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9月25日,端木蕻良在辽宁省昌图县鹭树出生了。辽宁省是中国东北最南面的省份,昌图县位于铁岭市的东北,行政归铁岭管辖。昌图坐落于无边无际的科尔沁旗草原上,昌图府下的第三乡为东头道沟,其乡治即驻鹭树村。据记载,“在嘉庆年间集民成村以前,本处水泊泽,其地水草丰茂,周围树密林森,僻静清幽,人迹罕至,常有鹭等水鸟栖息于林树之间,故地名为鹭树”。
根据昌图县地方志的文史资料记载,此地仅有一千多年的开垦史,但粮食作物非常丰富。昌图县是在嘉庆年间才正式开始建立行政管理机构的。这之前这儿人烟太稀少,主要是蒙古人的聚居地,还有少数哥萨克和俄国的浪人等。在最初建立行政管理机构的时候,居民大多是农民。这些农民都是从别处迁移而来,逐渐在此安家落户的。昌图县以高产的谷物而闻名,谷物品种繁多,其中有二十一个不同的种类。最主要的有:小麦、高粱和大豆。那儿青草茂密、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如此优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很快就吸引了更多的开拓者,除了满族人、蒙古族人以外,还有不少汉人。汉人主要是从山东半岛和河南地区移民而来的。到了清朝末年,这里的汉人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削弱了蒙古人、满族人的势力,成为当地居民中的主要民族,汉语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儿的主要语言。到了端木蕻良出生的时候,“人民实际上都讲汉话”。
关于端木蕻良的家乡,端木蕻良在他的《科尔沁前史》中有相当篇幅的生动描绘:这个地方是大草原,没有古代的森林、没有不平的山峦、没有长江大河,都是平地,就是东北话里所谓的“一马平川”。这与宣统二年编撰的《昌图府志》记载一致:“府境地居平原,向无名山大川,东虽有大山,系吉林伊通州。界境内山多平衍,矿产森林皆绝少,河道惟辽河可通航路,在府治西北会招苏太河为一,合流至同江口。”
这“一马平川”的地方应该指的就是科尔沁旗草原,其包含了四片区域——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所占的都是肥沃平坦的地方,海拔三百尺左右,是广大的草原地。据昌图县1996年新出版的《旧志合璧》记载,“科尔沁旗草原是忽必烈的领地,他把这草原封给自己孙子科尔沁。于是,科尔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块草原。”另外,端木蕻良在答胡文彬的访问时,曾经介绍说:很早以前,这里叫“昭磨”,清代隶属洮南昌图道;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属于僧格林沁的领地。
那个以后让端木蕻良常常感到自豪、骄傲的科尔沁旗草原英雄,就是一百多年前清朝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王公。僧格林沁是生长在科尔沁旗草原上的一个大人物,清宫三太殿的东庑历代贤臣的牌位里,最后一个牌位就是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是科尔沁旗草原上最辉煌的皇族之主,被尊称为科尔沁王子、科尔沁主。他是清王朝最有权势的王爷之一,也是清末期的一个最成功的军事统帅。
科尔沁旗草原是僧格林沁的封地。在那一片壮丽辽阔的草原上,北边有僧格林沁的祠堂,几百株白杨萧萧地响着。东边有老爷岭遥遥在望,常常可以使人幻化出无穷无尽的、千奇百怪的梦想。当年清朝宫廷里的凌烟阁上,一边是曾国藩,一边就是僧格林沁。他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也曾在香港打过英国的巴克夏。后来在镇压捻军的时候,据说被捻军打死。此人的出生日期无从考查,仅可确证他死于1865年。
僧格林沁死后,这片土地归属达尔罕王爷。王爷没有行政权,但这儿是他家的封地,所以附近的汉人地主都要向他交租,表示对他的报答。达尔罕王爷只知道享福,长年住在北京。他把家里土地的税收等事托给了两个大管家,一个叫金五老爷,一个叫王五老爷。这两位老爷都是汉化的了。渐渐地,达尔罕王的家业也就败落了,他的土地便转到了汉人的手里。端木蕻良的曾祖父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财起家的,成了当地的一大豪绅。在当地的土地被渐渐开发之后,这里便设了府,叫“长突”府。“长突”是满文,意为榆树。据城里的白发老人说,这儿又被叫做“古榆城”,这是因为城里有棵大榆树而得名的。端木蕻良小的时候,父亲还专门带他去看过那棵榆树,他始终记得那棵古榆树是倾斜着长的。其实当时城里除了那棵大榆树以外还有很多榆树,每到春天,就会出现榆树钱儿撒地的景色。后来这里顺音变成“昌图”。
当时的昌图县管辖范围非常之大,包括了现在的三四个县治。在这满族人统治的天地间,“旗人”和“民人”是处处有别的。“旗人”就是编入“八旗”的满族人的别称,他们一生下来就是天之骄子,七岁起可以领国家口粮,和皇室关系好的人家,还可以当官获爵,凭空享有很多特权。而“民人”则是被统治的子民,差不多就是汉人特有的代名词。当然,汉人是移民过来的,本来就有难民的意思。
昌图的文化历史是相当有特色的,因为它既荒凉遥远又和盛京(即清代的留都,现为沈阳)靠近,既沿袭清代的习俗,又模仿盛京的生活。据宣统二年的《昌图府志》记载,政府认可信教自由,“府治地属蒙藩旧俗,崇信宗喀巴教由来已久,汉族则释道二教居多”。仅府城内就有各种庙宇数十多座:关帝庙、大仙堂、财神庙、祖师庙、喇嘛庙、天齐庙、地藏庙、娘娘庙、鬼王庙、天后宫等等。《府志》又云,“此外虽有天方天主耶稣约计不过十之一二”。府城内有英国人的耶稣堂,信徒百余人;法国人的天主堂,信徒也超过百人。就是在鹭树也有个耶稣堂,信徒八十左右。府城还出现过一位佛门法师,自创一个教门叫做“混元门”。自清朝道光年间,昌图的经济就比较发达,不少从广东、河南、山西、浙江一带来的商人到此经商。不少“广”字号、“聚”字号的商号店铺,大多经营茶叶、药材、笔砚等的南方商品。有一家叫“富兴昌”的茶庄还修盖了一幢两层五开间的大房子,后来被义和团放火烧了。昌图城里居然还有剧院,叫“庆和茶园”。
随着这些南方商人的进入,维新派和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也传入了这个世袭的封建领地,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那时中国自然没有跨国公司,但却建立了不少跨省公司。民国以后,这里的县长叫程道元,此人颇有新思想,他建公园,改大牢为新式的监狱,开印刷厂,印了《三国志》、《西游记》等书。端木蕻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