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末代之君帝辛也就是商纣王,曾经征服四方,战功显赫。可是等到国家安定下来后却不理朝政,变得残暴而又荒淫。
面对国家所面临的深重灾难,微子曾同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商量自己出走之事。箕子忧心忡忡地认为:现在假若帝辛能够好好地治国,我能眼见到国家太平,就是死了也无憾。如果自己死了都不能换得国家的清明,还不如早日离开的好。在纣王醉生梦死、国运风雨飘摇之际,箕子仍希望纣王改过自新,重振国威。可是这一切都是他的空想,后来他因无奈而装疯,竞被纣王当做奴隶一样囚禁起来。
武王伐纣之后,被囚禁为奴的箕子也得到了解放。箕子怀着亡国之痛,不愿事周为臣,遂率人来到朝鲜半岛,终其一生。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对于一位忠臣来讲,也想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可事实上,一位良臣并不一定能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君主。如果是这样的话,宁愿隐居一生,也不要助纣为虐,与昏君为伍。
箕子是一位富有悲剧色彩的传奇式人物,他正直、忠心而又富有气节。他初期兢兢业业辅佐同父异母的弟弟商纣王,可是等到商纣王变得荒淫残暴后,他就有了出走的想法,后来又因无奈而装疯。武王伐纣灭殷后,他没有像微子一样事周,而是做了前往朝鲜半岛的友好使者。从箕子传奇的一生中不难看出,他那“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气节。
枝头上果实累累,液汁甜蜜,色香味美,都是因为从树干上吸收营养。树枝本身是不能生存的,把树枝从树干上砍下,其结果一定是树枝的萎黄与枯死。同样,一个人的力量也是从“人类树干”中得来的。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摄取的能量愈大,品质愈好,种类愈多,那他个人的力量就愈大。
与人交往可能是基于不同的目的。比如,工作需要、业务往来、一面之交等等,当然还包括朋友之间的交往。但无论哪一种交往关系,都必须符合双方的利益,这是成功交往的基础。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虽然这种交往关系的利益不明显,但是对于朋友来讲,也有合得来或合不来之分。对于合得来的朋友我们当然乐于与之交往,对于合不来的朋友,时间一长,双方的关系就会渐渐疏远了。
总之,人际交往也应当遵循“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原则。
交友应该谨慎考察,几经逆境和顺境的考验而始终不渝,其意志力与领悟能力也都值得信赖。此乃人生成败的关键,但人们却很少加以关注。许多友谊不过是由于多管闲事带来的,大多数靠机缘凑巧。通过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可以判断其为人:智者永远不会与愚者真正相伴为伍。乐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就是自己的知己。有时我们看重某人的幽默,但并不表示欣赏他的才智。有的友谊不够纯洁,但能带来快乐;有些友谊真挚,其内涵丰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个朋友的真知灼见往往贵于许多人的祝福。因此,交友应该精挑细选,不应该单纯依靠机缘。聪明的朋友能为你驱忧除患,愚蠢的朋友则会招忧致患。
明智之人常出没于儒雅之家、豪杰之门,这是挥洒英雄气概的舞台,而非沽名钓誉的宫殿。世上多的是以学识渊博、判断准确而闻名遐迩的人,他们以身作则,与人为善。这些人和与他们为伍的人,构成了这个智慧超群、风流倜傥的学园。
在发展人际关系上,成功人士总是尽力避免同那些会阻碍他们成功的人打交道。其中包括那些缺乏幽默感或心态消极的人,那些总是试图改造别人的人,那些苛刻挑剔的人,那些会浪费他们太多时间的人。同时,他们也拒绝那些不守承诺的人,那些猥琐、不诚实或自私自利的人,以及那些总是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人。
初入社会时,应该学会多与这样的人交往:能够给你以激励的人,满怀好奇心、富有创造力的人,坚定目标努力工作的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尊重的人,而尽量远离那些使你沮丧消沉的人。这样你就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个朋友的真知灼见往往贵于许多人的祝福。因此,交友应该精挑细选,不应该单纯依靠机缘。聪明的朋友能为你驱忧除患,愚蠢的朋友则会招忧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