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经商法则之重视信息
商场是个机会均等的社会,在相同的条件之下,谁能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先发制人,那么,谁就能稳操胜券了。
19世纪初,法国和欧洲联军正在艰苦鏖战,战局变化莫测,扑朔迷离,胜负一时难以判断。后来,联军统帅英国的惠灵顿公爵在比利时发起了又一轮新的攻势,但是一开始打得非常糟糕。因此,欧洲证券市场上的英国股票疲软得很。
这时,伦敦的犹太人纳坦·罗斯柴尔德为了了解战局走向,专程渡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国打探战况。当战事终于发生逆转,法军已成败势之时,纳坦·罗斯柴尔德就在滑铁卢战地上。他立即动身,赶在政府的急件传递员之前几个小时,回到伦敦,调动大笔资金,乘英国股票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几个小时后,前方胜利的战报传回伦敦,股价直线上升,几乎在转眼之间,罗斯柴尔德就发了大财。
信息来源的渠道则是多方面的,像上面所说的罗斯柴尔德亲自从战场上带回来的信息是独家的情报,更多的信息则来自公众性的媒介,这就需要进行专门的收纳、整理、分析,需要超常的思维。这时,人的素质、眼光就起决定作用了。
下面是一个利用公开的新闻、脑筋急转弯似的机智,把一个似乎无用的信息,变为商业机会的例子。
曾担任过美国总统国防委员会顾问,国家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国家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的著名犹太实业家伯纳德·巴鲁克,在创业伊始,也是很不容易的。但就是靠他作为犹太人所具有的那种对信息的敏感,使他在一夜之间发了大财。
1898年7月3日晚上,28岁的巴鲁克正和父母一起待在家里。忽然,广播里传来消息: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这个消息会对股市产生极大影响。
但是这一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是星期一。按照常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都是关门的,所以一般人对这个消息都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然而聪明的巴鲁克想到,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星期一是照常营业的。巴鲁克激动地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他就能发一笔大财。
可是在1898年,小汽车尚未问世,而火车在夜间又停止了运行,看来这个想法只能是一个幻想而已。在这个一般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巴鲁克却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立即赶往火车站,租了一列专车。巴鲁克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之时,他已经做成了好几笔大交易。
晚年的巴鲁克,他经常充满得意地回忆起自己的这次成功举措,他把这种金融技巧的发明权归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但是,他这次成功又的确与纳坦·罗斯柴尔德不一样,他利用的并不是独家消息,而是公众媒介发布的公开的新闻。因此,在获得信息的时间上,与其他投资者相比,他并不占先手。但是,在如何从这一新闻中分析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据此作出决断,立即采取相应的动作,巴鲁克又确实占了先手。
犹太经商法则之创造机会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则创造它。
美国犹太人摩根家族的祖先是160年前后,从英国迁移到美洲来的,传到约瑟夫-摩根的时候,他卖掉了在麻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主,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这样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
1835年,约瑟夫投资参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所谓投资,也不要现金,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只要你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不发生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
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很显然,不少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他们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股份。
约瑟夫便把他们的股份统统买下。他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愿意把这座旅馆卖了,不过得有个条件,以后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
约瑟夫把宝押在了今后。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
这真是一次赌博,成败与否,全在此一举。
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约瑟夫一起冒这个险,加上约瑟夫卖掉旅馆的钱,俩人凑了十万美元,派代理人去纽约处理赔偿事项。
结果,从纽约回来的代理人带回了大笔的现款,这些现款是新投保的客户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续费。与此同时,“信用可靠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已经在纽约名声大振。
虽说火灾损失赔偿了十万美元,但这次火灾过后,由于保户的增加及保费的提高,约瑟夫净赚了十五万美元。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看准了而孤注一掷,通常可以化危机为赚大钱的机会。这当然要善于观察分析市场行情,把握良机。机会如白驹过隙,如果不能克服犹豫不决的弱点,我们可能永远也抓不住机会,就只有在别人成功时慨叹:“我本来也可以这样的。”
懦弱游移者常常会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他们期盼着,机会会像掉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也砸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对于懦弱游移者,当有一天一个苹果掉在他头上的时候,他也许会怀疑是什么人在开他的玩笑呢。
犹太经商法则之巧借时间
时间可以使金钱“无中生有”。
南非首富犹太人巴奈·巴纳特刚到伦敦时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他带了40箱雪茄烟到了南非,用雪茄烟做抵押,获得了一些钻石。在短短的几年中,他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
巴纳特的赢利有一个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每个星期六总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其奥秘就是他巧用了一个时间差。
因为星期六这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可以尽他自己高兴,用空头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用所得款项在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开出的所有支票。巴纳特利用银行停业的一天多时间,拖延付款,在没有侵犯任何人合法权益、又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多得多的资金。
犹太经商法则之眼光长远
不要放弃长远利益而让目前状况所左右。
犹太实业家路德维希·蒙德学生时代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同著名的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发现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黄的方法。后来他移居英国,将这一方法带到英国,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愿意同他合作开发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个专利是有经济价值的。蒙德由此萌发了自己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
他买下了一种利用氨水的作用使盐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一起参与发明的,当时还不很成熟。蒙德在柴郡的温宁顿买下一块地,建造厂房。同时,他继续实验,以完善这种方法。实验失败之后,蒙德干脆住进了实验室,昼夜不停地工作。经过反复而复杂的实验,他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1874年厂房建成,起初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连续几年,企业完全亏损。同时,当地居民由于担心大型化工企业会破坏生态平衡,拒绝与他合作。
犹太人在逆境中坚韧的性格帮助了蒙德,他不气馁,终于在建厂六年后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三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原先每吨亏损五英镑,变为获利一英镑。当时的英国,工厂普遍实行十二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八十四小时。蒙德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工人工作时间改变为每天八小时。但事实证明,工人每天八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与原来的十二小时一样多,因为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这时,工厂周围居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争着进他的工厂做工。因为蒙德的企业规定,在这里做工,可获得终身保障,并且当父亲退休时,还可以把这份工作传给儿子。
后来,蒙德建立的这家企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犹太经商法则之次次为初交
在生意场上,守信是一种基本道德,而谨慎则能避免因对方的失信给你造成巨大的损失。
有个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上馆子吃饭。坐定之后,画家便取出画笔和纸张,趁等菜之际,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
不一会儿,速写画好了。画家递给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错,画得形神毕具。日本商人连声赞美道:“太棒了,太棒了。”
听到朋友的奉承,犹太画家便转过身来,面对着他,又在纸上勾画起来,还不时向他伸出左手,竖起大拇指。通常画家在估计各部位比例时,都用这种简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见这副架势,知道这回是在给他画速写了。虽然因为位置关系看不见他画得如何,还是一本正经摆好了姿势,让他画。
日本商人一动不动地坐了约有十分钟。
“好了,画完了。”画家说。
听到这话,日本商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迫不及待地凑过去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画家画的根本不是他,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写。
日本商人连羞带恼地说:
“我特意摆好姿势,你却作弄人……”
犹太画家却笑着对他说:
我听说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问别人画什么,就以为是在画自己,还摆好了姿势。从这一点来看,你同犹太商人相比,还差得远了。”
这时,那位日本商人终于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他看见画家第一次画了女主人,第二次又面对着自己,就以为一定是在画自己了。
日本商人犯了一个犹太商人不会犯的毛病:以为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
而实际上,在犹太商人的生意经上,明确地写着一条,叫做:“每次都是初交。”
犹太经商法则之智慧生钱
能赚来金钱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有则笑话,说的就是智慧与金钱的关系。
两位拉比在交谈:
“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更重要?”
“当然是智慧更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何要为富人做事,而富人却不为有智慧的人做事呢?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慧的人露出狂态呢?”
“这很简单,这是因为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懂得智慧的重要性呀。”
拉比是犹太教的教士,是犹太人生活方面的教师,经常被作为智者的同义词。所以,这则笑话实际上是智者说智。
这则笑话里有一个内在的悖论: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但为何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获得金钱呢?为何只能靠为富人效力而获得一点赏赐性的酬劳呢?这样的智慧有什么用呢?
当然,犹太商人没有学者之类的智慧,他们并不把学者的智慧看作是真智慧,因为这种智慧不能直接为他们带来金钱。智慧只有和金钱结合在一起才是实在的,不能与金钱结合的智慧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智慧只等于金钱,除此而外没有智慧。
你要记住:能把死钱变成活钱,能让活钱生钱的智慧,才是真智慧。
把智慧化人金钱之中,智慧就获得了生命;同样,金钱只有与智慧结合在一起,才是有生命的金钱。在这个意义上,智慧与金钱就划上了等号。
富豪从零到58亿
面对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灰心丧气,精神消沉,陷入无穷无尽的自责之中;有的人对自己失去信心,从此对任何事情都犹豫不决;有的人会怨天尤人,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种种借口;有的人恼怒不堪,怨恨别人故意与自己过不去,阻挡了他的成功之路……
但是,这些有什么用处呢?
沮丧地自责只会使自己丧失重新站立起来的勇气和力量,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对自己丧失信心,只能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反败为胜的机会;一味地怨天尤人会欺骗自己的理智,看不到造成失败的真正原因,导致同样错误的一犯再犯;而恼怒怨恨只能使自己陷入与周围环境更加严重的对立之中……
让我们来勇敢理智地面对失败。
澳大利亚富豪、JAAT集团公司的一号人物犹太人杰米,在三十年前,是一个破产的电动机厂经理,他失去了房子,失去了汽车,他的太太在法院通知杰米去法庭听候破产判决的那天,领着儿子与他离了婚。他失去了维持正常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从此,美丽的悉尼市多了一位坐着“睡”在地铁入口处的男人。
面对悲惨的命运,杰米没有倒下,他选择了一条任何一位经理都不会走的路:捡破烂生存!
每天,杰米都背着拣来的一大袋空可乐瓶去卖。并且每天他都要总结这一天的成功之处,找到这一天需要改进的地方,渐渐地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而且一直保持下来。
后来,他用捡破烂换回的2700澳元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58亿个人存款的大富翁。
失败说明了什么?它并不证明我们的无能,世界上无数的伟人都曾经有过失败的经历。面对自然和社会,人不可能总是胜者,就像季节不会总是春天。
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不敢面对、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
这一幢百货大楼就是我的
财富是赚来的,而不是靠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
犹太商人大都有白手起家的传统,至今世界上有名的犹太富豪中,不少也不过二三代人的历史。但是,他们没有靠攒小钱致富的传统。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叫卡恩的人。有一天,他站在一幢大百货公司前面,眼花缭乱地看着橱窗里展示的五光十色的各种商品。这时他闻到了一种很好闻的雪茄味,转脸一看,原来在自己身边,站着一个穿戴得体的绅士,那好闻的味道正是从他手上的雪茄上飘出来的。
卡恩恭敬地与那位绅士搭话:“先生,您的雪茄味道很香。我想,它一定不便宜吧?”
“两美元一支。”
“好家伙……您一天抽多少呀?”卡恩有些惊讶。
“大约十支吧。”
卡恩现在惊讶得合不上嘴了:“天哪!您这样抽了多久了?”
“四十年前,我就抽上了。请问先生,您是为这家烟草公司作调查的吧?”
“不,先生,我只是想计算一下,这四十年来您一共抽了多少美元。我想,您如果不是这样抽烟的话,这笔钱足够买这幢百货大厦的了。”
“先生,您也抽烟吗?”
“不,我才不抽呢。”
“那么,请问先生,您买下这幢百货大厦了吗?”
“没有,我哪里有那么多钱。”
“告诉您,先生,这一幢百货大厦就是我的。”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卡恩的想法是对的,并且他也很聪明,能够马上算出来:每支雪茄两美元,每天抽十支,那么四十年的雪茄烟钱,足可以买下眼前的这幢百货大厦。他很懂得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并且能身体力行,从没抽过两美元一支的雪茄。
但是,在这个笑话里,卡恩是被讽刺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在犹太人看来,卡恩只能算得上普通人的小聪明,算不上商人的大智慧。
犹太人是一个酷爱智慧的民族,犹太商人也是非常善于以智取胜的商人,而用攒钱的方式积累财富的方式,他们不取。
连锁店的先驱
经反复思考的创意结果,带来了一场商业革命。
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融入每天的行动之中。
“连锁店”经营方式的先驱卢宾,1844年出生于俄国加利西亚,父母均是正统的犹太人和犹太教徒。1853年随家人前往英国,两年后又移居美国,从此全家定居美国,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美国犹太人。
卢宾是在纽约东区长大的,由于家庭不富裕,在16岁那年不得不随当时的大潮流,到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去淘金。历经千辛万苦却没有挣到多少钱。后又转到亚利桑那州去淘金,仍是挣不到几个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使他发现,千千万万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矿工,他们背井离乡终日在矿区淘金,远离城市街道,没有家人照料,大家必然需要各种日用必需品。于是,他放弃了淘金,做一些小商品的贩卖生意。果然不出他所料,生意满不错,使他赚了一点钱。
随着淘金的逐步冷却,卢宾把自己的生意逐渐转向人口密集的市内,在加州萨克拉门托市开设了服装布匹商店,后来又改行经营首饰珠宝业务,逐步积累了一些资本。
几年经商的实践,卢宾发现传统商店的经营作风既不利于自己的业务发展,又使顾客对商店产生诸多猜疑,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明显的是售价变化莫测,各店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卢宾反复思考。他想,如果有一种能突破这种困扰的经营方式,相信会赢得顾客和市场的。
卢宾终于研究出一种经营方式,叫“单一价商店”,并于1874年在萨克拉门托市开业,商店取名为“大卫·卢宾单一价商店”。
所谓“单一价”,即对每种商品固定于一个价格出售,并采取明码标价,让顾客一目了然。由于卢宾这种经营方式货真价实,一扫当时的商业欺骗行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因此,生意极为兴隆,把远近的消费者都吸引过来了。
卢宾这一经营方式的出现,给美国商业系统带来了一场大变革,从此,为超级市场的出现开创了先河,很快流行于全美国乃至全世界。
卢宾在“单一价商店”的经营获得成功后,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于是他又考虑新的突破。他想,“单一价商店”之所以生意好,是因为本商店商誉好,所以连远客也招来了。但这样长此下去会失去远客的,自己应该送货上门,稳住各地的远客。以此循环滚雪球,生意就可越做越大了。
基于这种构想,他不久在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开设“单一价商店”分店,结果生意同样兴旺。这样,“连锁店”经营方式又出现了。这种新型经营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地。卢宾由于经营得当,十多年时间使他成了大富豪。
利用对手的弱点
不劳而获的贪欲之心,使人野心膨胀,忘记自我,到头来会受到贪欲的惩罚,从而两手空空,甚至处于更加窘迫的境地。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商场中,充分了解对手,找到并利用他的弱点,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古时候,有个犹太商人来到一个市镇跑买卖。他打听到几天之后这里将有特别便宜的商品出售,于是决定暂时留下来。可是,他身边带了不少金币,当时又没有银行,走到哪带到哪,又重又不方便,还很不安全。
于是,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一个僻静之处,瞧瞧四周无人,就在地里挖了一个洞,把钱埋藏起来。可是,等第二天他回到原地一看,却大吃一惊:钱不见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再三地回忆,昨天确实没有人看到自己埋藏金币,为什么会不见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远处有一间房子,房子的墙上有个洞,正好对着他埋钱的地方。他突然想到,会不会是住在这房子里的人,刚好从墙洞里看见自己埋钱,然后才挖走的呢?如果事情确实如此,怎样才能把钱要回来呢?
这个犹太商人打定主意,来到屋前,见了住在里面的一个男人,客气地问道:“你住在城市里,头脑一定灵活。现在我有一件事要请教,不知行不行?”那人一口答应道:“请尽管说。”商人接着问道:“我是外乡人,特地到这里来办货,身上带两个钱包,一个放了500个金币,另一个放了800个金币。我已把小钱包悄悄埋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大钱包是埋起来比较安全呢,还是交给能够信任的人保管比较安全?”
房子的主人回答说:“要是我处在你的位置的话,什么人我都不信任。也许我会把大钱包同小钱包埋在一个地方。”
等商人一走,这个贪心不足的人马上拿出挖来的钱包,又去埋在原来的地方。可他抬脚刚走,守候在不远处的商人马上回来,挖起钱包,500个金币一个不少地回到了他手里。
这个商人确实手段高明。他知道,偷儿之所以偷窃别人的东西,就是因为有一种贪得之心,而贪得之心自然是可得之物价值越大,心也越大的。所以,尽可以借其贪得之心,让他自己吐出已得之物,也算给他个教训。
三只蛤蟆
什么是逆境?逆境无非是人遭受了挫折或不顺利的时候。在人的一生中,这种境况大概谁都会碰到几次,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逆境也许是社会的一种选择机制,目的是看你能不能通过逆境的考验,从而实现优胜劣汰。优秀人才往往是从逆境中脱颖而出,就此走向事业和人生成功的坦途。因此,逆境常常是成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有的人就此销声匿迹,有的人从逆境中崛起,其人生和事业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呈现出全新的局面。
有这样一则犹太寓言:
有三只蛤蟆不小心掉进了鲜奶桶里。
第一只蛤蟆说:“这是神的意志。”于是,它盘起后腿,等待着。
第二只蛤蟆说:“这桶太深了,没有希望了。”于是,它淹死了。
第三只蛤蟆说:“糟糕,怎么掉到鲜奶桶里了,可我的后腿还能跳。”于是,它奋力地往上跳起来。它一边在奶里划,一边跳。慢慢地,它觉得自己的后腿碰上了硬硬的东西,原来是鲜奶在蛤蟆后腿的搅拌下,渐渐地变成奶油了。凭着奶油的支撑,这只蛤蟆奋力一跳,出了奶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