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1400000017

第17章 感悟社会(3)

其次,即便是有着雄心壮志,要自立于世,那也就要有个开拓创新的精神,走出一条强国之路才是。可西夏王们却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他们一上来就与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一样,搞尽了内部残杀,出尽了宫廷丑闻。先是开国之君李元昊看上了俊俏的儿媳妇,仗着位居九五老子天下第一,硬是抢占为妾。后来儿子成了太子,羽翼渐丰,便谋杀父王,一刀就把李元昊的鼻子削了下来,结果了性命。西夏的几个朝代,很少有一个安宁的时期,唯一一个稍显励精图治之气的皇帝谅祚,却又因病夭折,仅坐了几年江山,23岁头上就一命呜呼了。试想这样一个腐败横行、刀光剑影、内乱不止的王朝,怎么能维持得很长久呢?

再次,从文化的层面上,西夏确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想脱离汉文化的圈子,谋求自成体系。然而,他们的改革走的却是一条繁琐的路子。比如改革文字,日本、高丽均起源于汉字体系,后来他们实行改革,那是越改越简约,越改越符合发展的需要,所以是成功的。而西夏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文字并没有摆脱汉字的框架,只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做了扭曲,生造出数千个文字来。你看那些字,最少的有16笔,多的竟达50多笔!真是可怜了西夏的那些孩子们,他们要学会那么多难认难写的方块字,需要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多费多少劲啊!这样的所谓“改革”,不是往死胡洞里走吗?

综上所述,党项人尽管是一个性格顽强、体质健壮、作战勇敢的马背上的强悍民族,但在那样腐朽恶劣的内部社会环境里,面对着势不可当的蒙古强敌,惨遭毁灭的结局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站在王陵边上,放眼望去,高原是那样的宁静安然,夕阳已经衔住贺兰山头,一抹余晖犹如舞台上的射灯,照在莽莽荒原上,把那些亘古的坟堆衬托得诡秘幽然,由一群群花岗岩组成的雕塑般的贺兰山麓,则像一道巨大的背景幕布,黯然悬挂在天际之下。我猛然想起,这里不是刚刚上演过一出激越壮观的活剧么?如今尘埃已经落定,大幕已经收起,舞台上业已复归平静。只是我的心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那些剧中人的声音仍然在我耳边回响,他们似乎在呼喊着一句同样的台词: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先生,买一块贺兰石印章吧,我帮你用西夏文刻上你的名字,很有意义的哟!”我一抬头,原来已经走到了西夏王陵园的大门口,一个中年人正在向我兜售着他的商品。和他的小摊位紧挨着的,是一溜数十个凌乱的货摊,有建了低矮棚屋的,有露天摆放的,无非是一些贺兰石块、羊皮制品之类的旅游商品,摊贩们都在喋喋不休地向旅游者施展着推销能事—全国一律的场面而已。

我望着那个要我消费的小摊贩,心想你刻上西夏文字,我拿给谁看?倒是这贺兰石,虽远没有寿山石青田石宝贵,但它却蕴含着沉重的历史遗痕,它就像眼前的贺兰山一样,是那么平和、宁静,宁静得令人起敬,宁静得意味深长。我于是立刻选购了一块造型刚劲、纹理别致、较少雕琢的,小心地装进了挎包。

2009年7月25日作于南昌三纬书屋

感悟会昌山

一到会昌,就想起了毛泽东那首优美绝伦的古词。

那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夏日,正在会(昌)寻(乌)安(远)搞农村社会调查的毛泽东,起了个黑早,带着警卫员,兴致勃勃地登上了会昌城北的一座高山。站在山腰,放眼望去,但见群山逶迤,林海茫茫,一望无际,直达东海。眼前景致,不觉勾起胸中的踌躇满志,涌出脑海的思绪万千,即时口占一首: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调寄《清平乐》,作于1934年。其时正是战乱年代,敌军紧逼,硝烟密布。我常想,伟人就是伟人,在那样的情境之下,还能作出如此雅致的辞章,没有相当的定力是断难做到的。更为宝贵的是,词中的“风景这边独好”一句,竟成了几十年来流传于世的经典名句。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人照相,总要在照片上写上一句名言,比如“风华正茂”啦,“革命友谊万古长青”啦,等等,而风景照上写得最多的,还是这句“风景这边独好”。就连前几年赵本山演小品,也在《实话实说》中,讲了世界几个“旮旯”很不宁静后,自我表扬说:“风景这边独好!”

一首词,能写出如此珍贵的名言,古往今来又有几人?

深冬时节,我又一次来到了会昌。

会昌真的很美。

会昌的美在于有水。

会昌县城不大,却有三条江河环绕而过。从北面流来的是湘江—可不是湖南的那条湘江哦。传说八仙中的汉钟离在会昌的汉仙岩得道成仙,韩湘子闻知,即来会合,当他行云驾雾间,瞧见那座奇险峻峭的高山时,一下子陶醉了,竟然手舞足蹈起来,不小心弄丢了一条飘带,化为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绕着山岩奔流,倒把汉仙岩装扮得更加美丽。后来人们为纪念韩湘子,就取一“湘”字,把这条江称为湘江。当然,汉仙岩也正是为纪念汉钟离而取的山名。从南面流来的叫绵江。两条江在城西汇合,变为“贡江”,一路欢歌,直奔赣州而去。这,便是组成赣江的章、贡二江之一的源头。

会昌城有了这些水脉,灵秀之气便也自生了。小城之中,三江六岸,城市建筑沿岸布局,错落有致。街边河畔,花草铺地,树木冠天,亭台映现,桥阁蹁跹。随处都有别样的景致。我循着山道,沿着毛主席当年早起散步的路线,逶迤爬上岚山岭,举目望去,真真一派“直接东溟”的气象,只是那些郁郁葱葱的山岭间,已没有了当年词人胸中的块垒,只现平淡中的愁郁。身边自然更没有指看南粤的战士,只有在袅袅炊烟间登山锻炼的老翁。

我忽然强烈地想到要找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的词意来。我既相信词人是在感叹自己虽早,却有更早之人,但更相信是在感悟着当地流传的一则故事。

很早以前,会昌与相邻的瑞金的边界没有划清,两县总是因此发生一些麻烦和矛盾。不知是哪朝哪代哪年哪月,两县的县令相约,在一个早晨同时起床相对行走,两人碰面的地方就定为县界。于是会昌县令到五更时分便起床下地,开门出城。不料刚走了不到五里地,就见瑞金县令在那里等着。会昌县令大惑不解,问对方何以如此快速?瑞金县令说,其实我已走到你的城门下了,是我又退回了五里地等你来划界的啊!会昌县令顿时羞愧满面,地界便只好就地在会昌的城下划定了。

于是便有了民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在会昌、瑞金一带,这个故事一直在流传,可以说是经久不息。瑞金人当然都是满怀骄傲和自豪,感叹于古时的那个县令,为他们争得了很多土地。而会昌人呢?却是一派埋怨和丧气。有的是埋怨他们的县令太懒惰,这么关键的时候还睡懒觉,不更早一些起床;有的责怪这位县令太老实,不知道也使点儿阴谋诡计,提前起床提前出发,否则就是走到中间一点的位置,也不至于把界划到了城下。更多的是在骂瑞金的县令,说这个人心太黑,心计太狠,不讲诚信,搞不好那一晚他根本就不曾睡觉,整整走了一夜,要不不可能有那么快,走到了城下还退了回去,才等到会昌县令的到来。照这样不按牌理出牌,谁搞得过他啊?我想,“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句话,确实是句无奈的叹息哩!

那么毛泽东当时把这个典故用在他的词中,也发出这一感叹,究竟有何寓意呢?

还是让我们翻开那页历史,窥探一下当时的情境吧。

1934年,正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最为惨烈的时期。当时的中央,“左”倾路线疯狂得很,不仅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和军队最高领导层之外,而且用异常错误的战略战术,把红军几乎消耗得元气尽丧,把根据地丢失得所剩无几。面对一败涂地的形势,毛泽东既急又气,大权的旁落,使得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只能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的身份,深入各地搞些调查研究,做些拾遗补缺的事情。其时他的心情之沉重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了。面对李德、博古们的狂妄自大和临危不觉,他的所有忠告、劝说都不起作用,于是只能把他的警告他的呼吁化为诗词歌赋,击节慨叹。

不知敌情,不明大势,坐井观天,自以为是,终于造成了中央根据地的丢失,造成了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造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造成了数十万生灵的涂炭!

当毛泽东登上会昌城外那座险峻的高山,遥望着郁郁葱葱直接东海的崇山峻岭时,这一声惊天长叹,就足以体现出王者的清醒与远见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其实这一声感叹,绝对是穿透历史时空、贯穿古今中外的一个哲理。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存在竞争,就有智和勇的较量。

在较量之中,强者总在运筹胜算,弱者总是怨天尤人。

你看市场竞争中,产品讲究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变”。对于不善经营者来说,这不就是“更有早行人”吗?而智者对此却有“跨越式发展”“另辟蹊径”“蓝海战略”之类的办法,一跃成为强者。就是在国际大格局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弱国只会发发声明,提提抗议,对强加给自己的东西无可奈何;可若是惹恼了强悍的弱者,他就会以死抗争,反过来逼得你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

要做强者,就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懒于奋斗,疏于心计,否则就只能哀叹不如人了。

毛泽东的这声感叹,后来终于还给了他的竞争对手。他在重掌兵权运筹帷幄之后,创造了一连串的战争神话,以四渡赤水、万里长征、三大战役、千里渡江等无数奇迹,逼得对手终于发出了“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的哀叹!当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回应“人民万岁”的时候,我想,彼时蜗居台湾一角的蒋介石就应念叨“莫道君行早”了啊!

这便是角色的转换。英雄得手时,可以书写历史,英雄失手时,便只能由历史记录他了!

如今的会昌山,还是那么峻峭,还是那么高雅。山腰上毛泽东当年伫立吟诗之处,已建起了一些纪念性的场所,有红瓦白柱的亭子、仿毛体书写诗词的巨大影壁等等。小摊小贩们也照样在其中摆摊设点招揽生意,破坏着这里的圣洁雅韵。我站在山边上,努力排除掉耳边的聒噪,让心情回归揽云驱风的境界,果然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原来早行也罢,晚行也罢,人类的竞争终究都是无谓的。就像舞台上的戏剧,演出时固然热闹,大幕闭上后也就销声匿迹了。只有自然山水是永恒的,它们不知目睹了多少演出,也不知听闻了多少英雄好汉的笑声和哭声,可它们都不作评价,也许根本不屑于评价。看满山的翠绿,和间或露出的高耸的石峰,不正见证着自然之伟大吗?

人啊,真的是渺小得很!

2010年除夕作于上高紫檀苑

笔走滕王阁

第二十九次重修的滕王阁,的确是瑰伟绝特,气势磅礴,不仅做工精巧,且尽情展示了唐宋建筑的风采,使人竟不觉得非原址原物而漠然。每当登临高阁,凭栏远眺,但见赣江北去,帆影点点;梅岭西来,烟雨葱葱。大桥飞架,承载多少欢车快马;滩涂开发,惊现无数美景奇观。真的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当然也有美中不足,譬如那两部小电梯,就有画蛇添足之感。本来阁中陈设是自下而上按顺序供人参观的,到最上层便是仿古演出,既可让人有渐次深远进入历史之感,又能借看戏小憩片刻,以缓解登楼之累。可电梯一坐,顺序就颠倒了,除非无所事事,否则就很难调整思绪。再加上现在又把戏台改作了“金銮殿”,供人过一回“皇帝”“皇后”瘾,还要交钱买票,实在是与斯阁大相径庭,俗不可耐。

只是到了五楼,当那由八块铜板拼成的苏东坡大学士手书的《滕王阁序》映入眼帘的时候,我才豁然开朗,顿感诗文正当其地、其地方见诗文矣!导游小姐也只是到了这里,才滔滔不绝地进入“序因阁而作,阁以序而传”的境界了。

其实据史书记载,滕王阁原本是不怎么样的,当年唐王李渊封子李元婴到南昌府为滕王时,其府地之偏僻,恰似白居易笔下的九江,“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李元婴在京城长安热闹惯了,怎么受得了这般冷寂?于是便建了这么个楼阁,以便供自己呼朋唤党吃酒看戏有个像样的地方,我看也相当于现今的“红楼”,何足道哉!

了不起的还是文人,尽管秦始皇下死命令烧书埋人,也尽管古训有云秀才起事难成气候,但真正的秀才还是成了气候的。无论是孔孟老庄,还是屈子司马施罗曹吴,哪个不是饱学之士贯古越今之才?我看历史要靠英雄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不假,但还要靠文人写就,或曰再创造,否则历史就成了瞎折腾。现今文人们虽已归类于劳动人民,也非得注上一笔不可。且说几十年之后,李元婴的这个小小楼阁,却靠王勃助一臂之力而名垂千古了。试想元婴除画了一幅“百蝶百花图”尚能一看之外,是要德无德、要政绩无政绩之徒。“滕王”是老爹老哥们马上得天下送的,他算啥玩意儿?可那篇序就不得了,几千年来并无法律约束,也无公德规范,硬是传了下来经久不衰,李元婴地下有知,真应该好好谢谢这位后生哥儿。

站在这块铜板跟前,我总是自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么一篇序文乃至很多诗词歌赋能传之千古不胫而走呢?是写景绝佳,还是状物甚妙?倘或就是因为“推敲”一字捻断数根须为人敬佩?我看既是,却又不是,起码不完全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固然美妙得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是引用率相当高的词汇,可真正使人赞叹催人泪下刻骨铭心感同身受的,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这就是—抗争。

文学艺术不朽的主题其实何止是爱情,准确地说应该是抗争!因为没有抗争的爱情是不值得赞颂的,起码是流传不了的。

同命运抗争,同生活抗争,同邪恶抗争,同自然抗争……人生在抗争中沉浮,社会在抗争中发展,历史在抗争中写就,江山在抗争中易手。

我以为,文学艺术既然是生活的反映,它本身便也布满了抗争的累累伤痕。

抗争需要付出代价,抗争总能炼出精华!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本书从中国文学历史画卷中采撷了部分精髓,从散文、赋、诗、词、戏曲、小说等文体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概览,从远古时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到当今喧哗的收集网络文学,择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家进行详细介绍。
  • 走进唐宋诗词

    走进唐宋诗词

    本书主要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而又喜爱唐宋诗词的学生而编。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例出了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北宋词、南宋词、宋词等时期的经典诗进行赏析及点评。该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选修课教材,也适用社会上有同类需要的读者。
  •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悦读MOOK(第二十卷)

    悦读MOOK(第二十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热门推荐
  • 武道灵诀

    武道灵诀

    开灵脉,开灵海,雕纹骨,秘神臧,虚化神,斩仙宫,破生死修炼之路却艰苦无比,没有人能一蹴而就杨枫,一个大家族的遗孤,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一步步逆而成仙
  • 超越星际

    超越星际

    26世纪中叶人类开始探索宇宙,世界第一大公司杰斯公司开创星际战争计划,一个杰斯公司小职员糊里糊涂的成为一艘星舰的舰长,开始星际探索,且看一个底层青年如何站在宇宙巅峰
  • 嗜血公主的复仇爱恋

    嗜血公主的复仇爱恋

    奶奶,是她最爱的人,如果被人杀害,那个人却只是留下了蓝色妖姬,她走上了复仇的道路,还有个姐妹,在她准备离开家的时候,为了强大她自己,她对她爱的人说了,他说:丫头,我会等你的”。.......
  • 守护你的爱

    守护你的爱

    爱一个人,就应该让她开心,让她幸福......
  • 某绝对的世界领域

    某绝对的世界领域

    关于信仰我从来没有选择放弃,那指间跃动永不息的电光。明日更加精彩而已不复往日,哪怕未来只有痛苦也要勇往直前。我想在那里巅峰的魔法扬帆,绝不管自己能不能回还。哪怕神般的存在,也丝毫无所畏惧,只要还未死亡请挥动战旗。灿烂的笑容只靠,我们更加的努力,永远的守护着心中的美好。加速跑,随着那电光的方向,生命的意义不去追寻又怎能实现,命运而已无法阻我前进道路,就算鲜血染红了大地。继续跑,带着不灭的信仰,生命的意义不坚持到底怎能实现,与其泪目旁观不如选择疯狂啊!希翼大家皆安归!为了心中的みこと,不放弃直到滅亡!
  • 书有灵:修仙太艰难

    书有灵:修仙太艰难

    这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狗血穿越剧情。在这陌生的异世大陆,主人公源幸用“百科全书”开始一段新的故事…
  • 封天神王

    封天神王

    男儿生于天地间,斗转日月换苍天。一株神秘的青莲,伴随着少年走上了一条封天问道的旅途。
  • 超星之神

    超星之神

    一代星神,为了保卫与守护自己最重要的人战斗与献身。
  • 宅仙张周

    宅仙张周

    做一个宅男,安静的修炼,淡定的成长什么灵药、灵酒、灵丹、灵器,什么符箓、阵盘、套装、洞府不需要拼命争夺,技术宅向来自给自足初入宅门可麦麸,宅到深处自然萌又腐又萌惹人爱,御姐萝莉纷纷来宅境大成号宅仙,跳脱轮回永自在ps:主角非穿,只是可怜的轮回啊轮回,怎么样霸气各种漏的前世都是浮云,不想宅宅的今生,反倒平平安安的成就了大道······
  • 阿里巴巴异闻录

    阿里巴巴异闻录

    我,阿里巴巴·古德·三世。生在血色要塞,今年18岁整。在以魔法为一切的血色要塞里,我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徒。而血色要塞有成千上百如我一般的法师学徒,每一个要塞的子民从一出生就注定要踏上走向高等法师的道路。没错,仅仅是走向。毕竟一个国家不可能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高阶法师,每一个社会都会有妓女、奴隶、屠夫、铁匠·······唯一不同的,仅仅是血色要塞的妓女会用魔法装点自己,奴隶不过是为上流社会提供魔力的人肉机器,屠夫用法术迷晕动物再逐一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