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政时期,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众臣皆请求“兴兵讨逆”,内史裴炎却持反对意见。武则天从中察觉到了什么,但她没有马上驳回裴炎的奏议,只是将出兵之事暂时搁置。
退朝后,御史崔詧求见武则天。他断定裴炎身为内史,却替逆贼代言,其真实目的是帮助徐敬业起兵。武则天对此更加深信不疑,当即决定,拘捕裴炎。后经过严刑审讯,裴炎果然道出谋反隐情。但是,武则天并未马上处死裴炎。她认为朝中一定还有其他图谋政变之人。
这天,武则天对群臣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裴炎谋反之事,其中果然有一些朝臣替裴炎说话。武则天顺藤摸瓜,把所有的逆党一网打尽。
政治斗争,需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谋,需有高度的警觉性和缜密性,甚至需要摸清对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样才能彻底有效地打击对手。
武则天处变不惊,耐心地“顺敌之意”,然后顺藤摸瓜,将叛党一网打尽,其手段令人佩服。
与人交往、谈话,首先应当抓住对方的心理,把握重点,集中精力,直入主题,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李隆基刚登上帝位不久,在骊山下检阅军队。当时从各地调集来的军队达20万人之多,军旗招展,绵延不绝。但由于调集仓促,事先并没有训练,军容很不整齐。李隆基大为恼火,扬言要杀掉兵部尚书郭元振。而此时的郭元振刚刚帮助李隆基平息了一场宫廷政变,才得以使他坐稳帝位,实在是劳苦功高。于是一些大臣跪劝李隆基:功臣不可杀!
李隆基便命令将郭元振流放新州,却又声言要杀掌管礼仪的唐绍。金吾卫将军李邈听到旨意,立刻砍了唐绍的脑袋。谁料李隆基更为恼火,因此而罢了李邈的官,并宣布永不任用。
其实,李隆基虽然为军容不整而大为恼火,但他并不是有意要杀人,只不过是借刚登基之际,发发威风罢了。可惜李邈却信以为真,不知“五火之变”,虽然恭敬从命,反而丢了官。
未卜先知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上。不懂得察言观色,你永远难以称得上是才智过人。有人极其善于揣度他人之心,洞察他人的意思。有些事情不好当面直说,明智之人虽然深知其底细,然而却总是半遮半掩的。这就要你察言观色,理解别人字里行间的意思。
因此,对于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不可轻信;而那些看似有害的事情,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德才兼备的君子是不会被幻觉和欺骗所迷惑的,他们是拥有智慧的哲学家,他们懂得如何察言观色,如何揣度他人的意思。美德不可用来炫耀,浮于表面的东西往往带有欺骗性质。谨慎的人知道感谢上帝赐给他们两只耳朵。他们会留下一只耳朵来倾听真理。欺诓是肤浅的。可是认识浅薄的人却还是对它趋之若鹜。辨别真相需要静心旁观,因而谨慎的人从来不急于判断。
要用敏锐的观察与良好的判断力把对方表面的慎重与矜持穿透。揣测他人需要有极强的判断力。知道人们的品德与气质比知道石头和草药的品质与特性要重要得多。这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我们可以通过听其音辨别金属,可以通过人所说的话来辨别人的品行。人的言辞是品格的一种表露,行为所透露的东西更多。在揣测他人这方面欲有所获,需要极端地小心谨慎、深刻的观察力和明晰的鉴别能力。
人的一生,总是有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需要你察言观色,以智慧和耐心去解决,而不是靠你的好恶和脾气。当别人烦躁的时候,却凑上去嘀嘀咕咕;或是人家正兴高采烈时,却一不小心浇他一头冷水,都是太不知趣了。当然,如果要让对方同意自己的想法,更是要看看对方的脸色,再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所以,看人脸色过日子没什么不对,反而那些从来不去管别人感觉的人,才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因为这对你的事业和人际关系,破坏多,建设少,甚至还有可能带来毁灭。尤其你一旦给人不能控制情绪的印象,那真的是难以翻身。所以落魄的人、自我毁灭的人。多半具有不会察言观色而率性而为的性格。
而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一定善解人意,机灵乖巧。他能了解对方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是一种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敏感,能很轻易地看出别人的情绪反应。拥有这种知己知彼的能力,做起事情来就容易成功。所以这是一种沟通上的优势,有这种优势,沟通时就轻松多了。
初入社会,学会察言观色,可以洞察先机,知道对方的想法。就算觉察对方有不同的意见,心里也有数,可以在心里有所准备,事先化解。还可以针对别人的反应,妥善安排自己的进退应对。
未卜先知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上。不懂得察言观色,你永远难以称得上是才智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