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基睁开眼睛,看着夫人,心头涌出一份难以言表的苦痛,说道:“没有,我没有看到她们。”
“你哄我,我分明看到你笑了。”姚心林感到很纳闷,丈夫没有看到女儿没有看到儿媳,笑什么?脑子一转,马上叫道:“我知道了,你看到了元杰,看到了凌小梅,也看到了诸葛鹏,是不是?”
不等丈夫回答,姚心林紧接着更加兴奋地催促道:“快点告诉我,他们怎么样了?”
夫人的脑筋更加混乱了。裴元基心里又是一阵痛苦。他不能让夫人继续沉浸在虚无飘渺的幻觉里,说道:“是的,我见着他们了。他们告诉我,要我好好地保护你。如果你有任何闪失,他们会找我算帐。”
“我总是看到他们,总是想跟他们说话,可是,他们谁也不理我,谁也不跟我说话。他们怎么就跟你说话了呢?”
“他们要我告诉你,因为你常常想跟他们说话,他们再也不理你了。”
姚心林心里一凉。馨儿宁儿诸葛鹏元杰凌小梅怎能不理她呢?她是他们的亲人呀,她惦记着他们呀。她赶紧询问丈夫有什么办法让他们理睬自己。裴元基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姚心林从虚幻的景象中走了出来。他自己,也在跟夫人的谈话中,获得了一丝安慰。
裴元基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欧阳锦亮夫妇经常到家里来探望他。这几天,欧阳锦亮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问他,他又不说,裴元基感到很纳闷。欧阳锦华夫妇也隔三差五地来看望他。裴云珠看到嫂子也一天天神清气爽,心里既高兴,又感慨。
这天晚上,趁着母亲不在父亲身边,裴俊超进入了父亲的卧房。
这几天,有一件事情像铅块一样压在裴俊超的心头,使他喘不过气来。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兵工厂到底要不要继续为北伐大军提供武器弹药,甚至还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他没有父亲一样洞察秋毫的眼力,搞不清楚事情到底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时常在心里问自己:“裴家和欧阳家为了帮助北伐大军,搞得家破人亡,难道就是为了造就一个新军阀吗?”
看到儿子走进来,一副欲言犹止的样子,裴元基马上联想起欧阳锦亮的神态,心里涌起一阵不祥的预感,赶紧催问:“是不是兵工厂遇到难事了?”
“不光是兵工厂的事。”裴俊超不敢看父亲,把头偏向了一边,说道。
这么说,事情比想象的更为严重了。裴元基心头一紧,急切地说:“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攻占上海不久,就下令枪杀了许许多多跟国民党一道参加北伐的共产党人。武汉政府马上发出通电,宣布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正在集结兵力,要向蒋介石开刀。兵工厂里,王老四情绪激动,鼓动工人们加入到了声势浩大的反蒋游行当中。
终于听到了事情的真相,裴元基不由震骇万分!
“这可怎么得了!北伐大军是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要把北洋政府赶下台,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才一路打过来的,前锋所向,已经把整个湖北全部收入囊中,只要继续挥师北伐,北洋政府覆灭的日子马上就会到来。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介石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来?武汉政府怎么会如此不理智,跟蒋介石决裂干什么?队伍易合不易分,合则有力量打倒北洋政府,分则会给北洋军队造成可趁之机。难道他们不知道吗?”裴元基激动地吼叫道。
“他们肯定知道。”裴俊超说道。
裴元基目光如电,扫了儿子一眼,问道:“他们知道,为什么还要这样做?难道也是为了争权夺利吗?”
“我不知道。”裴俊超回答道。
“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我都得劝说汪精卫继续跟蒋介石合作。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弟子,就算是为了权力,也可以好好说。”
“父亲,只怕你劝也没有用。”裴俊超阻拦道。
可是,裴元基心意一决,不顾儿子的阻拦,强支撑着病躯去了武汉政府,极力劝说汪精卫跟蒋介石继续合作。汪精卫没有当面回答他,只是把北伐大军为什么能够打到武汉,又为什么会有北伐军的事情告诉了裴元基。
原来离开了共产党人的帮助,就不可能有北伐。既然如此,蒋介石的确不应该屠杀共产党人。裴元基蓦然想起当年在德意志留学时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共产党人做出的事情,越发觉得只有把共产党人拉到北伐大军的怀抱,北伐才大业可期。他不能等待,得马上去上海或南京,找到蒋介石,向蒋介石晓以利害,迫使他继续跟共产党人合作。他见着了蒋介石。
蒋介石的一番话把他扔进了另一层云雾:“共产党是在跟国民党人争权夺利,别看他们平时把革命的口号喊得山响,其实是在培植他们自己的势力。继续养痈为患,北伐大业就会搞得一团糟。”
“共产党竟是这样的人吗?”裴元基问道。
“是的,共产党就是这样的人!”蒋介石说道:“我知道,裴老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每说一句话,都有人听的。希望裴老先生劝说武汉政府不要听信共产党人妖言火惑众,要跟共产党人划清界限,把北伐的事业做到底。”
裴元基觉得蒋先生的话说得也在理:你共产党跟国民党合作的时候,手里没有一兵一卒,怎么能趁着北伐的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呢?这就是祸乱的根源。但是,他也不赞同蒋介石为此就去屠杀共产党人,把共产党人留在北伐阵营里,却不给他们任何权力,拉拢总比屠杀好。这一下,可跟蒋介石有了共同语言。两人竟然相见恨晚。你吹我拍了一通,裴元基就带着蒋介石先生的意图回去武汉,再一次见到了汪精卫。
静静地听完裴元基一席话,汪精卫表了态:“如果共产党人愿意听从蒋介石和裴先生的建议,汪某为什么一定要跟蒋介石兵戎相见呢?”
汪精卫发了话,裴元基觉得共产党那边的事应该更好办。没料到,他在共产党人面前碰了壁。共产党人对他的态度倒是非常友好,却说的话锋芒毕现,跟蒋介石完全南辕北辙。
仔细一想,共产党人也不是没有道理:共产党是北伐大军里最先进的力量,战斗最激烈的地方,都是共产党人在冲锋陷阵。这样的共产党人掌握了一些权力,不是对北伐更为有利吗?蒋介石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要做新式军阀。这才是他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原因。如果蒋介石能够重新回到革命阵营,共产党人可以不计前嫌,继续跟他合作。
“难道问题真出在蒋介石的身上吗?”裴元基不能不怀疑了。可是,蒋介石在孙中山先生生死难料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前去保护孙中山先生,在孙中山先生死后,应该没有不遵循孙中山先生遗愿的道理。
武汉政府再一次兵发河南,把河南打下来了以后,整个河南地盘全部交给了冯玉祥,就班师回到武汉,密集地调动军队,十数万大军正沿着长江中下游集结,跟蒋介石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裴元基准备在战争爆发之前的最后一刻,再去见一见蒋介石,力劝蒋先生对共产党人作一些让步。不过,他还没有成行,汪精卫就举起屠刀,砍向了共产党人,作为跟蒋介石握手言和的礼物。
裴元基大嘘了一口气:孙中山先生最信任的部下蒋介石和汪精卫走到一起,可以不必再为北伐军内部分裂的事情担心了,一切都解决了,北伐大军可以继续一往无前地攻向北洋政府的军队,彻底推翻北洋政府。然后呢?废除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恢复中华民国的尊严,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了。这是他一生的梦想。这个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他禁不住欢欣鼓舞,激情四射,欣喜若狂。
欧阳锦亮却忧心忡忡,从汉口跑了过来,对他说道:“共产党人怎么说都是在北伐呀,他们怎么都向共产党开枪了呢?”
“无论怎么说,北伐大军可以团结一致,继续北伐,这就是最大的成绩。”
面对裴元基的冷静和执着,欧阳锦亮很有些不解。他跑过了太多地方,知道共产党人在北伐大军中的威望,也知道孙中山是在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推动下,才改组了国民党,赋予了国民党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向共产党开刀,岂不是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吗?
他说道:“可是,共产党在北伐当中也是出了力的呀。即使有些分歧,好好坐下来谈一谈不行吗?”
“也许,共产党人做得过分了。”裴元基寻思了一阵,说道:“要知道,光蒋介石一个人屠杀共产党,我们可以指责蒋介石,连汪精卫也屠杀起共产党来了。就是共产党的问题了。但是,这是政治,我们不必去管它,只要继续北伐,我们就要一如既往地支持。”
此时,兵工厂里一片混乱。
裴俊超自从接任厂长以来,一直按照父亲的意见,严格督促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制造枪炮弹药,以供应北伐大军。王老四更是精神振奋,不分白天黑夜地帮他解决技术问题。在裴元基生病的日子里,没有王老四的支持,兵工厂就运转不下去。可是,王老四一听到汪蒋合流,向共产党人展开了血腥屠杀的消息,竟然鼓动工人们罢工。工人们群情激愤,一呼百应,谁也不再上班,整个兵工厂就像一座被遗弃的监狱。裴俊超自感无力应付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只有回家向父亲报告。
裴元基犹如被人打了一记闷棍,头脑发昏,一时之间失了主张。
欧阳锦亮叹息道:“这是一种信号,大家对国民党人屠杀共产党不满呀。继续下去,北伐肯定要夭折了。”
一言提醒了裴元基。他不能眼睁睁地看到北伐因此而夭折。他得快一点回去兵工厂,劝说工人们停止罢工,回到岗位上去,继续安心生产。欧阳锦亮跟着他,一道去了兵工厂。
武汉政府得到兵工厂发生罢工的消息,马上派出了一个团的人马前来镇压。所有的工人,已经在刺刀和枪支的威逼下,回到了兵工厂。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复工,全都赤手空拳,跟兵士们对峙着。
裴元基一见这阵势,心里像着了火。不过,他强迫自己镇静下来,希望带队军官把兵士们撤出去,余下的事情交给自己处理。带队军官早就知道裴元基的威名,卖他一个面子,果真把兵士们撤到了大门外,在那儿严阵以待,一副见势不妙,马上就会冲进兵工厂的样子。
裴元基对工人们说:“北伐军内部出了问题,你们有点情绪,我也有情绪。但是,那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事情,不是我们操心的事。我们的责任就是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弹药,提供给北伐军,让他们去打北洋军阀。你们不是曾经发过誓言,要为北伐军流尽最后一滴汗流尽最后一滴血吗?那就用事实说话!马上复工,把你们的热情全部发挥出来,制造北伐大军需要的武器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