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及其设备需要经常维护修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但是,这项工作是在轨道上做,还是把分离出来的单元和组件带回地球修理好呢?修理工作及单元和组件的更换,在太空进行确实是更困难些,尽管如此,航天站的设计师们还是规定维护、修理以及设备的置换必须在飞行中进行。若将有故障设备由专门派出的宇宙飞船运回地球,修理后再派船送回太空,费用实在太高,无法接受。
前苏联和美国的载人航天飞行经验表明,在空间,宇航员有能力纠正设备中的各种类型故障。他们会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在危急状态下修好有故障系统。这种情况在前苏联的“礼炮”号、“和平”号航天站以及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中都发生过。
例如,弗拉基米尔·廖科夫与万利弗·路敏曾设法将足有三层楼房大小的无线电望远镜天线从“礼炮6”号航天站分开,但是被卡住了。要做这项工作,必须到开放空间去,由于他们的出色工作,问题最后解决了。又如当“天空实验室”进入地球轨道后,它的热防护层被扯掉,要进行修理。由于美国宇航员训练有素,在地面上曾受过模拟修理训练,因此他们在轨道上成功地执行了修理任务。1984年,在“礼炮7”号航天站逗留过237天的列沃尼特·坎什和弗拉基米尔·索洛伏夫对推进系统进行过复杂的修理工作。如氧化剂开始泄漏时,传感器不能指示泄漏点。要寻找出泄漏点并进行密封非常困难,必须把故障区划分为小区,从瓶中取氮。为做这些工作,宇航员不得不5次进入开放宇宙空间才终于修好。这种工作以前在航天飞船上从未做过,而且只能在轨道上进行。“和平”号航天站“量子2”号舱的舱口盖紧固部件损坏了,曾多次修理都未修好。1991年1月7日~26日,宇航员阿法纳西耶夫和马勒罗夫不得不再次修理,他们先后三次来到开放空间,用专门工具拆下损坏的舱口盖紧固件,换上了由“联盟TM”送来的新部件,才算修理好。在开放空间,宇航员停留时间有限,修理操作在高速飞行中进行,再加上穿着宇航服,修理不如地面方便。但总的说来,日常维护应在飞行中做,有的也只能在飞行中做;但也不能绝对排斥例外情况,当有必要检修某些重要部件或设备的唯一零件时,可能需要运输飞船或航天飞机把它运回地球,在工厂修理后重返地球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