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做好了晚饭,把上高中的女儿和上小学四年级的侄儿一一等回来,一家人才围着桌子坐下来吃饭。没吃两口,门铃响了,妻子习惯地先拉亮走廊灯,从门上的小孔朝外面瞅了瞅,然后才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位女人和一个小男孩。女人站在门外问:“这是陈老师家吗?”
莫非侄儿在外面闯祸了?我预感到了什么,用愠怒的目光望了一眼侄儿,忙问:“打人家了?”他坚定地摇了摇头说没有。妻子陪着笑脸,慌忙迎上去,请那女人进来说话,那女人不愿进来,说:“只是想问问你家侄儿,有没有把我家孩子的书带回来?没别的事。”我如释重负了,只是一件小事,侄儿并没在外面惹什么祸端!说实在的,把侄儿从乡下接到城里读书,真不容易,且责任重大。要是他不学好,一方面枉费了我们的辛劳,另一方面也辜负了哥嫂望子成龙的期望。中国人对孩子的期望值就高,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望着侄儿说:“你从书包里找找,看书包里有没有人家的书?”我想如果真不是有意把人家书带回来,那就立即还给人家;要是书包中真地没有,也好给人家一个交待。但他还是坚定地说没有,这时,我提高嗓门责令他放下饭碗到书包中去找。他只好放下碗筷,悻悻地拿出书包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那本书找了出来,并迅速地递给人家,那妇女道谢而去,我们也关好门准备继续吃饭。侄儿真是粗心,怎么将同学的事带回来,我想。
“你自己的书呢?”妻子皱起眉头突然对侄儿发问。侄儿迅速放下刚拿端到手的碗,用胆怯的目光瞅了瞅我,随即又从书包中找出一本书,在我们面前扬了扬。妻说:“拿过来让我瞧瞧!”侄儿把书递给妻子。妻子说;“和刚才那本书一样吗?”侄儿狡辩说:“就是这本书。”妻子那温和的脸立即严肃起来:“你自己的书哪去了?”
“书没了,几天前就没了。”侄儿像泄气的球,目光不敢正视我们,他知道自己的做假已被看穿。
“那你为什么拿人家的书?”我厉声地喊起来。因为我最容不得的就是偷人家的东西。我本来想把“拿”说成“偷”的,可刹那间还是改过来,我毕竟是做过多少年教师的人,不想伤孩子的自尊。
在我们再三催问下,侄儿才告诉我们:他的书几天前就没了,一直偷偷拿回别人的书抄下题目,然后回家再来做。哎!这孩子这么小竟如此不诚实,又活得这样累,如果把这事主动告诉我们,我们或从书店中为他重新购买,或向人家借本书过来,再到单位文印室去复印,不就行了吗?
侄儿本想用别的书蒙混过关,试图逃避我们责罚。妻子却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他的“阴谋”。我笑问妻子:“怎么知道的?”她则幽默地说:“猎人难道不了解狐狸的特性?与他周旋得太久了呗!他拿书送给人家在我面前走过时,我就仔细看了书的封面。”
侄儿在到我家之前,原本在老家读书,哥嫂为做生意挣钱,没多少时间耐心说服教育他。侄儿一旦有错,哥就实施棍棒教育。时间久了,孩子就用谎言对付。哎!棍棒之下必有谎言。
我问侄儿为什么拿这孩子的书?侄儿说他成绩不好,平时也不怎么爱护书。我则惊讶地望着他,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竟转化为他顺手牵书的理由。
于是,我将侄儿叫到面前,心平气和地说:“拿别人的东西没经人允许是不行的。假如是你的东西被人拿去,别人又没告诉你,你会有什么想法?”侄儿怯怯地狡辩道:“我又没有偷,等抄好后,我还是会还给他的!”
“你要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气愤地站起身来,真想狠狠给他一巴掌,可刚举起了手又放了下来,我可不能像哥那样教育孩子。面对他,应该怎么办呢?我心中辛酸而又茫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