
岳飞料到敌兵初败,心神未定,便选派了300名士兵潜伏在山下。每人携带两束干草,将草束交叉捆成十字状。到了半夜,将草束四端点燃,高高举起。躲在营寨中的金兵见四周火把无数,不知有多少宋军到来,惊恐万状,纷纷逃窜。岳飞乘势追杀,一举攻破敌阵。
两军对垒,讲求虚实相间,岳飞深知自己兵少,力拼不敌,故布下火把阵,虚张声势,从而击退金兵。
在人际竞争中,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不能直接达到自己目的的情况下,死拼硬打是没有用的,这时不防采取一些迂回的策略,反而能更好地比别人先达到目的。比如,在指出一个人的错误时,不要直率地说“你错了”或者说“你不应该这样”之类的话,否则,往往改变不了对方的观点,还会弄巧成拙,增强对方的对立情绪。
与人相争,必然会有人落败。如果你落败的可能性比较大的话。那则是一件让你恼怒的事。这时,千万不要生硬地冲锋陷阵了,而应该坐下来好好想想是不是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条件,比如对方的弱势,自己的优势等等,能够用来为自己服务,使自己的处境发生转变。
与人相争,必然会有人落败。如果你落败的可能性比较大的话,那则是一件让你恼怒的事。这时,千万不要生硬地冲锋陷阵了,而应该坐下来好好想想是不是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条件,比如对方的弱势,自己的优势等等,能够用来为自己服务,使自己的处境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