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30100000005

第5章 评论第三只眼(3)

以杨佳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的重大后果来说,按照一般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的原始理解,即便是对法律没有深入研究的普通老百姓,也基本预料到了这个最后的判决结果:死刑。本来依法审好这个案子,是给受害人一个交代、给社会还原一个真相的正常需要,也是有关执法机构和人员树立诚信、展示自身形象的一个绝好机会。但是这个震惊社会的大案,如果以为对杨佳判个死罪就可以匆匆了结,那么很可能无法让社会大众充分信服。由于此前在侦查和审判阶段(包括二审)的种种异状,估计是“必死无疑”的杨佳,为什么审判得让人心生疑窦呢?

疑窦之一,是本案中广受质疑的被告律师的有关问题(这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在一审中,被告律师同时兼为与原告有特殊关联之单位的法律顾问,同时该律师在庭审前违反一般的律师常态,对媒体公开发表对其委托人(即杨佳)不利的言论,其身份和心理动机难免不被人大打问号。在一审中广受质疑的律师问题,在二审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疑窦之二,就是被告精神病鉴定的问题。应该说不管杨佳是否有精神病,也不管这个鉴定结果会对最终的判决产生什么影响,但既然公众对此问题异常关注,既然在一审中公众对鉴定单位的身份和鉴定结果均表示了怀疑,那么在二审中就应该尽量解决这些问题,以释公众之疑惑。可惜在二审中,上海高院根本就没有对被告进行精神病鉴定。他们连做出这样一种姿态都省略了,更不说其他。他们究竟在担忧什么?

疑窦之三,是庭审的公开性问题。这个问题在一审中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强烈质疑,我们以为在二审中上海高院作为一个级别更高、权威性更强的审判机关,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弥补上海审判机关在一审中差强人意的表现。可惜的是,他们再次用事实上的不公开审理,回答了公众的疑问,也给自己再添了一份争议。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一审和二审中还有很多问题也让公众心存疑惑,比如是否异地审判的问题,比如庭审中证人基本都没有到庭现场作证的问题,比如杨佳在被暂时关押接受处理的几个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比如被告的母亲在案发后一直“失踪”的问题等等,有关方面依然是语焉不详。

这么多的疑窦,是表明了上海司法机关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不相信一定可以把杨佳送上断头台)?还是他们认为根本无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如果手刃六警的杨佳是必定会走上刑场以慰亡灵、以谢法律的,那么为什么让这些原本可以消除的公众疑窦来干扰公众对司法的信心呢?是的,原本可以消除的。

我在想,很多人表示了对杨佳这个杀人者的同情和关注,并不一定是说明他们对基本的善恶不分,也不能笼统地把他们和杨佳归为一类人。也许,他们和我一样,只是希望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只是希望看到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审理过程,看到一个真正依法审理的、让人完全信服的铁案。无论被告是否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恶魔”,无论人们是否同情被告,也无论依法审理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对于公众来说,那些都是次要的。也许大家需要的只是一个正义的、严格的司法程序,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完全还原真相的、公开的事实,需要的是对法律和司法基本精神的敬畏和尊重。

法律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司法审判也应该保持它的独立性。司法机关完全可以弱化甚至完全忽略民众的情绪反应用法不当媒体的舆论监督。但只有正义、透明的司法程序,以及完整的真相和事实,带来的最终审判结果才会让公众口服心服,才会真正起到法律和正义的威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佳案的一审和刚刚过去的二审,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们对当前和未来的司法,充满了更多善良的、美好的期待。

(2008年10月 )

百家讲坛:“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学而迅速走红的阎崇年先生,最近被持不同意见者在公开场合掌掴。这不仅再度引起了人们对阎先生的关注和争议,也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百家讲坛未来走向的疑问。因百家讲坛而“大红大紫”的易中天先生,最近梅开三度再入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也被很多人称为是对曾经辉煌一时却在近来备受争议、日渐衰落的百家讲坛的救市之举。

关注百家讲坛的人们不禁要问:百家讲坛,你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作为央视近年的名牌栏目,它曾经包装出了一批当红学者,尤以讲述“汉代风云人物”和“再品三国”的易中天先生为最,他在一夜之间走红、讲学、出书,甚至被笑称为“学术超男”。而讲述《论语》的另外一个“学术超女”于丹也曾经引起了一股论语热。上面所述的阎崇年先生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些学者因百家讲坛而一夜成名,百家讲坛也因为推出了这样一些为大众所喜欢的学者以及他们所讲述的新颖观点、讲述方式的活泼甚至娱乐化,而迅速聚集了人气、扩大了栏目影响,当然也赚足了收视率和广告费。

但是,负面效应也随之出现。一些学术明星为了过分吸引眼球、追求收视率,在讲述内容上,求新求怪,断章取义,资料和史实的引用失当;在观点上,他们有时候偏离已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主流观点,而去标新立异、自立观点,颇有哗众取宠之嫌疑;在讲述方式上,他们有时候过分迎合观众和听众的口味,过分娱乐化甚至有媚俗之态。比如这次阎崇年先生被持不同意见者在公开场合掌掴,就是因为他在百家讲坛讲述《明亡清兴六十年》时,常有抑明扬清之意,被很多人认为是在为清代统治者歌功颂德,就连史家已盖棺定论的“文字狱”,也被他认为是正面的历史事件。凡此种种,让一个“很好很强大”的名牌讲座栏目,不时引起公众的争议。

作为我个人,从总体上来讲是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的,甚至影响到了还在读小学的儿子也喜欢上了这个栏目。但我还是不得不提醒一下:警惕学术的低俗化倾向。百家讲坛作为中国最权威媒体的名牌栏目,它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学术论坛而存在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面旗帜,一面向普通老百姓讲述“阳春白雪”的学术科普化旗帜。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历史观和思想观,对那些初通世事的孩子们尤其如此。它也是一个标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地方媒体和公众媒介在开办类似节目上的导向性。从这几种意义上说,百家讲坛的走向和兴衰,就不再是央视自个的事情了。学术推广和科普化,当然可以而且应该通俗一些,但通俗不等于低俗和媚俗,更不等于为了提高收视率可以挑战我们基本的历史道德观和文化核心价值。

因此,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在保留自身节目的大众化、通俗化、平民性、争鸣性等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完全有必要而且有义务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适当提高学术讲座的门槛,加强节目的审定和监督,尤其是杜绝学术观点的另类和哗众取宠。也许只有这样,百家讲坛等栏目的“红旗”,才会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始终飘扬,继续红遍中国。

(2009年10月)

莫把“党员之家”变成“麻将之家”

目前普遍的社区、街道、村镇和一些大型厂矿,大都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或者“党员之家”。顾名思义,党员之家,就是让党员们来活动活动、交流交流、学习学习的,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很好,很好!让党员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也让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类者有了或相互交流学习、或提建议、或发牢骚的地方。

只是让笔者很囧很疑惑的是,我见过的相当一部分党员活动室,常常看不到党报党刊,听不到“党言党语”,遇不到几个党员,倒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娱乐室。娱乐倒也罢了,毕竟党员也是需要活动和娱乐的。但这些地方的娱乐活动与“党员活动”好像丝毫不相干,却是每日高朋满座,麻友云集,呼三喝四,麻将之声不绝于耳,吞云吐雾之人不绝于室。好一个“党员之家”,活脱脱一个山寨版的党员学习活动室。说得更直白一点,简直就是麻将晃晃馆嘛。

列位看官且慢批评我假装正经、故作清高。我也喜欢打麻将、喝香茶。不过我更喜欢在该打麻将的地方打麻将,当然也是用自己该出的钱在休息时间打麻将,偶尔小小地娱乐一下、轻松一回。所谓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哪里是该打麻将的地方?当然是茶馆和棋牌室。在那里,我们放心地打、大胆地打,潇洒摸一回。当然家里也可,不过我不太喜欢那个氛围,毕竟家是休闲的私人空间,几个麻友在此吆五喝六、吞云吐雾的,总与家里清净雅适的氛围不太协调。哪里是不该打的地方?很显然党员活动室一类的“雅座”是不太适宜的,类似的还有办公室等一些姓“公”的地方。我先且不唱高调、说这些地方的党性和神圣,最起码在这里打麻将是不合身份、不合环境的,也多少会影响正常的办公纪律。

另外再引申说一点,麻将这个东东,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国粹”之一,坏处不少,好处自然也是有的。若一竿子打倒,那不但是抛弃了我们的国粹,更重要的是要与千千万万的麻友为“敌”了。搞得不好,每人朝我啐一口,再扔一个麻将过来,那我恐怕要被麻将埋葬了的。这样的苕事,我是万万不会做的。

所以,摸麻将,还是要讲究一点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要讲究玩的时间,娱乐娱乐,当然要在非上班时间去娱乐,这就是天时。地利,当然指的是要讲究场合、场所,党员活动室一类,还是作为党员正常学习、交流的地方比较好。要想在业余时间打个小小的麻将轻松一下,不如到正常营业的麻将室比较好。至于人和,不用我解释,应该很好明白了。各位遵守了前面所说的天时、地利,那您就把麻将摸得理直气壮、心静神定,不用担心他人说三道四,也不用担心执法和监察部门查您的岗,当然更不用担心我这样钻牛角尖的“假正经”来揪您的辫子。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您安心地打麻将、多多地和牌,这不就是“人和”了。

好了,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去打您正确的麻将,天时、地利、人和牌,皆大欢喜。很妙,很妙!当然,也还了“党员之家”们的一个清净和纯洁。这样的建议,的确有点“雷”人。不过最后我也免不了俗:周末无事,走,到茶馆搓麻将去!

(2009年1月)

一把刀子,两面三刃,受伤害的到底是谁?

----评巴东“修脚女事件”带给社会的多重负面影响

据《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等报载:近日,我省巴东县3名干部在某娱乐场所与一女服务员发生争执,该服务员用修脚刀将对方两人刺伤,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称,双方争执可能是因这些干部向女服务员提出“特殊服务”要求遭拒后,双方产生纠纷而引发命案。目前当地公安机关正在展开调查。

不管当地司法机关的调查结论和处理结果如何,这一起悲剧带给当事人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伤害,却是显而易见的。一把小小的修脚刀,本来是当事服务员赖以谋生的工具,但现在却成了杀人的凶器!普通的小刀,此刻具有了两面性:正面是白花花的泪,反面是血淋淋的红。一方面是“行凶”者和伤亡者以及各自家人的无尽眼泪,另外一方面是那生命的血和大家心灵流淌的血,都成为了这个季节刺眼的、令人眩晕的伤痛。

该事件中受伤害的第一刃,显然是那个可怜的女服务员。一介弱女子,本来处于这个社会相对弱势的群体之中,靠卑微甚至为许多人所不屑的劳动养活自己。在面对强势之下的三名干部的无理要求而奋起反抗,最终却成为了一个“行凶”者,伤人甚至夺去他人的生命。很显然,她将要面对的,很可能是法律的追究(姑且不讨论她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杀人),而且她以后的生活轨迹不可避免会受到重大影响。如果这一切都不曾发生,她本可以安静地过自己的正常生活,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那么,是谁伤害了她?

该事件中受伤害的第二刃,应该算那几个或伤或亡的干部了。暂且抛开公众和有关机构对他们的道德及其他评价,无论他们最初是基于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那个女服务员,但他们一定不会预料到自己最后会以鲜血的代价来承受他们的放荡。如果他们可以预料,我想他们一定会避免自己内心那邪恶的欲望。可是没有假如!他们或伤或亡,逝去的人已经用生命为代价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留给他自己亲人的也一定是无尽的悲痛;而“刀下留人”的另两位,也很可能因为自己的不检点言行而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那么,是谁“伤害”了他们?

该事件中受伤害的第三刃,应该就是当地的政府形象,乃至相当一部分干部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么说可能有些牵强,甚至危言耸听。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当前各种网络、论坛、纸媒等公众传播渠道所呈现的信息,可以看到这个事件给当前的干部群体的抹黑效应。公众在谈到涉事的几位时,无论如何都很难绕开他们的身份——国家干部。不管他们自己愿不愿意,公众总是会很容易把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干部身份关联起来,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会把这种个案与当前的干部群体形象划上某种意味深长的关联符号。民众会问:我们的干部究竟怎么啦?尽管这种无限放大的“株连”性思维不够理性,但感性的公众却总是容易联想丰富。那么,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干部形象?

在这场由“一把小刀引发的血案”中,可以说是所有的人,都受到了伤害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包括我们这些广大的旁观者和无辜的干部群体,甚至包括这个社会体制的一部分!

我们这个社会有顽强的自我疗伤和康复功能。也许一段时间过后,这个事件随着司法的介入和最后结果的尘埃落定,一度群情关注的局面最终将归于平静;事件给所有人带来的伤害,也会逐步自我修复,甚至完全遗忘。但它留给这个社会肌体造成的隐性伤害,一定会悄然沉淀,甚至形成可怕的局部毒素。

若是我们借此事件引以为戒,从诸方面进行综合整顿和预防,那么该事件带给各方面的伤害有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它也算是巴东女服务员“行凶”事件带给社会的多重负面伤害之外,唯一的积极影响吧——虽然有些无奈。

(2009年5月)

时评人手记

——巴东事件时评之体会

时评人手记-1

作为一个民间时评人,我一直在高度关注巴东这个事件——为了一份公民基本的忧患感与责任感,也为了一份独立时评人的良心。

5月10日夜,该事件发生。

5月11日,湖北媒体最早开始进行了简单报道。

5月12日开始,有部分网络对此开始一些关注。

5月14日,本人的此篇时评贴出。

5月12日以后(特别是5月15日以来),此事件迅速发酵,演变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公共事件。

同类推荐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 梦醒黄昏

    梦醒黄昏

    柳萌不仅“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出版了许多好文好书,自己也勤于写作,出版文集二十余种。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他文如其人,为文为人都是有情有义。《梦醒黄昏》收集了柳萌近年来的经典散文百余篇,分为远年回声、四十风情、心海波澜、文苑赏花、艺文情事、友谊链接四个部分。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 原野随笔:每天变傻一点点

    原野随笔:每天变傻一点点

    本书收入了作者的“生生不息”、“梦想”、“幸福可以分为两种”、“财富离幸福仍然很远”、“每天变傻一点点”等90余篇随笔。
  •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贴着大地行走

    贴着大地行走

    本书为“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系列之一,为湖南作家戴希的个人文学作品选集,包括《吐鲁番的境界》《依旧是太阳》等小小说和散文数十篇。作者书写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的变化。
热门推荐
  • 凤凰心

    凤凰心

    天元大陆,修真者众多,千年前,一代隐士如云真人预测大鹏山会有异物出世,众多高手纷沓而至,只是有一少年无意间进入大鹏山古庙中,遭遇异变,并得到了凤凰珠,天机开启。
  • 重生之弑天鬼尊

    重生之弑天鬼尊

    我从上古幽冥而来,欲往东土降魔而去,借宿一宿,整完就走!什么?仙界不让整!既然如此你且听好:本人孤尘,有人叫我疯老魔,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愿随我一把钢刀斗群魔?朋友,有酒有故事,可愿随我喝两盅?
  • 腹黑小萌宝的无良娘亲

    腹黑小萌宝的无良娘亲

    “娘亲,爹地去哪儿了?”一个小萌宝睁着大眼睛看着苏晓惜,(唉!看到这可爱的萌宝,我忍不住想要告诉他)“宝宝,其实你是我充话费送的,我见你这么可爱就带回来了。”“娘亲,是真的吗?那为什么你后面那个叔叔和我这么像,如果他的脸不是那么黑的话就更像了。”苏晓惜回过头,然后……
  • 末世封魔

    末世封魔

    在科技发展到极限的末世,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已经不再满足,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把一些野兽甚至复活一些远古神兽的基因嫁接到了人类身上,这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突破,然而,也是一种灾难。古时空李逍遥,和生死兄弟反目成仇,却意外到了地球的末世时期……
  • 离婚不离家:腹黑老公小萌妻

    离婚不离家:腹黑老公小萌妻

    她是呆萌的小妻子,他是腹黑的精英男,婚床上,她对英俊的老公迫不及待的伸出狼爪,不想换来的却是痛彻心扉的背叛。白小米当然不愿屈服命运的魔掌,她要跳下婚床,抓住爱情。且看宅女老婆翻身,勇斗闷骚老公,让真爱来的更轰烈!直到他说:亲爱的前妻,我们复婚吧!一个根本不懂爱的男人,还想再伤害她一次吗?
  • 夜光光的爆笑江湖:神偷公主

    夜光光的爆笑江湖:神偷公主

    真正的神偷做了神捕,神捕退隐江湖,于是收了古灵精怪公主为徒,公主劫富济贫,行走江湖,夜不归宿,美名其曰:体察民情。实际则是:逃婚。她不愿意接受政治婚姻,哪怕对方帅的一塌糊涂。然而有偷必有捕,奇迹的是他们成为了搭档,他一袭白衣站于屋顶,她一袭黑衣游走于“财房”,她偷窃,他望风,她将银子盗走,他将贪官伏法。于是,在那场神偷和神捕的追逐里,忽然发现,自古,神偷都逃不过神捕。
  • 锦绣医香

    锦绣医香

    舒颜总是觉得自己可以用这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决一切问题,医生的责任就是救人可是,当自以为坚定而独立的舒颜遇到了姬良,她才明白了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还有,男子终究与女子不一样。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无知的游戏

    无知的游戏

    一个来历不明的少年,一场勾心斗角、冷漠无情的游戏,渐渐强大的他终于想起了他的身世......(我还是学生呢,新书求围观,可怜我么)
  • 混到了三国

    混到了三国

    一个打工仔,一次偶然中,用花尽三个月工资买来的智能手机刷微博,无意间收到了一条奇怪的私信,内容是:快到许昌来,我等你。许昌?是今天的许昌市?还是……过去看私信用户,居然说用户不存在!他越来越怕,于是早早睡了,可是,一觉醒来,出现在眼前的是古代建筑,是自己疯了,还是在做梦?可自己,真的来到了古代吗?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