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城市可以满足人们的诸多需要,如方便上班、购物、医疗、教育、娱乐、人际交往、获得信息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的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密,这种便利与舒适正在慢慢失去。人口拥挤、交通堵塞、水资源短缺、用电紧张、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成堆、污水成河、绿地缺失,到处是钢筋混凝土,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城市原有的舒适与便利荡然无存。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城市的“污染效应”
随着城市越来越大,一方面出现了大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污染效应”。即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多,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也显著变强,水、电、燃气、煤的使用都显著增加,城市粉尘造成的污染变得更为严重。
一、汽车尾气排放剧增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股股浅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汽车尾气。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各种癌症(特别是肺癌在一些大城市已上升到首位)、皮肤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关系。
现在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一些城市,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有害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铅作为防爆剂,这样的汽油叫做含铅汽油。含铅汽油使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铅,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鉴于此,我国已于2000年开始使用无铅汽油,相应的四乙基铅被一系列新型汽油防爆剂所取代。在我国,无铅汽油是指含铅量在0.013克/升以下的汽油。所以说无铅汽油并非铅含量为零的汽油,因此,汽车尾气中仍然含有少量的铅。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1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每天吸入的铅量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值。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由于铅尘比重大,通常积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气中,因此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目前,无铅汽油中取代四乙基铅的新型防爆剂主要有:芳香烃类、甲基叔丁基醚(MTBE)、三乙基丁醚、三戊基甲醚、羰基锰(MMT)、醇类等,其中以MTBE用量最大。
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为:未燃烧或燃烧不完全的CH、NOx、CO、CO2、SO2、H2S以及微量的醛、酚、过氧化物、有机酸和含铅、磷汽油所形成的铅、磷污染等。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
汽车尾气的颗粒物中含有强致癌物苯并(a)芘,在一般情况下,1克颗粒物含有约70微克苯并(a)芘,每燃烧1千克汽油可产生30毫克苯并(a)芘。当空气中的苯并(a)芘浓度达到0.012微克/立方米时,居民中得肺癌的人数就会明显增加。
二、城市资源消耗巨大
我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座缺水。地表水供不应求,人们就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地下水,造成地下水采补失衡,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成片的机井报废、海水入侵、地面出现沉降、裂缝和塌陷、植被枯死。城市水污染和由此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到了影响城市存亡的严峻时刻。
城市就像一个大的污染体,清洁的河水流经城市后,则变成了又脏又臭的污水河。城市,将它的废水倒进了河里;城市,将它的废物扔进了河里;城市,将它的污物洗进了河里。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加之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发展,使绝大多数河流的城市段和城市湖泊出现了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造成了城市水的危机,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城市的电力需求也持续攀升,每到夏季来临,由于高温等因素引起用电高峰,许多城市频频出现用电告急的情况。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有限,发电装机增长远低于用电迅猛增长,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攀升。跨区送电大幅增长,全国联网对缓解部分地区供需紧张作用明显。电煤供应明显不足,价格持续攀升。发电机组长期超负荷运行,致使机组检修安排困难,甚至造成非计划停运增多。全国多个省市因机组检修和非检修安排困难及非计划停运增多,直接导致拉闸限电或者加剧了拉闸限电局面。
城市里的燃气、煤炭需求数字也非常庞大,无论是燃气,还是燃煤,都会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加重“助一臂之力”,尤其是燃煤为主的城市中,空气中粉尘和硫氧化合物的增加非常明显。
三、城市粉尘危害不浅
粉尘分落尘和飘尘两类。落尘颗粒较大,粒径在10微米以上,能很快降落到地面,多属于燃烧不完全的小碳粒,即人们所看到的黑烟。飘尘颗粒小,粒径在10微米以下,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比细菌还小,长时间在空气中飘浮。粒径在5-10微米间的粒子,能进入呼吸道系统,由于惯性力作用被鼻毛与呼吸道黏液排出,小于10微米的粒子由于气体扩散的作用被黏附在上呼吸道表面而随痰排出;而半微米到5微米的飘尘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并能进入血液送往全身,在身体各部位累积,引起疾病。
城市中的粉尘可由于汽车开过后随风带起的公路扬尘、生活燃煤排出的粉尘、工业锅炉排出的烟尘、汽车尾气排出的固体悬浮颗粒等构成。粉尘中还含有多种金属微粒及气体,如铅、汞、镉、铬、钒、铁及其氧化物,具有催化作用,能促使其吸附二氧化硫、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飘尘也能吸附致癌性很强的苯并芘等碳氢化合物。
此外,人们如果随地吐痰,痰中的各种病菌,特别是像结核杆菌等,也可随粉尘飘浮在空气中,吸入人体后就可能感染肺结核。
城市空气污染,在无风或风速不是很大、逆温等不利于稀释、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又能在大气中富集,使空气污染程度增大,从而大大增强公共危害。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外,城市中存在的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热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变得尖锐突出。
城市噪声污染
在物理学上,噪声是指各种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或单一频率一定强度的声音持续刺激;而生理学则认为,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因此噪声的定义及标准的制定并不完全根据声音的客观物理性数据,还要参考机体的主观感觉、心理状态及所处环境。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环境冲击最强。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城市噪声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3.5-65.8分贝,全国平均值为56.5分贝(面积加权)。在统计的43个城市中,声级超过55分贝的有33个,其中,大同、开封、兰州三市的等效声级超过60分贝,污染较重。
在影响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中,工业噪声影响范围为8.3%;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5%左右,因施工机械运行噪声较高,近年来扰民现象严重;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大约占城市的1/3,因其声级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对声环境干扰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逐年增加,是影响城市声环境最广泛的噪声来源,其影响范围已达城市范围的47%左右。据环境监测表明,全国有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由于环境噪声污染影响范围较大,近年来因噪声扰民引起的纠纷不断出现,其中以反映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建筑施工场所噪声扰民居多。
长时间反复的噪声刺激超过生理承受能力,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噪声使人烦恼、头晕、头痛、易怒、易倦、耳鸣、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等。噪声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在40分贝时大约10%的人受到影响,在70分贝时受影响的人就有50%。突然一声响把人惊醒的情况也基本与声级成正比,40分贝的突然噪声惊醒约10%的睡眠者,60分贝的突然噪声惊醒约70%的睡眠者。在强噪声下,还容易掩盖交谈和危险警报信号,分散人们注意力,发生工伤事故。
在强噪声下暴露一段时间后,会引起一定的听觉疲劳,听力变迟钝,经休息后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听觉疲劳就不能复原,内耳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也叫职业性听力损失。长期在65分贝环境下工作,可有10%的人出现某种程度的永久性听力损失;长期在85分贝环境下工作,可致难听或耳聋并影响语言能力。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160分贝)下,就会使听觉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在战场的爆炸声浪中还会遇到爆震性耳聋。
噪声可引起心室组织缺氧,导致散在性心肌损害。动物试验表明,还可使血中胆固醇增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噪声也可引发高血压,有研究显示,噪声区居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噪声区。
噪声会引起母体子宫收缩,影响胎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及氧的供给。据调查,日本大阪机场飞机噪声使孕妇流产、出生婴儿平均体重降低。
此外,更强的噪声会刺激内耳前庭,使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可引起眼球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搏、血压等发生波动。
城市光污染
现在城市的夜晚到处五彩缤纷,灯火辉煌,一个个的光彩工程,大有把城市的夜空变成白昼之势,为此以显都市繁华。然而,在人们炫耀光彩工程的时候,却没有认识到光污染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纳米至1毫米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亦可算在此列,光污染所包含的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类型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导致的行人与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人们关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并采取措施大力整治,但对光污染却重视不够。其后果就是各种眼疾,特别是近视比率迅速攀升。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达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为此,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对付近视,见效却不大,原因就是没有从改善视觉环境这个根本入手。有关卫生专家认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用眼习惯。除近视外,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依光污染的类型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