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糗事,不希望人知。如果你拍马屁的时候,不但没有替上司巧妙掩饰这些忌讳,反而拿来作为自己拍马屁的佐料,就有可能触怒上司,你的马屁就算是拍到了马蹄上了。所以拍马屁切忌触到上司的逆鳞。
善意的“拍马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其实是一种对上司的尊重。是对其工作的一种支持和鼓励,有的时候“拍马屁”作用非凡,甚至能够让上司按照自己的意愿走。
有一个京官要到外地为官,出发前,跟自己的老师辞行。老师叮嘱说:“外地的地方官很狡猾,你千万要小心行事。”京官说:“请老师放心,我有一个秘诀,就是逢人就送人一顶高帽戴,如今我准备了百顶高帽,恐怕不会有什么问题。”老师听了勃然大怒,训斥道:“吾等京官,怎么能搞这些不正之风,做人做官都要光明磊落。”京官道:“老师教训得很对,但是当今世界,还有几个能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老师听了,点头微笑道:“此话很是。”
京官辞别了老师出来后,笑着对人说:“我准备的高帽,如今少了一顶了!”
人人都希望被赞扬,正直的老师也未能免俗。回头看看历史,多少人因为善于溜须拍马,勇于曲意逢迎,所以平步青云、官运亨通。“拍马屁”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学会说话,其中重要的是要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果你闭着眼睛乱拍,不小心触及到上司的“雷区”,不但不能让你所拍的对象感到舒服,还会伤害到他,到时不仅不会达到拉近彼此距离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在工作中,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多看别人的长处,真诚赞美对方的优点,多说一些让对方感到欢欣鼓舞的话。如果你根本没有看到这些,别人的优缺点都不了解,对方的痛楚和忌讳更是不知道,你就不能算一个会拍马屁的人。一不小心还会成为乱拍马屁的人,尽管你是出于好意,但是给别人带来伤害是实实在在的。同时自己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很有可能会影响你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也有可能成为你被扫地出门的源头。
明朝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曾经想拍一拍朱元璋的马屁,就写了一篇奏章内容为“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思是称赞朱元璋是像圣人一样的明君,能够给天下老百姓做榜样,没想到朱元璋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理解成“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作贼”,所以看到奏章后,勃然大怒砍了徐一夔的头。
中国历史上臣子的死有很多种,但是像徐一夔这样拍马屁拍死的还真不多见。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拍马屁一定要慎重,多动动脑子,对上司的大忌讳当成自己的大忌讳才是。朱元璋本是一介布衣,小的时候生活困苦,为了生存做过小沙弥,为了生计也免不了小偷小摸。所以当了皇帝后自然希望和自己的过去说再见,并且更加不希望别人提起,为此他经常疑神疑鬼,怕别人在背后议论。徐一夔没有把朱元璋的心思参透,犯了朱元璋的大忌,也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每个人都有不希望别人提及的过去,这些事情有可能是自己的憾事,是自己的隐私尴尬事,这是很多人都具有的心理,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别人的短处切勿去碰触。别人有心病,希望从此不要再提起了,你却不管不顾拿来奉承炫耀,上司会觉得你是在讽刺他。不仅仅是对上司,就是你的同事也应该得到你的尊重,不要轻易涉及别人的隐私。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关系恶化,势同水火。
也许你会说,了解得那么仔细很困难,每天上司都高高在上,不轻易和别人交流,自己哪有那么轻易就了解人家的前世今生呢。如果你不了解就不如不拍。拍马屁前需要做精心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拍马屁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夫人去世了,臣子们都知道他意图再立。当时宫中有几个女子很美丽,齐威王很喜欢。孟尝君很想向他提议立夫人一事,但是不知道齐威王心里哪一个才是他最喜欢的。因为他想推荐得有把握,这样不仅能够合了齐威王的心意,也能获得新夫人的另眼相看。于是孟尝君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打造了几个做工考究的耳环,而其中一个尤其漂亮,然后他假装像平时送礼物一样送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就把这批耳环分送给了那几个女子,第二天,孟尝君留心寻找到了戴上最漂亮耳环的女子,并推荐她为新夫人,齐威王果然很高兴。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君王都会给他几分面子。他尚且要想尽办法拍马屁,当然他有这样的心思,所以能够做到高位。
时至今日,职场中人想要更高更快地发展。除了自身的实力外还要学会“拍马屁”。不要觉得“拍马屁”只是说违心的赞美话,要想你拍的马屁有水平够档次就要拍得准时、及时还要拍对地方,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在工作中,身为下属一定要善解人意,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上司的真正意图,同时应该有大局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客观理智地接受上司的批评建议,也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更容易让上司对你另眼相看。
有的上司很直爽,而有的上司很喜欢拐弯抹角,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就需要你多察言观色,多思考,多揣摩,然后尽量配合,把本来存在于上司心里所想的做了,把本来存在于上司心里想说的说了,会让上司觉得你和他心有灵犀,你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琳达进入职场后先后在私企和外企都工作过,由于自己善于察言观色,经常能够和上司配合默契,所以得到器重。后来她跳槽去了一个机关单位,作风不变依然是处处揣摩领导的心思。开始时领导也很认可,夸她办事能力强,有前途。于是她就得意忘形起来,经常在办公室炫耀自己和领导相处的心得,有时得逞了转脸就向着自己的好友做鬼脸。后来同事们经常会让她预测领导的下一步行动,提前做准备。逐渐琳达发现领导不再对自己笑脸相迎,经常板着脸挑剔,没过多久更是被领导打入了“冷宫”,安排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于是琳达就摸不着头脑了,怎么臆测领导意愿在这个单位失灵了呢。
其实不是招数失灵了,而是琳达聪明过头了,并且太过于高调。试想有哪个上司希望自己有一个处处做在自己前面,而且聪明透顶,对自己的心思总是一览无余的下属呢?
身处管理职位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底细。如果自己的一切心理或行动都让下属照了X光,自己无异于在下属面前没有一点神秘感,那权威和尊严又该怎样树立呢?所以,凡事过犹不及,揣摩上司心思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有办事能力,炫耀自己有多聪明,这样做无异于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