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5600000046

第46章 居家交友篇(6)

不过,逆水而行非常困难。这时,苏东坡遇见一个老者,便问三峡中哪一峡水好。老者说:“三峡之水,昼夜不断,很难分出好坏。”苏东坡想:“既然三峡之水相差无几,那么,干脆就直接取下峡的水好了。”于是,他让水手将下峡水装满了一瓮,接着星夜赶到东京。

苏东坡见了王安石后,拜伏于地,为往日错改诗句向其谢罪。王安石没有把那件事记在心上,他对苏东坡说:“那时你没见过那种景象,我没有怪你。”随后便问苏东坡有没有取来中峡水。苏东坡令人取来水,王安石立即让人取来盛水的瓮,并开始煮水冲泡阳羡茶。过了许久,水中才略有茶色。

王安石见状问道:“这水是从什么地方取来的?”苏东坡回答说:“就是从巫峡取来的。”王安石又问:“你取的真是中峡水?”苏东坡回答说:“是啊。”王安石见苏东坡仍不说实话,笑着对他说:“你又在欺骗我了。这水明明是下峡的水,你为何非要说是中峡的水呢?”苏东坡感到非常吃惊,于是老老实实把事情经过告诉了王安石。随后,他问王安石如何知道水是来自下峡。王安石先是告诫他说:“作为读书人,不可以轻举妄动。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接着,他又向苏东坡解释道:“上峡的水流得太急,下峡的水流得太缓,只有中峡的水流得不缓不急。太医院官是一位明医,他知道我患了脘变症,所以让我用中峡水泡茶喝。用上峡的水煮阳羡茶,味道较浓;用下峡的水煮阳羡茶,味道较淡;而用中峡的水煮阳羡茶,味道则浓淡适中。如今用你带来的水煮茶,这么久才见茶色,所以我知道你取来的水是下峡水。”

苏东坡听完王安石有理有据的分析后,感到心悦诚服,于是再次向王安石谢罪。王安石没有批评他,反而安慰他说:“其实你并没有罪,只是因过于聪明而导致了疏忽大意。”

对待苏东坡犯下的错误,王安石没有严厉批评。他先是通过泡茶知识来让苏东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和颜悦色地指出苏东坡之所以会犯错的原因,从而使得苏东坡容易接受。这种批评方法自然是上策。

在曾国藩的同年进士中,有一位叫做陈源衮的同乡,他可以称得上是曾国藩的谏友。

曾国藩早在1838年中进士后,就与陈源衮成了亲密的朋友。1840至1845年间,曾国藩和陈源衮来往更多。两人尽情畅谈古今天下大事,探讨学问、人生等诸多问题。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曾国藩和陈源衮相互帮助,坦诚相见,经常毫不客气地直言对方的缺点、毛病。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岱云(陈源衮)来,久谈,彼此相劝以善。予言皆己所未能而责人者。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盲也。”又说“予于朋友,每相恃过深,不知量而后人,随处不留分寸,卒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曾国藩切实感到这位同年好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缺点,以致发出“直哉,岱云克敦友谊”的感叹。当然,曾国藩对待陈源衮同样深厚,如亲兄弟一样。陈源衮曾经大病一场,曾国藩经常去看望他的病情,有时通宵达旦地照顾他。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载:“是日全未离身。夜住陈寓。观其症险,极惶急无计,一夜不寐。”第二年,陈妻因病去世,曾国藩大力协同陈源衮操办丧事,并亲自为陈氏撰写墓志铭。

当陈源衮有不当之处时,曾国藩也直言批评。陈源衮心地高傲,有时言行和常人有所不同,以致常常引起别人的误解。曾国藩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广交朋友,为以后好相见。你的妻子去世之后,不少朋友都送了奠帐之类的礼物,你应该回谢,但你没有给雷鹤皋谢书。此等处很要紧,反映了为人做事的原则。至要至要,务求三思。”

陈源衮的脾气不好,有时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影响到处理公务。对此,曾国藩信中严厉批评陈源衮:“前面与岱云谈时,曾称尊嫂为陈氏功臣。近闻又夺还铁券一次,吾不信也。果尔,则国藩临别曾嘱老岱惩忿,又忘之耶?自彼此次病后,不啻一家骨肉,故敢道及,谅不见罪。”

1845年,当陈源衮奉旨赴任吉安太守时,曾国藩感到缺少了一位好朋友。在惆怅之余,曾国藩撰写了一篇《送陈岱云出守吉安序》,勉励陈源衮忘记生活中的不快,不要因为每日的惆怅影响了政事。当接到陈源衮从江西寄来的书信时,曾国藩欣喜若狂。他勉励好友洁身自好,清正廉明为官,并即兴做了一首诗怀念他们同在京城友好相处的日子:“计与阁下相处八年,忧戚爱憎,无一不相告问,每有称意之言,与不可于心之事,辄先走白阁下。今遽乖分,如何可任。”陈源衮在广西有所作为,担任吉安府后不久即调任广信知府。曾国藩深知自己老友的毛病,在书信中提醒他不要锋芒毕露,以免引起别人的忌恨和不满:“岱云在外间历练,能韬锋敛锐否?胡以世态生光,君以气节生芒。其源不同,而其为人所忌一也。”

感悟做人智慧

对待朋友需要剀切,不要因为是朋友就毫无原则地包容他。如果一味包容,无论对朋友还是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如果你不指出朋友的错误,他便无从改正,甚至不会觉得自己犯了什么过错;而你如果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也许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也尽到了做朋友的责任。

15.厚待朋友严于律己

【原文】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释义】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友时,情意要特别真诚与热情,气氛要特别热烈;处理某种隐秘事情时,居心要特别坦诚,态度要特别开朗;服侍身体衰弱的老人时,举止要特别殷勤,礼节要特别周到。

章敦是苏东坡年轻时候的一个朋友,后来做上了宰相,执掌大权。他把持政局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后又贬至海南。

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而章敦因失势而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苏东坡听到这个消息,在写给章敦的信中说道:“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并安慰章敦把过去的事忘掉,多想想将来。苏东坡如此大度,章敦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苏东坡心存感激。

汤姆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其好友彼得暗中做手脚导致他损失了几十万美元。尽管汤姆把彼得告进了牢房,但他还觉得不够,几年过去了,他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彼得被保释出来之后,觉得对不起汤姆,几次打电话向汤姆道歉。汤姆一听是彼得的声音,立刻将电话挂断。

汤姆的妻子知道后,多次劝他放弃前嫌,更何况彼得是个电脑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

汤姆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然而,每次拿起电话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

两个多月过去了,汤姆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既觉得应该原谅彼得,又感到不能。后来,他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彼得的关系,也会妨碍你与他人的交往,必须积极地清除它。”回到家后,汤姆终于鼓起勇气,给彼得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彼得明天可以到办公室见他。

他们第二天见面后谈得很顺利,汤姆决定再次聘用彼得。他对彼得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从此,彼得全力与汤姆合作。在彼得的得力帮助下,汤姆取得了许多成就。

感悟做人智慧

虚堂和尚的三位法友石帆、石林、横川一日到灵隐寺旁的鹫峰庵拜访他,临别之时虚堂送他们三人到门口。门前修竹亭亭,碧绿的竹叶在轻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好似轻柔地演奏着一曲友情的赞歌。虚堂诗情大发,便写下了“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的诗句。禅语“一期一会”,讲述的也是君子清纯的心情。一期指一生,一会即会面一次。今日之会不再,这一世一度的相晤是多么珍贵啊!送友也好,道别也好,晤面也好,禅者对友人都抱着这番清纯之心。

的确,交友需要一颗“清纯”的心,尤其是老朋友,更要真诚相待。而真诚相待的具体表现则是严于律己、宽以待友。在行事过程中,尽量让自己少出差错;对待朋友宽厚容让、和气大度。有道是:金钱容易得,知己却难求。在与老朋友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自己的一时疏忽,让好友变成陌生人,或给自己树起一个敌人。

16.君子慎交勿为受欺

【原文】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释义】假如你遇到一个表情阴沉、不喜欢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就推心置腹表示真情;假如你遇到一个自以为了不起又固执己见的人,你就要小心谨慎,尽量不和他说话。

五祖法演和尚提示道:“与人生路上的达者相遇时,既不可言语,也不可以沉默对待达道之人。请问你如何对应?”

有一位外道人向一位日本僧人问道,外道人说了两小时,僧人则一言不发。外道人:“我简直像与深山里的大树相对。”这难道不是路上以默对么?另外,像“终日说则未曾说”,不就是路上以语对么?两者都不明智。实际上这则公案的禅眼是“在路上”。公案中常常设有各种埋伏和陷阱。若生分别心,则难以自救。以禅者之见,只管坐禅就可以了。

“一见如故”是很多初次见面的人习惯使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虽然是初次见面,可是彼此的感觉就好象已经认识很久了似的。

的确有“一见如故”的情形发生,这是很难用科学解释的现象。能碰到“一见如故”的人是人生中的一种幸运,因为彼此可以去掉“试探”过程,直接上升到“交心”的层次。可依据人性丛林里的法则,一见如故固然是“幸运”,但有时却也是“不幸”的开始。

在人性丛林里,人会呈现出他的多面性。在不同的时空,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说,本性属“恶”的人在某些状况之下也会出现“善”的一面,本性属“善”的人也会因为某些状况的引动、催化而出现“恶”的作为,而何时何地出现“善”与“恶”,甚至自己也无法预测及掌握。例如,一辈子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就有可能因为一时缺钱而忽然浮现恶念,这在过去令他无法想象的事情却真实发生了,连他自己都感到不解。

如果“一见如故”只是一句客套话,你的热切回应不但无法产生效用,自己也会为对方随之而来的冷淡而“受伤”,更有可能暴露了自己,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

因此,当听到“一见如故”这句话时,你应该:

(1)想想自己有没有因为这句话而兴奋、感动?如果有,那么就赶快浇熄、扑灭这些兴奋和感动,以免自作多情或自投罗网。

(2)如果对方的“一见如故”还有后续动作,你应该与之保持一种善意的距离。保持距离的目的是检验对方用心的真伪,以免自己受伤。

(3)如果对方和你彼此都“一见如故”,这是最危险的状况。你应该立刻向后退,以免引火自焚。

当然,双方“一见如故”,也都理智地“各取所需”,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有些人不说“一见如故”,却直接用行动表示。如果遇到这种人,更应该保持距离。

感悟做人智慧

生活中交友也是一样,当一个人和你初次见面,并且热情地向你说与你“一见如故”时,你大可不必拒绝他的热情,甚至也回他一句“一见如故”。但人一定要理性,这可能纯粹是一句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裹上糖衣的炮弹,他只是想用温情来拉近他和你的距离,好从你的身上获得某些利益。

同类推荐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种阳光思维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种阳光思维

    如果你是一位老板,那么请将这本书送给你的员工,让他们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你会发现,你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最有潜力的!如果你渴望获得更高的薪水、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成功,那么请阅读本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卓越员工所应具备的阳光思维,也将告诉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成为企业最出色的员工。
  • 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

    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

    《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是一本关于改善人际关系及为人处世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克服封闭式的人性弱点,将有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我们既要热情又要谨慎,要经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他们的欲求。他人在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对你有所回报。同时,别人对你的奉献,也能满足你的欲求。当这种奉献与回报保持平衡的时候,就是交际双方感觉最愉快的时候,同时也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只有通过这种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才是最稳定、最牢靠的。
  • 方圆人生

    方圆人生

    本书从做人、办事、交友、谈话、沟通、处世六个方面讲述了为人立世的大体法则和方略。
  • 你就是说服高手

    你就是说服高手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口才在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作用也就越发重要。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显示他的力量。如果具备良好的口才,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交友待人,都一定会挥洒自如的。《你是最棒的说服者》一书着重讲了日常说服技巧,与同事、上级相处时的说服技巧,以及在自我推销、商务谈判时的巧言妙语。
热门推荐
  • 海峡情乱

    海峡情乱

    这个故事根据十多年前在某500强公司的一段真实经历所改编~
  • 天书剑典

    天书剑典

    元封初年,天启大陆上有人发现一陨星内存有无字石书,人因观之得悟剑之大道,开启剑修时代。而那石书则因而得名----剑典,并成立剑宗,用以供奉剑典。几千年后的开皇年间,林暮来到这个世界,拥有着众多拳皇人物技能。为了活下去,他以拳入道,走上一条逆天之路
  •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孔子与教皇

    孔子与教皇

    他是完美的人。他会用敌人的鲜血沐浴。他是下一个成吉思汗。他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讲述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最具多面性。他是一个以吃亏为福,三置晋君。甚至助其对手登上霸主之位的大智若愚的君子:是一个打破禁锢。以五羊皮举百里奚于奴隶之中,君臣戮力,一统六合的霸主:是一个超越一己之私情,对曾经背叛过他的女人姚圆圆信任如初的伟丈夫:是一个大赦农民之过。赐其马肉调料的和蔼长者……《春秋五霸秦穆公传》由秦俊著。
  • 铁血古城

    铁血古城

    冯奇飞三岁时被神秘的舅舅劫走练武,三年后归来,一直按舅舅要求勤学苦练,他本应与同街长大的女友江冬琳一起上省城读书,但因家庭困难只得子承父业杀猪卖肉。冯奇飞父亲被鬼子杀害后,他冒险在鬼子鼻子下大办丧事,借机手刃杀父仇人和一批鬼子兵,并随后成立了杀猪抗敌战斗队,数次将下乡"打闹"的鬼子杀死,成全县妇孺皆知大英雄。为解决武器不足,冯打听鬼子从湘江用十艘大帆船运武器装备南下,带独立战斗队沿途追踪拦截,抢夺全部武器装备。龟田部署兵力,企图一举消灭自卫队。自卫队将敌分割拉锯,以弱胜强,在纵向三百里,横向一百里广阔的祁山深处,将敌一一击毁歼灭,光复了祁山县。
  • 禅宗直指

    禅宗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魁

    梦魁

    梦生狂耳,一生忐忑,七情之劫,六欲之难。手握长剑,携酒惟浇天涯,谁会成生此意。世道无常,天若不公,要天何用!诵经礼佛,神灵不佑,要神何用....若是如此,唯有待一朝,灭天毁地,扭转乾坤,改万物规律,成就自我。
  • 告别冬天的夏天

    告别冬天的夏天

    他将她带回家,亲自教导,培养出一位优秀的杀手,一把匕首引发的大火,将她无忧的生活带入黑暗。一把匕首,引出他与她怎样的三生轮回,三生石上你我亲手刻画下的诺言,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海誓山盟,依然紧握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