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2400000004

第4章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辛弃疾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临行前,陆游送他一首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说:辛弃疾是管仲、萧何一流人物,做浙东安抚使大材小用了。

辛弃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镇江府知府。不久,这位爱国英雄在忧愤中病逝。

后来,人们以“大材小用”作成语,比喻才能高,职位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打草惊蛇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有个王鲁,在当涂作县令。这个人非常贪财,专门敲诈勒索,到处接受贿赂。

王鲁为官贪污,他手下有一个主簿(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员),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

有一天,王鲁正在坐堂问事,忽然拥来一群百姓,连状控告他的主簿贪贿。

王鲁接过状子一看,只见上面列举了这个主簿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条条罪行,并要求将他依法严办。

这个主簿的罪行,跟王鲁的所作所为完全相同。王鲁一边看,一边打寒战,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件案子。

在众人的催促下,王鲁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批道:“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地上的草,但我像伏在草下的蛇,已经受到惊吓了。就这样,人们对主簿的指控,也使王鲁受到了警告。呆若木鸡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胆大如斗姜维(206~264)字伯约,天水(今甘肃甘谷东)人。本来是北魏的中郎。建兴六年(228)年投西蜀,因才具不凡,很受诸葛亮的赏识,任为征西将军,也立过不少功劳。诸葛亮死后,接掌西蜀兵权,与蒋琬驻汉中,多次出兵北伐攻魏。

景元四年(263年),魏遣大将钟会、邓艾伐蜀,蜀后主刘禅出降。钟会野心膨胀,结纳姜维,欲据蜀叛乱。姜维正欲借此复蜀,不幸事败,钟会、姜维都被杀,魏兵剖开姜维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有酒斗那么大。

当局者迷

唐朝的元澹,字行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曾撰写《魏典》三十篇,受到当时学者的推崇。

有一次,大臣魏光乘上书,要求把唐初魏征修订整理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儒家经典)。唐玄宗命元行冲等人再加上注解,以便行用。

元行冲就和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编成五卜篇,加上注解后呈送唐玄宗。

这时,右丞相张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礼记》一书,原西汉戴圣整理过的本子,用到现在近千年了,已经和经书并列;如今要用魏征的新本子,还加上注解,恐怕不妥当。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见。

元行冲对这样的做法很不满,就写了一篇文章进行辩解,文章的题目叫《释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对话的形式。

先是客人提出问题:《礼记》这部经典,西汉戴圣编纂、东汉郑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征加工整理过的本子,哪个好?

主人回答说:“戴圣的《礼记》用于汉末,以后经过许多人修订、注释,这当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征正是嫌它冗长繁杂,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谁想到那些死守章句的人竟会反对?

客人听了说:“当局称迷,傍观必审。”这是说好比下棋一样,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元行冲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不要“当局者迷”,老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当断不断

战国时,楚考烈王无子,相国春申君为此忧心忡忡。不久,有赵国人李园携带一女子来到楚国,想献给楚王。但打听到楚王没有生育能力,就转而投靠春申君,春申君就将她占为己有。

过了一段时间,这女子怀了孕,她私下对春申君说:“楚王对你的宠爱,已远远超过了他的兄弟。你在楚国为相二十余年,万一楚王死后,他兄弟立为王,肯定重用他的亲信,你怎么能得到长久的宠幸呢?今天我已有了身孕,如果把我献给楚王,生的是儿子,一定立为太子。今后太子立为王,你就是太子的父亲。这样,楚国不就是你的了吗?”春申君觉得此话有理,就将这女子献给了楚王。后来,这女子生下一个儿子,果然立为太子。而李园也因此受到楚王宠幸。

几年后,有一个叫朱英的人对春申君说:“楚王病重,不久当去世。关于太子的事,只有你与李园最清楚。据说他养有刺客想杀死你,他又在楚王身边,一旦楚王去世,李园一定杀你灭口。因此,你应该早做准备,杀死李园。”春申君说:“李园是个仆人,又软弱,哪里能做这种事呢?”就拒绝了朱英的意见。

不久,楚王去世,李园果然叫人埋伏在宫门,等春申君进宫时,一刀将他砍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此事时说:“春申君处事太不果断,反而身受其害(原话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应该听从朱英的意见啊!”

倒行逆施

春秋时,楚国大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逃到吴国,发誓要为父兄报仇。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首都郢。那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还不肯罢休,他挖出楚平王的尸体,狠狠地鞭打了三百下,总算解了心中之恨。他的好朋友申包胥看到伍子胥为报私仇而把自己的祖国灭了,还要在死人身上出气,就派人去对他说:“亏你还是楚国人,你太过分了!”伍子胥对来人说:“我已经老了,日子有限,我急于报仇,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做这样违背常理的事!”

道不拾遗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

商鞅年青时代就喜欢刑名之学(古代研究以法治国、赏罚分明的学问)。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魏王问卫叔痤:“如果你的病难以治愈,朝廷中有谁能代替?”叔痤说:“我儿子卫鞅可以代替我。”想不到,魏王不是个喜欢以法治国的人,所以,对叔痤的荐举自然不高兴。叔痤望着魏王不悦的脸色,心里明白了许多,为了表示自己对魏王的效忠,就对魏王说:“既然你大王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吧!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国去,让别国用他。”卫鞅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了秦国。

在秦国,秦孝王录用了他。他不断地劝说秦孝王进行治理国家的改革。秦孝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兵士都乐意打仗。民风也变得淳朴起来,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壮大了起来。

道听途说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得意忘形

阮籍,又名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幼年便失去父亲,家境清苦,勤学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来有济世之志,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表示自己的主张,只得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他写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很著名的。在诗中,他用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忧国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朋友嵇康,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对统治者也抱着轻蔑和厌恶的态度。他们两人特别亲密。但是,对嵇康的哥哥嵇喜,阮籍是很不欢迎的。

据说,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受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母亲死时,嵇喜去吊丧,阮籍就是给的白眼;随后嵇康带着酒和琴来慰问,阮籍就换了青眼。由于有这个故事,后来就产生了“垂青”、“青目”、“青照”等语,意思是请求或感谢别人瞧得起自己。同时,形容轻视就叫白眼,例如“白眼对人”、“遭人白眼”。阮籍的好朋友,除了嵇康之外,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成,一共七人,经常聚在一起。他们曾聚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闲谈、狂饮、做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大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阵。人称“竹林七贤”。

在七人当中,阮籍大约是最疯疯癫癫,哭笑无常的。但阮籍不论在什么时候(即使在喝得醉醺醺的时候)也保持着一种良好的风度,因此《晋书》上说他“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所谓“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就是“得意忘形”这句成语的来源,是说高兴时失去了常态。我们现在一般多用它来讥讽过分得意的狂妄态度。

得心应手

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有一天坐在宫殿上读书,木匠轮扁在宫殿下面制作车轮。忽然,轮扁放下手中的工具,停止劳作,来到齐桓公面前问道:“请问您读的书里面都讲些什么啊?”桓公说:“都是圣人说的话。”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回答说:“都已经死了。”轮扁又说道:“这样说来,您所读的,只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听了这话,非常生气,他严厉地喝道:“我在这里读书,你这个车轮匠怎么敢如此胡言乱语?你如果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讲出道理,我就饶了你;如果讲不出道理,我就把你处死!”

轮扁并未因为桓公发怒而害怕,他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个制作车轮的人,现在就以我作车轮这件事作例子来说一说吧。轮笋作宽了,可能松动,车轮不坚固;而太紧了,就滞涩,装不进去。只有不宽不紧,不大不小,才正合适,做起来顺手,符合心意,才能做出合格的车轮。我虽然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但是这里却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我无法把这技术单靠嘴说教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仅仅听我讲就能将技术学到手。所以,我虽然将近七十岁了,还是一个人在这里制作车轮子。古人的技术和不可言传的道理,因为人死了而无法传授下来。因此,您现在所读的古人的书本,只能说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此成语的意思是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就自然顺手。

形容技艺纯熟,心手相应。

地利人和

有一回,孟子与人讨论起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条件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那人问他说:“先生以为打起仗来,什么最重要呢?”

孟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说吧,比如有座小城,每边长不过三里,它的外城也不过七里,把它包围起来攻打,却不能攻取。能够包围它,一定利用了适合作战的阴晴、寒暑、雨风等有利天时,但为什么攻不下来呢?因为这座小城占有地形上的优势,城高池深,这种地利超过了对方的天时;同样的一座小城,城墙很牢固,兵器也很锐利,粮食又充足。可是敌人来了,城内守兵却弃城逃跑,轻易地落入敌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呀!所以说靠疆界是无法限制百姓的,守卫国家依靠山川险阻也是靠不住的;同样倚仗武器兵甲也是不能长久地威行天下的。战争只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对敌,才能取得胜利。”

孟子的一席话,讲得大家心服口服,连连称赞:“先生的意见真是太正确了。”

颠倒黑白

屈原是战国时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工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忌恨。久而久之,怀王就对屈原渐渐疏远起来。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怀王说,只要楚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屈原认为这是一场骗局,极力劝谏怀王不要上当,但昏庸的怀王不但不听,而且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放逐到汉水以北。等到楚、齐绝交以后,秦国立即变卦耍赖,说割让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怀王怨恨秦国食言,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国,结果遭到惨重失败。后来,秦王又主动要讲和,并约怀王到秦国相会。怀王中计前往,进入武关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终于病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襄王即位以后,更加糊涂昏庸,对靳尚和子兰言听计从,进一步屈服于秦国的压力。不久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遥远的湘水地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郢都,烧毁楚国先王的陵墓,使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屈原在湘水闻讯后,感到无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负屈含冤,报国无门,只能把满腔的忠诚和悲愤,抒发在回环起伏、激越奔放的诗篇中。在著名的《九章·怀沙》里,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对那些肆意颠倒黑白、葬送楚国的奸佞小人,作了愤怒的鞭挞和控诉。

东施效颦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

东山再起

东晋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的名士谢安,年轻时担任著作郎,从事编国史的工作。他不愿当官而受到束缚,便借口有病,辞去官职,隐居在会稽的东山。

扬州刺史(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的长官)庾冰听说谢安很有才学,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了。后来,庾冰硬逼,他才勉强应召,但一个多月后就告退。不久,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等事务的长官)范汪等,向朝廷推荐谢安的才学。朝廷几次召他做官,他也一次一次地借口拒绝。

谢安40多岁时,家族里不少当官的人死去或被朝廷贬为平民,谢安对自己家族的不祥命运感到不安。正好这时大司马(掌管全国政务和军务的高级官员)桓温邀他当自己官府的幕僚,谢安答应了。当时,中丞(掌管公卿奏事等的官员)高崧对谢安开玩笑说:

“先生几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许多人劝您再次出来做官,你总是拒绝。你如何向老百姓交代?老百姓又怎样看待你?”

谢安听了,露出惭愧的脸色。他到桓温的官府后,桓温高兴极了,两人整整谈了一天。

谢安出山后,因很有政治和军事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到晋孝武帝时,他被任命为宰相。后来,当北方的前秦国王苻坚领兵南侵,谢安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他派自己的侄子谢玄、谢石领兵抗击,大破秦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东食西宿

古时候,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东西两家邻居都来求婚。

东邻富有,儿子是一个阔公子,但相貌丑陋;西邻贫寒,儿子是一个穷书生,却俊美善良。

姑娘的父母一时很为难,嫁给富家吧,又嫌人长得丑;嫁给穷家吧,又怕闺女受苦。老两口思前想后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只好把闺女叫到跟前,让她自己作主张。

老两口把不好做主的话说与女儿,又说:“你愿意嫁给哪家也不必说出来,省得害羞,就露胳臂表示吧。同意东家,你就露出左胳臂;同意西家,就露出右胳臂。”

话音刚落,这个小姐便急不可耐地把两个袖头都挽出来,将两只胳臂全露了出来,并高高举起给父母看。

老两口惊愕得张大了嘴,不明白女儿的意思,问:“这,这是怎么说?”

“什么怎么说?”小姐胸有成竹、慢条斯理地说:“两家我都嫁!到时,我到东边富家吃饭,晚上到西边穷家去睡觉,这样,我既可以不吃苦,又嫁得一个好看的丈夫。”

动辄得咎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因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杰出的散文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时死了父亲,由堂嫂郑氏抚育长大。艰苦的环境,养成他刻苦好学的习惯,五六岁时即能日记数千言,成年后对六经、百家之学无不通晓。

三十四岁时,韩愈考中进士,踏上仕途。这时,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倾轧,斗争十分激烈。韩愈是个“发言直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的人,所以得不到重用。

后来,韩愈由四门博士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唐德宗李适(kuò扩)派宦官在长安大街小巷收购民间货物,叫做“宫市”。宦官采买,付价甚少,或竟不付价,肆意掠夺。韩愈直言敢谏,上疏力陈“宫市”之弊。

德宗一向刚愎自用,看了韩愈的奏章,非常恼怒,立即罢了韩愈的御史,将他贬为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令。

韩愈在阳山任职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唐宪宗元和初年,他一度升官,出任河南令和职方员外郎等职。

但好景不长。韩愈又因上疏议论华州刺史处理案件不公一事有所失误,被贬为国子博士。他自以为才高,却屡遭贬逐,心中十分愤懑,于是写了篇文章《进学解》,以发泄牢骚和不满。文章中说:“国子博士(实是韩愈自喻)来到太学,勉励全体生员努力上进,不要荒废学业。因为现在执政都是选贤任能,公正无私;所以只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学,不怕没人赏识和提拔。”

“话还没有讲完,生员中爆发出一阵哄笑,有人站出来说:‘先生在骗人呢!我们跟了先生多年,深知先生学习刻苦、文才盖世、待人诚恳、坚持正义,但是先生为什么做事往往获罪或遭人责怪,常常弄得进退两难呢?

“听了生员的话,先生诙谐地说:‘我虽然动辄得咎,但还有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这不是很幸运吗?’”显然,韩愈写的是反话,曲折地抒发自己遭贬斥不得重用的牢骚。文中“动辄得咎”一话,后来成为大家经常使用的成语。

洞见症结

扁鹊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原名秦越人,他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又肯热心为人治病,所以大家把他比作传说中黄帝时的神医扁鹊。扁鹊年轻时做过客馆的主管人,接待四方宾客。有位宾客叫长桑君,有一手高超的医术,扁鹊对他很敬重,总是像对待长辈那样侍奉他。

长桑君看到扁鹊待人诚恳,处事稳重,知道他是个肯进取、有作为的青年,所以也很器重他。

两人相处了十多年,终于有一天长桑君对扁鹊说:“我行医多年,积有很多秘方。现在我已年老,舍不得几十年的心血白花,所以想传授给你,希望你爱重它,不要泄漏给别人。”

扁鹊听了,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一定牢牢记住您的话。”长桑君很高兴,就将所藏秘方和各种医疗记录全都交给了扁鹊。

然后,又从怀中取出一包药物,叫扁鹊用清露拌和,连服三十天,这样就能养成一双慧眼,把东西看得十分透彻。

传说长桑君交代完这几句话,忽然不见。扁鹊这才明白自己遇上了神人,决意照长桑君的话去做。

他每天按方服药,从不间断。一个月后,他果然双目清明,竟能隔墙见人。

替人诊病,他也只要瞧上一眼,便能“尽见五脏症结”,把病人心、肺、脾、肝、肾上的病变找出,对症下药。

从此,扁鹊遍游各地行医。他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刚巧虢太子因病暴死,扁鹊见了,知道这是一种突发性昏迷病,不过是暂时昏厥,其实没有死,就对虢君表示能使太子复活。

虢君求之不得,忙请扁鹊治疗。扁鹊对虢太子进行针灸,太子便活转来了。扁鹊再配些药物辅以治疗,太子很快恢复了健康。

这事传开后,天下人都称颂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却说:“我并不能起死回生,只是能把还活着的病人治好而已!”

扁鹊用肉眼透视人体五脏,这只是传说,不足凭信;但他对病人的病情能“洞见症结”,足见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后来,扁鹊因替秦武王治病有效,遭秦太医令李醯(xī希)的妒忌,被李醯派人刺死。

扁鹊的传记和病案,在《史记》和《战国策》里有所记载,他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因为他所治病人的年代相距甚远,所以有人认为扁鹊乃古代良医的称号,并非专指一人。

斗粟尺布

淮南王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他的母亲原是赵王张敖的美人,有一年刘邦来到赵都,张敖将美人献给刘邦,不久美人就怀孕了。

后来张敖因一起谋杀刘邦的案件受到牵连,被捕入狱。赵美人也随着张敖全家,被关在牢中。

这时赵美人就要分娩,几次托人向刘邦诉说情况,希望获释。但刘邦正在怀疑张敖参与叛乱,未予理睬。美人生下刘长后,便愤然自杀。

人们把刚出生的刘长献给刘邦。刘邦虽然后悔,但也无法挽回,于是就命吕后收养刘长为子。

刘长在三岁时,就被高祖封为淮南王。他年幼聪明伶俐,善承吕后旨意,所以在吕后弄权屠灭刘氏宗室的时候,能够幸免于难。

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登位。刘长认为文帝是自己的哥哥,没有谁比他更亲了,便恃恩骄纵,为所欲为。刘长到长安朝见文帝期间,有时随同文帝出去打猎,也要同坐御车,而且不用君臣之礼,直呼文帝为“大哥”。

在淮南封地上,刘长更是肆无忌惮,根本不把朝廷的法制放在眼里。他出游或巡视,完全采用皇帝的仪仗、礼节;上书皇帝时,言语放肆,态度傲慢。

汉文帝对淮南王刘长的胡作非为,十分不满,命令大将军薄昭写信加以训斥,要他立即“上书谢罪”、“改操易行”,否则要严厉制裁。

刘长接信后非但不知改悔,反而蓄意谋逆,争取先发制人。他串通了一帮子人,打算拼凑四十乘兵车,在长安东北的谷口造反。

同时还暗中派人到闽越、匈奴去联络,借外力壮大自己的声势。朝廷发觉刘长密谋造反,立即召令刘长进京,严加审讯。丞相、御史大夫、宗正(皇族事务机关长官)、廷尉(最高司法官)一致认为刘长犯上作乱,罪大恶极,应该立即处死。

汉文帝说,淮南王虽然罪行严重,但他是我的弟弟,我不忍将他处死。最后决定赦免刘长死罪,把他废为庶人。

刘长被载入辎车(古代有帷盖的车子,可以坐卧),加上封条,限定时日押送蜀郡。他愧恨交加,说:“我实因平时骄纵,从来没有谁敢指责我的过失,致有今日,真是追悔莫及!”一路上,他受苦不过,决定绝食以求一死。

辎车路过的地方,当地官员都不敢打开封条。一直到维县(治所在今陕西风翔南)时,县令启封一看,淮南王刘长已饿死车中。

刘长死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对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弄得兄弟残杀的现象,作了尖锐的嘲讽。后来人们都习惯称兄弟不和为“斗粟尺布”。

对牛弹琴

东汉末年,有个学者牟融,对佛学颇有研究。但他向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不直接用佛经回答问题,而是引用儒家的《诗经》、《尚书》来证明佛教的道理。

儒家学者责难他,问他为何这样做?牟融平心静气地回答:“我知道你们理解儒家经典,所以引用儒家的话和你们谈。你们没有读过佛经,如果和你们谈佛经,不是等于白讲吗?”

随后,牟融向他们讲了一个“对牛弹琴”的故事,说从前有个著名音乐家公明仪,一天,他对着一头正在吃草的牛,弹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牛没有理会他,仍然自顾吃草。

公明仪对牛仔细观察,明白不是牛听不见他的琴声,而是牛听不懂这种曲调,所以跟没有听见一样。

他弄清原因后,重又弹起了一首像蚊子、牛蝇、小牛叫唤的乐曲。那牛立刻停止了吃草,摇着尾巴,竖起耳朵听起来。

牟融讲完这个故事后说:“我所以引用你们所懂的‘诗书’来解释你们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这个道理啊!”那些听他讲学的儒家学者这才心悦诚服了。

对症下药

华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多多益善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和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兴三杰”。

可是,刘邦对于韩信实际上并不信任;韩信对刘邦也颇有不满。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先把韩信的大将名义和兵权解除,改封为“楚王”。接着,又说韩信阴谋反叛,准备逮他。刘邦采用另一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游览云梦(沼泽名,楚之名胜,在今湖北境内),并通知诸侯在陈地相会,想借此袭击韩信。韩信知道了,很是着急,既不敢见刘邦,又不敢公开反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项羽的旧部有一个名叫钟离昧的,住在韩信家里。因为他和韩信是老朋友,刘邦却正要捉拿他。有人便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带着他的头,见刘邦,就可以没事了。韩信为了自身的安全,果然牺牲了朋友。可是,韩信一见刘邦,仍被立即逮捕,解进京去。刘邦也不游云梦了,就回洛阳。到洛阳以后,宣布大赦,韩信被赦免罪,又改封而降为“淮阴侯”。

由于这段故啊,后为比喻设计捉人,就叫做“伪游云梦”。

有一次,刘邦曾问韩信:“依你看来,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韩信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刘邦问道那么你呢。韩信不客气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越多越好)!”刘邦于是笑道:“你既然如此善于带兵,怎么被我逮住了呢?”韩信沉吟半晌才说:“您虽然带兵能力不如我,可是您有管将的能力啊。”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形容越多越好,就叫做“多多益善”,也叫做“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有时只说“韩信将兵”,人们也能理解它就是“多多益善”的意思。多谋善断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他足智多谋,又善于判断,而且很会用人。他的部下有不少能于的谋臣和将领,如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吕蒙等。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从北方挥兵南下。荆州牧刘表正在这时死去,他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曹操。曹操兵力大盛,乘势直逼江南,威胁东吴。

当时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来见孙权,想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孙权手下的许多文臣、武将看到曹操兵力强大,十分害怕,都劝孙权向曹操屈膝投降。孙权听到这些言论,深为失望。

素来得到孙权器重的大臣鲁肃,单独入见孙权说:“那些力主投降的人,是要断送主公的事业。他们投降曹操,仍能得个一官半职;主公降曹,又会落得怎样的结果呢?”

于是孙权立即召回带兵在外的大将周瑜,共商对策。周瑜也坚决反对投降,他和孙权、鲁肃的主张相同,赞成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周瑜还具体分析了双方形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犯兵家四忌:一、后方不安定;二、北军不惯水战;三、粮草不足;四、军士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而江东基础稳固,兵精粮足,定能一举战胜曹操。

主降群臣坚持己见,认为曹操得了荆州,东吴已无长江天险可守,八十万曹军顺流东下,势不可接,只有迎降才是上策。孙权听罢,深感不排除干扰,江东基业就要断送。

他当机立断,霍地拔出佩剑,嚓的一声,狠狠砍去案桌一角,声色俱厉地说:“从今以后,谁敢再说投降曹操的话,就同这张桌子一样!”

孙权决定出兵,群臣纷纷议论统帅人选,认为周瑜智谋出众,当然可以授以重任;但东吴还有一员最早跟随孙坚起兵、能征惯战的老将程普。究竟由谁挂帅,大家一时还猜不透。

连日来,孙权也为此事日夜操心。最后他认为周瑜是杰出的将才,又是抗曹态度最坚决的大臣,所以决定任命周瑜为吴军主要统帅。

数日后,孙权召集文武,当众将佩剑赐给周瑜,封他为大都督,老将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参谋长),率领三万水军,与刘备会师,共同迎击曹操。

双方的军队在赤壁交战,孙、刘一方用计放火烧了曹军的战船,把曹操打得大败而回。

这一战大大削弱了曹操的力量,使孙权在江东一带站稳了脚跟,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孙权当政时,吴国很是强盛。他死后,他的小儿子孙亮继位,不久被废,由孙权的另一个儿子孙休执政。以后,孙权时代一批忠诚能干的老臣都死了,加上内部不稳,末帝孙皓又腐败无能,吴国终于被晋所灭。

后来,西晋文学家陆机写了一篇《辨亡论》,用文学的形式总结了东吴政权成功的历史经验,热情地赞扬孙权“畴咨俊茂,好谋善断”,就是说孙权很会访求人才,听取各方面意见,自己又有智谋,善于判断。尔虞我诈春秋时期,楚国欺负宋国弱小,屡次派兵攻打,企图吞并宋国。公元前595年9月,楚庄王看见难以征服宋国,打算撤兵。申叔时向楚庄王献计:

在占领的宋国土地上建造房屋,屯兵耕作,装出准备长期作战的架势,宋国一定会投降。楚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建议。宋国见此形势很害怕,派华元夜入楚师,对楚主将公子侧说:“我们不接受城下之盟,坚持战争到底。”公子侧闻言,得知宋抱死守的决心,便报告了楚庄王。后来,按宋要求退兵三十里,并答定盟约:“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说,今后楚宋两国要和平共处,真心相待,不互相猜疑、互相欺骗。

后来,人们从“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引申出“尔虞我诈”为成语,形容互不信任,互相欺诈。

同类推荐
  •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物流法教程

    物流法教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内在和谐统一的物流法律制度进行规制和引导。本书共分十二章,阐述了物流法律制度的概况、物流企业法律制度、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法律制度、货物采购与销售法律制度,并详细介绍了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管理等环节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货物保险法律制度。
  • 希利尔趣讲世界地理

    希利尔趣讲世界地理

    希利尔以旅行家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有趣见闻,让他们放眼去看地平线后面的大千世界。地理在希利尔笔下,不再是和气候、贸易、工业、制造业、各种各样的特产联系在一起枯燥的说明书,而是一种探索,探索的方式便是旅行。读完本书,你便和这个风趣幽默的天才老师一起,环绕地球旅行一周啦!
  •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穿越者的徒弟

    穿越者的徒弟

    出身魔法世家的主角,因婴孩时期的一场变故,流落他乡,被人收养。但也因祸得福,不知不觉中就会了搜刮尸体内魔法元素的本事,更由此际遇,成了一位外星人(即穿越者)的徒弟。主角有着出众的魔法天赋,更有着见尸如宝的本事,还有着视天下人皆为小子的师傅。所以可以想象,三有主角必将在这片混乱初现的土地上,踏出自己的足迹,刻下自己的名字,采撷漂亮的花朵。“师傅,哪里尸体比较多?”“让为师想想,你们这儿也没有个集中的公墓,或火葬场啥的……诶,对了,战场上死人多,哪一场战争后,不得剩下万儿八千的尸体啊。”“我要去战场!!!”
  • 唯有森林不哭泣

    唯有森林不哭泣

    那个时候,我有着及腰的柔软长发,洁白的脸颊晶莹美丽,他叫我小公主。他是干净温润的少年,我是任性妄为的少女。我们的命运在彼此的掌纹里纠缠错绕,我们以为可以永不分离,日月为鉴。可是我们却沿着相反的方向行走,背道而驰。再遇见,他终于长成眉角隐忍坚毅的男子,而我早就没有那一头温柔的长发。我只能用那样顽劣的姿态与他相爱。不论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除了你,我再也不会爱别人。他是林溓,我是木晓。【我从来不曾忘记的,是时光与你。】
  • 三页星球之战

    三页星球之战

    公元3012年,与玛雅人计算的“世界末日”整整差了1000年。经过3天的进化日,地球进入了四度空间。根据精神意志的进化程度不同,形成了生活在三个界面(神界、魔界、凡界)上的不同种族——贵族、乾族、人族!(贵族是高等进化的精神一族)一对年轻的贵族,出于好奇,穿过三界交汇处的风暴旋涡,误入了被魔界控制的人族领地。那里发生的一切,让神界大为震惊!神界决定向凡界派出四位年轻的精英使者,去寻找失去联络已久的“贵族营地”。在这片陌生的世界里,四个贵族使者艰难地寻找着前进的方向。行进的路途,跨越群山丛林、深潭平原,外形恐怖、魔法各异的乾族恶魔,不断阻挡在队伍的面前,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 绊魔

    绊魔

    这是一个极尽璀璨的世界,光怪陆离,一滴血可填无边大海,一捧沙可演化三千世界,诸天生灵更是拥有着无比伟岸的力量,挥手可遮盖苍穹,弹指间星河破碎。一切玄奇,尽在绊魔
  • 卿,任务到了,请接收哦

    卿,任务到了,请接收哦

    哎,这是一个坑爹组织,来了这里,就别想走了.....
  • 征服从1910开始

    征服从1910开始

    穿越到了1910年,清室还没有退位,孙大炮还没开始满地图的开炮,袁世凯还没当大总统,蒋光头士官学校刚毕业,分配的岗位并不是委员长,而是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的士官候补生,身在满目疮痍的祖国,面对着饥寒交迫的国民,杨哲大声喊道:“我有能力,我应该帮助更多的人!”
  • 红娘需要绿爹

    红娘需要绿爹

    当苏楠黎带顾一回家时。“你有什么好的?让我女儿对你如此死心塌地?”“阿…阿姨,我体力好。”“出去!”
  • 恨不相逢未嫁时

    恨不相逢未嫁时

    一个是从小嫁做他人妇的童养媳,一个是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的江湖浪子,偶然的相遇,牵扯出无数纠葛
  • 柠檬味恋人

    柠檬味恋人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柠檬?”“因为我喜欢柠檬阿”“这和你喜欢柠檬有什么关系么..”“因为我喜欢你啊”
  • 等你爱我,不见不散

    等你爱我,不见不散

    五年后的杨萌站在这座城市的最中央,心底更多的是落寞与空虚,五年前与爱的人分道扬镳,五年后会不会久别重逢,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江泽,我恨了你五年,直到现在““没关系,我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