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珠仔:一位大写的人
曾强陈万民
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有句名言:做人要做大写的人。
—采访题记
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大写的人。虽然他们或是所处的环境不同,或是从事的职业不同,或是奉献的方式不同,但是,他们拥有着共同点:志存高远,胸襟开阔,乐于奉献,大爱无垠。
省劳模、知名企业家、优秀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曹珠仔就是这样一位大写的人。
志存高远,敢为人先创大业
曹珠仔出生于铅山县汪二镇曹家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以人们庸俗的眼光来看,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者”,就像漫山遍野不知名的小草一样。
然而,一位伟人却如此说道:低贱者最聪明。此话应在曹珠仔身上,应当如此解读:聪明,就聪明在他能穷则思变;他能逆境成才;他能“小草无花敢争春”!
1984年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掠过地处偏僻的曹家村之际,曹珠仔凭借“小草知春”的敏感,从一篇《政策给我豹子胆,敢当“绿色银行”大老板》的人物通讯中得到启示:他人敢承包集体山林发家聚财,我也要承包集体企业脱贫致富!于是,就在乡亲们左右观望,彳亍难择之时,曹珠仔抢先一步,果敢地承包了新安砖瓦厂,不久,就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正当他决意甩开膀子大干,创办大企业的节骨眼上,一只“拦路虎”向他扑来: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与经验。他与人合伙开办的打鼓岭煤矿,很快就被“咬”得一命呜呼。面对致命的打击,是俯首认命?还是逆势进取?曹珠仔选择了后者:他勇赴全市重点企业—新安煤矿“拜师学技”,滚打摸爬十年整,做好了“厚积薄发”、“东山再起”的前期准备。
天道酬勤。1998年11月,志存高远的曹珠仔再次出征:他以自己诚信的人格,四方筹资,个人创办了小坞煤矿,亲任矿长,大展身手。一方面,他广结朋友,拓展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他规范管理,提升生产能力,把个煤矿办得很是风生水起。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成为曹珠仔克困攻艰、高歌猛进的强劲动力。在事业上,他先后收购了诸如饶坞煤矿、新垅煤矿等企业,组建成实力雄厚的鑫祥实业有限公司,由矿长跃为董事长,从一贫如洗变成千万富翁;在政治上,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既担任了彭家村党支部书记,又全票当选为村主任,先后荣获了“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企业家”、“省劳动模范”等一系列称号,成为铅山县崭露头角的人物……
胸襟开阔,“倒贴”打造新农村
2009年,铅山县新农村建设年终综合考评中,谁也不曾想到: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汪二镇彭家村曹家自然村竟然排名第一,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元,增长幅度勇夺全县之冠。
奇迹在“倒贴”中诞生。采访中,一提起这一“喜事”,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该归功于我们村‘倒贴’的领头人—曹珠仔书记,他,一个人就出资了151万元!”
2009年4月,彭桥村曹家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曹珠仔被当地村民选为理事长。此后,他甩开膀子干了起来,先后捐助151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他出资建起了七千平方米的“紫烟园”,园内集休闲、运动于一体;为了丰富当地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他先后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搭起了戏台,修建了两千平方米的烟火潭文化广场;为了改善曹家村交通落后的面貌,他还修建了1.5公里的环村公路,进村路两旁则安装了路灯,并进行了绿化、亮化。有时为了赶工程进度,针对当地劳力不足的问题,他一连八九天,调集自己煤矿所有员工挑灯夜战。公司的业务则无暇顾及,公司损失至少在30万元以上。对此,当地有些人不理解,有的还认为他傻,但他总是微笑着说:“虽然我现在富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曹家村人,没有忘记这里的一山一水,从来没有忘记以前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在我创业最艰难的时刻,是党和政府鼓励、帮助了我,况且人活一世,总得留下点什么!”
曹珠仔在抓曹家村整治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对此,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聘请专人作了曹家村五年产业发展规划,并以自己实际行动积极带领群众致富。目前,在他带领下,曹家村成立了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已达21户,除此之外,他还带领部分村民进行水产养殖、果苗种植。有的村民没有资金,他则无私地借给他们。2009年3月,同村的查美东想承包水库发展养鱼、养鸭业,水库承包下来了,但没有钱买鱼苗和鸭种,眼看养鱼季节要来临,一家人正为此事愁眉不展。曹珠仔了解情况后,借了4万元钱给他,帮他创办了养鱼、养鸭一体的养殖业。为了帮助村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他经常个人出钱请专家现场讲解各饲养、种植技术。2011年,他又在积极筹办一家大型养猪场,着力为全村乡亲开辟又一条生财之路……
大爱无垠,真诚回报桑梓
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曹珠仔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他深知,没有党的政策,就没有他的今天。因此,富起来的他,首先想到的是饮水思源,致富思进,回报桑梓。2005年,他个人出资80余万元修缮了东湖村雾霖山寺庙,并浇筑了进庙之路;在走马村他出资30余万修建了判官庙附近的桥和路;2006年,汪二镇政府要浇筑新安至骆家的公路,他又捐助60余万;2007年,石垅村村民由于常年受当地煤矿开采的污染,镇政府决定将石垅村民搬迁。尽管曹珠仔煤矿不在石垅,但他得知此消息后,带头捐助了80余万元用于石垅村民整体搬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的尊老爱幼美德,在曹珠仔身上有了新的佳话。每年逢年过节,他都要抽出时间去当地新安敬老院看望那些老人;村中的孤寡老人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对象。2007年,同村的占瑞新老人得了胃癌,家中无钱看病,曹珠仔了解情况后,自己派车送他到上海看病,并替他垫付了两万元,尽管老人后来去世了,但他的家人却从来没有忘记曹珠仔的恩惠。2008年9月,汪二村的童玉婷同学考取大学,由于家中贫困,眼看就要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一家人正为此事犯愁,曹珠仔亲自上门送上了两万元。也因此,曹珠仔决定设立上大学奖励基金,每个考上大学者则奖励2万元。与此同时,曹珠仔创立了全县第一家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使全村“呵护青少年成长”工作步入了全县前茅行列。
曹珠仔,从一贫如洗到千万富翁,从普通农民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历尽千辛万苦,征战千难万险,用不懈奋斗铸就成功,以无私奉献诠释大爱无垠,群众赞誉,有口皆碑。他,就是一位可敬可赞大写的人!
铁丛兀自傲霜雪干在枝头不落花
—记铅山县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吕
曾强周剑宇
在北国的沙荒草丛里,生长着一种野花,因为它长叶时不开花,花开后叶便脱落,花朵似梅,颜色鲜艳,而枝干犹如钢制铁铸,所以,被人称作“干枝梅”。此花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即在冰封雪 飘、万木凋零的季节,依然傲雪不落,颜色如故;如果连枝采撷,不需水养,可以瓶插很久。这可能是风刀霜剑的磨砺,造就了它如此的耐力和性格。
吕翚是铅山县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采访了她环监事迹和经历后,不由得把她与“干枝梅”联系在一起。思索起来,总觉得在偌大的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却是互相关联的,虽然人和草木相距甚远,但是他们之间有时也会有相似、相通、相同之处,这就是笔者把吕翚和“干枝梅”联系起来的哲理基础.
优秀源于磨砺,成功饱含艰辛。一身阳光、一身豁达、一身干练、一身风华的吕,却是伴着“苦涩”两字长大的……
吕翚祖籍山东,像无数苦难的闯关东者一样,冒着日寇杀戮封锁,爷爷率领一家七口漂过渤海闯到了大连,在海边租住一间草房谋生。谁知一场横祸从天而降,年幼无知的小叔叔将海滩上被有钱人抛弃的毒性极强的“霸鱼头”捡回来煮食,奶奶、两个小叔和一个小姑竟中毒身亡。为购买两副薄棺材,便将大姑给人做童养媳,年仅13岁的大伯跟随解放军部队,一去便音讯全无。倔强的爷爷擦干眼泪,含辛茹苦将吕翚的父亲拉扯大……
1963年,吕翚的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鞍山师范学院,作为全省六个本科大学生之一,他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工作岗位,带着年逾花甲的爷爷,毅然决然地来到江西铅山,理由很简单:与失散多年的大哥团聚……
经朋友介绍,吕翚的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知、相爱,1965年,吕翚呱呱坠地,4岁那年,她与母亲一道从大连来到了铅山。
吕翚出生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她的父亲是县级领导,她的母亲是县妇联主任。按照一般人的推测,吕翚自幼应当享受“小公主”的待遇,然而并非如此……
父母是一对“工作狂”、“事业迷”,林林总总的繁杂家务便一股脑压在年幼的吕翚身上,11岁开始,她就包揽了爷爷、姥爷、父母、弟妹全家7口人的衣服洗浆、一日三餐买菜做饭等杂事,理论上的“小公主”,活脱就是“小仆人”。个中辛劳,怎一个“苦”字了得……
吕翚漂亮、伶俐、聪慧,不仅是学校的文艺宣传队骨干,而且是学校篮球、排球队的好苗子。然而,当她编织当“演员”或“运动员”理想之网时,却被父亲的嗜好相殊之由扯破了。当一次次专业报考机遇接踵而来之际,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友”顺意而走。她只好顺从父亲的“旨意”,顶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获取的一个就业指标,分配在县副食品公司下属商场,干起了营业员工作,个中委屈,怎一个“愁”字了得……
豆蔻年华的吕翚,极其标致,人见人爱。在人们“望美兴叹”之际,她嫁给一位汽车修理工,一时引起社会哗然嘘叹。婚后两年,吕翚喜添双胞凤胎,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双胞姐妹便唤“欧鹂”、“欧鹭”,充满着诗情画意。然而,有谁可曾知道,这对双胞胎,却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出世的头个月,竟是在育婴箱,用热水袋、电热毯土洋结合的险招才挺过来的。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务、无助的操劳压得吕翚喘不过气来,提起这段煎熬,吕翚哽咽无语,黯然泪下……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监就是生命线。吕翚倡导崭新的理念,克艰攻困,扬起破浪的风帆……
2007年,组织上任命在环保战线滚打摸爬十四年之久的吕翚为县环监大队大队长。面对新的使命和职责,她暗下决心,要带好管好队伍,打造出环监工作新天地。基于此,她三管其下。其一,强化理念。理念一新天地宽。她带头在全大队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监就是生命线”的崭新理念。其二,强化学习。按照理论政策、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三结合的要求,定期举办各类学习活动,建立学习轨制,确保学习常态化,从而使全队人员个个法律上明,业务上精。其三,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环保目标任务工作制度和方案,保证执法主体到位,执法到岗、责任到人,严格督查,促进环监工作克艰攻困,扬起破浪的风帆……
2007年4月的一天,吕翚带着工作人员来到恒利纸品厂。纸厂排出的污水侵袭着河沟两侧的草木,河沟拐弯处沉积的污染物散发出难闻的异味,看到这一幕,她的心痛了。当她向企业主讲明政策,要求关闭企业后,企业主摆出了无赖模样,并放出狠话:你们环监大队不让我生产,就是不让我活,要死大家一起死。吕翚针锋相对,钢铁对钢铁,组织人员,就地封产。企业主看硬的不行,改换软招。他托人找关系,多方说情,在非法损害青山绿水这个问题上,吕翚和环监大队没有丝毫商量余地,他们采取强硬措施,关闭了该企业。
打一枪换个地方,用新瓶装旧酒。一些被关闭的企业甲地关闭,新迁到乙地;关闭了,换个名称重新登记进行生产,和环监大队玩起了“躲猫猫”。吕翚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建立信息联动平台,亮出自己的“顺风耳”、“千里眼”;二是勤走细查,建立起跟踪管理“明细账”;三是反复抓,抓反复,着力根治“牛皮癣”。铅山县委、县政府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拆除塑料粒子厂的集中行动,一时间,塑料粒子厂在铅山境内销声匿迹。近期来,极个别企业主偷偷到偏僻山区乡村生产,吕翚和队员们在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到这些企业,立即组织力量予以拆除。一些观望的企业主闻讯后,断了重新办粒子厂的念头。
几年来,吕翚和她的环监大队坚决打击非法损害环境的行为,看似“无情”,却处处透着对青山绿水深深的情缘。
心有千千结,情暖百姓家。两年来,处理信件140余起,监察42家企业,征收700余万元用于环境专项整治……
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建设生态铅山对环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和自身权益维护,面对企业发展的服务需求,吕翚和环监大队倾注着情感与心血。
2008年,河口镇建华餐馆开张之日,食客满座,相谈甚欢。老板是春风满面,笑迎宾朋。突然,来了几个气冲冲的客人,嚷着吵着问谁是老板。原来餐馆没有安装配套的环保设施,油烟味影响了餐馆附近的邻居正常生活,他们找上门来要讨个说法。吕翚和环监队员接到投诉后,立即到现场,对业主讲道理,说法律,热情指导业主安装好环保设施,既确保了餐馆正营业,又确保了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赢得了在场宾客的赞许。
一天,永平镇花亭子村村民刘兆森发现自己菜地的菜出现黄叶、卷叶。他凭着自己种菜的经验买来化肥,但几天下来,一点效果也没有。紧接着村里的其他菜地也相继出现了大面积黄叶、卷叶的现象。眼见自己付出的血汗泡汤,村民们着急了,到镇政府反映。吕翚带着队员们来到村里,仔细到菜地里观察、调查,很快得出结论是化学物品所致。并迅速查找污染源,最后确定是由于相距不远的瓮福化工有限公司,在停产检修环节上,因设备检修时间过长,残存在设备内部的二氧化硫气体挥发聚集在叶面。吕翚将实情及时向上汇报,引起了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联合调查组着力调解,菜农得到了相应的补偿,挽回了损失。企业经过这场风波,制定了更详尽的环保操作流程,为今后依法进行生产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于服务之中贯注情感。几年来,吕翚和她的队员们解决了大量的环保纠纷,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给比拿愉快,累蕴含幸福。两年里,驱车行驶4000余公里,牺牲200多个休息日,工作通宵达旦之夜达40余个……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生的行程中,吕翚心中时刻铭记给比拿愉快,累蕴含幸福,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