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是每日饮食的基础,也是预防疾病产生的根本,一说到治疗与预防疾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各种补药、肉类或山珍海味。其实,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也是不错的“药物”。因为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不良反应。
五谷杂粮是个“大家族”,诸如粳米、小米、高粱米、玉米、荞麦、黄豆、黑豆、豇豆、蚕豆、绿豆、豌豆、芝麻、花生、甘薯等等,都是适合女人日常食用的较为理想的能量来源。
五谷杂粮不仅有果腹之效,还有相当多的药性,如:小麦具有养心安神、厚肠益脾之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一帖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用小麦、甘草、大枣,以水煎服,可治疗因情绪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受损,引起的神志不安、悲伤欲哭等症很有良效;
大麦有和胃宽肠之功,将大麦面制成稀糊状后饮用,能助胃气、恢复体力,可用于食道癌等造成的吞咽困难者;
荞麦,能降气宽肠、消积开胃,可用于胃肠积滞、慢性泄泻、水火烫伤等。近些年来,抗癌专家发现五谷杂粮中基本都含有某种起辅助抗癌作用的物质成分,如大豆中的黄酮,可以遏制结肠癌、肺癌、食管癌等癌细胞增殖,是恶性肿瘤的克星。
古语说的好,“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我们的先贤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五谷的重大养生保健作用。《随意居饮食谱》里说道: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患者产妇,粥养最宜。李时珍也说,米油是穷人的人参汤,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
谷类食物是钙、铁、磷等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粗粮、杂粮未经过精加工,可以把糊粉层保留下来,因而也同时把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保留了下来。
中国人极容易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1能作为辅助酶参加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能促进食欲,增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健康是极为有益的,而杂粮恰恰弥补了这一缺失。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又具有降糖、增强抗病能力、解毒、防癌、降脂和通便等功效,因而,要达到平衡膳食,增进健康,就必需遵从“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
除此以外,我国地域辽阔,就南、北方的饮食情况来看,南方人多食大米,不习惯吃面粉及粗粮,而北方人则正好相反。事实上,这两种摄食习惯,都不是很合理的。南方人应该增加些面食,北方人则应增加大米,并配以各种粗粮。这样才有益于合理营养,增强体质。冬季人体脾胃较弱,应该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糕、面团等,以养脾气。
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老人协会也曾对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做出调查统计:长寿老人中50%的人常吃“五谷杂粮”,多吃五谷杂粮才是健康长寿的饮食标准!
营养学家研究分析,小米、黄豆、红小豆、芝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E。这种维生素能使脑细胞免受自由基氧化的损害,保护肌体的康泰,延缓衰老速度。
因此,在日常,多吃些五谷杂粮对呵护健康是有好处的。
除了常吃五谷杂粮,我们更要多吃水果蔬菜。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认为只要每天吃足够的水果,就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蔬菜中的营养物质,其实这是个误区。
一般讲,大多数水果含的碳水化合物多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一类的单糖和双糖,因此我们吃水果时,总会感觉甜。相反,蔬菜就感觉不出甜昧来。从表面看,单糖、双糖和多糖都是碳水化合物,它们对人体的功用一样,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其他一些具体生理作用上看,便不尽相同了。吃蔬菜,即使吃的是根茎类的,也多是淀粉,吃后是慢慢消化,逐渐吸收,人体血糖浓度上升下降的波动就不会很剧烈。
水果和蔬菜虽然都含有维生素C和矿物质,但在含量上还是有差别的。除了含维生素C多的鲜枣、山植、柑橘等外,一般水果如苹果、鸭梨、香蕉、杏等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比不上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因此,要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还是必须吃蔬菜。
吃蔬菜时通过烹调加工,还可以从盐、植物油、酱油等调料中获得其他一些营养物质,而吃水果在这方面就会受到限制。
当然,水果也有它独特的功用,比如大多数含有各种有机酸,如柠檬含有大量的柠檬酸,苹果含有大量的苹果酸,葡萄含有酒石酸等等。这些有机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饭后适量吃点水果对消化大有益处。另外有些水果还含有一些蔬菜没有的药用成分。一般而论,水果与蔬菜还是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功用的,水果既不能代替蔬菜,蔬菜也不能代替水果。
心 灵 驿 站
你的食物才是最好的药物,虽然天底下并没有一种饮食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是不良的饮食的确是引起一切疾病的主因,因此适当,合理,科学的饮食不单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病,改善饮食就可以修善身体。
幸福是不能全部描写出来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