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冲突,往往都是由早期一些潜在的小问题开始。正因为问题小,婚姻这块“跷跷板”的倾斜不明显,夫妻都不会太在意,只看到有些不对劲而已。这种小问题,很容易因双方的退缩掩盖过去,但其实“跷向一边”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久而久之,一旦发生小孩出生、工作挫折等重大事情,便会成为冲突爆发的导火线。
男女爱情的产生和婚姻关系的巩固,往往是由两类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一类因素是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和兴趣的共同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另一类因素的是性格、气质和才能的差异性,这也是不可忽略的。夫妻之间要有许多方面的“同”,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差异。除了相互适应———即顺应、同化、内化以外,还有一个方式是“互补”,通过“互补”,以求夫妻更加和谐而一致。
几乎所有女人的幸福,都是和婚姻有关的。一个小小的家,深爱自己的老公,可以买些想要的东西,并不用多富庶,只要温暖即可。有天会有自己的孩子,婴儿的哭声充满屋子,显得更加拥挤而充实。
许多男人都有错误的观点,觉得让女人幸福,就要给她多么好多么豪华的生活条件。真的不是这样,对女人来说,爱人和家庭,永远是比物质重要的,就算再拜金的女人,心里也有牢不可破的爱情梦。
所以女人幸福的根源,就是爱情,就是婚姻,就是家庭。婚姻学家认为,生活中绝大部分夫妻的婚姻危机,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对方不忠实”、“生活不协调”、“苛求对方”等,而是由于双方没有处理好像“跷跷板”一样的婚姻平衡问题。夫妻间情绪上相互支持、相互了解,是婚姻幸福的最重大因素。
看来,无论我们怎么去解释婚姻,都难以说清楚。台湾作家吴淡如说过,婚姻如同一双鞋子。的确,很多年轻人因为年轻气盛不懂婚姻而陷入不幸。如同我们年轻时买鞋子一样,挑选的往往是最华丽、最高贵、最能提升自己高度的高跟鞋。即使再难穿也没有关系,自己都可以忍耐。直到脚底起泡、疼痛难耐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鞋子最重要的作用只是陪自己走路而已,舒适就好。虽然年轻时,谁都可以因为一时的冲动买错东西,也有资本付得起那些高昂的“学费”,但对待婚姻却不能如此轻率,婚姻的失败可能会毁掉女性一生的幸福,很多时候是无法弥补的。
幸福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其实每个女人都希望与自己心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对于每一个女人来说都是神圣的,女人在情感上的专注与执著,注定了婚姻是女人一生的幸福追求。但婚姻却不同于恋爱,法国剧作家尚福尔形象地比喻“恋爱有趣如小说,婚姻无聊如历史。”
从众多幸福的婚姻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着诸如理解、宽容、信任、体贴、忠诚、和谐的性等这样的关键词。而不幸福的婚姻,大部分是两人初结婚时情投意合、如胶似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被无休止的争吵所代替、或是从埋怨渐渐走向疏离、或是由不断猜疑走向决裂。
那么,作为女人,应怎样注意婚姻平衡并去建立巩固它呢?
(1)家庭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就都要特别警惕。比如小孩的出世就很可能导致婚姻的困扰。
(2)切不可忽视由焦虑引起的生理症状。比如:疲劳、忧郁或模糊的不顺畅的感觉,这些常常是婚姻破裂的前兆。
(3)家庭中是否形成了一些不寻常的“小团体”。一个无法由配偶获得情绪上满足的丈夫或妻子,常会由父母或小孩身上寻求,因此与父母或小孩形成不寻常的“小团体”亲密关系。
(4)在环境变迁时期,婚姻是否较以往不满意?如果是,那么就可能有麻烦的存在了。
夫妻相互的容忍,是婚姻平衡不可缺的因素。因此,夫妻双方就像坐跷跷板的两端一样,各自都必须调整自己的位置,否则就无法达到稳定的关系。
婚姻破裂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夫妻间的差异,而是无法适当地处理这些差异。所以,唯有相互的容忍和适应,才能建立常衡的婚姻。
婚姻中人们组成了一个家,世上再也没有比一家人更亲的了。但婚姻中的每个人又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空间天地、有自己的思想文化,有时在价值观上也有较大的分歧。婚姻的弹性就是要允许双方存在差异,给对方一定的空间自由,尊重对方的价值差异,不强求一致。
有人提出:“夫妇互不干涉私生活”。这种提法虽然有点绝对,但只要双方的私生活不危及婚姻的稳定,不破坏双方的感情,不伤害自己的家庭,当然是可以保留各自的隐私的。只要我们对“夫妇互不干涉私生活”进行正确的理解,对我们的婚姻关系的维系是有好处的。这里的私生活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是可以做到不干涉的。
许多女人觉得,结婚嘛,只要自己足够爱对方就可以幸福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因为婚姻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的,
压力太大,要求过苛,会破坏婚姻的弹性,让婚姻处于压抑状态,最终爆发婚姻危机;压力太小,过度纵容,则会让婚姻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因此,婚姻的弹性要保持,但一定要适度,既要放得出去,又要能够及时收拢回来,就像“跷跷板”一样,要以家庭为中心,以感情为圆点,这样才能不让婚姻之舟偏离航向。
心 灵 驿 站
有人说,婚姻是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有人说,婚姻是坟墓,埋葬了人们美好的爱情;有人说,婚姻是吝啬鬼,忍受不了第三个人进来分享一杯感情的羹;有人说,婚姻是一场二人合演的戏,戏里永远分不清主角和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