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ibutterfly App,它将各色优惠券变成一只只飞舞在城市各个角度的蝴蝶,用户利用手机摄像头进行捕捉。它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会呈现出不同种类的蝴蝶。这款有创意的App能够帮助服务、餐饮行业进行有效的宣传。而这款App正是将App+AR+LBS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使客户既得到实用信息,又得到不错的游戏体验。
4.3 Early Bird:早起的鸟儿有咖啡
如今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能够给用户带来最优质的服务体验,才能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这要求企业关注服务细节,了解用户习惯,与产品相结合,不断给用户营造最舒适惬意的服务体验。世界知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就是体验式营销的代表者,而且其将用户体验与App营销相结合,最终用较强的客户粘度证明了:早起的鸟儿有咖啡喝,重视用户体现的商家有钱赚。
4.3.1 先体验功能,后产生动机
星巴克以其独特的体验式营销手段在美国开拓了一个原本没有的市场,因此,其市场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在美国,咖啡原来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饮料,一种吃早餐或者汉堡包时能更好地把食物咽下去的东西,一般价格非常便宜,几毛钱就能买一杯。但星巴克的出现改变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咖啡的印象,他们将美式咖啡消费习惯时尚化、精品化,创造出都市男女人手一杯的全新形象。现在,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星巴克的招牌,每天有几百万美国人排着队购买4美元一杯的星巴克咖啡,星巴克文化已经深深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在风靡全美的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中,在创美国收视率新高的《辛普森一家》里,在深受大众喜欢的益智游戏节目《冒险》里……你都能看到星巴克的影子。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星巴克也将自己的体验式营销从线下带到了线上。除了在微博、微信上布局,星巴克还开发了专属的App:Early Bird(晨鸟闹钟)。这是一款颇有新意,同时又处处体现诚意的闹钟App。只要在闹钟规定的时间起床,并点击起床按钮,然后在一小时内到附近任意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购买咖啡,就能享受五折优惠。
Early Bird成功地将星巴克咖啡和用户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它巧妙地将自己的产品嵌入到用户的某个生活习惯当中,让用户在购买星巴克咖啡时不是感到自己花了钱,而是做成了一件事,一个对自己的承诺。这种营销显然比一般的广告植入高明许多。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不确定的,会受其动机、感觉、经营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的因素支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心理因素对购买行为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人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输入,然后通过大脑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和选择,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就是感觉。而激励一个人朝一定目标迈进的一种内部运力则是动机。在消费市场上,任何时候一个购买者都会受到多种动机影响。星巴克的Early Bird就是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强烈的购买动机。消费者没有把购买星巴克产品当成是一种消费,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对自己按时起床的奖励。换句话说,相比以往企业想方设法地向消费者推荐自己的促销计划,星巴克反其道行之,让消费者主动到自己这来争取折扣,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特殊也值得记忆的消费体验。
4.3.2 拓展体验式服务的开发空间
其实,正是因为常年专注于让消费者感受到最惬意、最别致的消费体验,星巴克才能想到这么经典的点子。其实,早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前,星巴克就已经懂得通过改善用户的消费体验来巩固市场、稳固品牌了。
2002年,星巴克咖啡对市场进行新的调研,以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星巴克发现,来星巴克喝咖啡的核心客户群主要是25岁到40岁的年轻人。这个核心顾客群每个月平均来星巴克喝18次咖啡。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制定了相应的策略目标:一方面是提高客户的上门次数,另一方面想办法让顾客每次停留更久,以便吸引他们喝更多的咖啡,提高业绩。
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年轻顾客会带笔记本电脑来喝咖啡,2002年8月,星巴克推出服务策略,在一千家门市提供快速无线上网。顾客使用笔记本电脑或Pad,即数码记事本,都可以无线上网、收信发信等等。这一服务很快收到顾客的响应,光临星巴克的人比之前明显增长了不少。
在现在看来稀松寻常的免费上网服务,对于2002年的星巴克来说,却是体验服务的开风气之先。不少企业在营销中证明,当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时,优秀的服务就胜过营销的运作了。服务是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产品实体部分。就像人们到星巴克,已经不仅仅是为喝一杯咖啡,而可能是为了享受在星巴克咖啡厅办公、上网的体验。星巴克始终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服务”作为自己长盛不衰的秘诀。自2004年以来,星巴克的年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保持在20%左右。早在2004年,星巴克股票就比2003年上升了56%,与1992年星巴克首次发股上市的市值相比,增长了30.28%,达到历史新高。
星巴克的系列案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体验式服务的开发空间有多大,企业可以着手于解决用户的潜在需求,也可以帮助用户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总之,只有对客户百分百用心的企业,才能换来客户对你的百分百忠诚。
4.4 宜家:目录营销与App的完美结合
传统营销中有一种营销方式叫目录营销,就是通过给精心挑选的消费者邮寄目录或给商场配备目录来进行销售。消费者在收到目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通过书面订货单、电话或电脑等形式提出订货要求,比如商品编号、规格、尺寸、颜色等,并提供自己的姓名、通讯地址、邮编等情况,以方便接收所选购的商品。家居巨头宜家抓住了这种营销的模式的优势,并把它与App营销完美结合,最终实现了客观的营销效果。
4.4.1 目录营销是家居业制胜法宝
家居巨头宜家就深谙目录营销之道。对宜家而言,向锁定的消费群散发目录手册,远比铺天盖地的广告廉价和有效得多。宜家的目录手册制作精美,融家居时尚、家居艺术为一体,可以说是宜家自我包装的巅峰之作;而对于无暇上街购物的忙碌人群来说也十分适合,他们不用往商店去挤,就能获得广泛的商品选择以最低的价格购物,因此这种营销很受中产阶层的喜爱。
宜家目录永不衰竭的营销法宝,就是对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有益引导,不断掀起降价风潮以促进销售。每年9月,宜家都会推出一本新品目录册,类似电话黄页那么厚。宜家不仅是要通过目录营销促进销售,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精美的目录册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
宜家的商品目录手册,已成为其品牌的一大特点,不但外观精美,更重要的是为顾客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产品信息,方便了顾客的选择购买。一个成功的商品目录,不但含有大量的信息,众多的产品与服务种类,而且分列布置清晰,从而利于顾客比较挑选;纸质目录一般印刷精美,电子目录一般也制作绚丽,令顾客赏心悦目,这些有利于顾客产生感情诉求,使其做出购买决定,而且,顾客可能会出于喜爱和以备将来之用而将目录保存下来,从而使得目录的促销效果增强。
4.4.2 手机App激活目录营销2.0
在通过目录营销获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后,宜家并没有止步于此。当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手机App成为新的营销阵地后,宜家立即跟进,开发了自己的“IKEA App”。这款App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仅仅通过手机就可以打造自己中意的家具风格。这是一款致力于改善售前体验,并刺激购买欲望的App,同时,它也是宜家目录营销的数字升级版。
IKEA App与现实中宜家的体验式营销风格一致,但由于数字化的优势,用户可以享受比线下实体店更加顺畅的挑选、购物体验。
首先,IKEA App是一本不断更新的宜家目录,用户可以通过它获取关于宜家产品、配送服务、优惠活动的所有信息。该App还充分利用手机地图功能,将附近宜家的位置和前往宜家的路线都提供给你。更贴心的是,在去实体店之前,你还能通过这款App查询到实体店的区域分布状况以及营业时间、促销活动等信息。当然,你也可以在App上直接挑选自己中意的产品,放入购物清单中,查看该产品的库存、自助提货点等等。
其次,该App还是一个DIY设计工具。很多顾客在实体店购买宜家产品时都会有个疑问,就是这款家具买回家之后会不会出现尺寸不合适,或者不符合家里装修风格的情况呢?据宜家调查显示:有14%的顾客曾买错过家具尺寸,70%的顾客则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家具究竟是什么尺寸的。该App就充分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根据产品目录里的标准尺寸来推测家具的实际大小,然后将家具与家中的实景进行匹配,这样,你就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清晰地看到这款家具若是摆在家里会是怎样的了。通过这款App,用户就能足不出户地“设计”自己的家居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购买一张桌子,但是不知道它摆在客厅时的效果是怎样的,那在下载该App并扫描宜家商品目录上的该产品后,将宜家目录放在你想要摆放该桌子的位置,然后用手机对着该目录拍一张照,该目录在照片里就会变成一个真实尺寸的三维桌子,这样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张桌子摆在你客厅里是什么样子的了。
通过这款应用,我们可以在购买家具之前先体验一下家装设计师的感觉。如果你对自己的设计很满意,并真的希望购买相应的产品,那就直接在手机上下单就行了。
宜家的这款应用覆盖了产品展示、参数提供、家装模拟和在线支付每个环节,真正做到了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流畅地完成购买家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