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总要与人打交道,再好的做事方法也不能回避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好人,有坏人,也有不好不坏的人。我们不能抱怨在工作、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愿遇到的人,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真实地存在。解决问题要想“手”到擒来,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到对付这各色人等的最佳方法,在低调的前提下有所作为。1对付可能遇到的四种人
现实中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和这四种人交往,应根据其秉性灵活应对。
第一种是内方外方的人。
典型代表:宋朝包拯,明朝海瑞。
内方外方的人喜欢直来直去,行事坦率,不会拐弯抹角地迎合他人。但他们很讲原则,刚正不阿;办事认真,敢做敢当。
同内方外方的人打交道,首先要以诚相待。他们也乐于和直爽的人交往,不喜欢那些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的人。其次,与他们相处也要讲究委婉。内方外方的人喜欢直来直去,往往不加变通,常常会使人难以接受。但一想到他们决无恶意,就大可放心。与他们交往也要灵活应对,免得硬碰硬、方对方,伤了和气。
第二种是内方外圆的人。
典型代表:洞明世事的诸葛亮,谦虚自律的曾国藩,汉初张良。
当直来直去会伤害别人自尊心时,当方方正正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时,有些人会采用变通的策略。明明是正确的,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但因为坚持的阻力太大,就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手法。他们将高度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高超的态度。这些人,就是内方外圆的人。他们洁身自好,处世练达,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在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中,往往游刃有余。
同这种类型的人交往,首先要谦恭有礼、不卑不亢。内方外圆的人虽然表面随和,但内心却是厌恶粗鲁,仇视邪恶,无礼无理的人是不能和这类人结为至交的。如果想缩短同这类人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表现出你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交往心态。耻于见人、低三下四的言行举止,尽量在这些人面前少出现,如此,才能得到这类人的认同。其次要进退有度。内方外圆的人,即使对他人相当反感,也不会把不满情绪表现在脸上。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他的内心究竟如何却使你捉摸不透。因此,同这类人交往,要讲究分寸,把握适度,不要因为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就得寸进尺,忘乎所以。
第三种是内圆外圆的人。
典型代表:秦桧之类,三国曹操,清朝和珅。
生活中,有些人长于研究“人事”,偏重于个人私利。内圆外圆的人与内方外圆的人的不同点是,他们一般不会同情弱者,救济穷人,甚至为了私利,还会算计人、歪曲人。这种人的代表,当属一些市井无赖,街头小人。由于他们缺少顶天立地的气概,而一旦得志,就会危害巨大,不得不防。
同这种类型的人交往,首先要心存戒备。由于他们内心深处,并无什么必须遵守的做人规则,所以,可能干出表面华丽亮堂、实则损人利己的勾当。对他们的不当做法,应该明确指正,不要因为太爱面子,便不好意思将实情说出口,使自己受委屈;其次要保持距离,有所提防,不要过于相信他们。内圆外圆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缺点,所以也害怕别人不讲义气,不守诺言,因此,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要清楚地示意他们:如果你讲信用,那么我就守诺言。在这种做法引导下,能够使他们在正确交际轨道上行事。
第四种是内圆外方的人。
典型代表:罩着金色光环的贪官、奸臣、伪君子。
内圆外方的人内心黑暗,表面大度。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因为他们玩弄两面术,所以极具欺惑性。
对于内圆外方的人,不能被他们的表面所迷惑,要注意弄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做到心中有数。由于他们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所以和他们打交道,既不能不听他们说的,又不能完全相信他们说的。如何交往,运用什么策略,采用什么方式,谈论什么内容,要根据当时情况研究变通,切不可被他们的“精彩论述”迷住了双眼,进入了死胡同。与这类人交往,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各个方面的信息,分析出他的真实内心,然后再对症下药,巧妙引导。如此的话,就能够把他们带到正确的交往轨道上来。
面对不同的人的脾气秉性、作风习惯,必须以不同的做事方法去应对。成事,首先需要的是看清人的智慧。
2降服“头痛人物”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令你头痛,可这种头痛人物又无处不在。怎样应对这些人?首先要学会区分对付九种“头痛人物”。
(1)一点即燃的“导火索”
生活中这种人是随处可见的,他们性子急、脾气暴,常常会突然为一件不相干的小事情完全失控,大发雷霆。尽管事后他们可能后悔莫及,希望时间能止痛治疗,但是疼痛的裂痕已深,而下一次,他们仍然会失控,以发脾气来赢得注意。
碰到这种状况,尽管你忿忿不平,千万不要以暴制暴,或默默怀恨在心。你要做的是控制局势,提高音量,或叫他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以真诚的关心和倾听打动他的心,当对方开始试图克制脾气时,你要降低音量,减缓紧张气氛;找到触发风暴的原因,预防再度爆发,平时多聆听,是治本之道。
(2)“万事通”先生
“万事通”先生通常知识丰富,能力超群,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凡事都能按照他心目中的方式完成,不愿忍受怀疑和歧视。
面对“万事通”先生,千万要按捺下你的不满和想辩论的冲动。沟通的目标应该是想办法让“万事通”先生能放弃自己的想法,接受新的观点。所以要准备充分,让他无法挑出你的毛病;怀着敬意重述他说的话,让他觉得你充分了解他的“英明”,这样他也能接受你的想法;了解他的顾虑或期望,并且据以提出你的想法,解除他的“武装”之后,再委婉地提出意见和看法;多用“或许”之类的字眼,以“我们”代替“我”的字眼,多用问句。
不要与“万事通”为敌,而要与他们搞好关系,你会发现,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对你很有帮助。
(3)优柔寡断的“或许先生”
在面临做决定的关键时刻,这种人总是迟疑不决,嘴巴老是嚷嚷“或许”、“很难说”。有决断力的人知道每个决定都有利有弊,“或许”先生却只看到每个方案的缺点和风险,所以一直拖延,直到错失时机。
对于优柔寡断的人,如果是你的上级,最好委婉地建议他早下决定,不要贻误时机;如果是你的同事,最好帮他放松,找到解决途径;如果是你的下属,就要让他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免误事。
(4)自以为是的“半瓶醋”
有这样一种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本事,讨论事情的时候,他更是不停地发表他自以为是的“高见”。
面对这种人,要有同情心或耐心:首先,肯定他们的用心;假如你觉得他实在是不知所云,可以问几个问题,请他们阐述论点;以你的观点,实事求是地把事实讲清楚;放他们一马,不要让他们出丑栽面子,为他们找个台阶;委婉地说明夸大其辞的不良后果,同时也肯定他们做对了的事情。
(5)秀口难开的“闷葫芦”
你碰到过这种闷不做声的人吗?任凭你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们总是缄默不语。
无论“闷葫芦”怎么三缄其口,你的目标就是说服他开口。做法是:眼睛注视着他,用期待和关注的眼神,问他开放式的问题,千万不要让他轻易就以“是”或“不是”的答案把你打发掉,多问“你在想什么”、“我想听一下你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轻松一下,来一点无伤大雅的幽默,笑声常常能打破僵局;如果他到这个时候还是坚持沉默,那么就设身处地地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可能的后果,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观察对方的反应。
(6)暗箭伤人的“狙击手”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当你在前台发表你的见解或介绍新的点子时,不料,台下倏地放出一枝冷箭:“我好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个点子!”后果可想而知,大家会用很诧异的眼光看着你,当然,对你说的话也就半信半疑了。
通常我们把这种以突然的评论或尖刻的嘲讽为手段,旨在出你的洋相的人称之为“狙击手”。因此,碰到这种人,我们首要的原则是内心尽量保持平静,先稳住阵脚,不要手忙脚乱,语无伦次,那样恰恰是上了别人的当了。你可以冷静地就此打住,找出“狙击手”,重述他刚刚说的话,直接发问:“你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这个观点的?也许你有更好的想法?”同时建议对方:“如果你这么想急于表现自己,我想还是走上台来,不必躲在台下畏首畏尾。”
(7)悲观泄气者
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往往会影响士气,拖大家的后腿。
面对悲观泄气的人时,你的目标是把焦点从挑毛病转为解决问题,把他们当资源,譬如他们的危机意识可以发挥绝佳的作用。将他们的观点变害为利也是一门艺术。
你也可以在他还没来得及批评之前,就提出悲观意见,或许比他说得还灰暗。例如:“你说得没错,简直毫无希望,真的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8)满口应承的“好好先生”
这种人往往口至而实不至,口头答应得很好,就是光说不练,是个嘴把式。
这种“好好先生”不喜欢冲突,他们希望与每个人都能和睦相处,但又缺乏某些方面的能力,最终弄得两头不讨好。这种人也有优点,那就是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好话可能会打个圆场。面对这种人,你必须以耐心和爱心协助他,只承诺能做到的事情,说不定他因此成为你的最佳搭档。
和他坦诚地讨论哪些是可以做得到的承诺,鼓励他老实说出自己的感觉;帮助他学会如何规划,认清完成一件工作必经的步骤和程序;让他清楚食言的后果等,事后给他适当的反馈,强化彼此的关系。
(9)牢骚大王
和牢骚满腹的人在一起,很让人厌烦,他们只知道埋怨出现的问题,却不知如何改善,总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没有一句好话。
因此,和牢骚大王相处要注意:对于这种人,要多听少说,即使表态,也要含糊其辞,免得煽风点火或打击他们的面子。吸取他们的牢骚中有用的成分,主导谈话,要让他们把问题说清楚,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把谈话焦点导向解决问题的方向,问他们:“你到底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多考虑一下现实需要,如果他们还是不停地发牢骚,那么就直截了当地停止谈话,这种废话,不听也罢。
我们身边永远也不会缺乏令人头痛的人,只是在某种场合和阶段遇到此类型的多一些,而在另一场合或阶段遇到彼类型的多一些。所以对于“头痛人物”不能采取躲的态度,只要认清他们、熟识了他们的特点,“头痛人物”也并不难降服。
3凡事预留退路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能够在交际圈内进退自如,而有的人却常常被动,进退维谷。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红楼梦》中的平儿,虽是凤姐儿的心腹和左右手,但在待人处世方面,始终注意为自己留余地、留退路,决没有犯凤姐儿所说的“心里头只有我,一概没有别人”的错误,更不像凤姐那样把事做绝。平儿对下人决不依权仗势,趁火打劫,而是经常私下进行安抚,加以保护。一方面缓和化解众人与凤姐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势做了好人,为自己留下余地和退路。凤姐死后,大观园一片败落,平儿却多次获得众人帮助渡过难关,终得回报。
历史的经验和文学名著中人物的结局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待人处世中,万不可把事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你若留有一些余地,调头就容易得多。常言道:“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很有道理。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在办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多用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留一些应变的能力。具体如何留余地,这里提出两大技巧:
在承诺别人时,注意使用“模糊语言”,以便自己赢得主动;在回绝别人时,不妨先拖延一下,最好不当面拒绝,答应考虑一下,给自己留点回旋的余地,以便使自己“进退有据”;在批评别人时,特别是有多人在场时,最好“点到为止”,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在与人争论或争吵时,切忌使用“过头话”、把话说绝,要给对方留个面子。
对一些不太好把握的事,千万不要急于表态,东拉西扯,多说点无关痛痒的话;对于不便回答的问题,那就先放一放,免得考虑不周说错了自己受牵连;对那些表面看来无关大局的事,也要含蓄地处理,巧妙地避开疑难之处,免得惹麻烦。另外,对于某些难以回答而又不好回避的问题,不妨含糊其辞,来一番模棱两可的回答,如“可能是这样”,“我也不太了解”等等,以给自己留有余地。总之一句话,无论办什么事,说什么话,能躲就躲,以自己不担什么无谓的不该承担的责任为好。
做事情不能总想着一往无前,好的时候要想到坏的可能,进的时候要想到退时的出路,这样的人生才不至走进死胡同。
4灵活应对各种合作者
如何与人合作关系到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合作结果。不是所有的合作者都是好搭档,关键是要学会应对不同类型合作者的种种策略。
第一,口蜜腹剑的合作者。
如果这种人是你的同级同事,合作关系又不太深、不太广的话,最简单的应付方式是故作陌生。每天上班见面,如果他要与你接近,你就以工作忙等理由马上闪开,不给他任何接近的机会;能不和他合作的话,尽量敬而远之,万一真的无法避开这种合作关系的话,你就一定要小心谨慎;谈话只围绕着工作展开,不说不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如果他比你高一级,比如是你所在部门的负责人,你要假装糊涂,他让你做任何事情,你都唯唯诺诺满口答应下来。他客气,你要比他更客气。他笑着和你商量事情,你便笑着猛点头,万一你感觉到他要你做的事情太绝,你也不要当面拒绝和当场翻脸,虚蛇推诿是上策。
第二,吹牛拍马的合作者。
如果他是你的上一级的同事,他吹牛拍马对你没有什么危险,纵然你心里瞧不起他,也不宜表露,可适当地与他搞好关系。如果他与你同级,你就要多加小心,谨防得罪他,平时见面笑脸相迎,和和气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你有意孤立他,或者找他的麻烦,他就很有可能不择手段地置你于死地。
倘若他是你的部下,你一定要冷静地对待他的故意逢迎,搞清他的真正意图。
第三,尖酸刻薄的合作者
尖酸刻薄型的人,是在单位里较不受欢迎的一类人。他们的特征是和别人竞争时往往揭人短处,同时冷嘲热讽无所不至,让合作者的自尊心受损,颜面扫地。
这种人平常还以贬损同事,挖苦领导为乐。你不幸被领导批评了一顿,他会幸灾乐祸地说:“这是老天有眼,罪有应得。”你和其他合作者发生矛盾,他会说:“狗咬狗一嘴毛,两个都不是好东西。”你去批评部下,他知道了也会说:“有人是恶霸,有人是天生的贱骨头。”
尖酸刻薄的人得理不让人,无事生非。由于他的这种行事作风,在单位是不会有任何知心朋友的。他之所以能够暂时生存下来,是因为别人不愿搭理他。
如果这类人是高你一级的合作者,你最好走为上策,但在事情还没有眉目之前,千万别让他知道,否则,他会予以打击。如果你们两个是同级合作者的话,最好的办法是和他保持距离,不要惹火上身,万一吃了亏,听到一两句刺激的话或闲言碎语,就装聋作哑,像没听见,切不可轻易动怒,否则会搞得很惨。
若他是你的部下,你得稍微多花点时间和他聊聊天,讲些人生的积极的一面,告诉他做人厚道、仁义自有其好处。或许你付出了爱心和教诲,有时会有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雄才大略的合作者。
这类同事胸怀大志,眼界广阔,不会斤斤计较。他们在工作时,时刻不忘充实自己并广结善缘。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他们还不会忘记帮助与他合作的人。每到一个地方,无论他是否呆很久,或成为集体中的正式领导,他都会发挥重大的影响。
雄才大略的人,见识往往异于常人,思维方式颇具特色。他在时机不成熟时可以长期忍耐,无论是卧薪尝胆或是忍辱负重,他都能欣然接受。但是,时机一旦成熟,他会一鸣惊人,没有人能与之争锋。当然,不是每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都能成就大事。但为人处世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是他的本色。
如果他是你的主管,你应该庆幸自己跟对了人。要虚心地向他学习,搞好关系,否则到最后别人都受益匪浅而你却两手空空。若是同级,利益一致的话,大可共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若其有自己的打算,也不勉强,大可各自发展,各得其所。
若以上都行不通的话,你可以尽力帮助他,自己将来多少也留下识才的美名。
若他是你的部下,你应有自知之明,要知道日后他一定会超过你。你应该虚心地接纳他,给他实质性的帮助及肯定。这也是一种投资,到时候一定会有利于你的。
第五,愤世嫉俗的合作者。
愤世嫉俗类型的人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非常的看不惯,认为社会变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快活不下去了,并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带到工作当中来。
和这类同事合作,有好的一面,因为如果他们对单位的某些制度、福利有意见时,往往会冲到最前面为大家谋些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但千万要注意,倘若你的某些行为或所具备的气质引起他的忌恨,那么,他会处处跟你过不去。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走极端,所以,对付愤世嫉俗类型的合作者最好敬而远之,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第六,敬业乐群的合作者。
这种类型的同事由于工作态度和办事方法得当,颇受领导的肯定和合作者的赞赏。凡是他所在的单位或群体,都会有着不错的成绩。这种合作者,会感染其工作同仁,使组织或部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给其他同事带来一个合作而和谐的工作环境。
当单位顺利时,大家共同努力,有福同享;当单位不顺时,大家都紧咬牙关,奋发图强,有祸同当。平时没事的当儿,他会主动地训练新手,培养团体实力;工作忙的时候,他又能影响合作者,相互提携。
所以,这种类型的合作者,无论高你一级还是和你平级或是你的下属,在与他们相处时,你要学着和他们一样敬业乐群。如果你的表现不如他们的话,你就会被比下去,从而在与合作者竞争时处于被动地位。
第七,踌躇满志的合作者。
踌躇满志的人,事事都有主见。他之所以踌躇满志,是因为一直处在一种极顺的状态之下,使他不曾吃过失败的苦头,因此,他也不怕失败。这种合作者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果你聪明的话,在没有利害冲突的情况下,不要与他计较。
如果他是你的主管,那么,你在他面前不要乱出点子,尽管照着他的意思去做,他会把他的意思明白地告诉你。因为他怕你笨,所以他会多下功夫。
有时,他也会很有礼貌地问你一下,对他的看法有没有意见?此时你要做的就是立即肯定。你若稍有犹豫或再多问上两句,都会被他小瞧几分。
和同级的此类同事相处,不能太顺着他,只有让他得到点教训,才能真正地改变及帮助他。
对这种类型的部下,要交给他一些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做。成功了,也不必说什么,失败了,就让别人去做,要让他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第八,佯装无能的合作者。
佯装无能的人可能看起来很笨,连一些很简单的事都干不了,看得你都想过去帮他一把。
实际上,这恰恰中了他的计,他这一切只不过是“作戏而已”,目的在于偷奸耍滑,只要能不干就不干,以虚心请别人帮忙的态度把自己分内的事推给别人去做,即使出了事,也是别人的责任。
对待这类合作者的请求你应该委婉地拒绝,因为这种帮助是毫无止境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没完没了,到头来只能影响到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你应该对他说:“对不起,我也很忙。”当然语气要自然而坦诚,他碰了一次“软钉子”后自然会知趣地走开。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成事,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尽量了解对方的弱点和缺点,但不要死盯着这些弱点和缺点不放,而是有的放矢地从中找到避免矛盾激化、使合作更加顺畅的最佳切入点。
5后发制人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应变
策略运用后发制人的策略,往往是先让对方动手,自己主动退让一下,然后再反击,以制服对方。由于后发制人是在对手已经有了行动,并且从一定意义上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之时的应变,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临危应变术。
《荀子·议兵》云:“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后发制人的策略在军事上的运用很多。
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孙权。孙权命陆逊率五万军兵迎敌。战争持续了几个月。到第二年2月,刘备重新组织兵力,沿江而下,向东吴发动了大举攻击。东吴军面对强敌,采取后发制人之策略,先让敌人一步,退至夷陵(湖北宜昌境)一带。陆逊领军与蜀军相持半年之久,待蜀军士卒疲惫、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时,陆逊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以火攻大败蜀军。
1812年6月,拿破仑亲自率领六十万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联合部队,向俄国发动进攻。俄国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仅二十一万,处于明显劣势。俄军元帅库图佐夫根据敌强己弱的局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实行战略退却,避免过早地与敌军决战。在俄军东撤的过程中,库图佐夫指挥部队采取坚壁清野、袭击骚扰等种种方法,打击迟滞法军,削弱法军的进攻气势。9月5日,俄军利用博罗季诺地区的有利地形,给予敌军以大量杀伤。接着,又将莫斯科的军民撤出,让一座空城给法军。10月中旬,法军在莫斯科受到严寒和饥饿的巨大威胁,不得不撤退。此时,库图佐夫抓住战机,予以反击,将法军打得大败。几十万法军,幸存者只有三万人。
将计就计就是一种典型的后发制人术。顺着对手的计谋施计,使对手的计谋为己所用,或当对手用其计谋时,却落入我方的圈套,这就是将计就计的应急应变术。
将计就计的基点,是对对手的谋略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佯顺其意,在对手的计上用计。公元前506年冬,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等指挥下,千里迂回,从楚国防御薄弱的北部边境深入楚地。吴军进至大别山一带时,先派先锋夫概出兵挑战,击溃了迎战的楚军。此时,孙武分析楚军主帅子常有侥幸取胜的心理,判断其必定在夜间前来劫营。于是,将计就计预先做了部署。果然,楚军想乘吴军立足未稳,夜袭吴军大营,这正好中了孙武的圈套。经过一场激战,不仅偷袭吴营的楚军被击溃,而且,楚军大本营也被事先安排的伍子胥、夫概等兵将所劫。
公元412年,刘裕想剪除政敌刘毅,但一直没有好的办法。突然,刘毅上表请求调其本家兄弟、兖州刺史刘藩到江陵充当他的副手,刘裕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将计就计,答应了刘毅的请求。当刘藩到石头城(江苏南京)拜辞时,刘裕将其抓了起来,投进了监狱。随即命手下部将王镇恶率领一支精兵,打着刘藩的旗号,以赴任为幌子,混过了刘毅下属的关卡,偷袭江陵,最后除掉了刘毅。
唐朝初年,窦建德率十余万大军进军洛阳,要救被唐军围困在洛阳的王世充。秦王李世民依靠虎牢之天险阻击窦建德的军兵。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李世民得知窦建德想等唐军粮草用尽而把马放到河北吃草时袭击虎牢,于是将计就计,率军北渡黄河,抵达广武(山西境内)南边,留下一千多匹马放牧于河边,以引诱迷惑窦建德,晚上便率唐军悄悄地赶回虎牢。窦建德果然中计,出动全部兵力进攻虎牢。李世民待窦建德军队疲惫后,予以反击,大败窦军。
将计就计不仅在军事上被广泛运用,在政治斗争中,也是一条重要的应变之术。公元201年,曹操掌权不久,急需人才,便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看出汉朝国运衰微,朝权已落入曹操之手。司马懿是大士族的后裔,而曹操乃宦官之后代,他不愿屈节事曹。于是,他以患风病不能起居为由,拒绝应召。曹操马上怀疑司马懿是借口推辞,对己不敬。为此,曹操派人扮作刺客前去查验。一天深夜,刺客悄悄潜入司马懿的卧室,暗中观察,见司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仍不放心,挥刀向司马懿劈去。刺客暗想,司马懿如果是装病,见到利刀夺命,一定会匆忙招架。可是,司马懿只是睁开眼睛瞅了瞅刺客,身子仍然像僵尸一样一动未动。刺客这才信以为真,收起佩刀,回去向曹操禀报。其实,司马懿在刺客潜入卧室之时就已察觉,并且猜到是曹操派来打探其病况的。他十分清楚,如不露马脚,定会安然无恙;若露出破绽,必然死在刺客刀下。所以,司马懿将计就计,演出了这场惊险剧。
明朝韩雍在南蛮驻守时,有一个郡守要打探韩雍营寨的情况。一天,郡守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用一个大盒子装上,还把一个女子也藏在盒子里,直接进献到韩雍的营帐中。韩雍见到抬进的大盒子,就猜到里面必有隐藏的东西。于是,他召请郡守入军帐,当面打开盒子,并让藏在盒子里的女子出来献酒。酒毕,仍请女子进盒子,然后把盒子还给郡守,使女子随着郡守一起离开了营寨。韩雍将计就计除埋伏,既没有违郡守请他饮酒的好意,又若无其事地处理了郡守安插的探子,真可谓高明之举。
后发制人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成事策略,但对一般人而言又是一种难以运用到位的高级智慧。第一,它要求你能够沉得住气,有一种做大事的气度;第二,它要求你具有善于应变的机智;第三,它还要求后发之时有对“前势”的充分把握。
总之,后发制人要求的是后发先至,追求的是一切尽在掌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