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90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苻坚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攻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
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决定抓住时机,击败敌方,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测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出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奸,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兵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
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
淝水之战中,东晋军抓住战机,趁势进兵,一举击败了前秦。这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在古今战争中,每一位军事家都强调“兵贵神速”、“速战速决”的作战道理。特别是进攻性作战,军需消耗巨大,运输任务艰巨,久战不下必然造成“国用不足”、“屈力殚货”。这样劳民伤财,不久将国库空虚。不仅国家的经济负担加重,而且还会使士气锐减,导致军心涣散,而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蠢人和聪明人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做这件事花费的时间。聪明人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来做这件事,而愚蠢的人则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如果一开始你的智力就被倒转过来,那么,你对于其他的事也会倒过来做:本该放在头上的却踩在脚下,分不清左右手。接受现实只有一个好办法:趁早完成。若不然,本可以愉快完成的事就变成了被迫而为的事。
在中国古代,仕途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它充满了荆棘和险恶,因此很少有人能在政治舞台上终其一生。明智者,会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因此他们得以安度晚年;愚钝者,当退不退,垂死挣扎,或者身败名裂,或者身首异处,下场极其凄惨。
唐玄宗时,宰相萧蒿,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玄宗赏识。这使他遭到另一名宰相的妒忌,因此处处受到排挤。他势单力薄,无力反击,只好上书皇帝,请求还乡。玄宗很纳闷,问他:“我并没有厌倦你,你为什么要还乡?”萧蒿说:“我蒙受陛下的厚恩,任职宰相,富贵已到了极点,现在陛下还未厌倦我,我尚能平安退下。等到陛下厌倦我了,我的头颅就难以保住了,到时恐怕回都回不去了。”玄宗听他言之有理,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他回乡后,修园造林、修身养性,得以安度晚年。如果不知及时引退,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他的性命也会难以保全。
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一匹赛马退役,他们不会坐等它在比赛的中途颓然倒下,让众人耻笑。让美人在适当的时候砸碎她的镜子吧,青春不会永驻,当她无法接受镜中自己的时候就晚了。人到了40岁,希波克拉底不会再给你健康,而塞尼卡也不会再给你智慧。对自己的运势要心中有数,这既是为了有利于行动,也是为了使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这比认识自己的脾气特征和了解自己的体格更为重要。掌握运势是一种十分高超的艺术,它需要的是你的智慧。在运势磨磨蹭蹭时,你必须耐心地等待;在它对你友好时,你要善于利用它;如果它钟情于你,你就应该更大胆地前进,胆大的人总是能讨得它的喜欢。
如果认清了自己所处的状况,那就要果敢坚决地行事。行事犹豫不决比不知如何行事带来的危害还要大。静止不动的东西比运动中的东西更容易被损坏。那些处理事情果断的人,任何事物都不能影响他们的决心。只有高尚的事业才适合他们。谨慎果断的性格,能够使他们很容易就获得成功。他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创造辉煌。
只有懒惰的人才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而勤劳的人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努力着。有头脑的人能够从琐碎的小事中寻找出机会,而粗心大意的人却轻易地让机会从眼前飞走了。有的人在其有生之年处处都在寻找机会。他们就像辛劳的蜜蜂一样,从每一朵花中汲取琼浆。
时间观念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趁热打铁”,说明处理事情要迅速,不要错过最佳时机。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及时解决,不可一拖再拖,否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容易错过大好时机,从而使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人处世也一样,一定要在双方对事情都有热情时迅速处理好。否则,等到热情减退,事情就不容易再有转机了。
如果认清了自己所处的状况,那就要果敢坚决地行事。行事犹豫不决比不知如何行事带来的危害还要大。静止不动的东西比运动中的东西更容易被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