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责任制来到山区,自从电喇叭里天天喊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山里人有多少两腿假辫子似的跑生意啊,有山林的巴不得一天之内砍掉所有的林木,换回一叠五彩灿烂的票子。有资金的立即下湖广,过长江做起大经营,恨不能一夜之间变成商贾巨富。可是,山上树木,经不起三挖两掏,底子树木搬完,只落得一时得意。山里人,财心高,见识短,精明不过城里人,跑经营的,餐风露宿,也没有人弄得亏本而归,吃不尽后悔药。唯有陈老酒,稳稳当当,他重操旧业,酿起酒来。酒、水、米合成,一斤米能酿出三壶酒来,一壶酒重量不过一斤,便卖一元七角,而且不需要他在门前叫卖,街上林家酒店包购包销。米酒不像城里烧出的白酒那样贼冲贼辣,它兼有开胃健脾之功能,进山来采购药材,洽谈生意,或是城里来办事的人员,总要喝上几杯,尽管那酒中兑过水,价钱也高,那酒清雅的香味而总还是诱人的。林家酒店也因此生意兴隆起来。店主尽管吝啬,每当顾客问到酒的来历时,他还是毫不隐瞒地将功劳记在陈老酒头上,碰到兴头,还要将陈老酒的老祖宗抬出来吹嘘一番,于是客人听的入迷,陈老酒这名字也随着客人的脚步走出了很远很远。
一个无权无势的老人,名声大起来,曾在某国营厂家盘过烧酒的江茂老汉见他格外亲热几分,陈老酒也从人们见到他显露出的热情态度上已经分明感受到了这一点,有一天,他在村里转,遇到外出贩木材丢了本的后生海志,恳求他收他做徒弟,不仅烟卷递到他嘴边,打着火机子也要先朝他嘴边凑过去。村上人,不论村内村外遇上他,总要亲亲热热地论几句什么话,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村民们也常常显出无主定夺的样子,要他“唔”上几句,他知道,这时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还有多少人渴慕他的技术,甚至有人愿意出钱买专利,但都被他拒之千里。
其实,米酒在东木山区,在许多生产糯稻的地方不是没有人做过。可做的不是酸叽叽叫人摆头,那就是淡白白没有一点酒气,至多制出一两斤甜酒,那就很不错,他知道这是蒸米时火候不到,或是入缸时温度掌握不准。唯有他的酒,要甜便甜,要醇厚便是醇厚,要浓抵得上山西老窖,点火就能燃烧。更叫人羡慕的是他酿酒的高超技术,已为山外县城“四美酒楼”酿造老米酒,一纸红字聘书上用黑墨水写着月工资三百元。正因为这样,对他尊敬的人更是迅猛地增长起来。
这是生铁砣补锅——硬本事。他常常对那些天天在喊着酿酒,但酿不出好米酒的婆婆们自诩道。
势头越旺,他越是珍惜自己的声誉,也希望把这套技术亲手传给自己的儿子,特别是“四美酒楼”来人后,越盼望着使这种希望尽快落实,哪晓得儿子竟“出卖祖宗”。
年前,海波曾恳求过他传授酿酒术:爸爸,开年后你要去县里工作,你把酿酒技术授给我嘛?
听了海波这话,他该有多么高兴啊,他开年就应聘去了,陈家酿了八辈子老米酒,有谁被政府重用过,只有他,只有他陈汉田。月薪三百,我还活得了几年?酿得了几年酒,这技术能不传给儿子吗?海波当兵回来,寻不上个可心的工作,只有成天与泥土作伴,实在委屈了这根红苗,现在好了,老天右眼,他谋思着把技术传给儿子,她们想着将来自己退休子顶父职,他对如今这世道非常感激,重操旧业时,他就想把那套酿酒本事交给儿子,只怕他漏斗嘴巴,现在看来是时候了。
好,今夜吧,今夜教你第一法,酿甜酒。
儿子欢喜了,父亲也乐裂了嘴,露出幽深的黑洞。
陈老酒的甜酒赛过甜蜜,林家酒店仅此一项日收入达50元之多,眼下天不热,到了伏天这项收入更加可观,学会娘甜酒,也是笔诱人的收入哩。这一夜,陈家父子几乎闹了个通宵,三斤糯米蒸熟又凉,凉了又蒸,你一遍,我一遍,盘酒容易吗?火到,手到,心到。儿子稍有疏忽,他就抬出祖辈学艺传艺的遗训,吼吼骂骂教训他。
记住了吗
记住了,三把上劲火,二遍水。东方欲晓,陈老酒收拾炉灶,考过了儿子,显得异常兴奋。他一头扎进堂屋里,望着香案上祖辈的遗物,遗像默祷着:甜酒这一绝技,我已未负上辈所望,传给了陈家后代,杨梅村从此有了第九代陈家酿酒人了。
可是,陈老酒年岁大,已多年未熬过通宵,竟病了一场,这一病竟是半个月。白天只见海波忙得连饭都未按时做,只是晚上夜夜不离地陪伴父亲,还常常向父亲讨教几句已学过的技术知识,进一步巩固基础,对这一勤学勤问的态度,陈老酒甚是喜爱。
谁知,等半个月陈老酒病情好转,在村里溜路时发现竟有几家向外出售“陈家老酒”,一壶酒还比自己多售出一角二分。谁敢打着我的招牌,挂羊头卖狗肉?他糊涂了。
他有意绕到曾向他赐教过酿酒法的海志家酒摊上,用手点尝那酒,竟和自己酿出的甜酒一样甘甜,一样味色,他惊呆了,两眼骨碌碌地转,谁授过他海志了?
“狗杂种”精明的陈老酒明白了,急忙回家。“咣”一巴掌打在儿子的脑瓜上,像怒狮般吼道:那海志家的酒是你酿的?
他诚心要学嘛,你没有听广播上说,一家富带动一村富吗?
“咣”又是一巴掌,幸亏海波闪得快,只扇在耳朵边上,火辣辣的。
狗杂种,卖祖宗的东西。陈老酒气得站不稳脚跟,差点栽倒在地。
儿子卖祖宗的行为,足使得老人伤透了心,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两样酒的制作法没有及时传授给儿子。从此他再也没有向海波透露半点酿酒技术。
当然,那绝技是一定要传授给儿子的。他决定等自己到四美酒楼扎稳脚跟,创出名望后,再把儿子叫去,让儿子身不离他左右半步,再伺机把这全部本事授给他,使家传宝不至于中断。
他在界岭的羊肠道上足足站了十多分钟,终于又驱动了双脚。他这是去山那边为一家办婚事去酿喜酒的,主人一家请过三次。陈老酒过不几天便要应聘去县“四美酒楼”,临走前一些家务总是纠缠住他,更烦恼的是近来请他酿酒的,向他恭喜的人多得叫他支不开身。姜子牙八十二岁得运,他比子牙还年轻十岁,亲朋好友能不恭贺,能不为他高兴吗?上界岭,这就是他最后一次为山民酿制老米酒了。想到这些,他冲动了,忽然觉得浑身像增添了一股神力,颤抖的脚杆劲足了许多。他干脆收起铁杆拐杖,落下身价,匍匐着向山顶攀登,活象一只扑水的老鸭。
来到半山腰,他已经大汗淋漓。
终于,他攀上界岭顶上十七级台阶上。这是一段险要的山道,两边数丈高的峭壁,石阶凿壁而上,攀上石阶向下望去,畸形怪状的山峰就在他脚下,山脚那一簇簇农房显得低矮而零乱,往日村头学校里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村子里要数它最高,他站在旗杆下不敢仰望旗子的飘动,如今也变得瘦小孤独了,简直是瘦小得像根线,由远及近,他感觉自己像漂浮在空中的云。突然,他的心壁变得空虚起来,兀自跳了,一拽一拽的,脚下的山石像在晃,而且摇晃愈来愈厉害,一阵老北风吹来,使他顿时感觉脚跟站不稳了,拐杖也失去作用,一瞬间心惊胆颤,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他明白,他的高血压病又复犯了。远方的山,远方的水,好像在跳,脚下突然旋转起来。他想一股作气扑上山顶,可是一抬腿支撑不住,身体重心向后,他急忙收回脚,右手伸进怀里使劲地捂住胸口,再一次要向山顶扑去,又吃过一阵老北方,他眼发黑,脚跟不稳,只觉得身子向路侧歪了过去,他从石阶上滚了下来,翻油条似的接连翻滚从山腰一直滚到第一级台阶。
有人落崖,有人落崖。山下人惊呼起来,当即有几个后生不顾一切地向山下冲去,这里有海波、海志。
但是已经晚了,当人们找到陈老酒时,他已经断了气。他右手捂住是不是胸口,是县饮食服务公司发给他的聘请书。
他的口大张着,像是断气前还喊过什么或是想喊什么又终于没有喊出来。没有门牙看上去黑洞洞,那样子像是后悔得永远也合不上。
他的眼睛微闭着,几根黄白的眉须朝天翘着,额头上的深纹清晰可见。还算他有福,没有破相,只是看上去表现出无比遗憾的模样。海波跑到父亲身边,好久好久没有哭出来,出棺那天,不知为什么,没见一个人为他落泪。
怪的是陈家的酿酒术并没有从此绝迹。
三爷
陈荣富,小陈庄人氏,他喜欢人称他老陈头,不论长辈晚生,但人们还是习惯叫他三爷。
三爷自从安葬了被病魔夺去余年的老伴以后,家里接二连三出现了奇事,他年岁大,想喝点补药什么的,唔!有了!在他渴慕之际,就会受到一个沉甸甸的邮包,包内尽是些补脑强身、延年益寿的称心药。三爷头上没了毛,光得錛亮,心想买顶合适的帽子戴戴,唔!有了!隔不多时,凭着老乡邮送来的包裹单,往邮局取物窗一伸手。物自何来?是我那宝儿邮的?不会,不会,他在大队企业当技术员,早不会面晚碰头!有东西不当面给老子?用得着去煞费那番手脚吗?老陈头独自摇头,不知,不知。他想起了听人讲过的电影《李慧娘》死而阴魂不散,复活报酬伸冤的故事来,不禁暗自思量,这会不会是那薄命归西的老婆子,在九泉显灵,报应多年夫妻之思。每想到这里,他就要去街上买叠火纸。赶夜里偷偷摸到老伴坟墓前焚祭起来。
三爷,细高个儿,背有些弯曲,黑紫色脸上,密布着潜水细波纹般的皱纹。额下倒挂着两簇粗眉,带几分凶相,嘴巴不涨则止,若一张口,便不难发现上嘴巴没了门牙,立即显示出几分丑陋,别看他一大把年纪,耳不聋,眼不花,终日勤扒苦做,在小陈庄的老汉中是最富盛名的持家手,三年前,队里选拔干部,还有人冲他举过胳膊。可他又有两点与众老汉不同。一是信迷信,在他看来,人世沧桑,皆有天定。尽管文化大革命拆神庙,砸菩萨,荡涤了一切,听天由命,在他心目中确是根深蒂固的。你若要问他,三爷,鬼神、命运你是咱知道的?嘿,你们这帮二憨货哇,知道啥?他蹙紧了倒挂眉,痰在喉眼里响着又说,我六岁那年和哥哥一块在井台上玩耍,他不就因为在祖坟头尿过尿,得罪鬼神爷才掉进井里溺死吗?他拍着胸膛道,我老汉四十岁那年还是条光棍,不是命运的安排,四十一岁还能娶老婆,生宝儿?老陈头每次都争得面紫筋爆。尤其是那脖子上,聚满疙瘩,象一群跳动的沙包。如果哪位后生再多掏问一句,看来您老是真见过鬼罗?他便答不上来,上下翻动着他那双充血的、网着紫血丝显得腊黄的眼珠,气得银丝胡子一翘一翘的,不哈不哼,屁股一蹶一蹶地走开了。
二是固执,人常说莫在一条道上跑到黑。他就有不到路断不转弯的固执脾气。
那一年,十五里镇上要在小陈庄招一名营业员。当时,村里只有三爷的儿子宝来,徐公老汉的闺女玉梅符合条件。两抽一怎么办?机灵的招工干部,便想出了让两家自个磋商、磋商的绝技妙方,三爷知道,这事稍一疏忽,以后一个月几十块硬朗朗的票子就会放进徐公老汉兜中。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何况是,恁大一笔活存款。他想求得徐公妥协,沙哑着嗓子苦苦地在徐公面前说情,他爹,俺就这么一个儿子,孩子他娘又瘫痪在病榻上,眼看只剩一丝气,你就抬抬手吧?徐公老汉也是个明白人,在那种惨淡的岁月,哪里肯放过这关系到女儿前程的大事?用比三爷还凄哑八度的腔调道,他爹,前世造罪,咱就生这么个女儿,俺体弱,她娘多病,还是您老行行好,把那指标让给咱妞?玉梅他娘枯皱着,一把接一把地抹着寒心的老泪在一旁苦苦央求,咱就一个独妞妞,俺也知道一口水一口饭地把宝儿拉扯大不容易,要不咱两家。没等玉梅娘说完,三爷见软硬不中便耍威风,如雷公发怒,老气横生,两道倒挂眉挤成了两小撮,脸色乌紫,大有一付闹天宫之势。这几年,农村斗资批富,乡下佬们富,袋里不能见钱,穷,房顶不能断炊烟。好不容易才碰上个机会。说啥也不甘心招工指标让徐公夺走。然而,胜败如何?在此一举。他动了肝火,徐公也不是软泥捏的?他最见不得人来这一套。别看他在旧社会上过三年学堂,性格温和,惧怕恐吓,并非裤裆里渡过几十年,常言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双方文来文对,理来理答,你踢我一脚,我尿你一鞋的折腾半天,下不来台。人拗损财,牛拗损力啊,招工干部被闹烦了。简直无法无天,君子一言,姑娘优先。一口定下徐公闺女去十五镇当上了营业员。三爷抱不住佛脚倒摔了罐,大损了他在老汉堆中应有的声誉。
唉!徐公啊,徐公,从此一颗成见的种子,深深埋在三爷那颗枯老的心田。几年来不找徐公搭腔,甚至连瞧都不瞧他一眼,就是徐公主动找他拉呱,他不过冷淡几句,不亲不热。后来,政策变了,农村实行了责任制,人们自由了,日子好过了,宝儿被安排进了大队企业,当上了陶瓷技术员。常劝他爹,爹,都一大把年纪了,徐公找您搭腔态度就缓和点呗,事都过去几年啦。(当初两家争执时,他就主动把招工指标让给玉梅)嘿,牛角光往外撇,你不当回事,我还恼着哩,一个闺女家,不替人家早去生儿育女,招个什么工?又不是守他徐驼子一辈子(徐公背有些弯曲),他这不是存心和咱家过意不去?就是临死,我还要骂一声那个绝户头。嘿,缓和,嘿,咳,屁!除非龙叫三声虎下蛋。每在这当儿,如果三爷手里拿着旱烟杆,就要在桌子边上敲个当当当的响,然后一扔老远,但是,他是绝不会折成两截的,如果拿着碗筷,他便轻轻放下碗,筷子摔在桌子上一蹦老高。但是,他是绝对不会摔碗的。只不过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表示他的坚决,他的固执,有损家财的事儿他是绝对不干。
翌日,是清明节。下午,老乡邮又给三爷捎来一个邮包,他急切切地打开一看,人颤了,是件棉猴。雪白雪白的羊毛,摸着暖绒绒,细腻腻的。他穿着身上试了一番,合身极了。要不是春日下午,天气暖和,不然硬是不舍得脱下的。遇上老乡邮一走,他便又要上街买火纸。不用说,夜里又要去老伴坟上焚烧了。
三爷出了村。清明节下午,风和日丽。他步行利索,不磕不绊。俨然显示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神气,活象一尊运动着的泥塑。不一会,走到了徐老汉菜园子边。不好了,他猛地发现,徐驼子正弯腰除蒜苗哩。三爷象突然发现饭碗里有一只苍蝇一样眉毛又凑成了两小撮。正要转身改道而行,却没逃脱徐驼子的眼睛,忙直起腰杆打招呼,咦嗬!陈哥今日个恁乐哩?走起路都转圈哩,是上街去的么?
三爷一听愤懑不堪,被迫又把半转过的身躯扭了回来,只哼了一声,心里却在骂:上街不上街,乐与不乐甘你什么事?狗他妈咬耗子——多管闲事。
徐老汉听到三爷的哼声,连连不迭地跑上路来,忙摸出了一支香烟递过去。三爷沾都不沾,连忙拒绝,嘴里念快板书似的还夹杂着那些一点双关语道,这有,这有,旱烟不比卷烟差,卷烟不如旱烟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