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0900000068

第68章 谋略的最高境界

正德十四年六月,做了多年准备的宁王朱宸濠终于起兵谋反了。

王阳明当时正奉命前往福州勘查处理福建叛军的事宜,在丰城闻知此讯息,当即返回吉安,主持平叛大计。

吉安的现任知府是伍文定。

早在南赣剿匪时,伍文定就是王阳明手下的一员悍将,四处征讨,以战功卓著升任知府。

在当前如此危急的时刻,见以智谋著称的老领导风尘仆仆而来,伍知府自然高兴万分,当即将王阳明恭迎入知府衙门,主持平叛工作。

此时,宁王的先头部队由余钦、凌十一等率领,正在围攻安庆,其本人则坐镇南昌,随时准备率主力出动,直下南京。

是夜,吉安知府衙门灯烛通明,王阳明会同伍文定,其幕下谋士雷济、萧禹、龙光等,及闻讯赶来的致仕右副都御史王懋忠、邹守益等人,一齐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战争是一种心与力的较量,是一种考验定力和智慧的艺术。要在这种较量中胜出,除了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及策略外,还必须要有洞悉人心、人性的智慧。

所以,用兵之道的最高境界,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为“伐心”之道,攻心为上,强调在无声无形中瓦解敌势,解决敌人。

而在修身文化中,最高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是“与万物融为一体”,到了这个境界,“通天下一气耳”!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按王阳明的说法,兵法运用之道,则为“此心不动,随机而行”,心若能处于清静、坦然的状态之中,便能明察其势,随机应变,而且妙算迭出,克敌制胜;其用兵法则,则是“奇正相生,动静相形”,虚虚实实,变化无穷。

王阳明认为,宁王的造反之路,有三条道可选。

上策是集中全部兵力,出其不意,直捣京师,如此则社稷危矣。

中策是刻不容缓,倾巢而出攻下南京,形成南北割据的局面,战争旷日持久,则大江南北的百姓也就会被害苦了。

下策是占据南昌观望形势,如此各地勤王之兵兴起,则平叛之事就容易得多了。

到底宁王会采取哪条计策呢?

王阳明分析,虽然直取京师为上策,但如今我方占据吉安,召集兵马,已成遥制之势,宁王苦于其势被蹑,必不敢用上策。

如此看来,他最有可能用中策,即直趋南京,据之与北京对抗。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延缓宁王出兵速度,使其落于下策,如此方可为我方在吉安召集各地兵马赢得时间!

《大学》有云: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王阳明修身养性多年,深知其中奥妙。

面对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内心唯有做到纯净无欲,才能把握住方向,正确得体地应对。

对于一般人来说,由于心中或多或少地总会有些私欲,对某些看不清楚的东西,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便免不了会生起疑心。

正由于人性有这样的弱点,所以在战争中便有所谓“反间”之计,用种种手段挑拨敌方将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猜疑、顾忌,各生惧心,削弱其势。

而要拖延宁王兵出南昌的时间,别无其他方法,唯有用计扰乱其心,使其生疑,兼以势威逼,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王阳明定下计策,一面传檄四方,揭露宁王朱宸濠谋反的罪状,号召各县郡起兵讨伐;又命巡按御史谢源、伍希儒等人,在丰城虚张声势,声称已于此伏下重兵,以逸待劳,专等宁王之兵到来,以便袭击掩杀。

一面派人潜入南昌,四处张贴文书告示,散布各路大军已纷纷朝江西开进,不日将夹攻南昌的消息。

为了将这场戏演得更逼真,还特地将宁王重要谋士——伪太师李士实的家属抓来,让其暗中得知各种“机密情报”,王阳明佯作大怒,欲杀他们,然后故意放松看管,让他们乘隙逃脱回去,向李士实汇报此消息。

另外,又伪造李士实、刘养正密做朝廷内应的信函,及贼将凌十一、闵念四等人向官府投降的密信,命雷济、龙光等幕僚派亲信送入南昌城内,让宁王的密探截获。

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消息,宁王虽不尽信,却也对李士实、刘养正产生了戒惧之心,而李、刘两人亦有疑惧之意,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地向宁王提建议、出头任事了。

面对真假莫辨的复杂局势,朱宸濠亦摸不清底细,一边侦骑四出,打探确切消息;一边留兵于南昌观望,欲以不变应万变。

殊不知,正是由于他一念犹豫,而延误了异常宝贵的出师机会。

直到七月三日,朱宸濠方打探明白,这一切消息都是子虚乌有,自己上了王阳明的老当。

震怒之余,命一个儿子与太监万锐领一万多兵马,留守南昌,然后尽发王府护卫精锐,自率主力六万多人,号称十万大军,分为五路,共一百四十余队,出鄱阳,过九江,挥师直攻安庆。

而在这段时间里,王阳明飞檄传书,号召各地起兵平叛。吉安邻近各县郡的知府、知县、都指挥们,纷纷带领所属兵马,开赴吉安集结待命。

十多天内,就在吉安召集起了数万兵马,军威大振,待机而出。

探知朱宸濠主力已经离开南昌,王阳明当机立断,立即出兵!

七月十三日,兵发吉安,正式踏上了平定宁王叛乱的征途。

同类推荐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那年盛夏,倾慕余生

    那年盛夏,倾慕余生

    “如果爱你要加个期限,那么,我希望这个期限是......永远。”他是天之骄子,她是神秘女生;他和她的相遇,是命中注定,是缘分使然;他和她的故事,请让我慢慢道与你听。一杯香茗,一张木椅;一个故事,一份情深。
  • 系统不让崩人设

    系统不让崩人设

    二十三岁的薛慈带着地府淘汰的系统去拯救世界,挽救早已不堪折磨的,颜值特别高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神非无情此生早相许

    帝神非无情此生早相许

    我以为能够杀了你,是我后半生的最后的愿望,但倾城知道自己早已是你的人,此生早已注定,你如何,我便如何。
  • 没有神的世界

    没有神的世界

    人类终究是被神赋予了使命,在这片被打碎的世界继续寻找着所谓的永恒。
  • 隐婚总裁请勿扰

    隐婚总裁请勿扰

    第一次见面,她送给了她一个微笑,他记了她一辈子。第二次见面,她撞到了他,他和她签了一纸契约。从此,她成了他的隐婚夫人,他给了她万千宠爱。“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她问。“羽恋,你不知道,十五年前你我的灵魂就已惺惺相惜。”他道。
  • 灰色狼皮大衣的主人

    灰色狼皮大衣的主人

    这是一个虚拟人物的世界,所有不存在的人,在这都会有立足之地...
  • 异度星域

    异度星域

    贪狼星上,无数人类中的勇士突破神格成为后神。基数甚大的后神群体渐渐威胁了以创世神为首的先神权威。为了巩固自己在贪狼星上的统治,创世神欲将所有后神以及人类毁灭。人类生死存亡之际,幸得掌握造化之力的守护神将创世神封印。数万年后,贪狼星上再现危机。先神们欲将创世神从虚空封印中救出。如今守护神已经不再,谁又能阻止先神们放出创世神解除危机?
  • 神证奇谈

    神证奇谈

    现代都市人们为一纸证书头破血流,应届生郝仁应聘被人事经理羞辱,买证遭到证贩子讽刺,失意之时竟拾得天书神证。。。。。
  • 鬼界帝王

    鬼界帝王

    考入高中的独孤永明,不学无术,整天游手好闲,喝酒抽烟,打架斗殴。被黑道势力看中,开始了黑道生涯,在一次比拼中不幸身亡,但阳寿未尽,地府不收,无法投胎重生。魂魄在无尽星空游荡,无意闯入金星,获得神秘超生碑,得其传承——幽灵宝典。修为有成后,返回地球。有一天晚上,无意撞见高中同学被恶鬼缠身,为解救同学杀死恶鬼,原来这恶鬼是鬼皇之子,因此惹上了整个鬼王朝,为了在鬼界生存,不断战斗,最终踏上鬼界巅峰,统一鬼界,成就无上之位。精彩尽在鬼界帝王。
  • 冲破浩劫

    冲破浩劫

    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党,在枯燥的学习生涯中,将自己的幻想与所有人分享。人类面临空前的灾难,所有地球上的人类之间争端在这个灾难面前显得渺小无比,所有的人类都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