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厅,趁同伴们办理住宿手续的当儿,我大体打量了一下大厅:地面由各种色彩的大理石铺就,中间是一个圆形图案,猛一看,活脱脱一张地图,仔细一瞧,一个“和”字幻化其间。可不,检察官不就是为法制建设、社会和谐而存在的么?在心里,我不禁为设计者的灵性叫好。对着正门,是一屏巨大的浮雕,主题自然与井冈山斗争密切相连,右边是柜台,台面整洁有序,两台电脑忙个不停,左边浮雕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斗争的惊心动魄。“手续全部办好”,听到衣着整洁吐字清晰的服务小姐甜美的声音,我们纷纷拿上自己简单的行李,走向电梯,鱼贯而入,按下数字“8”。我和黄建新在“829”号房门前停下,插卡、开门,略作洗漱,我们一行十人又相逢在三楼餐厅门口。
在餐厅外宽大的天井里,中间摆放着八套竹编桌椅,质朴而高雅,前面是历任检察长的巨幅照片和简历介绍,首任检察长就是赫赫有名的罗荣桓元帅,后面一个巨型玻璃幕墙,里面陈列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检察院”的门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当年的实物,我心中一惊,这件革命文物得以保存,井冈山的人民该是多么的智慧呀。
进入餐厅,看着丰盛的早餐,我们的饥肠更加卖力地打起鼓来,大家依次坐好,喝着热汤、嚼着馒头,剥着蛋壳,我们的眼睛又不约而同地盯着那个大盆——满满的红米粥,我的心中忽然响起一段动人的旋律——
红米饭,南瓜汤……
1927年的井冈山,“人不过二千,粮不过万担”,如何才能接纳这支衣衫褴褛,胸佩红飘带,臂缠红袖套,背插大砍刀,手握红缨枪的队伍?更有那“敌军围困万千重”,物资的奇缺是难以想象的:粮食、布匹、盐巴、药品、枪支、弹药……质朴的井冈山的父老乡亲们硬是以大山般的胸怀,从自己的口中,省下这一粒粒、一捧捧的红米,尽管它粗糙难咽,但填充了将士们的辘辘饥肠。于是,这支弱小的队伍生存了下来,成长了起来,在红米的滋养下,在斗争中,不断壮大。
这支队伍的领导人是:毛泽东、朱德;这支队伍的名字叫:红军。
在红米的滋养下,第一个红色政权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井冈山成为共和国的摇篮。
在红米的滋养下,第一支人民军队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井冈山成为解放军的发祥地;在红米的滋养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咀嚼着红米,毛泽东迈着坚定的步伐,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咀嚼着红米,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走进共和国元帅的行列;
咀嚼着红米,粟裕、黄克诚、谭政佩戴共和国第一批大将军衔;
咀嚼着红米,肖克、张宗逊、邓华穿上共和国第一批上将礼服;
还有更多的中将、少将们,不都是咀嚼着这井冈山的红米成长起来的么?
看着碗中的红米粥,我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在井冈山怒放;我仿佛看见铺天盖地的猎猎红旗在井冈山高扬;我仿佛看见红军战士枪口中喷向敌人的愤怒的火焰;我仿佛看见这井冈红米点燃的星星之火啊,燎原了整个中国!
我不禁问自己:井冈红米,仅仅是果腹的食粮么?
吃罢早饭,我们漫步在水泥公路上,两边的建筑,两边的美景,中间行走的我们,都吸引着手中的相机,闪光灯亮个不停。忽然,路边一丛盛开的金黄色的野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俯下身子,深情地嗅着,脑中蓦然淌着一句词——
战地黄花分外香
在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井冈山历经的大小战斗该不计其数了吧?在敌人“石头也要过三刀”的疯狂叫嚣下,红军将士,井冈山的人民又付出多大的牺牲?
随后的参观,我的心灵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被震撼。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雕塑园,在大井的断墙边,在小井红军医院,在井冈山随处可见的塑像下……
20岁、19岁、18岁……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定格在人民的记忆里,井冈山5万余位烈士中的15744位的英名镌刻在大理石上,布满了陵园吊唁厅的四壁,而更多的烈士都集结在那块圣洁的无字碑上。一个小小的村庄,就有几名,十几名,几十名的年轻的身躯,为了自由,为了理想和信念,永远躺在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以鲜花为伴。他们的精神,化作这朵朵黄花,绽放在井冈山上。
1929年深秋的季节,一次激烈的战斗后,毛泽东,这位伟大的诗人,看着漫山的菊花,踏着遍地的弹壳,以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以满腔的热情,留下了这气度恢宏的篇章:“……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我凝视着先辈们的眼睛,一双双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刚强;我感受着先辈们的心跳,一颗颗是那么的雄健,那么的激越;我仰望着先辈们的身躯,一尊尊是那么的挺拔,那么的伟岸。
一座座雕塑,就是一座座丰碑,就是一面面旗帜,引领我们向着光明,向着自由,向着富强,前进、前进!
我们聆听着红军的故事,行进在红军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红土地上,那一个个传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恰如—
黄洋界上炮声隆
汽车盘桓在蜿蜒的山路上,向山顶行进。并不健谈的司机小罗担任了义务讲解员,说起井冈山的故事是那样的熟稔,如数家珍。“瞧,前面那棵大树,朱总司令挑粮经常就在它下面小憩。”透过车窗,对着这棵大树,我在心里默默地说:“这根扁担我们会继续挑下去的,大树可以作证,井冈山可以作证。”枝繁叶茂的松柏,苍黛旖旎的翠竹,间或飞起一两只色彩斑斓的小鸟,这里一幅多么温馨的图画呀,我怎么也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当年的那场战斗联系在一起。
循着红军的足迹,我们步入通向哨口战场的小径。小径宽不过一米,曲折蜿蜒,来到山顶,一条简陋的战壕仿佛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与辉煌。
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首,其险峻,堪称第一。
1928年8月30日,敌人趁我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之际,以五团之众偷袭井冈山,而我黄洋界守军只有中国红军第四军不足一营人枪。然而,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在朱云卿、何挺颖的指挥下,凭险据守,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猛烈的进攻,子弹打完了,就用滚石檑木抗击敌人,天色渐晚,红军扛来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向敌人轰去,哪料想,前两发都是哑炮,大批敌人即将蜂拥而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一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飞敌军指挥部,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吓得敌人屁滚尿流,魂飞魄散,误以为是主力红军回来了,结果是连夜仓皇而逃。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毛泽东获悉战斗胜利的喜讯,诗兴骤起,欣然命笔,填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词《西江月?井冈山》。
今天,我站在这掩映在绿荫深处,雄伟的纪念碑下,一边欣赏着龙飞凤舞的毛体草书,一边轻轻地吟诵这阕红军的颂歌:“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我们纷纷在纪念碑下拍照留念,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著名的镏金大字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同时留下的还有朱德元帅的手迹:黄洋界。
我们也找到了当年的炮台。在这斑驳但骨架依然硬朗的炮身前,我长久地伫立,倾听着它的传奇。
曲折的小径,引导着我们来到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对着门前的滚石檑木阵,对着营房内墙上的各种文物(仿制品),我不停地按动快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各种不同的角度,远景、近景、特写,恨不得把所有的记忆都永远地记忆下去,也顾不得黄洋界的晨雾早已打湿了我的头发,我的衣服,打湿了我的眼睛,还有我的心。
不作短暂的停留,我们在小罗师傅的带领下,来到红军造币厂,来到红太阳纪念馆。在井冈百竹园,心情忽而变得明快起来。是呀,过去的一天半,时时被感动,刻刻被震撼,这最后的半天无论如何也该给心情放个假吧?毕竟—
风景这边独好
挹翠园里,各种自然的人文的景观拼命地挤进我的眼帘挤进我的镜头,这份丰厚的大礼,我自然是照单全收。我和增华穿着红军的衣服,留下许多影像。哦,对了,我还充当了一回毛委员的信使,“报告毛委员,前头活捉了张辉瓒。”我指向来时的路,向毛委员报告了这一喜讯,后面赶上来的两个英姿勃发的红军女战士站在我的两旁,与毛委员一道分享这胜利的消息——当然,这是电脑合成的。
五指峰前,大家争先恐后地换上红军服,寻觅着红军的感觉。于是,我们一行十人成为“中国红军第四军”的某个班。旗手周行挥舞着“中国红军第四军”鲜艳的战旗,召唤我们来到朱德元帅“天下第一山”的手迹雕塑前,留影纪念。陈万民、付荣华专业记者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黄一亮、周丽萍夫妇摆出一个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勇往直前的Pose,引得我们纷纷效仿。以至于别的团队的朋友们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一时间,“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军服告急,斗笠告急,草鞋告急,过剩的是我们的激情和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一如当年的情景。本班的三位红军女战士何秋香、段霖英、周丽萍的合影,因其青春靓丽、英姿飒爽,成为本次采风活动拍摄的1494张照片影集的封面。此为后话。
井冈百竹园中,我们深情地吟诵《井冈翠竹》,我们激昂地唱着“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拥抱亭亭翠竹,亲吻片片红花,在各种竹子旁留下自己和同伴的倩影。用这“头一名”的井冈竹子精心雕刻的一个笔筒成为我永久的珍藏。
龙潭告诉我什么叫壮观。我们沿着岩石凿成的山道,顺次而下,来到第一瀑。溪水冲击峡谷,挟万钧之力,发龙吟之声,陡然飞入67米下的深潭,水花漫天飞舞,气势磅礴,而潭水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我想这大概就是碧玉潭的得名吧。我们继续向峡谷底部探幽,依次欣赏了金锁、珍珠、飞凤三瀑三潭的风采,最后来到第五瀑—“五龙窜顶”下的仙女潭。近观仙女潭,碧水泱泱、树影摇曳,四周绿荫覆盖,相映成趣,宛如仙女一般美妙、轻盈,这是仙女沐浴的地方么?我忽发奇想。可我们不是仙女,无法消受这大自然的恩赐,留下些许遗憾。
我们正想体验现代井冈的风姿。天遂人愿,太阳为了明天的辉煌而早早积蓄能量,月亮为迎接满天的繁星已伸长颈项。于是,我们进入高空索道的车厢,透过玻璃,俯视龙潭五瀑,一片葱绿,叠叠层层,一条玉带五曲回环,棵棵大树挺立向上,芊芊翠竹傲然其间。真个是“回山佳木倚天剑,一簇蓝花碧玉簪”(郭沫若《龙潭》)。这正是—
而今迈步从头越
井冈山的人民早已走出了历史的功劳簿,这些富于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质朴的人民,也同全国人民一道,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搏击,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昂首阔步,为祖国的富强,为社会的和谐而辛勤地劳动着。
在各个景点,在各个小区,一群群出售各种旅游纪念品、井山特产的山民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没有强买强卖,更没有欺行霸市,个个都那么和蔼,那么亲切,个个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你可以看着辣椒洗净、切碎、腌制,可不能垂涎三尺哦,不然就……哈哈。你也可以自己操刀,制作出自己喜爱的“艺术品”。几乎每个摊点,都有用弹壳粘制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小模型,这是在告诉人们英勇的红军凭借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最终战胜了拥有这些先进武器的白匪军?还是在警示今天的我们,战争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我们不需要战争,但不惧怕战争?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们走进了井冈山的天街,不经意也走进了充满绮丽想象的郭(沫若)先生九十年前创设的意境中。由巨型花岗岩雕刻的牌坊,在这个“小雨润如酥”的傍晚,迎来了同样有着红色传统的铅山的我们。
马头墙,红窗格,白墙青瓦,坡顶飞檐,好一个江西民居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明星”的陪伴下,徜徉在天街,霓虹闪烁,鲜花与游人簇拥,梦幻和现实交映,我们近乎于贪婪地欣赏着这些“世上没有的珍奇”。
在雕刻厂的一爿爿店面里,大大小小的木雕、根雕、竹雕艺术品活灵活现,琳琅满目,几无插脚之地。你看那笑容可掬的弥勒,正饶有兴味地看着熙熙攘攘的往来人群,那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红雄鸡,伸长颈项,仿佛时刻在提醒人们要“只争朝夕”,另一只暗红色的公鸡在引吭高歌,与之应和,取名“金鸡报喜”,还有一个唤着“博大精深”的,把树木的纹理发挥得淋漓尽致,简约几刀,一个栩栩如生的古朴、庄重的老子形象就矗立在你的跟前,缄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人和事,仿佛在与我们进行灵魂的对话,心灵的沟通,而原料只是一截被火烧过的半片树桩。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属那只展翅翱翔的大鹏。你看它的眼睛,深邃坚定,向着远方,如一颗淡紫色的玛瑙,布满细小的蜂窝状棱面,清澈而明亮,嘴唇微张,如铁般坚硬的喙,尖中带钩,随时准备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片片羽毛清晰可辨,这是搏击于海天之间的矫健,也是跨越万水千山、远涉重洋的自由,那么自信而又从容。锋利的爪子紧紧抓在悬崖峭壁的罅隙里,傲然屹立,肌肉隆起,铁骨铮铮,血脉贲张,肆意张扬着一飞冲天的豪情,翼展达四米余,故名“大展宏图”。开价自然不菲:188万,囊中羞涩的我们也只剩下“望鹏兴叹”的份了。隔壁的另一个门面里,陈列着一张硕大无比的会议桌,用一棵巨大的千年香樟镂空挖成,桌面足有一尺厚,异常平整光滑,熠熠生辉,幽雅的清香浮动,引得我们啧啧赞叹,据商家介绍,正在为这张堪称国宝的桌子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我被井冈人的大气所震惊,也被井冈人的与时俱进而折服。
在奇石馆,你看那颗石头,大自然魔幻般地把它琢磨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淡淡的远山,清清的流水,似乎还有几只船儿在游动,那倒映在水中的大树、翠竹,随着波纹,一漾一漾的,渐渐模糊在远方。令我倍加惊奇的是那串荔枝,用整颗玛瑙雕就,娇艳欲滴,色泽、形态与实物毫无二致,还挂着几颗晶莹的露珠呢,顶端有一颗剥开了一小半,凹凸的果壳翻卷过来,露出雪白的嫩嫩的肉瓤,令人叹为观止,引得你真想趁店家一不留神,偷偷地咬上一口,以饱口福。再看那硕大的萤石,光滑异常,晶莹剔透,一寸以下的纹理清晰得好像就浮在表面,忍不住你就会伸手抚摸一下,腻腻的,暖暖的,如同抚摸熟睡的婴儿,温暖而温馨。
我惊叹井冈山的慷慨,更钦佩井冈人的智慧。他们精雕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也细琢着一天天精美的生活。
红米、熏鱼、石耳、云耳……把我们的大包小袋充实得丰满圆润,不会忘记再提一瓶“井冈红米酒”。回首天街,我已分不清这是天上人间,还是人间天上,我想,同伴们也该有我一样的感觉吧,不然,怎么会找不到回和谐苑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