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3700000012

第12章 互敬互爱宽以待人(2)

欧阳修与王安石互敬互爱

讲友谊而不无原则地随和,明是非又不影响情谊。

——中国谚语

欧阳修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当初王安石考中进士以后,在扬州任职,此时欧阳修已名满天下,在京城开封任龙图阁学士。

一天,王安石的好朋友曾巩带着他的几篇文稿向欧阳修推荐。尽管王安石和欧阳修的地位身份相差非常悬殊,但欧阳修对这位青年的文稿还是非常赏识。他把这些著作收在编录佳作的《文林》里,向社会推荐。又通过曾巩关照王安石,要他的思路再开放一些,不要生造词语,力戒模仿。

王安石被调京任职以后,这两位朋友才得见面。欧阳修在高兴之余,写了首七律《赠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说自己虽雄心尚在,但年纪已大,力不从心了。希望王安石刻苦努力,写出超过前人的文章来。随后王安石也写了首《奉酬永叔见赠》的七律诗回赠,感谢欧阳修的关怀和礼遇,表示绝不辜负期望。

两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晚年,并经受住了政见不一的严峻考验。王安石执政时推行新法,欧阳修不赞同,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但欧阳修却一直爱护着王安石,王安石一直很尊敬欧阳修。欧阳修去世,王安石亲自撰写祭文,表达自己沉痛悼念之情。

讲友谊而不无原则地随和,明是非又不影响情谊,这是多么难得呀!

宋仁宗与辽道宗互敬互爱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李陵

一部宋辽交往史,并非总是刀光剑影,你征我伐,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朝相安无事、礼尚往来。甚至两朝之间,也不乏友情。值得一提的是宋仁宗赵祯与辽道宗耶律洪基之间的友好关系。

耶律洪基当太子时,因仰慕宋朝的山川、风土、人物、文化,有一年混在辽朝使团中悄悄进入宋朝境内前往宋都汴京。宋朝边防的雄州守将认出了耶律洪基,忙把这个情况逐级报告了上去。宋仁宗得报,很重视辽朝太子的来访,特地将耶律洪基接到皇宫中,与皇后一起热情款待了他。临别,宋仁宗还恳切地对耶律洪基说:“吾与汝一家也,异日唯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使得年轻的耶律洪基十分感动。

至和二年(1055),辽朝的兴宗皇帝去世,耶律洪基继位,是为辽道宗。辽道宗登基不久,就派使臣向宋朝表示:希望得到宋仁宗的画像。宋朝的一些大臣怀疑辽朝不怀好意,是想用“厌胜之术”即巫术来咒害宋仁宗,因而反对向辽朝赠送画像,宋仁宗却有把握地说:“必不然。”欣然派遣御史中丞张升赴辽赠送自己的画像。张升到达辽朝都城燕京时,辽道宗亲自排列仪仗出宫,隆重地迎接宋仁宗的画像。

嘉庆八年(1063),宋仁宗逝世。当宋朝使者把噩耗报告辽道宗后,辽道宗悲痛得掉下泪来,他拉着宋朝使者的手感慨地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了悼念宋仁宗,辽道宗命人将宋仁宗穿过又赠送给他留念的衣物埋葬成一座“衣冠冢”,还将宋仁宗的画像长期供奉在辽朝皇宫内。

苏黄互帮互助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暄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1045—1105)以诗文闻名于訾世,史学家拿他和苏轼并列,称为“苏黄”。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确实也有着深厚的友谊。

一次,两个人坐在一起讨论书法。苏轼说:“鲁直,你近来写的字虽愈来愈清劲,不过有的地方却显得太硬瘦了,几乎像树梢挂蛇啊。”说罢哈哈大笑。

“师兄的批评,一语中的,令人折服。不过,师兄写的字,愚弟认为还是有一些……”黄庭坚犹豫了,没有说下去。

“说吧,说吧,”苏轼道:“你干吗吞吞吐吐,怕我吃不消吗?”

“好,我就斗胆了。”黄庭坚咽口唾沫,说:“师兄的字,铁画银钩,道劲有力。然而有时也写得有些褊浅,就像是石头压的蛤蟆。”也许“石头压蛤蟆”的形象有些滑稽吧,两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了。

两位文豪常常互相学习,互相磨砺,互相批评,这如同春风化雨,使得友谊之树更加枝青叶茂了。

陆游诗激辛弃疾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辛弃疾(1140—1207),南宋大诗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21岁参加山东抗金义军,创立了名震中原的“飞虎军”。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坚决主张抗金复土,并与陆游有一段忘年的友爱之交。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和排斥,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带湖旁,度过了18年退隐生活。

公元1203年,在南宋政府中专权的大官僚韩侂胄,想利用抗金来巩固自己的权位,便起用辛弃疾,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于是辛弃疾以64岁的高龄,去绍兴上任。

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已经80岁了,住在绍兴鉴湖旁,他和辛弃疾是好朋友。辛弃疾经常去拜访陆游,一道谈诗论词,一道议论国家大事。陆游从辛弃疾的杀敌誓愿中,感到心灵的慰藉;辛弃疾从陆游抗金不渝的信念中,受到战斗激情的鼓舞,两个人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友谊愈来愈深。

翌年春,宋宁宗赵扩突然降旨要辛弃疾到京师临安(今杭州)去,征询他对北伐的意见。辛弃疾便把要去临安的事情,告诉了好朋友陆游。陆游觉得这是向朝廷提出北伐建议的好机会,心里非常高兴,鼓舞辛弃疾进京面圣要上书皇帝坚持抗金复土的主张。陆游从家里送走辛弃疾后,激情涌动,情思澎湃,爱国主义感情冲击着他的心扉。他伏在书案旁,提笔给辛弃疾写了一首长诗,诗中说:“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陆游认为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管仲、萧何一流人物,做浙东安抚史是大材小用;热切地鼓励他积极参战恢复中原,不要因为受排挤不得志而介意。辛弃疾读了老诗人这首题为《送辛幼安殿撰造朝》(殿撰:宋代有集贤殿修撰等官,简称殿撰;造朝:赴朝廷)的赠诗,感慨万千,非常激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辛弃疾到了临安,向韩侂胄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北伐建议。但并没有得到大用,只是被安排为镇江知府。虽然遭遇的是陆游所说的“大材小用”的处境,但辛弃疾心里还是牢记着老诗人的殷切嘱托和热切鼓励,不以个人得失为介意,在镇江为准备北伐而苦心经营,他预先制成一万件红衲军装,打算招募新兵,严加训练,组成一支北伐劲旅。他还派人四处刺探金国的兵骑数目、屯戍地点、库藏方位、将帅姓名等情况。

但韩侂胄却借故把辛弃疾撤职了。辛弃疾只好回家闲居,身患重病,忧愤交加,再也没有见到老诗人陆游。不久,便病逝了。

当初陆游用“大材小用”四字感叹辛弃疾的不能一展抱负,十分有深意。人才浪费,是封建时代无法克服的现象。然而他们遇挫之后互相鼓励互相关怀的品质却成为了我们现代人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朱熹与陆九渊论敌相亲

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

——程颢

南宋时期,朱熹(1130—1200)和陆九渊(1139—1192)是当时一对“论敌”。

朱熹是嫠源(今江西嫠源)人,他是继孔子以后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学问很渊博,著作很多。他的语录、文章和一些专著,被后人编辑为《朱子语类》《晦庵文集》《朱子遗书》和《四书集注》等。朱熹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是“理”。他认为“理”是万物生成的本源,而“气”则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他说:“有理而后有气。”

陆九渊是抚州金溪(今江西金溪)人,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提出“心即理也”的理论,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朱熹和陆九渊这两位当时颇有影响的学者,学术观点针锋相对,常常发生争论,唇枪舌剑,据理争论,互不相让,各持己见,争论了十几年没有个结果。1176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信州(今上饶)鹅湖寺进行了一场大辩论,这就是我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朱熹把封建的伦理纲常说成是客观存在的天理;而陆九渊,则把封建伦理纲常说成是人所固有的本心。但他们的争论根本目的都要人民安于现状而不要起来反抗。

在教育学生上二人也是见解不同。朱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教育学生明白道理,必须多读书。”

陆九渊针锋相对地提出:“道理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书读多了反而糊涂。”

朱熹不同意这种观点,拍案而起:“学习不破万卷书,怎能有出息?”

陆九渊简直怒发冲冠了,他坚持说:“书籍堆积如山,何年何月才能读完?”

这场争论,两人都声高颜厉,面红耳赤,争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朱熹和陆九渊哲学思想和治学思想上的分歧,无数次的争论,并没有妨碍他们之间的友情,反而在争论中加深了友谊,成了论敌相亲的好朋友。他们两人互拜为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完全没有门户之见。

后来,朱熹在庐山脚下办起了“白鹿洞书院”,他不但自己亲自讲学,还热情邀请陆九渊前来为学生讲学。而“论敌”陆九渊便欣然前去讲学,他深刻细致地剖析当时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使许多身受其害的学生很受教育,有的竟痛哭流涕,悔恨莫及。而朱熹对他的讲课非常赞赏,还将陆九渊的治学警句镌刻在石碑上,立于“白鹿洞书院”门口。

朱熹与陆九渊“论敌”相亲,千百年来被人们传为佳话。

明成祖与淳泥国王的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中国与文莱(淳泥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具有悠久的历史。

明代朱元璋建国后,于洪武二年(1370年)8月,主动派出都监院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出使淳泥国。他们在海上航行历时7个月,经暗婆国(即今印度尼西亚之爪哇岛)后抵达该国。双方经过亲密交谈,并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往来。

第二年八月,淳泥国王马漠沙派出专使,随同张敬之等同来我国回访,得到了太祖朱元璋的厚礼相待,明永乐三年(1405),麻那惹那乃接任王位,又遣使来华,受到了明永乐帝朱棣的盛情款待。当时,淳泥国正遭受暗婆国的侵略,但不堪忍受其政治压迫和经济勒索,又鉴于明朝对外奉行友好的国策,在淳泥国访华使节返国后,淳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亲率王后、王子及王弟、妹、王亲和陪臣等150人组成的访华代表团,专程来华进行友好访问。消息传来,明成祖朱棣特派专使前往福建泉州迎接,明永乐六年(1408)8月乙未日,淳泥国访华团来到了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当天,明永乐帝朱棣在内宫华盖殿设宴,为淳泥国王洗尘。接着,又在奉天门举行了盛大的国宴后,将他们迎至国宾馆——会同馆歇息。中国明代皇帝朱棣和淳泥国王之间的亲密交谈,为两国人民的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月后,淳泥国王忽然患病。为此,明永乐帝朱棣万分焦急,他即派国医日日夜夜为他诊治疾病,又派皇亲、重臣前往探望国王的病体。日继一日,天天如此。于同年10月淳泥国王病势益重,眼见自己重病难愈,随即嘱咐王后:为了感谢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如果他一旦逝去,愿将遗体:“托葬中华。”还叮嘱年幼的王子,愿与中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0月乙亥日,国王病逝于会同馆,终年28岁。明永乐帝朱棣闻悉噩耗,沉痛哀悼,举行国哀。又派皇太子率文武大臣前往祭奠。当淳泥国王后转达国王临终前请求“托葬中华”的遗愿后,永乐帝朱棣立即答应。并命太常寺择日、选地,工部为国王赶制葬具,砌陵墓,还由礼部主持安葬仪式。当月庚寅日,举行奉安典礼、归葬坟茔并建享殿于墓前。专拨3户人家常年守墓。规定由礼部主其事,每年春秋二季举行祭祀。

现在淳泥国王之墓,坐落在南京市安德门外,乌龟山之南麓。这座墓前的石刻,有神通石碑1通,华表柱础1对,翁仲2对(马佚二、武将二),石马、石羊、石虎各1对,以及享殿的石柱础若干。这些雕刻精致、形象栩栩如生的石刻碑,置于松柏翠竹丛中,使这座陵墓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而富有生气。

魏源与龚自珍意气相投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孟浩然

1794年,魏源在湖南邵阳出生。那年,正是乾隆禅位前一年,是所谓“盛世”的终点,也是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起点,他生当其时,几乎亲眼目睹了“盛世”下滑的整个过程,对“衰世”有着铭心刻骨的体会。1825年,他32岁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命编《皇朝经世文编》,到1826年冬天共编成120卷,成为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不过那还是属于古代的范畴,是按照千年相续的传统思路编的。1826年,他与龚自珍同时参加会试,双双落第,欣赏他俩才学的考官、礼部主事刘逢禄惋惜不已,黯然题诗《伤湖南、浙江二遗卷》,“龚魏”齐名由此开始。这是龚自珍第五次参加会试落第,直到1845年,龚自珍死后4年,魏源52岁那年才在补行殿试中恩科三甲93名,赐同进士出身,以知州分发到江苏,先后做过东台、兴化等地的知县。所以他要自嘲“中年老妇,再作新娘”。

同类推荐
  •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讲述在这个忙碌的、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生活的焦虑和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无法开心和快乐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苛求完美,有些人悲观失望,有些人烦躁不安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命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其实,与其说是这些外界因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份安宁,倒不如说是我们的内心少了一份淡然,少了一颗平常心,毕竟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

    本书是作家霍忠义所撰写的“最心灵”系列丛书之一,以“人情”为主题,汇集了作者多年来所写的一些随笔、散文与纪实故事,以感性、感动、感叹、感恩为特点,阐发作者对世情人生独有的观察、思考与领悟。如果您品读本书,那些美妙的故事能帮助您以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乐观面对世俗的一切纷扰,获得心灵的正能量。
  • 工作的抉择(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工作的抉择(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工作是生活需要。即便你拥有财富,仍需要工作。好好工作才能好好生活。不要虚废年华,天才源于勤奋。不要浪费你的精力和体力,热情能创造奇迹。不能停止挑战,不找任何借口,以积极地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在复杂的工作中保持清醒!也许您还在迷茫,本书为您人生导航!
  • 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

    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

    我们在游戏里无所不能,是拯救世界的勇士,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一呼百应;我们可以考出数一数二的成绩,却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演讲;我们对各种电子产品无师自通,有时候却做不好洗衣服、铺床这样基本的家务……我们的青春受尽呵护,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我们能否顺利应对、完美渡过?未来的成就不单单取决于现在的学习成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指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影响,百分之八十来自情商,高情商由自信、沟通能力、人际关系、领导力和热情的态度等构成。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专业知识技术显然不够。
  • 幸福的女人不偏科

    幸福的女人不偏科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个优质女人更是难上加难!漂亮点吧,太惹眼,不漂亮吧,拿不出手;学问高了,没人敢娶,学问低了,没人想要;自己挣钱吧,男人望而却步,靠男人养吧,说你吃闲饭;生孩子,怕被老板炒鱿鱼,不生孩子,怕被老公炒鱿鱼……在女人的一生中,具体来说有事业、家庭、婚姻、理财、健康等几门功课,每门都很重要,它们都是幸福的元素。本书总结出了很多幸福女人事业、家庭、生活可以兼得的智慧,现身说法教会女人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从而让女人拥有圆满幸福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奇印之鬼道称神

    奇印之鬼道称神

    不一样的大陆,不一样的玄幻鬼界使者转生人界最后的使者,成为鬼界的希望鬼界之道,却助他称霸神界
  • 心魔修真录

    心魔修真录

    现代的心理学博士穿越到一个奇异的仙侠世界,心魔本来是修真人渡劫的大敌,却被柳城修成了第二元婴,独特的修仙法门,不断的奇遇,究竟他能走到哪里?
  • 京城四小

    京城四小

    他嗜酒如命,他是开封府大侠方正心的独子,也是白莲教地煞堂主,一心想成为一代大侠的他,却被迫做了一位冷血的杀手。他流连烟花柳巷、青楼等风尘之地,他地位尊贵世袭王位,是当今圣上的堂兄,但他却甘愿做一个平凡人。他富可敌国,是大宋朝第一商贾,文才武功屈指一数,本可以高榜题名的他,却做了最下等的商人。他是开封府第一金牌捕快,当今皇帝亲赐给他天下第一捕快的金牌,他不但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本隶属开封府衙的他,甚至可以不听从府尹的命令自行作主。他们分别是小少侠方旭、小王爷赵瑞、小铜人柳承志和小金捕霍云。有着各自命运的他们却同时爱上一个女子,她姓方也姓慕云,她原是前白莲教地煞堂主慕云冲和白莲圣女的独女。
  • 长安悲歌之两世情疡

    长安悲歌之两世情疡

    阿娇一场车祸不幸身亡,穿越成唐朝吏部尚书褚家嫡女,遇到吴王李恪,世子凌浩,公子少轩,阿静、诗画等,开衣坊,办慈善,济贫扶弱,后被皇帝赐婚给吴王,经历了一番旷世奇情,却终梦断长安。
  • 战争神路

    战争神路

    战争是世界永恒不朽的主题,战争是一种艺术,是万物生来便有的一种技能,神灵重现人间之际,世界的融合让高铖有机会成为高高在上的神灵。是生是死?是披荆斩棘后的浴火成神?还是经历失败后的堕落沉沦?一切,问问你的内心。
  • 狗男友爱上猫女友

    狗男友爱上猫女友

    因为一个奇特的现象,让原本不在一个时空下的两人遇在了一起,原本的他们互相看不顺眼,也从未想过去了解,但在一次莫名其妙的安排下他们住在了一起,也就是因为这一次的机会,让他们互相了解了对方最真实的面貌,也从那时起两人之间的爱情萌芽渐渐的生长。但在他们之间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这些人让他们更加坚信了他们的决定,但到底最终他们是留下,还是离去.......
  • 欢乐仙途

    欢乐仙途

    别道修仙太艰难,只是他人悟不穿。仙途不知愁何物,一饮一酌乐齐天。懵懂少年步入仙途,携萌宠战英豪。怎使得仙途沉闷寂寞,与知己、美酒相伴寻求成生之道,何其乐哉!
  • 大征程

    大征程

    洪荒伊始,诸事皆休。掌缘生灭,贯宇苍穹。剑一把,酒两盅。泯三生恩怨情仇,灭四界五行。何为道?从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被大能无意中拉入光怪陆离的玄幻文明,两种文明的碰撞是湮灭,抑或是诞生?
  • 校草变成我的恶魔先生

    校草变成我的恶魔先生

    她碰到了他,她的身份猜不到,他也不知道,他们相遇……终于有一天,她才知道原来这是个圈套!她被耍地团团转,偶买噶,她彻底的崩溃,晴天霹雳的感觉,她觉得世界没爱了……欢迎加入幽梦读者群……,群号码:473022068
  • 大唐风语

    大唐风语

    了解过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贵族吗?他们做过什么,又因何消失?跳入历史长河,与崔绍唐一并穿越时空,来到开元年间。这里五姓七望,同气连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里皇权升扬、帝威四溢、明是栈道暗中陈仓!崔绍唐该努力抓住贵族的尾巴,还是轻松攀附皇权的高枝,亦或者搏命逆行拳打脚踢开天辟地?他是选与李太白对酒当歌,陪杜工部修草棚,还是看公孙大娘舞剑,观杨玉环跳霓裳羽衣?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值得记载传说的故事,一个关于穿越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