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大唐的辉煌基业,与其善用贤才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在选拔人才方面,始终抱着开放而又严谨的态度。他经常与宰相魏徵一起探讨为官和用人之事。魏徵也经常直言进谏,他曾经对唐太宗说:“天下未定时,选拔人才主要注重其才能,对德行不必作过多考虑;当天下已定,为百姓选拔父母官,就必须注重德才兼备。”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让吏部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官吏。
不仅如此,唐太宗还鼓励百官举荐贤才,而且用人不计出身门第,唯才是举,也不求全责备。这样四方贤达之士皆云集朝中。为了使那些寒门庶族子弟有出头之日,唐太宗还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通过这种方式,他笼络到更多的贤能人才,这些人为大唐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唐太宗君臣同心同德,各显其能,所以贞观年间出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全盛局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英明的君主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的辉煌,总是与其重用贤才分不开的。这不仅是他巩固自身权力的法宝,更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保障。
国家的统治者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国家需要优秀的政治家来治理。一位优秀的统治者,首先要善于利用人才,因为一个国家的建设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再英明的统治者也不可能凭借个人的力量支撑起国家这座巨大的建筑。
为官者用人是头等大事,用人必须掌握“量才适用”的原则,把人用在适当的职位和岗位上。“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量才适用,就是要大才重用,小才小用,高才高用,低才低用。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志向与条件使用,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各献其功。量才适用,要做到智能互补。根据工作不同合理搭配,尽可能做到人员的整体结构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选定最适合的人担任合适的职务,做出最好的工作成绩。
历史上,统治者任用朝臣将才不当而导致政权覆亡的例子不在少数。南宋理宗、度宗任用无赖之徒贾似道主政,导致南宋政权彻底倾覆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公元1264年(南宋景定五年),宋理兵病逝,外戚贾似道把持朝政,他本来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品行极坏,但是凭着理宗对其姐姐的宠幸,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理宗病逝后,太子即位,即后来的度宗。度宗昏庸无能,贾似道便想趁机独揽朝政大权。为了让文武百官信服,让天下百姓信服,他谎报军情,一手策划了一场本无踪影的军事大捷,上瞒国君、下欺臣民。新皇帝继位后,他首先假意上书提出辞呈,然后勾结前线将军吕文德谎报军情,说边关吃紧,求朝廷火速派大将支援。皇帝度宗及谢太后不得不重新任命贾似道还朝主政,贾似道又如此这般,装模作样一番。半个月后前线传来吕文德的捷报,战报中极力颂扬贾似道如何英明。就这样,一场子虚乌有的大捷,一个卑鄙无赖之徒,竟被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贾似道在为自己捞取到政治荣誉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向了不归之路。南宋政权覆灭后,他被活活打死在流放途中。而南宋皇帝因为重用佞臣,最终导致了南宋政权的彻底灭亡。
南宋统治本来就积贫积弱,未能完成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几次南下,迫使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苟且偷生。再加上南宋皇帝软弱无能,不理朝政,重用奸佞,可谓内忧外患,不亡才怪呢!如果南宋统治者能够明白“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的道理,想必他们也不至于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
公元前204年,韩信和张耳率大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成安君陈余把重兵驻守在井陉关隘口,准备正面阻击韩张大军。而广武君李左车通晓兵法,劝赵王先不要急于出兵与敌人交战,要以智取胜。而成安君陈余不过是个不通兵法的儒者,他对赵王说,只要是正义之师与敌交战,就用不着什么计谋。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而轻信了陈余,并任命他为将,抵御韩信的进攻。结果陈余兵败,赵王也被活捉,赵国随之灭亡。
赵王歇有良将李左车不用,而重用一个不知变通的儒生为将,结果导致了赵国的灭亡,实在令人可惜。这就是国君选择将帅不当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小则吃败仗,大则亡国。
将帅是一切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无论是军队的管理,还是部署作战,将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行军打仗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历代统治者都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将帅直接指挥着军队,当然将帅素质的优劣也关系到人民的生死,以及国家的存亡。一个优秀的将帅不仅要严格治军,还要善于周密谋划,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让一个不懂用兵之法的将帅统率军队,将会是国家的一种灾难,损失可想而知。所以统治者一定要慎重选择将才。
有的人不肯使用优良的工具,却希望人们认为他精干、巧妙。这样的自我满足是十分危险的,招致惨败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宰相的才能不会削减君王的伟大,相反,成功总是属于那些领袖人物,这和遭败绩时领袖要承担责任的道理是一样的。
能成功就是有能耐的人。人们从来不说某人的“下属能干或者无能”,而是说某人“胆识过人或有勇无谋”。所以选拔考察你的下属,对你的声誉是很重要的。你的名声完全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的成功会给你带来良好的声誉。
量才适用,就是要大才重用,小才小用,高才高用,低才低用。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志向与条件使用,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各献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