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6500000027

第27章 栀子

王新龙

前几天收到一封家书,母亲在信里提到,家里的两株栀子花树,有一株日渐枯萎,而另一株却长得颇旺,结了无数花苞,用不了多久,就会满院飘香。读着信,思绪随着母亲的絮叨,飞回久远前曾有的岁月,飞到栀子充溢的日子里。

记忆里的母亲非常喜欢一种纯白的、散发着幽香的花,总是采了来,插在装满水的瓶中,然后,淡淡的花香味便会充满整个屋子。稍微长大些后,知道那种花叫栀子花,觉得是个很奇怪的名字,也因此而记住了这种花。记得小时候,村里几乎很少有栀子花树。只有村头一个婆婆家的院里,有一株很大的栀子花树,花开的季节,引来很多人,向婆婆讨取。婆婆总是慈祥地笑着,剪一两枝微绽的花蕾,分给乡邻。于是,家家户户的屋子里,便都萦着幽幽的花香。母亲总是在傍晚从田间归来时,被婆婆叫住,送一两枝新剪的嫩枝。一迭连声的谢谢,欢天喜地地捧了回来,还不忘向父亲炫耀一番:“看,好美的花!”父亲往往不屑地笑一句:“少臭美!”令年幼的我不解的是,好几次看见父亲在母亲很忙的时候,偷偷地给花换水。告诉母亲这一秘密时,母亲只是笑而不答。那一刻,在我小小的心里,觉得母亲的笑靥如一朵盛开的栀子花,显得那么纯净而柔美。

我告别喜欢长成树的栀子。褐色的枝桠,翠绿的叶子,显示着生命的强盛。我犹为喜欢那盛开的花朵,不张扬,却尽显圣洁清丽;我喜欢那淡淡的冷香,不浓烈,却沁人心脾。生命的过程也是幽静的。夏日里,有雨的午后,我喜欢坐在窗前听雨打在栀子上的声音,潮湿的空气里飘着淡淡清香,深深浅浅的绿色经过雨水的冲洗鲜亮欲滴,晶莹如玉,好像是生命的绿汁奔涌一般。在这样的午后,听得见心跳的声音。可能是受母亲影响,年幼的我,常采了盛开的栀子系于发梢,从不许我戴纯白色饰物的母亲,例外地没有呵斥过我,偶而,还会特意剪一朵给我戴,彼时,我快乐的像只小鹿,令短发的妹妹十分羡慕。

按说栀子的花期很长,能够自五月初开到六月中旬。栀子花从初绽到盛开再到凋零,由纯白转而微黄再至褐黄,色衰而香愈浓。我常收拾了泛黄的栀子花瓣放进铅笔盒里,为的是给自己留一盒清香。再大一些时,也会在残阳如血的黄昏,捡了散落的花瓣,去溪边,静静地撒向水面,看落花随流水而去,感受古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和悲怆。少女的心里,充斥着莫名的感伤。

记不清从何时起,母亲开始栽种栀子花,插秧的季节,将开过花的残枝随着秧苗一起插入田间,直到收稻子的时候才挖了回来,栽在盆里。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不到一年便夭折了。反复实验之后小有成效,每年收稻子的时候,总能栽三四盆,千方百计的养活了,左邻右舍的送人,还给阿姨带去西安。不过很少有成活的,可能是因为西安太冷的缘故。即使勉强活了,也是黄黄的,瘦瘦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多半还是会夭折。而母亲,依然乐此不疲,依然年年会把养成的栀子花送人。也只有母亲养成的栀子,开得硕大而繁多,常被邻人夸奖,母亲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温暖着整个栀子飘香的流年。

慢慢长大成人,对栀子的偏爱却是有增无减。尤其看到长成树的栀子,便会想起家中院里的两棵栀子花树,想起母亲的笑容,心底会有亲切的温柔的涟漪漾了起来,那,是家的亲切。大概是因为身体的缘故,当我在中药书中看到一味叫“栀子”的药时,才知我所钟爱的栀子原来亦可入药,从此以后,对栀子花又生出一缕说不清的感触。再看到盛开的栀子花时,心里便多了一丝丝感动。那苍黑的枝桠,那葱绿的叶子,那圣洁的花朵,那清雅的幽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孕育出如此美丽淡然的生命?

背井离乡的这几年,难得再见到栀子花。偶尔见到,也只是小叶的、娇弱的盆景,苍白的花朵,连那香味儿也是苍白的,全然没了记忆中栀子花的“魂魄”。而那沁人心脾的幽香,依然是魂牵梦绕。心里愈发怀念那满树洁白,怀念那暗香浮动的午后,坐在窗前听雨打栀子时的恬静。古人有诗云:“闲敲棋子落枣花,竹溪村路板桥斜。姑妇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大概就是这样的情怀吧。一日于一超市闲逛,不经意间,一朵怒放的栀子标签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细看来,却是一种叫“一栀香”的花露水,打开来,熟悉的幽香于刹那间充斥鼻端。一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的我,竟不假思索地买了回来,并打开盖子,放在衣橱的角落里,从此,衣服上总有淡淡的栀子花香常伴左右。怀念栀子的心情,也在这淡淡的清香里,时起时伏,如春潮般荡漾开去。

母亲在信中流露着对枯萎的栀子花树浓浓的深情,时隔多年,故园的风雨,依然不曾磨去母亲对栀子的执爱。

父亲曾笑言栀子花是母亲的孩子,我明白,是因为我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寂寞的母亲只好把对女儿的思念溶入对栀子花的关注里。母亲固执地相信,栀子花开的时候,她最爱的女儿一定会回到她身边。陪她一起剪了朵栀子花,插在装满水的瓶里;陪她一起,将养活的栀子左邻右舍地送人,在邻人欣喜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地叹息。

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多年前,母亲纯净柔美如盛开的栀子的笑脸。我知道,今年的五月,栀子盛开的季节,作为女儿的我当是陪在母亲身边的吧。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热门推荐
  • 魔鬼入侵事件

    魔鬼入侵事件

    本是枯燥平淡的生活,街尾的一个老头去世了,和朋友去参加了葬礼,带回家一个木盒,从里面走出来一个鬼魂……本已以为生活只会一潭死水,突遭变故反而让生活有了一些起色,重遇朋友、重拾友谊,冒险、旅途、紧张、危险,生命中竟又多了些精彩和感动。看过我另一部作品的朋友就知道我可以写好推理、冒险、神转折等小说架构,这部作品你们也可以放心来看。
  • 青与楠木

    青与楠木

    世界很大.有人对你的爱不屑一顾.也会有人把你的爱小心珍藏.做好了要与你过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你随时离开的准备.这大概是最好的观念.深爱不纠缠.
  • 我是结界师NO.1

    我是结界师NO.1

    我就问一句,谁还能挡住我!上天下地,改变时间,改变历史,谁能挡我!
  • 海上探险

    海上探险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世纪的呼唤,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与海洋的联系更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恩格斯说过,航海事业根本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陆上权力做强者,其国力常占做胜。
  • 穿越之异世大元帅

    穿越之异世大元帅

    龙逸高中文凭又不愿当保安或者保镖。选择摆地摊,但是被城管追逐,躲在一户人家的屋顶上,以此来躲过城管的搜查。没想到天地异象他被一道光给击中,醒来穿越到异界。靠着身体里带着他穿越的任务系统在乱世中生存,情况会如何…
  • 废材逆转,医者倾城

    废材逆转,医者倾城

    就在落雨晨执行完任务回来后,她发现组织正在进行一个秘密会议。此时已是半夜时分,阴暗的地下室散发着一种恐怖的气息。为什么呢?是因为里面在讨论着血腥的话题。雨晨本不想听这些。她参加不了这种秘密会议,也没有兴趣去听。只是,那三层地下室里,突然穿出了她的名字……
  • 邪王作妃

    邪王作妃

    前世为了逃避相亲,她嫁给了一个根本不爱的男人。再次醒来她成了王妃,而王爷居然还是前世的丈夫?前世离不了婚,这世一定要王爷休妻!为达目的,她拼命作!只要作不死,就往死里作!
  • 魔刀烈

    魔刀烈

    他是魔王之子,剔骨削肉,不止为混入天下正宗!降魔卫道,不止为天下苍生!心如止水,不止为求仙问道!一柄魔刀,一个秘密,一腔仇怨,演绎仙道神话!
  • 一巴掌拍死的青春

    一巴掌拍死的青春

    当被全世界抛弃的时候,是该爱这个世界还是应该恨这个世界?有人告诉我应该去爱,我爱了,爱的遍体鳞伤。有人告诉我去恨,可我不知道该去恨谁。晶晶说,这个世界,没有人天生欠你的。那我还拿什么去恨?
  • 尸棺渡口

    尸棺渡口

    一艘古老的船只载着一口棺静静地漂荡在水面上……当警察赶到时,那条船早已不见了踪影。五年前发生在A市理工大学的恶性凶杀案,四名大学生离奇死在寝室,另一名室友不知去向,警方怀疑这失踪的人很有可能是凶手,记者安言一路跟踪,查找事情真相……在这诡异的死亡事件中,安言觉得一股充满阴谋的迷雾已经深深笼罩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