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酒就不一样。坐在桌子上后,也不说敬酒之类的废话,三两下几杯垫了底,脸上有些红光,就捏一瓶酒,挨桌子去喝。跟领导喝,就说:你随意,我干了。跟朋友碰杯,显得更干脆:来,喝。喝到差不多的时候,一旦酒精开始发挥作用了,他的语言就丰富起来。没了平时的矜持,蓄积日久的话像开了闸,不断往外倒。特别是跟人开起玩笑,素的荤的,长长短短,妙语如珠,风趣的语言如竹筒倒豆子,接连不断,常常逗得人哈哈大笑,这个时候大家才会发现一个真正幽默有趣的国庆。据可靠消息透露,国庆的老婆最喜欢他醉酒后回家的原因,也正在于此,不喝酒时在家里三天没有一句话,酒醉后在家里语言不羁,行为浪漫,哄得老婆死心踏地。
酒这个东西,看来最大的功用还在于助兴了。都说酒醉心明白,但是对于国庆来说,应该是不喝酒的时候心里明白;喝醉酒了就是说个明白。
我们怎样成为敌人
/佚名
是否意识到,人类在消灭动物的同时,也正在成为自己的敌人。
狸猪
我的老家农村把刺猬叫狸猪。
最后一次很近观看狸猪是三十年前的冬天,空气干冷彻骨,寒风轻易穿透空洞密布的棉袄,把肌肤按摩起大片的小疙瘩,天灰扑扑的,估计离下雪不远了。狸猪就缩在生产队会计家门前那眼石头垒起的大灶前面,脚上浸着血珠,满身的刺一根根无助地立起。与大灶连在一起的铁锅装了半锅清水,灶里噼啪燃烧正旺的香樟树柴块已经快把水烧开,滋滋升起热气。狸猪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末日来临,但是它仍然蜷缩在那里一动不动,放弃作逃生的任何努力。它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逃脱,夜里在没有人把守的铁夹里所作的一切努力,最终只是在脚上留下两排渗血的深深齿印。
狸猪是会计的儿子牛二早晨从崖下小路上取回来的。小路是小动物在夜晚出没的路,人迹荒无,只有机敏的猎人才能从杂草丛生的路上嗅出动物踪迹,并在夜幕降临后悄悄安上抱钳机关。抱钳最初是用来捕猎大的动物,但是大的动物早已捕杀绝迹,只好以大猎小,大小通吃了。
据老一辈人回忆,老家以前是森林茂密的,时有老虎豹子出没。五十年代末大办钢铁把森林砍伐殆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小片树龄较长的林子,只有几根稀落的树木了。距村子不远有一条深陷的大河,两岸尚存一些灌木,很早的时候我们去崖下打柴割牛草时,偶尔还能遇上兔子之类小动物,从我们面前从容跑过。随着灌木丛慢慢消失,加上以牛二为首的猎手们长期不屈不挠地搜捕,方圆数里之内,动物被抱钳夹,被自制的土炸弹炸,无处逃生的大小野生动物早已稀罕了。所以偶尔猎获一只狸猪也觉得稀奇,牛二也才很风光地把这个战利品摆在灶前向众乡亲炫耀。
狸猪被牛二一棍致死,吊在坝子的桉树上剥完皮,砍成小块煮进沸腾的大铁锅,新摘的花椒叶在锅里煮出满院香气。大约炖了半天后,肉烂了,叫各家拿一个碗来,分一碗汤、两块肉,全村近四十家人,家家有份。那年月农村日子清苦,难得闻到肉香,所以围在会计家门前喝过的这碗汤,让乡亲们谈论了一个冬天。
煮肉时的香味至今记忆犹新,但是否喝过汤,汤是什么味道确已记不起来。只记得牛二在剥皮的时候,扯给我两根长刺,看那一头尖一头钝、一头黑一头白的狸猪刺,就想起那些在小路上惊慌跑过可怜的小动物们。我把刺拿回家里一直珍藏在铺草中,后来父亲在我没在家时换了新铺草,两根小刺自此丢失。没有了狸猪刺,我也没有再在荒野小路上看到过那些奔跑的可爱小动物。
黑二
黑二不是赵树理笔下结婚那个小二黑,黑二是我童年时候最要好的异类朋友,家里喂了几年的一条黑狗。
我小时候特别没胆。本来家住在一个很大的村子,四十户二百口人,多数房屋墙壁都是共用的,门对门,门挨门,亲亲热热的。但是天擦黑我就不敢出门,立在村子中的树和远近黑黢黢的山坡看起来鬼影憧憧的。特别是村子旁边一座大石桥,桥头那根二百年黄桷老树,一到夜晚风顺着桥下溪流吹响树叶,在寂静的村口呜呜地吼,吓得我不敢出村半步。
那个时候实行大集体,大人出工收工统一行动,粮食产出来分配时也总在晚上,所以又少不了晚上出门,必须出门的时候黑二就成了我的胆子。黑二身长一米以上,四肢粗壮有力,奔跑速度奇快,是我看着长大的。黑二也很听话,时刻陪在我身边。不论白天晚上,只要叫一声“黑二”,它就火速冲到面前,伸出舌头舔我的手讨好;如果有别家的狗对着我叫,黑二就毫不犹豫冲上去,三招两式将其赶开。黑二也很善良,从不主动攻击人,随你怎么吵它打它,它总是不声不响的,看起来任劳任怨的样子。
那天亲戚很早来到我们家里,提着一圈胶线。亲戚是大嫂的大弟,一直无怨无悔帮助我们家做繁重的农活,我们一家对他都心怀感激。他和大哥悄悄说了一阵话,然后旋下房里吊着的灯泡,把胶线的一头接上灯头,另一头用红苕包着放在饭桌底下。我因为小还不知道电的厉害,所以也没意识到有什么危险正在发生。这一切准备停当,大哥叫进黑二,关上屋门。黑二按习惯钻到桌子底下,见有煮熟的红苕,张口就咬。就在这当口,亲戚啪地拉响了电灯开关。
黑二像被红苕哽了一样痛苦地呜咽一声,倒在地上痉挛不止。此时我才意识到亲戚是想杀害黑二。但是我太小,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挽救黑二,只能在昏暗的光线下看泪水从黑二的眼里痛苦地流出来。黑二没有断气,亲戚又举起锄头,冷酷地向躺在地上的黑二头上砸去,我悲痛地闭上眼睛,清晰地听到锄头砸在黑二头上的两声闷响,黑二停止了扭动。这两声闷响永远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下午开始炖黑二的肉。从路口的树上摘来的新鲜花椒和叶子,在煮了黑二的锅里翻上翻下,整个下午屋里都散发着浓香。但是我讨厌这股浓香,我在这个下午数次远远躲出门去,藏在僻静的墙角,不肯回家把黑二吃进肚去。从那时开始,我也不再在心里尊敬那个亲戚,尽管他也无辜,是大哥为了让我们一家长年不沾荤腥的生活有一点滋润,才忍痛叫他杀死了黑二。
我仍然没有原谅那个亲戚,他杀死了我童年的依靠,杀死了我相伴多年的最好朋友。现在我每次回农村看见已经被岁月苍老了的亲戚,心里总会想起黑二那双绝望、善良和无助的眼睛。在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地球上又有多少动物在人类越来越先进的捕杀武器面前灭绝,人在动物面前,已经毫无怜惜之心。当他们狞笑着向无力反抗的动物举起武器的时候,他们是否意识到,人类在消灭动物的同时,也正在成为自己的敌人。
四月芳菲
/佚名
每到四月,川都会想起没有音讯、遥远的玉,想起小镇辉煌的月光。而此时,桃花飞落似雪,一如川在小雨中失落的心情。
小镇上的月光一任地纯,像圆圆的月亮上倾泻下来的乳液,沙沙地流,沾在夜底下漫行人薄薄的衫袖上,心里隐隐地疼,却又不知为了什么。
川在镇上实习,就在这样的月光下,川轻轻地叩响了玉的房门,四围的树林很静很静,木门响声清脆,像微风掠过风铃的声音。玉敞开木门,川说:
祝你生日快乐!
玉的脸灿烂如盛开的桃花。
玉是一个被小镇月光滋润大的女孩,娇弱柔顺,纯情幼稚,在这个偏远的镇上,也算得是出众的女子了。川却满身平凡,刚到镇上的时候,也不怎么引人注意。那天川去玉的百货店买啤酒,玉问:实习多久?川很腼腆,说两个月。买了啤酒就走,转身时仍然大胆地看了玉一眼。
玉开始在月光下约川。去镇外清澈的流水边闲聊;去皎洁的柏油路上沐浴高原独有的月光,骑自行车去几里外的部队驻地看电影,到玉的家里倾听夜的寂静……过完生日,川的实习期也满了。在玉幽香的房里写完实习报告,川说,我要走了。玉说,我要跟你一起走,把店卖了,到你工作的地方做生意。
川说,很对不起,我已经有女朋友,一直不敢告诉你。我把你只当作小妹。玉不信。川说真的。玉知道川不会撒谎,老实得很。玉玻璃样的泪珠子就“啪啪”地不住滚落下来。川走的时候,不敢要玉知道,玉还是来了,提了一挎包的食品、饮料,把川送到车上,目送川和他的同学一起远去。
在车上,川的同学笑他,憨人有憨福。也有几个人去追过玉,不成。玉独钟情川。
川回到学校,心中总有一些不安,便给玉写信,还把女朋友的名字告诉玉。玉回信,信纸上有浸干的泪痕。
端午节前,川收到玉的信,约川带女朋友一起去玩,照几张像片,且作纪念。端午节那天,川没有上课,作了逃课准备。天不作美,下起雨来。川想,玉不会来了,就回到寝室,落落地睡觉。几天后川收到玉的最后一封信,诉说那天在雨中于校门口苦苦等候的情景,并怨川连最后的机会都:不肯给。
川好悔恨自己。于是给玉写信道歉。玉再没有回过信。
每到四月,川都会想起没有音讯、遥远的玉,想起小镇辉煌的月光。而此时,桃花飞落似雪,一如川在小雨中失落的心情。
硝房沟右巷
/佚名
看长江对面,绿色山脊轻烟缭绕,大桥底下的长江水浊黄着流淌,把荒芜的珊瑚坝滋养绿了。
石板坡的冬天并不很冷的,天上只要现出一点太阳的影子,即使雾气深重,也能暖暖地站在半坡那一排新砌的石栏杆前面,居高临下面向长江大桥。无数从江南隧洞出来的大小车辆甲虫一样地拥挤着,钻进脚底下的石黄隧洞,大桥下面缓慢流淌着浊黄的江水,荒芜的珊瑚坝上长满青草。
从石板坡正街横着往下走,就是那条幽深的硝房沟右巷。刚进入巷子,本来就露面不多的太阳陡被隔开,轻微寒气从巷子下方往上浸来,身上立时有了一层凉意。两米宽的巷子零碎杂乱,但是除了往来行人发出的语声,巷子里显得很宁静,脚步在破落的青石梯上踩得稍微重了,仿佛能够听出厚重的回声。
房屋大多由文物一样的红砖砌成,红砖的两头上了青衣,中间则被巷子的风霜打磨久了,淡红中透出白色的细粒,我在想那是否就是硝呢?也有青砖码成的,长长的一壁高墙,上面爬满青苔,点缀一些随风摆动的细草,叫不出名的地衣绿幽幽反光。窄的巷子边上,堆了一些剩余的红砖,红砖上面遮了一块划去品牌名字的薄膜包装袋,上面压了半块乱石。靠巷子的红砖墙,一些只砌了一半,或者就用木板撑住。木板被长时间烟熏火燎,黑乎乎地,只有很少的地方还留出木料固有的金黄。房屋顶上盖着玻丝瓦,被风吹得混乱了,有的重叠起来,空出来的地方搭一块破落的油毛毡,一个角耷着,随时准备掉下地来的样子。
硝房沟右巷35号前面是一个小的坝子,旁边顶一棵黄桷树,挡着好不容易照进巷子里的阳光,地上洒落几张半黄半绿的叶子。对面是一个小的偏屋,屋里砌一个灶台,容一人在里面操作。地方虽小,看起来却也干干净净。偏屋前面一个小高台,两个六十岁左右的男女,各提一个沉沉的买菜用的尼龙口袋,正在高台上面打开随身带来的折叠小凳。
从打扮来看,两位男女就是那种在路边摆小摊的普通人士,身上裹了厚厚的毛衣,很朴素的样子。男人打开凳子,面向巷子的上方坐下,开始两眼放光寻找着什么,女人动作笨拙过男人面前来,放下一块小木板,捏住菜口袋翻转过来,哗地倒出一地的画笔。男人开始整理画笔,一支一支反复地排列,反复地调整,直到长短顺序排完后,女人也从偏屋里用小塑料桶装来了清水,摆在男人面前。女人又从背后的木楼梯下面取过一个架子,支在等待的男人面前,钉上一块尺幅画布,男人才开始用食指在画布上比划。比划完了,又开始取过画笔,在女人为他调好的颜料上面染一点色彩,在画布上勾画出巷子的轮廓。
男人画的是巷子最老的一段。左边青砖高墙,墙上几处石崖姜旺盛地抖着尺长的叶子,像是野生的,周围却又很干净,专门留下来欣赏似的。那墙上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的黑白印迹,更显出青砖的年久。左边是一个吊脚木楼,长长的楼梯从巷子里爬上楼去,掩在黄桷树后。
女人看完男人画的线条,指点几句,又从楼梯后面拉出一个架子,背着男人的方向立起来,坐在打开的小凳上,哗地倒出另一个尼龙口袋里的画笔,开始画巷子的下方。右边也是一壁青砖高墙,左边一坡石梯,上到一半转个弯,又是一排木梯,小门内一个中年男子站在女人后面轻声絮语,女人在水槽边洗漱,哗哗水声清晰可闻。没转弯的石梯一直顺巷上到另一个门口,门口上方挂一块白底红字的大木牌:棒棒军搬家。
从35号往下走,很快就能听到下面马路上汽车的轰鸣,阳光也开始有意无意照进来,巷子里的寒气,在融融的冬天散退干净。走出硝房沟右巷,巷口一棵粗大的泡桐树上挂满了红色的花瓣,有几瓣和黄的叶子一起洒落路上,静静躺着,没有人从上面踏过。
在硝房沟的尽头,横着从开花的泡桐树前面过去,就可以站在石板坡半坡那一排新砌的石栏杆前面,居高临下面向长江大桥,暖暖地享用冬天的阳光了。看长江对面,绿色山脊轻烟缭绕,大桥底下的长江水浊黄着流淌,把荒芜的珊瑚坝滋养绿了。
妈妈的羊皮袄
/佚名
妈妈温暖的羊皮袄,夜夜覆盖着我的梦,喝一碗奶茶,滚烫得像妈妈的话,多少年在陪伴着我的旅途,遥望白云深处的帐篷,搭在我的心里,帐篷前,妈妈望穿了岁月,告诉我,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