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与戏剧、影视不同,它是静止的,不可能表现事物发展的过程。也不可能表现丰富的故事情节,更不可能像舞蹈那样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运动的形象。静止的东西要让人长时间注视并产生联想,必须讲求明确和单纯,只有单纯才有概括明确的整体感。因此,单纯和概括是雕塑的重要审美特征。雕塑的单纯性表现在形体的简洁明确和高度概括的形式感,这种单纯性的美感不像绘画那样绚丽,却有一种简约的、概括的、整体的美感。雕塑愈是单纯,愈要求具有形式感,使雕塑的质地、色彩、体量、肌理、塑痕等在特定环境的结合中充分发挥艺术表现力。
从审美需求出发,雕塑造型要单纯,因为单纯的形体能够给人以更明确的印象,能够更易于记忆,尤其是大型雕塑,要让观赏者在远距离就能看清基本形体和特征,给人一个明晰单纯的形体知觉。雕塑家在创造雕塑的过程中对形体的塑造是单纯、概括和洗练的。我国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卧马》、《伏虎》,依照天然石块的形状,巧妙地设计出形体造型,简练而概括地创造出粗犷雄健的马、虎形象。现代雕塑家亨利·摩尔从墨西哥原始雕刻中吸收营养,创作的雕塑作品宁静、简朴,是雕塑艺术单纯、概括、洗练的杰出代表。
霍去病墓前卧马石雕
人的审美感知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随意的,只要在人们视野里出现雕塑,视觉注意力立即就被吸引过去,这就是它的视觉强制性。这种视觉强制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注意。人观看物体形状时,往往会联想起物体的结构。例如,视知觉一旦确定了人的概念,那么,人的五官、手、脚等形象将同时涌现于脑海,就会把简单的形看成复杂的人。就像看到椭圆会联想到鸡蛋一样,视觉对形的感知偏爱秩序化、条理化。因为秩序化、条理化的形状易于感知识别、便于记忆,客观世界的形虽然多不胜数,但简约和特征明确的形容易被视觉认知、记忆和把握,这是雕塑要求单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来说,雕塑的颜色是单一的。因为雕塑用的材料,无论是石头还是金属或泥巴都具有单一性,故而形成雕塑在色彩方面的单纯性。雕塑也可以是彩色的,人类古代的雕塑几乎都是有色彩的,如我国敦煌的佛教雕塑、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的雕像、希腊神庙里的雅典娜、我国古代庙里的关老爷都是彩色的。这些雕塑是服务于宗教或实用的,彩色可以使人联想起真实的存在,迎合了普通人的心理。而当人们超越了这个时代,人们觉得没有色彩的雕塑反倒具有更强的艺术感。因为无色的造型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够更清晰地呈现出形体的明暗和凹凸的立体感。雕塑家从中感悟出雕塑艺术的语言表达特色,无色就成为雕塑的一大特征。如果雕塑有了色彩,色彩对人视觉的刺激强度会远高于明暗起伏的刺激,会因其具有色彩而失去雕塑的单纯性。当然,艺术并没有永恒的模式,现代雕塑也有许多是彩色的,例如现代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家汉森用树脂或玻璃纤维制作的彩色雕塑,它打破雕塑艺术的传统,反而成了新的时尚特征。但雕塑即使带上了色彩,它总体的单纯性表现特色也并未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