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6400000020

第20章 “明星”家庭众星齐闪烁(1)

随着人类卫星技术的逐步提高和卫星应用领域的扩大,人造卫星大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多,队伍愈发庞大,除了上面章节里提到的卫星外,还有用于生命实验的生物卫星,用于观测太空的天文卫星,用于救援失事船只和人员的救援卫星,还有专门用来截杀卫星的反卫星卫星等,这些卫星遨游在广袤的太空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生命实验卫星——生物卫星

用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卫星叫生物卫星。生物卫星是为人类上天开辟道路的先驱,各种动物就是先行者,有狗、猴子、猩猩、小白鼠等。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空间环境对生命的影响,为人类上天铺平道路。当然,人进入太空工作后,总是要回到地面上来的,返回式生物卫星就是要验证宇航员返回的技术。

1957年11月3日,苏联“伴侣2号”卫星把一只名叫莱伊卡的小狗送入地球轨道飞行了6天,这是世界上第一只飞上太空的动物。

美国自1959年12月至1961年,先后3次发射“水星”号生物卫星,将猴子、老鼠、猩猩送入太空进行试验,均取得成功。

在生物卫星上进行科学实验,有许多特殊的优点和有利条件,是载人飞船和航天站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它是进行太空生命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明星”家庭众星齐闪烁生物卫星主要由服务舱和返回舱2部分组成。返回舱是卫星的主体,是返回地面的部分,内装各种实验生物(如狗、猴子、老鼠等)、记录仪器、制动火箭和回收系统。舱的外面是防热保护层。为了有效地保持舱内适宜温度,里面还有一层涂铝的聚酯薄膜。舱内还有脱离轨道、分离和回收设备,以保证卫星按时同服务舱分离,准确脱离轨道,安全、完整无损地返回地面。返回舱的外形有的呈球形,有的呈碗形,重三四百千克至一二吨。服务舱是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接合部分,内装有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其他保证卫星正常工作的设备。卫星上还包括电源、回收等分系统,如回收部分,除减速伞和主伞外,还有闪光灯、海水染色剂和回收示位信标等设备。这些东西是为了在返回舱着陆以后,便于回收人员寻找和发现。

猩猩进行轨道试验生物卫星上的实验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狗、猴子、猩猩和大小白鼠,此外,有些生物卫星也有细菌、植物、种子、爬行类动物、昆虫、蛙、蝇、兔、犬、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等。各种生物放置在特制的容器中,如装大白鼠的鼠笼,常制成圆筒形,5个一组连成一排。每个笼都有单独的照明、供水、食物、空气流通和废物处理装置。照明时间12小时,然后维持12小时黑暗,以模拟地面的昼夜节律。老鼠吃的是一种糊状饲料,每天4次,每次10克。水的供应不限量,随时都有。空气从鼠笼后端进入,通过笼的内壁的许多小孔眼,吹到老鼠身上,这样还可将粪便和臭味吹走。粪便吹进废物收集袋,收集袋隔两天自动更换一次。从鼠笼排出的空气,经过活性炭过滤,又被送入笼内。

在生物卫星上,可以进行许多生物学实验,如重力生理学实验、放射生物学实验、发育生物学实验等。

研究失重和超重的生物效应是人类航天的重要课题之一。失重(又称微重力)是航天中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研究长期失重的生物效应对长期载人航天活动有重要意义。长期失重现象无法在地面模拟,只能在太空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在生物卫星上,重力生理学的实验重点是研究像狗和猴等这类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反应和变化,其中又以研究骨质脱钙、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机理最为重要。这是因为在载人航天活动中,许多航天员在这些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此外,人们还要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混编在苏联的“宇宙”号卫星系统中的生物卫星,曾进行了人工重力的实验,用一种小型离心机模拟产生人工重力,用以观察人工重力能否对抗失重的影响。

宇宙辐射是航天过程中另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不容易在地面实验室中模拟产生的。宇宙辐射作用于生物机体,能产生生物效应,其中的高能粒子还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在长期航天中,为了保证人的安全,必须收集宇宙辐射中各种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数据,测量生物体可能耐受的剂量,研究宇宙辐射对生物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宇宙辐射的复合效应以及防护措施等。

发育生物学实验主要包括失重对昆虫、蛙卵、细胞、微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以及航天过程中对生物昼夜节律变化的研究等。

动物不仅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先驱,而且多年来一直用它们的鲜血和生命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这是因为太空环境极其恶劣,人在太空中会受到失重、加速度、宇宙辐射、噪声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是不愿轻易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的,因此,在征服太空的道路上,就用动物作先导,为人类探路。

许多的太空医学和生物学问题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解决。如航天病,折磨着许多航天员,使他们胃部不适、恶心和呕吐,特别是在飞行的关键时刻,降低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不能按计划完成飞行任务;长期持续性的骨骼脱钙,使航天员面临着骨质疏松病的威胁;宇宙辐射的生物效应,可使航天员更快地衰老,出现贫血,还可能导致癌症。

为了解决医学问题,使航天员在太空中更健康地生活和工作,人类只得大量使用各种生物做试验对象,特别是猴子、狗和老鼠,安放在生物卫星、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等航天器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动物的先驱飞行,就没有今天的载人航天活动。

知识点生物卫星上选用猴子和白鼠做试验的原因

猴子属灵长类,在身体各方面与人类相近。通过猴子在太空的反应,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它们的内脏器官在飞行初期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心血管、骨骼、血液、神经和感觉系统在失重环境中的变化以及宇宙辐射对身体器官的影响等。白鼠体积小、繁殖力强,它们14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可以在太空中受孕,回地面繁殖,也可以受孕后上天在太空中繁殖,这些特性有利于科学家进行多元化研究。

“太空天文台”——天文卫星

浩瀚无垠的茫茫太空中充满着各种天体,它们不仅能辐射出可见光和无线电波,而且还可辐射出包括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在内的各种电磁波。人们研究天体的电磁辐射及其变化,就能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发现新的天体。遗憾的是X射线和γ射线会遭到大气阻拦;紫外线也被臭氧层所吸收;无线电波则受电离层的影响,所以,要在地球上研究天体的这些辐射是十分困难的。

为窥测茫茫宇宙,人们利用愈来愈大的天文望远镜,然而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人造卫星的上天,无疑开辟了天文观测的新时代。这些被人们称为“太空天文台”的天文卫星,逐渐打开一座座通往“天宫”的大门,冲破一个个揭示宇宙秘密的屏障,为我们展现出更加真切的宇宙面目。而且,天文卫星的观测还推动了太阳物理、恒星和星系物理的迅速发展,并且促进了一门新型的分支学科——空间天文学的形成。

AXAF是一种X射线天文物理观测卫星第一颗天文卫星是美国在1960年发射的太阳辐射监测卫星(Solrad-1),它测到了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通量。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射了3个系列的轨道观测台类型的天文卫星,即轨道太阳观测台(OSO)、轨道天文台(OAO)、高能天文台(HEAO),此外还发射了观测X射线、γ射线的天文卫星。

知识点太阳辐射监测卫星

太阳辐射监测卫星早期称格雷勃号卫星,是美国发射的对太阳X射线进行连续监测的卫星系列。其中1号是世界第一颗天文卫星。前5颗太阳辐射监测卫星为球形,基本上取900千米近圆轨道,倾角70°,周期103分钟。9~10号为12边棱柱形,近地点430~520千米,远地点630千米~880千米,倾角51°~59.4°,周期95~98分钟。1976年成对发射的11A和11B号为车胎形,取11万多千米近圆轨道,倾角25.3°~25.4°,周期118~123小时。

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器是一种专用的天文卫星1983年1月25日,荷兰、美国和英国合作,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人们称它为“飞行望远镜”。

这个“飞行望远镜”是人们观测红外辐射天体的天文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宇宙中的红外源,如对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银核、星系、类星体等进行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绘制红外天体图和对选定的天区及红外辐射源进行专门的观测,人们也期望它解答太阳系内是否有第10颗行星的疑问。

这颗卫星呈圆柱状,高3.6米,直径3.24米,重1076千克,位于900千米高的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运动周期103分钟。卫星上装有一台重810千克的用液氦制冷的大型红外望远镜。望远镜长3米,镜面直径60厘米,底部有62个红外探测器,能探测2千米之外的一粒尘埃,能分辨出星体和宇宙射线。如果打个比方,相当于从1万千米远的地方接收到一支功率相当1瓦的小电灯泡所发出的光,或者说,一个人在北京能看到放在新疆喀什的一个小棒球。

红外天文卫星在对小行星探测中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它首次出现的信息是1983年4月25日传到地球的。与此同时,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和英国业余天文学家也报告观察到这颗彗星。

这颗彗星后经地面望远镜拍照,辨认出是一颗以极快速度运动的彗星。1983年5月10日傍晚,这颗彗星距地球最近,这时与地球距离500万千米,是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12倍,是已知的最靠近地球的彗星。

这颗彗星的光散布的面积比月亮面积的16倍还大,一般用肉眼看显得非常朦胧,难于看到它,但它在红外望远镜中却特别亮。它是红外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彗星。

天文学家另一个愿望,就是把大型望远镜送上地球轨道。

1990年4月25日清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数百名天文学家和技术专家翘首注目。远处巨大的发射平台上,“发现”号航天飞机如同展翼欲升的鲲鹏,正巍然倚靠在发射塔边。航天飞机此次飞行肩负着重要使命,就是把耗资巨大、深受世人瞩目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送入太空。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34分,随着指令的发出,航天飞机喷云吐焰,在轰鸣声中直上蓝天,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揭开了新的一页。

“哈勃”空间望远镜以当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名字命名,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主持建造的四座巨型空间天文台项目中的第一台,也是迄今为止天文观测项目中投资最多、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哈勃”空间望远镜外观像一个5层楼高的圆筒,其主体长13.2米,最大直径4.3米(其中光学主镜口径为2.4米),2块长达12米左右的太阳能电池翼板伸展在镜筒两侧,总重量达11.5吨。这是一座高度自动化的空间天文台,它的主要性能要比通常的地面光学望远镜优越一个量级以上。“哈勃”空间望远镜从1979年蓝图设计到1990年投入观测,历时10余年,耗资15亿美元。若按重量计算,平均每克造价接近130美元,比纯金还贵。天文学家期望着凭借“哈勃”望远镜那锐利无比的“神眼”,去洞察宇宙深层的奥秘,开辟天文观测的黄金时代。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鹅座星云照片然而事与愿违。在“哈勃”望远镜上天之后,经过最初几周紧张的测试与调整,人们发现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与预期效果存在很大差距。面对严峻的挑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使出周身解数,力挽狂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1993年12月对其作了为期12天的太空维修。令人们欣慰的是,这次太空维修行动最终获得圆满的成功。

1997年2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与“哈勃”望远镜再次相会,此次服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哈勃”望远镜换装上两台新一代的仪器。一台名为“空间望远镜成像光谱仪”,它使用新的、更为灵敏的探测器,并且能同时对多个目标作光谱测量,而原先的光谱仪一次只能观测一个目标,新旧两种设备的工作效率不可相提并论;另一台是“近红外照相仪”,原先“哈勃”望远镜上的照相机只能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观测,近红外照相仪则可在2.5微米以下的近红外波段进行成像观测,尤其适合观测研究恒星形成区和高红移星系方面的诸多神秘现象。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宇宙的能力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对“哈勃”望远镜的最后一次维修飞行于2002年进行。此后,随着岁月流逝,渐渐能量耗散,设备毁损,“哈勃”望远镜将在太空中孤独地走完最后的历程,直至“寿终正寝”。

21世纪之初,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实施一系列重大空间观测项目。预期在前后10余年时间之内,把4台大型天文观测设备送入外层空间。此项宏伟规划,是继20世纪90年代“哈勃”太空望远镜取得辉煌成功之后,NASA跨世纪太空探测蓝图中承前启后的又一次大手笔。

同类推荐
  •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本书是一部反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一部展示汉水流域历史渊源,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民俗风情,景观胜迹的富有资料性、可读性的文化著作,更是一部描写中国水利工程命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厚重、阔大的作品。
  •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设计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设计

    本书从变压器运行中热量的产生和温升的限值规定出发,综述了变压器冷却方式:自冷、风冷、强油风冷、强油水冷等传热计算、设计选择及优化设计。全文共13章,分别介绍冷却系统组成部分中,油箱和片管式散热器的散热计算;冷却器本体,冷却器翅片管传热计算;吹风装置,风冷却用的变压器风扇结构原理,强油循环动力源的变压器油泵,监制油泵正反转、蝶阀是否闭开的油流继电器,变压器用蝶阀,以及控制冷却系统正常工作的分控箱,冷却器常用设计方法和冷却器容量选择,冷却器优化设计理论,国外冷却器优化设计的编程实例等。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最早应用航空技术的国家之一,为人类航空探索曾做出重要贡献。从1909年冯如驾驶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动力飞机首飞成功开始,中国航空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航空历史的大国,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介绍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的专著。根据林左鸣董事长提出的编写中国航空工业史的要求,在航史编修办的组织下,作者孟鹊鸣查阅和考证了大量历史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写完成了这部《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总史: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填补了此项研究及出版领域的空白。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热门推荐
  • 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

    本故事发生在宋朝咸平、景德年间,以宋辽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代大侠杨承英之子杨铭的江湖经历。家仇国恨、悲欢离合、侠义豪情、世事人心。在故事的最后,杨铭与杨延昭(杨六郎)一起抗辽,大败辽军,最后使辽宋和谈,双方罢兵,结束了两国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史称“澶渊之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最强成长

    最强成长

    他走上最强路,复仇,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 邪王帐暖,爱妃请入

    邪王帐暖,爱妃请入

    芙蓉帐,鸳鸯被,娇哝软语惹人醉。“美人,还要吗?”“当然。”她要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命!她是前朝的公主,亲眼看到他斩杀父母弟妹,血海深仇,此生必报!血雨腥风,身份曝光的她不惜变换身份,再次成为他的枕边人,以寻找报仇血恨的机会……
  • 荒芜圣尊

    荒芜圣尊

    潜龙山,风云变,一龙升天,天下突云陡震,少年林修手握乾坤,脚踏混沌,搅动冥冥之中运数,
  • 听言得诺,思及心安

    听言得诺,思及心安

    “我知道,一旦错过了,那边就错过了,所以,我能不能选择不错过呢?”——封诺“恋上你,是我这辈子之幸。人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擦肩而过。所以,无论怎样,我都会坚持着。”——舒言
  • 倾城绝恋—剪一帘倾城未歇

    倾城绝恋—剪一帘倾城未歇

    一朝穿越,她被他软禁府中,他对她忽冷忽热,却不自觉地爱上她。一系列的变故,她离开了他,再次归来,她出现在他的婚礼现场。"不是说我长得像你的王妃么,今日一见,倒并不像啊。""果真只有我成了亲你才会出现。"他拥她入怀。"北月莹,我等了你三年,作为回报,你要生生世世都跟我在一起。""好。"她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他便放弃荣华富贵,陪她隐居。”完颜拓我只羡鸳鸯不羡仙!“"好,那我们便一生一世一双人。"
  • 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

    姐姐苏小雨受过高等教育,气质高雅,从小自命不凡,却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在事业和爱情上屡受挫折,当她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因妒生恨,本来的姐妹情深,却势成水火。妹妹苏小棋从小混迹于市井“江湖”,却天生一副大情大义的热心肠,孝顺,正义,积极向上,用智慧和血泪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最终变成一个成功的女商人。
  • 幻罗武祖

    幻罗武祖

    这里原本有的只是武林的纷争,没有与修炼丝毫的关系,而他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村民,但是老天的安排让他遇到或许不该遇到的人,逐渐地,他的人生方向逐渐地发生了偏移,一次次地逼迫,一次次的挫折,并没有将他击垮,反而将他潜能进一步激发...一步步的走向那缥缈的修炼之路,一步步走向大陆的巅峰,一个原本普通的人最终却成为了整个大陆上所有人仰望的存在...漫漫路程,看他如何成为武道的始祖,一切尽在《幻罗武祖》...
  • 重生之长姐难为

    重生之长姐难为

    送走被外甥伤心来找她诉苦的长姐,杨曦带着沉重的心情上楼,突然前面一道影子朝她冲来,只觉得额头一阵巨痛,等她再睁眼时,她已经回到五岁的时候,不过是她五岁而是五岁的长姐。