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责任情怀和小资情结
张德平
熊尉东先生的评论与随笔集《第三只眼睛》里的文章,我基本都在槐荫论坛上看过。现在这些文章能够结集出版,我为他高兴,也为我们论坛高兴!网友出版以评论为主的书籍,这在槐荫论坛上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熊尉东先生写作生涯中的又一里程碑,也是论坛的一大盛事和喜事。
熊尉东先生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而且据说是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说写作和上论坛,是业余爱好,主要是为了舒缓工作的压力。所以尽管他在写作方面(尤其是时评领域)曾经发表了那么多高质量的文章,而且很多都获了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他还是不愿把自己当作一个文人、一位知识分子。但我要说,而且明确地说,他就是一位知识分子,这是他在职业经理人身份以外的一个重要身份。
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在内心都具有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情怀,尤以“五?四”以来近百年的知识分子为甚。他们悲天悯人,他们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变化,关注草根和民众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他们以看似弱微之笔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思。他们是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熊尉东应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群体的一员。纵观这些年他写的时评,题材很广泛,从全国的社会热点到本地的新闻事件,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道德审视到法律规范,不一而足,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民的责任情怀。他善于透过一些社会现象的表面来看本质,用他的“第三只眼睛”解构事件背后的东西,并提出改善和建设的思路。倒不一定说他的观点一定是多么的正确,但从他的评论里所透露出的知识分子那份责任情怀,让人肃然起敬。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多少带有一些小资情结,比如喜欢吟诵风花雪月,比如喜欢见物思理,比如喜欢一茶一曲,诸如此类。他们总能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找到自己写作的主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文人情感。熊尉东同样也有这些特质,这一点完全可以从这本书里的系列随笔得到验证。他把自己比拟成“心灵的旅者”,他用“心的眼睛”观察和感受,在心灵的深处用文字舞蹈:“冬季到江城看雨”,深夜在“灯下读儒道佛”,“在路上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长”,感悟“小城市的幸福感”……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评述社会热点时犀利激昂,抒发情感时温婉细腻。这好像是矛盾的,但在他身上似乎又是理所当然的,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奇异的和谐。
你如果想更深入、细致地近距离感受熊尉东先生,感受他作为一位普通知识分子的责任情怀和小资情结,那么,还是回到他的这本新书上来吧。或许,你会从中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正如槐荫论坛总是给每个人不同的体验一样。
再次祝贺《第三只眼睛》成功出版!也希望能够从论坛走出更多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本土作家。
(作者系孝感日报社网络中心主任、孝感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